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黑话”仅供参考
作者:佚名 来源:海南人才网整理 日期:2010-10-28 浏览

“职场如战场,如果读不懂这些黑话,很可能处处受挫。”最近,一篇“职场黑话大全”的帖子在网上悄然流行,成为职场新人入职的“金玉良言”。在网友的跟帖中,有人认为职场“黑话”只是一种婉转表达意思的方式,夸大了职场的人心险恶,但也有不少网友奉为宝典,称“还得加强学习”。

    帖子中提到,办公室中如果有人说“也许我可以加班把事情做完”,他很可能是在抱怨“你到底要我做到几点钟”;而“我不确定这样是不是能够执行”背后的潜台词则是“这根本就狗屁不通”;还有,听到“或许你可以去询问一下别人的看法”时可要小心了,因为这意味着“你等着看谁会理你”。

    难怪很多刚刚走出校门的职场新人会苦不堪言,因为那些从课本里习得的心直口快、有一说一、仗义执言,在办公室的江湖中都显得那么轻率突兀,透着骨子里的不成熟。他们也苦恼啊:“为什么工作之后,人就会变得如此不真诚?”

    明明是被取消了年终奖,却要装得毫不介意:“公司渡过难关最重要”;自己点灯熬油做出的创意被上司改得面目全非,也得咬着牙微笑,牙缝中挤出几个字:“果然是不一样啊”;看不惯身边同事的某些做派,但又碍于情面,天天搜肠刮肚地没话找话,摆出一副“姐妹淘”的亲密模样;原本早已经银根吃紧,每次饭桌上还要豪爽地抢着买单,宁肯自己回家天天吃糠咽菜、泡方便面,也得在领导同事面前赚足面子……

    这样口是心非的职场故事,换了谁都能一抓一大把,罄竹难书。

    仔细想想这件事其实挺玄妙的,因为它需要你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审时度势地准确判断出说话人在某一情境下的真实用意——有点儿像高考语文试卷中的阅读理解,好不容易读完了文章,ABCD四个选项却说得暧昧晦涩,无论你选了哪个,都还是觉得心里没底。

    考试题答错了,后果大不了就是得不到分数;可身处职场,你手里的筹码全都是真金白银,还要搭上将来的前途,会错了意,搞不好下个月的房贷都没了着落。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可以在校园里大大咧咧不管不顾,到了职场却要小心翼翼地夹着尾巴做人。

    于是,美剧《Lie to Me》在小白领之间广泛流传,因为它似乎能从心理学角度给我们提供一个可以实际操作的“解题思路”。剧中很多识别谎言的技巧,被粉丝们整理出来,在网上疯狂传播。比如——双臂抱在胸前或者单边耸肩,表示对自己说的话没有信心;说话时下巴上扬,表示愤怒;轻皱鼻子表示不屑;单手掩面或者把手放在眉骨附近表示羞愧;一侧嘴角紧闭上扬表示轻蔑;明知故问的时候会微微挑眉;摩挲自己的手是一种自我安慰的表现,当人们说谎时,这样可以使自己安心……

    一下子掌握了这么多“测谎秘笈”,免不了要拿出来理论结合实际。可是当谎言被瞬间揭穿,那又怎样呢?其实,大部分的谎言是出于礼貌的应对,或者避免尴尬、迎合对方的意图。比如:“你这样穿一点儿也不胖啊”“改天找你吃饭”“我今天不能来了,我病了”“我给你打过电话,但打不通”“我今晚玩得非常开心,之后再跟你联络”等等。

    职场专家告诉我们,当一个人开始言不由衷、口不对心的时候,并不简单地意味着他的人品出了问题。事实上,由于某些人无法对纷繁复杂的人际压力进行有效处理,因此只能通过诸如“模糊价值观”“人云亦云”“掩盖部分事实”的方式来消除内心的不安和彷徨,寻求一种简单的自我保护。所以,对于所谓的职场黑话,不必过分较真,在职场中放轻松一些,做到真诚、谨慎足矣。


                  链接——职场黑话不完全记录

    普通员工(不是太聪明);

    格外出色(目前还没犯错误);

    善于社交(能喝);

    眼光长远 (总是一再拖延工作);

    具有极佳的口才(能瞎扯);

    沟通能力强(常打电话聊天);

    踏实忠诚(在别的地方很难找到工作);

    事业心强(暗地里害人);

    为人随和(随时可以解雇);

    模范员工(上班准时);

    观察能力强(经常打小报告);

    工作态度热忱(固执己见);

    思维敏捷(能迅速找到借口);

    善于释放压力(上班打瞌睡);

    工作第一位(丑得没有人约);

    独立工作能力强(谁也不知他在干嘛);

    进取向上(常请大家吃饭);
 
    复杂工作上逻辑清晰(能把工作推给别人)

    (括号内为真实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