从我跨进校门的那一刻,我就明白进入重点大学并不是我奋斗的终点,相反在我看来,这里才是我规划发展人生最重要的阶段,如何摆正自己的心态到更激烈的竞争中,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丰富的知识,培养综合的能力是对我的一种考验!
当我还是华科大电子系一名刚入校的新生时,听着学长们的特优生报告会,看着宣传栏里展出的他们的照片,我心中便暗暗对自己说:有一天我也要做到跟他们一样出色!成为华科大最优秀的学生!我给自己立下了座右铭:敢于梦想,勇于实现。
大一的日子让我明白了两条道理:一是要大胆尝试,积极主动,融入新鲜多彩的大学生活;第二就是在强手中学会面对失败树立自信。从第一次高等数学期中考试的68分到第一学期的年级第一,从第一次紧张地参加竞选演讲到从容地主持学生会的大小会议,从第一次主持迎新晚会到主持校学生代表大学第三代表团的会议……我在这里成长,抱着一种不甘落后的拼劲踏实做好每一件事,凭着这种精神在担任学生会主席的同时我保持了前三年第一的成绩,完成了TOFEL、GRE考试,并顺利保送清华大学。
大四阶段我最终选择了保送清华大学读研,并选定了专业方向:集成电路设计。为什么暂时放弃出国而选择保研呢?很多人不理解我。为这个问题我思考过很久。我开始为什么想出国?因为大家都觉得出国好,以出国为目标。可是这个目标现在适合我吗?是我最好的选择吗?如果不是我为什么不经考虑就随大流呢?电子工程系比较难申请,竞争激烈,一般招生决定权在教授手中,他们不太关心你的TOFGL、GRE成绩,只要符合学校的最低线就行,主要是看学生的科研能力。如果有熟人推荐或者见过教授或者你做过与他们类似的课题,优势都很大。
我想,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是就业!可是现在的海归派,除非一流的名校,在国内找工作与清华、北大的学生相比并没有优势。在美国因为机制已经比较健全,所以比较按部就班,毕业出来进大公司拿薪水或者当教授都很难出类拔萃,真正非常成功的是律师、医生和自己做生意的人。出国读研如果要真正做好学问、掌握技术那么就要读博士,至少要五年,出来如果不学管理和经济,大多要一直做技术,可是一直搞研究做技术并不是我的理想,我更希望能够兼顾经济和管理。以前我觉得出国比较好是因为中国与美国的差距很大,在美国能看得高望得远。现在差距越来越小,中国这些年发展很快,机会比较多,不然怎么那么多海归呢。尽管中国的微电子还很落后,但面对全球电子消费全面萎缩而中国相关产业一枝独秀的情景,我充满希望。国家确定了以IC设计作为突破口的政策,并大力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PU设计,国内各大城市纷纷将微电子产业作为地区发展的支柱产业计划,我感到兴奋,中国的微电子产业要腾飞了,而我正处于这股浪潮的核心,我有骄傲的理由,我期待一块真正的芯片由我自己设计、流水线而诞生……结合我自己的情况,科研经历和论文方面要申请美国顶尖名校我并没有太大优势,去清华读研恰恰可以给我弥补这方面的不足,于是我选择了这条更稳当的路。两年的研究生毕业后无论是就业还是申请国外名校,发展空间更大,选择余地也更大。
我选择的是一种“追求——满足——再追求”的生活,不把自己固定在某一点上,固守你自认为圆满的点意味着生活的停滞。追求幸福的本质来自于奋斗拼搏的过程,正如人生的归宿是在永不停息的路上。我也尝过失败的滋味:参加校三好标兵的落选;成绩的波动……在失败中往往让人更清晰地认识自己,完善自己。这铸成了我坚韧、好强、乐观的个性,让我再次遇到困难与苦楚时有勇气不再害怕。
优秀的大学生必须有一种不甘平庸的思想。因为这种思想会让我们不断奋斗,不断向前,不会空虚不会郁闷,为自己,为社会!“拒绝平庸,追求卓越”,我一直牢记于心。大学的脚步还在不知疲倦地向前走着,我只希望,大学毕业后的自己,回顾起这四年来走过的路,不会因自己的碌碌无为而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