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佳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评选活动启事
作者:佚名 来源:海南人才网整理 日期:2010-09-30 浏览

 十佳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评选活动启事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书记处关于大力举荐表彰优秀科技人才的指示精神和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通过表彰优秀科技工作者,大力弘扬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风尚,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以先进人物为榜样,投身建设创新型国家伟大事业,推动形成创新型科技人才竞相涌现、创造活力竞相迸发的良好局面,为更好地实现我国科学技术跨越式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有力人才保证,中国科协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评选表彰活动,并从中评选产生十佳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一、评选范围

    在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工程技术以及相关科学领域从事科技研究与开发、普及与推广、科技人才培养或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并在第一线工作的我国科技工作者。

    二、评选条件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爱国主义精神、求实创新精神、拼搏奉献精神、团结协作精神,并模范遵守科学道德,在本职岗位上做出显著成绩和突出贡献,社会影响广泛。

    三、评选流程

    1.确定提名人选

    由中国科协所属各全国学会、协会、研究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协,解放军总政治部干部部科技干部局等推荐单位按照分配名额推荐50名十佳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提名人选,经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评审委员会初评确定人选名单。

    2.公众投票

    公众可选择报纸和网络两种方式之一进行投票,从人选名单中选出10名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投票日期为2010年9月30日至10月14日。活动主办单位将从所有投票者中随机抽出幸运者并赠送纪念品。幸运者名单将在2010年11月10日至12月10日通过中国科协网公布。

    3.评选结果

    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评审委员会根据公众投票结果和获奖者的广泛性及代表性原则,评选产生十佳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人选建议名单,由中国科协常委会审议通过。

    四、表彰奖励

    在中国科协会员日(12月15日)期间,将对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十佳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进行表彰,颁发荣誉证书和奖章。

    更多相关信息请登录中国国防部网站(http://www.mod.gov.cn)或中国军网(http://www.chinamil.com.cn)。

 

    十佳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提名人选事迹简介(50人,按姓氏笔画为序)

    01 马伟明

    马伟明,男,汉族,50岁,中共党员,海军工程大学电力电子技术研究所所长,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他秉承“作为党和军队培养的院士,科技强军事业高于天”的信念,矢志报国、淡泊名利,长期致力于舰船电气工程领域研究,带领科研创新团队在舰船综合电力技术和电磁发射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为国家科技进步与国防装备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等。

    02 王玉泽

    王玉泽,男,汉族,50岁,中共党员,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他带领技术团队组织实施了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主持完成十多项前沿科研课题,开创性地完成了高速铁路技术攻关及规范编制,填补了我国高铁技术领域的多项空白,成果广泛应用于高速铁路和客运专线的研究设计,产生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他主持的项目获得国家优秀设计金奖2项、银奖1项,为中国铁路技术自主创新做出了突出贡献。

    03 王争鸣

    王争鸣,男,汉族,53岁,中共党员,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院长,教授级高工。他从事勘察设计工作近三十年,主持了多个大型铁路枢纽和铁路编组站的规划研究和设计工作,主持了多条客运专线、高速铁路的勘察设计及科研创新工作,参与编制了我国东南、华南、西北铁路路网规划研究,为我国铁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被评为铁路行业交通运输专业技术带头人、全国勘察设计大师、陕西省突出贡献专家,获得国家、省部级奖项十余项。

    04 王庆煌

    王庆煌,男,汉族,47岁,中共党员,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院长,研究员。他致力于热带作物工程技术研究,填补了国内香草兰研究空白,突破了特色热带作物产品加工关键技术难题,创建了“科研、开发、旅游三位一体”新型热带植物园工程技术模式,在重要热带作物工程技术研发方面取得显著成效。获得国家科技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10项,发明专利11项,被授予农业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海南省十大专利发明人、CCTV2008年度三农人物、中华农业英才奖等。

    05 王临虹

    王临虹,女,汉族,53岁,中共党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她多年来从事妇女保健和生殖健康研究工作,主持过国内外妇女生殖健康、孕产期保健及疾病预防、降低孕产妇和婴儿死亡、妇女生殖道感染性传播疾病控制、宫颈癌防治及筛查策略、艾滋病和梅毒母婴传播预防等多项课题。曾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贡献奖、中华预防医学会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发展贡献奖、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等。

    06 王恩哥

    王恩哥,男,汉族,53岁,中共党员,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院长,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他在凝聚态物理领域取得了重要成就,发表过论文260余篇,引用率超过5000次,曾获第三世界科学院物理奖、德国洪堡研究奖、世界华人物理学会“亚洲成就奖”等国内外重要学术奖项。任中科院物理所所长期间,大胆改革,锐意创新,为物理所跻身国际先进行列做出了贡献。曾任中国物理学会秘书长,关心科普教育工作,担任北京市青少年科技辅导员。

