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由于其国内经济不景气,越来越多的美国高校把目光投向海外留学生市场。去年在北京举行的一场留学说明会上,就有78所美国大学现场推销自己。到场的美国大学遍布美国各州,涵盖各个种类,两年制大学、四年制本科和研究生课程应有尽有,如此多的美国大学扎堆招生的情形并不多见。
中国学生的实力日益成为很多国家学生强有力的竞争对手,美国总统奥巴马去年在某大学演讲时多次提到中国的实力,他表示对美国的未来倍感忧虑,担心在不久的将来美国会落后于中国。
“你知不知道,中国的天才比美国的人口还要多。”这是今年奥斯卡获奖影片《社交网络》开场的第一句话。虽然电影的表达略显夸张,但现实是,单从数量上来说,拥有高素质和能力的中国人数量越来越庞大,整个中国的教育水平也在快速提升。
中国学生的实力日益成为很多国家学生强有力的竞争对手,美国总统奥巴马去年在某大学演讲时多次提到中国的实力,他表示对美国的未来倍感忧虑,担心在不久的将来美国会落后于中国。
由于在近10年来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走出国门接受教育,而这些有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一旦具备了国际视野,就等同于具备了很强的国际竞争力,他们的实力不可小觑。教育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比上一年增加5.54万人,达28.47万人,增幅高达24%。
2010年,美国国际教育协会发布了一年一度的《门户开放报告》。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消息是,2009-2010学年中国赴美学生增长近30%,在美学生近12.8万,时隔9年之后赶超印度,再次成为在美留学生总数排名第一的生源国。
前不久,有来自英国、法国、荷兰、爱尔兰、澳大利亚、新加坡、中国香港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所高校和教育机构来北京参加国际教育巡回展。之所以有如此众多的国外教育机构参加,很明显,就是冲着中国学生来的。
对于中国学生的评价,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的密谢乐·克利嘉教授称:“中国学生的能力是显而易见的,他们努力,在学习上非常主动。相比之下,中国学生对于国外大学而言有着非常强的吸引力。”
此话虽略显恭维,但客观地说,中国学生已经是世界很多大学争相吸纳的对象,原因很简单,在优秀生源越来越少,人才争夺越来越激烈的今天,中国学生的实力确实很抢眼。
中国学生夺冠令欧美震惊
2010年底有一则新闻一度引起教育界的关注,当时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公布了2009年以来实施的第四次国际学生评估项目调查结果。报告显示,来自中国上海的中学生在数学、科学和文化水平三方面的教育水平名列世界第一。就平均成绩来看,中国内地以556分高居榜首,韩国和芬兰分别以539分和536分位居第二、三名,中国学生的得分高出第二、三名近20分。以教育质量优秀而著称的香港和新加坡只排名第四和第五位,就连非常重视教育的日本也只排名第八。
消息一出,引来了国际上众多关于中国教育水平的讨论。欧美教育专家纷纷表示,现在的学生素质代表着未来二三十年这个国家的人口素质,中国的脑力资源不容小视。美国教育部研究组专员施耐德接受媒体访问时指出,中国确实很重视教育,人民的学习意识真的很强。
《纽约时报》认为,来自中国的学生在国际能力评估计划当中名列前茅,使美国学者对中国的教育水平感到很震惊。一位曾在美国教育部任职的官员也表示,对这样的结果感到非常惊讶。他也提出中国的学生不是只会死记硬背,他们在理解、创造,还有面对实际生活挑战的能力方面,都大大地提高。
尽管这一次是来自上海的中国学生作为代表夺得多项第一,这并不能代表中国教育的平均水平,但毕竟夺冠的是中国人,所以欧美学者大多感到意外。他们虽然认为一个城市的表现不能代表全中国的教育素质,但毫无疑问,上海学生的表现反映了中国这些年来的迅速崛起。
一位英国大学驻华代表处的负责人表示,中国崛起不仅仅体现在经济能力方面,更重要的是数量庞大的中国学生正不停地孕育着各种领域的“天才”。这些优秀人才对于国外大学发展自身研究实力来说太重要了,国外很多大学都已经看到了这一点,都希望能从中国找到人才。
海外大学在中国上演“抢人大战”
有越来越多的国际知名高校认为,以80后、90后为代表的新一代中国学生不仅具备较好的理论知识,在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上也非常有优势。过去,中国学生想留学深造,先要过五关斩六将,现在,国际高校却纷纷把视线对准了中国的年轻一代。
就在今年2月,香港高校内地招生大战陆续拉开战幕,众港校纷纷启动2011年内地招生计划,卯足心思与内地高校一起竞争“掐尖”,12所香港高校内地招生总数预计为1800人。虽然距离高考还有几个月,但优秀生源“抢夺战”已硝烟弥漫。
拿香港大学来说,该校拨款900万元设立入学奖学金,颁发给录取名单中各科成绩突出的学生,只为奖励成绩优异及具有多方面特长的内地学生。此外,香港浸会大学近期也正在国内各省“游说”优秀生源报考,香港科技大学更是早在春节刚过就在上海举办了招商宣讲会。
