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悄然选择隐性就业
作者:pm 来源: 日期:2009-08-31 浏览

  隐性就业确实能解决金融危机下一部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但是这只是把问题和矛盾后延了,隐性就业还存在诸多隐患,他们的社会定位、工作性质、劳动权益、社会保障等问题都处于模糊甚至无序的状态。

  前不久,教育部公布全国已有415万高校毕业生落实去向,就业签约率为68%.那么,没签约的32%的大学毕业生是否都处于待业状态或者打算继续深造呢?记者近日采访发现,一部分毕业生悄然选择了隐性就业。

  面对近几年严峻的就业形势,隐性就业的队伍逐年扩大。之所以称之为隐性就业者,是因为他们的职业状态并未反映在政府有关部门的统计、记录或其他管理劳动就业的形式中。选择隐性就业的行为本身反映了积极乐观面对社会、生活的态度,而他们目前的权益保障缺位,社会缺乏足够的理解、支持也是不争的事实。

  重要的是有一技之长

  “你身边要是有外国朋友需要学汉语的,请让他们联系我。”与记者交谈时,陈凉拿出她的名片。

  陈凉毕业于北京一所大学的对外汉语系,去年毕业的她辞去了一家网站的网络编辑工作,干起了老本行——对外汉语。“我在学校学习时就经常帮留学生补习,他们对我的教学能力很肯定,这也给我自己做自由职业者很大的信心。”

  陈凉现在在两所大学教授留学生汉语,今年放暑假时她也没闲着,而是找了亦庄的一家民营机构教几个美国人,“这些机构给的课时费比较高,一个小时一百左右,还有一点我比较感兴趣的是可以锻炼自己的英语能力。不过开学后我还要去高校教学,那里比较正规,工资发放也及时。”

  据陈凉介绍,她现在一个月基本能挣五六千元,除了满足每月花销,还略有盈余。

  不过,隐性就业不等于高收入,很多选择这条道路的年轻人对自己的生存状态并不满意。今年刚刚毕业的李嘉音因为迟迟找不到用人单位,自己干脆回老家做起自由撰稿人,一个多月过去了很多稿件都是泥牛入海,收入不足1000元,这让她感到前途很渺茫。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隐性就业者的生存状况参差不齐,有好有坏。接受采访的几位大学毕业生都表示,隐性就业更看重自身实力,优胜劣汰程度非常严重。

  选择这种工作状态的人,都必须拥有一技之长,否则在没有任何生活保障的情况下,连基本的生存都存在问题。社会专家提醒,隐性就业需要极强的特长、个人自我管理与社会适应能力,毕业生不能盲目跟风。

  不仅仅是权宜之计

  “我已经习惯这样的工作方式了,每天上两三个小时的课,剩下的时间充充电,备备课,或者做点别的,比朝九晚五自由多了。”陈凉对目前的状态比较满意,家人也非常支持她,“不用循规蹈矩,没有办公室政治,身心都处于一种自由状态,我何乐而不为呢?”

  某网一项调查显示,有将近四成的高校毕业生赞成隐性就业。大家对这种工作方式的态度并不相同,像陈凉一样对隐性就业比较满意的年轻人有个共性:就是听从兴趣和能力的双重安排,对于就业到底是显性还是隐性并不在意。不过被逼无奈者占很大比例,不少人把隐性就业当做寻找正式工作的过渡。

  毕业于北京市属一所普通高校的王曦则彻底抛弃计算机技术,凭着出色的英语水平和口才做起了导游工作,旅游旺季甚至能月入万元,可是他也有自己的苦恼,相了几回亲都被女方婉拒,“我基本就是‘见光死’,很多女孩一听说我是自由职业者就不愿再与我交往下去,这也可以理解,自由职业不能给女孩带来安全感。”王曦表示,现在自己正在谋求一份稳定工作,加入正规军。

  “毕业前找工作屡屡碰壁,很多单位要求有工作经验,我现在凭着朋友和学长介绍接活,这也不失为就业前的热身。”今年刚刚毕业的小林表示,自己等有了一定的产品包装设计的经验,再去应聘心仪的公司,相信到时候用人单位会看重他的经验。

  面对严峻的求职形势,选择隐性就业,尽管在很多人看来是权宜之计,但对于谋求稳定工作的大学生来说,可以积累工作经验和技能,增加将来就业的砝码。“我们这个群体能乐观面对现实,不做‘啃老族’,这是一种积极的态度。”小林表示。

  记者采访中发现,绝大多数隐性就业族的初衷是寻找一份稳定的工作,由于各种原因,才选择了隐性就业。而隐性就业是动态的,随着就业形势和自身心理、能力的变化,他们会对自己的职业生涯作出更加理性的规划。

  社会保障缺位

  “我参加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还买了一份商业保险,这样比较有保障,也有安全感。”陈凉对记者表示。

  像陈凉这样对自己的生活有明确规划的隐性就业者并不多。隐性就业确实能解决金融危机下一部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但是这只是把问题和矛盾后延了,没有治本,隐性就业还存在诸多隐患,他们的社会定位、工作性质、劳动权益、社会保障等问题都处于模糊甚至无序的状态。

  一些隐性就业者的收入较高,看似光鲜,但是没有住房公积金、福利等,这些刚出校门不久的年轻人,对社会福利、社会保险这些概念还比较模糊。一些专家表示,应该将隐性就业族纳入社会保障体系,通过引导的方式吸引其参保和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从制度的层面给予他们更多支持。

  除了不在社会保障体系内,隐性就业族面对的最现实和头痛的问题是劳动权益得不到保障。由于隐性就业者与用人单位之间没有固定的劳动关系,也没有固定的劳动场所、劳动时间,他们很少签订合同或者签订得不规范,这样双方地位不对等。维权难是隐性就业族面对的无奈现实。陈凉有空还给一家小出版社做校对,劳务费往往要拖几个月,还有两本书的校对费催了一年也没给,“每次打电话他们都说书还没有出版,没办法给相关人员报酬。”

  “我想出去租房子住,哪怕住地下室也好,不想在这个熟悉的环境里待了。受不了每次出门邻居看我的眼神。”李嘉音最近拼命写稿,争取多点收入。当初为了省钱回家住,没想到在邻居眼里等同于不务正业。她现在铁了心要搬出去住。

  尽管对于大学生来说,隐性就业表现了他们积极面对生活的勇气,但是社会对隐性就业族、自由职业者没有形成一种理解、关怀的氛围。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甚至是社会意识,都会不自觉地认定这不是长久之计,对他们的要求还是谋求一份稳定的工作。

  “我们需要社会各界能够多一点理解、认同和支持。”李嘉音的话道出了隐性就业者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