    07 王静康

    王静康,女,72岁,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国家工业结晶技术研究推广中心主任,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她是我国工业结晶技术奠基人之一,完成了国家“六五”至“十一五”期间9项重大科技攻关及产业化项目,攻克青霉素产业化技术难题,为民族医药工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曾获4项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何梁何利奖和国家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08 尼玛卓玛

    尼玛卓玛,女,藏族,46岁,中共党员,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农业研究所经济作物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她从事油菜新品种选育工作三十年来,筛选出稳定的品系近千份,参加全区油菜区域试验的品种60多个,其中示范推广的20个,通过审定的10个。育成了西藏第一个优质高产品种,若干品种曾获自治区科学技术一等奖、科技进步二等奖等。承担了“973藏油5号”,目前年播种面积达10万余亩,占全区油菜播种面积的27%,为改善菜籽油的品质和提高全区油菜总产做出了突出贡献,先09 乔雄梧

    乔雄梧,男,汉族,51岁,中共党员,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他潜心于农药残留与食品安全研究,主持科技支撑项目,起草制定了农产品及食品中农药残留评估有关基础文件,制定国家、部颁标准30多项,主持研制国家863项目微生物杀菌剂,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他开发的农药残留分析技术在世界卫生组织进行的食品中农药残留分析质量保证对比中,获得了全世界参试69个实验室中排名第5的好成绩。获得国家、省部级奖6项。

    10 刘 旭

    刘旭,男,汉族,57岁,中共党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兼任中国农学会遗传资源分会理事长、农业部科技入户专家组副组长。他长期从事种质资源收集保存评价与利用研究,成果广泛用于农业生产,为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生产做出突出贡献。创制了“专家一线指导,面向基层培训,组织‘三新’展示,现场示范创建”的推广模式,显著地促进了农业科技的传播和推广。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各1项,省部级一等奖2项。

    11 刘华平

    刘华平,女,汉族,52岁,北京协和医学院护理学院院长,教授,中华护理学会副理事长。她推动创建我国第一个联合培养护理学博士项目,缓解了我国高等护理教育人才缺乏的状况。多次在境外大学做访问学者,为寻求中国护理专业的发展,加强国际交流和项目合作做出了重要贡献。参与编制多项国家级护理教育及护理人才发展规划,在护理高等教育与改革、护理科研等方面贡献突出,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被评为教育部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带头人等。

    12 刘庆峰

    刘庆峰,男,汉族,37岁,安徽科大讯飞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级工程师,中国科技大学兼职教授,全国人大代表,全国青联常委。他在语音技术研究和产业化方面做出了创新性成就,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创办的科大讯飞公司,打破国外垄断,占据中文语音主流市场80%的份额。在推动标准制定,利用国际规则树立民族语音产业壁垒方面卓有成效。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信息产业重大技术发明奖、何梁何利奖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等。

    13 刘泽明

    刘泽明,男,汉族,49岁,中共党员,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六研究院院长,研究员。他是我国固体火箭发动机专家,研究完成了两项国内外首创的喷管技术,负责完成的某新型发动机演示验证项目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我国第三代固体发动机应用和武器装备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组织完成的某型号发动机有力推进了我国第四代固体发动机技术发展,缩短了与国外的技术差距。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劳动模范等。

    14 江风益

    江风益,男,汉族,47岁,中共党员,南昌大学副校长,教授。他领导的课题组完成了863计划等国家课题20多项,创造性地发展了硅衬底LED技术路线,并在短时间内实现产业化和批量生产,改变了国外垄断LED照明核心技术的局面,为我国LED研究和产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获得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成果转化奖,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江西省突出贡献人才,科学中国人2008年度人物。

    15 李 玉

    李玉,男,汉族,66岁,中共党员,吉林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他是世界上第一个为黏菌新种定名的中国人,也是我国第一个对黏菌属、科、目级进行系统分类的学者,三十年来致力于菌物科学及其工程技术和产业化研究,建成了具有国内高水平的菌类种质资源库,构建了完整的菌类教育教学体系,建立了21个产业化示范基地,推动食用菌产学研平台建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发明专利7项。

    16 李 星

    李星,男,汉族,46岁,中共党员,宁夏大学副校长,教授,教育部科技委数理学部委员。他在双周期弹性问题方面获得的创造性成果,被直接应用于解决力学问题,为数学力学交叉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不为沿海发达城市重点大学的高薪聘请动心,安心扎根宁夏,树立了高层次人才留在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的榜样。他是英国皇家学会学者,美国哈佛大学高级研究学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留学回国人员成就奖等。