在台湾,很多大学也是看到了中国大陆学生的实力,纷纷希望能吸引大陆学生赴台就读。据台湾媒体报道,岛内大学招收陆生学位生作业紧锣密鼓进行,目前由于一些政策方面的原因,只有41所大陆高校毕业的学生可赴台深造,但对进一步开放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其实不仅在香港和台湾地区,国外高校在“抢人”方面更为激烈。法国斯特拉斯堡管理学院院长密谢乐·克利嘉说,作为法国名列前茅的商学院,该校每年都有众多来自中国的留学生就读。为了吸引更多优秀的中国学生,他们特别开设了国际&欧洲商业硕士(MIB),瞄准的就是中国学生市场。
密谢乐·克利嘉认为,近两年,国际上的很多大学都非常看重中国和印度的留学生市场,不仅仅是因为这两个地方的经济的崛起,这仅仅只是一方面的原因,更多的是学生本身的素质确实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升。他特别强调,客观地说,中国学生越来越具备国际竞争力,这是事实。由于中国人口众多,这里必然有很多优秀人才。
在美国,由于其国内经济不景气,越来越多的美国高校把目光投向海外留学生市场。去年在北京举行的一场留学说明会上,就有78所美国大学现场推销自己。到场的美国大学遍布美国各州、涵盖各个种类,两年制大学、四年制本科和研究生课程是应有尽有,如此多的美国大学扎堆招生的情形并不多见。
留学不能流失人才
客观地说,很多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大学,其求学环境和师资的平均水平比中国是要高出不少,因此,很多经济条件较好的中国家庭愿意把孩子送出国去接受教育。教育部中国留学服务中心副主任安玉祥表示,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留学生资源国。他还说,现在的留学规模尚不能满足中国学生和家长的留学需求。
不用说像哈佛、牛津等这样知名的学府,很多国外大学都能说出一些能吸引中国学生的地方。“斯特拉斯堡大学位于欧洲议会所在地,文学巨匠歌德、中国著名人士朱光潜都曾就读于此。”密谢乐·克利嘉院长非常自信地介绍着他所执教的大学。现在,像这样具有诱惑力的国外大学正在越来越多地吸纳着来自中国的留学生。
密谢乐·克利嘉教授认为,之所以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选择留学,这不仅仅因为留学国外给了他们在学业上更好的深造机会,而且他们可以更多地了解国际社会。比如在欧洲毕业的学生,他不仅懂得欧洲的习惯,还了解中国文化。由于中国国际化程度正不断加深,日后这样的人才必然具备竞争优势。
对此,有国内的教育专家表示,出国留学本身无可厚非,这对中国发展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来说也非常重要。然而,如何保证人才的回流才是应该考虑的问题。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有不少人才流失海外。《人才战争》一书曾大声疾呼:中国已经是目前世界上数量最大、损失最多的人才流失国之一。该书作者、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王耀辉表示,自1985年以来,清华大学高科技专业毕业生80%去了美国,北京大学这一比例为76%。
《人民日报》海外版曾有一篇报道指出,自改革开放至21世纪初,中国已有超过58万人出国留学(不包括公私出国经商和旅游的中国人),其中公派留学生为6万多人,目前共有15万多人回国工作,另外16万多人毕业后在国外就业,约27万人正在海外就读。那么,就这个数字来说,我国留学人员流失比例达到了近50%。
然而,留学人员选择在国外发展也是有一些原因的,就人才自由流动这一点来看,选择在国外发展本身无可厚非。国家留学基金委东方国际教育交流中心副主任马建明认为,允许和鼓励知识和人才的流动早已是常态。国与国之间的知识、信息和人才互动,需要桥梁、纽带、代表和执行人。没有人才的流动,国际化只能是空谈。
虽然人才在国际间的流动无可厚非,但对人才的渴望也是每个国家的诉求。近年来,如何把更多人才吸引回国,成了非常重要的问题。吸引留学生学成归国,不是靠说的,而是要看国内有没有真正能把人才吸引回来的环境和机遇。从目前看来,中国留学海外的人数虽然众多,但事实上尚未形成大规模的留学潮。一旦形成大规模的留学潮,人才流失的情况才有可能更加严重。
由于看到了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不少人选择从海外留学归来,就从数量上来看,学成归国的人数也并不算少,但同时又有了新的问题,就是不少人从“海归”变成“海待”。人力专家表示,这不完全是能力不够的问题,更多的是国内还需要发展更多能有利于国际型人才就业的环境。
于是,一方面人才流失海外,一方面海外归来无法找到发展机会,这样的矛盾现象已经开始出现。专家指出,如何在未来提升国内大学的教育水准,加强国内大学在教育上的国际化,并为优秀的海外归国人才提供适应他们发展的空间,这才是留住人才最重要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