    17 李兰娟

    李兰娟,女,汉族,63岁,中共党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教授,主任医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她从事传染病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30余年,是我国传染病学领域领军人,在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肝衰竭、感染微生态学建立及应用等研究领域取得重大成果,两次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探索钻研SARS、手足口病、地震灾后疫病、甲型H1N1流感等传染病防控难题,为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18 李光范

    李光范,男,朝鲜族,55岁,中共党员,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院长助理、高电压研究所所长,教授级高工。他长期从事电气设备绝缘与运行、超特高压输电技术研究,负责建设了特高压工程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持了五十余项科研攻关,解决了设备研制、现场试验等技术难题,研制了国内最早移动式局放试验成套装置,制定标准十余项,为特高压交、直流工程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19 李素芝

    李素芝,男,汉族,56岁,中共党员,西藏军区副司令员,西藏军区总医院院长,主任医师。他34年来先后攻克高原心脏手术和高山病防治两大世界医学难题,对急性高山病发病机理及其防治研究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使西藏急性高原病发病率大幅下降,驻藏部队连续14年无急性高原病死亡病例。累计带队巡诊病人30多万人次,赢得了西藏军民的一致赞誉。因业绩贡献突出,曾多次立功受奖,被评为建国60周年双百人物、改革开放30周年军营新闻人物等。

    20 杨宝峰

    杨宝峰,男,汉族,52岁,中共党员,哈尔滨医科大学校长,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药理学会副理事长。他首次提出“离子通道作用靶点学说”,发现心律失常诱发心源性猝死新机制和药物作用新靶点,研发出大明胶囊等新药,创较大经济效益。在《自然医学》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研究成果被《自然医学》评为2007年生命科学十大进展之一。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何梁何利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黑龙江省最高科学技术奖等。

 21 吴新涛

    吴新涛,男,汉族,71岁,农工党员,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他将毕生精力投入化学领域,从研执教50年,开拓了无机组装化学研究领域。首次设计合成了一系列新结构类型的原子簇化合物,被誉为该领域的“国际带头学者”。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科研技术人才,所领导的科研团队受到福建省委、省政府的表彰。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4项,2009年福建省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

    22 张 军

    张军,男,汉族,45岁,中共党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教授。他研制了我国首个空地协同的民航空域监视平台和空天地一体化的空中交通服务平台,填补了国内空白,开创了我国民航空管系统向协同空管发展的历史。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863重大项目总体技术组副组长,国家空管领域首个自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负责人,国家大飞机论证组专家。曾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0余项。

    23 张 罗

    张罗,男,汉族,41岁,中共党员,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副所长,教授,主任医师。他放弃国外优厚待遇,毅然回国,扎根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一线临床和科研工作17年,主攻过敏性鼻炎这一长期困扰人民群众健康的顽固性疾病,在临床治疗领域取得突破,为该疾病的根治带来曙光。致力扶助西部地区医疗服务,多次在青海和内蒙等地开展义诊,诊治患者超过4000名。先后获得北京市“五四奖章”标兵、中国青年科技奖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24 张建云

    张建云,男,汉族,53岁,中共党员,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院长,教授级高工,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从事防洪、水文、水利信息化科研,潜心研究洪水预报理论和模型,提高我国洪水预报精度;研发“全国洪水预报系统”等国家防汛核心业务系统,主持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设计和一期工程建设技术工作,构建了国家防汛抗旱减灾决策平台。出版专著4部,发表论文百余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省部级特等奖1项,一、二等奖5项。

    25 张恩和

    张恩和,男,汉族,71岁,中共党员,中航工业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型号总设计师,研究员。他投身我国航空发动机事业四十余年,在主持研制我国的“撒手锏”项目“太行”发动机过程中,和各参研单位克服重重困难,团结一致、顽强拼搏。该项目的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自主研制航空发动机实现了从中等推力到大推力、从涡喷发动机到涡扇发动机、从第二代发动机到第三代发动机的跨越,对我国航空工业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6 张喜刚

    张喜刚,男,汉族,48岁,中共党员,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董事长,教授级高工。27年来一直在第一线从事公路特大跨径桥梁勘察设计和科研工作,是世界上首座突破千米的第一大跨径斜拉桥——苏通大桥的总设计师。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十佳感动中国工程设计大奖、国际桥梁大会乔治·理查德森大奖、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杰出工程成就奖、国际结构混凝土协会混凝土结构杰出贡献奖等。

    27 张新友

    张新友,男,汉族,47岁,中共党员,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他带领团队培育花生新品种23个,在全国名列前茅。建立了花生远缘杂交育种技术体系,育成国际领先的“远杂9102”等种间杂交品种,建立了花生转基因技术体系并获得油酸含量明显提高的转基因品系。在分子育种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推广花生新品种9500多万亩,社会经济效益显著。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科技著作7部。

    28 张曙光

    张曙光,男,汉族,54岁,中共党员,铁道部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他长期从事铁路机车车辆装备现代化的技术创新,致力于高速列车应用基础理论与工程技术研究,是我国高速铁路技术创新的领军人物。主持了时速250公里、350公里和新一代高速列车的研发设计,形成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高速列车系列产品,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建立了系统完整的国内制造体系和产业链,推动了我国民族装备制造业和铁道车辆工程学科的发展。

    29 陈 进

    陈进,男,45岁,中共党员,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主任,研究员。他长期扎根我国西南边陲,十分重视环境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工作,在他的带领下,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环境教育体系,开创了科普工作的新局面。他创新性地在云南省首次培养环境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已培养了21名研究生,其中博士7名,硕士14名。他还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积极为保护当地热带森林建言献策,并提供相关技术服务。

    30 陈 曦

    陈曦,男,汉族,46岁,中共党员,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他长期扎根边疆,从事水文及环境遥感研究,在生态安全、水资源管理、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等方面有突出贡献。他主持完成国家973、863、支撑计划项目和中国科学院重大项目,国际合作项目等30余项,编写专著2部,发表论文80余篇。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何梁何利奖,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新疆50年十位优秀科技人物等荣誉称号。

    31 陈可冀

    陈可冀,男,汉族,80岁,中共党员,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心血管病中心主任,研究员,主任医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他是我国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奠基者及开拓者,带领课题组从事的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获200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他曾主持整理清代宫廷原始医药档案3万余件,创办《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中、英文版。先后获国家、部级成果奖10余项,主编专著20余部,主持国家级重大研究课题8项,培养博士后及研究生114名。

    32 范泉水

    范泉水,男,汉族,46岁,中共党员,成都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研究员,中国微生物学会常务理事。他从事抗毒素研究和病毒研究24年,主持和参加了重大科研项目20余项,研制了我国首个9联冻干精制抗蛇毒血清,获3项国家发明专利。针对西藏高原高寒地区的流行病、传染病及SARS病毒、高致病禽流感病毒等开展研究,被誉为“病毒王国的探路先锋”,全军“瞄准战场搞科研,立足本职谋打赢”的先进典型。曾获国家、军队、省级科技成果奖36项。

    33 林大泽

    林大泽,男,汉族,47岁,青海西部矿业科技有限公司研究员。他长期在艰苦地区从事科技工作,1998年开始参加青藏高原水利和铁路等建设工程,2003年毅然离开北京扎根青藏高原。主持完成了30多项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和30多项重要工程的设计,创建了青海唯一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企业研发中心和省高层次人才创业园。曾获青海省重大科技贡献奖,被评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全国优秀博士后等。

  08 尼玛卓玛

    尼玛卓玛,女,藏族,46岁,中共党员,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农业研究所经济作物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她从事油菜新品种选育工作三十年来,筛选出稳定的品系近千份,参加全区油菜区域试验的品种60多个,其中示范推广的20个,通过审定的10个。育成了西藏第一个优质高产品种,若干品种曾获自治区科学技术一等奖、科技进步二等奖等。承担了“973藏油5号”,目前年播种面积达10万余亩,占全区油菜播种面积的27%,为改善菜籽油的品质和提高全区油菜总产做出了突出贡献,先09 乔雄梧

    乔雄梧,男,汉族,51岁,中共党员,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他潜心于农药残留与食品安全研究,主持科技支撑项目,起草制定了农产品及食品中农药残留评估有关基础文件,制定国家、部颁标准30多项,主持研制国家863项目微生物杀菌剂,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他开发的农药残留分析技术在世界卫生组织进行的食品中农药残留分析质量保证对比中,获得了全世界参试69个实验室中排名第5的好成绩。获得国家、省部级奖6项。

    10 刘 旭

    刘旭,男,汉族,57岁,中共党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兼任中国农学会遗传资源分会理事长、农业部科技入户专家组副组长。他长期从事种质资源收集保存评价与利用研究,成果广泛用于农业生产,为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生产做出突出贡献。创制了“专家一线指导,面向基层培训,组织‘三新’展示,现场示范创建”的推广模式,显著地促进了农业科技的传播和推广。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各1项,省部级一等奖2项。

    11 刘华平

    刘华平,女,汉族,52岁,北京协和医学院护理学院院长,教授,中华护理学会副理事长。她推动创建我国第一个联合培养护理学博士项目,缓解了我国高等护理教育人才缺乏的状况。多次在境外大学做访问学者,为寻求中国护理专业的发展,加强国际交流和项目合作做出了重要贡献。参与编制多项国家级护理教育及护理人才发展规划,在护理高等教育与改革、护理科研等方面贡献突出,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被评为教育部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带头人等。

    12 刘庆峰

    刘庆峰,男,汉族,37岁,安徽科大讯飞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级工程师,中国科技大学兼职教授,全国人大代表,全国青联常委。他在语音技术研究和产业化方面做出了创新性成就,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创办的科大讯飞公司,打破国外垄断,占据中文语音主流市场80%的份额。在推动标准制定,利用国际规则树立民族语音产业壁垒方面卓有成效。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信息产业重大技术发明奖、何梁何利奖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等。

    13 刘泽明

    刘泽明,男,汉族,49岁,中共党员,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六研究院院长,研究员。他是我国固体火箭发动机专家,研究完成了两项国内外首创的喷管技术,负责完成的某新型发动机演示验证项目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我国第三代固体发动机应用和武器装备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组织完成的某型号发动机有力推进了我国第四代固体发动机技术发展,缩短了与国外的技术差距。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劳动模范等。

    14 江风益

    江风益,男,汉族,47岁,中共党员,南昌大学副校长,教授。他领导的课题组完成了863计划等国家课题20多项,创造性地发展了硅衬底LED技术路线,并在短时间内实现产业化和批量生产,改变了国外垄断LED照明核心技术的局面,为我国LED研究和产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获得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成果转化奖,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江西省突出贡献人才,科学中国人2008年度人物。

    15 李 玉

    李玉,男,汉族,66岁,中共党员,吉林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他是世界上第一个为黏菌新种定名的中国人,也是我国第一个对黏菌属、科、目级进行系统分类的学者,三十年来致力于菌物科学及其工程技术和产业化研究,建成了具有国内高水平的菌类种质资源库,构建了完整的菌类教育教学体系,建立了21个产业化示范基地,推动食用菌产学研平台建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发明专利7项。

    16 李 星

    李星,男,汉族,46岁,中共党员,宁夏大学副校长,教授,教育部科技委数理学部委员。他在双周期弹性问题方面获得的创造性成果,被直接应用于解决力学问题,为数学力学交叉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不为沿海发达城市重点大学的高薪聘请动心,安心扎根宁夏,树立了高层次人才留在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的榜样。他是英国皇家学会学者,美国哈佛大学高级研究学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留学回国人员成就奖等。

    17 李兰娟

    李兰娟,女,汉族,63岁,中共党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教授,主任医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她从事传染病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30余年,是我国传染病学领域领军人,在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肝衰竭、感染微生态学建立及应用等研究领域取得重大成果,两次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探索钻研SARS、手足口病、地震灾后疫病、甲型H1N1流感等传染病防控难题,为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18 李光范

    李光范,男,朝鲜族,55岁,中共党员,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院长助理、高电压研究所所长,教授级高工。他长期从事电气设备绝缘与运行、超特高压输电技术研究,负责建设了特高压工程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持了五十余项科研攻关,解决了设备研制、现场试验等技术难题,研制了国内最早移动式局放试验成套装置,制定标准十余项,为特高压交、直流工程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19 李素芝

    李素芝,男,汉族,56岁,中共党员,西藏军区副司令员,西藏军区总医院院长,主任医师。他34年来先后攻克高原心脏手术和高山病防治两大世界医学难题,对急性高山病发病机理及其防治研究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使西藏急性高原病发病率大幅下降,驻藏部队连续14年无急性高原病死亡病例。累计带队巡诊病人30多万人次,赢得了西藏军民的一致赞誉。因业绩贡献突出,曾多次立功受奖,被评为建国60周年双百人物、改革开放30周年军营新闻人物等。

    20 杨宝峰

    杨宝峰,男,汉族,52岁,中共党员,哈尔滨医科大学校长,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药理学会副理事长。他首次提出“离子通道作用靶点学说”,发现心律失常诱发心源性猝死新机制和药物作用新靶点,研发出大明胶囊等新药,创较大经济效益。在《自然医学》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研究成果被《自然医学》评为2007年生命科学十大进展之一。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何梁何利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黑龙江省最高科学技术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