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黎锦“一线牵” 保亭研发电脑编排新技术
作者:佚名 来源:海南人才网整理 日期:2011-12-14 浏览

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千家镇永益村,一棵百年大榕树下,几名黎族妇女席地而坐,腿上置放简易织机,手舞彩线,编织着绚丽的黎锦。56岁的容亚美不时俯身指点。

  千家镇是中国文化部命名的“海南省黎族传统棉纺织工艺保护工程试点单位”。容亚美是这个镇的标志性人物,曾获海南省织锦大赛特等奖,获授黎族传统纺染织绣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多次应邀到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现场展演。

  黎锦纺织技艺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黎锦对我们黎族人很重要,婚丧嫁娶都要穿黎锦衣服。”容亚美向记者介绍说。黎锦的历史超过3000年,是黎族文化最重要的标志。在民间,黎锦主要用作筒裙、上衣、头巾、花帽、花带、被面,也用作珍贵的工艺品、礼品。由于黎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专家把黎锦称为黎族的“甲骨文”。

  容亚美说,黎锦的花纹以人物和动物为主,有鸟纹、龟纹、蜻蜓、青蛙等,还有反映结婚、跳舞等生活场景的花纹。这些年她还把从电视上看到的一些内容融进黎锦图案设计中,像小鸟飞长城、蝴蝶过黄河等。

  但是,容亚美对黎锦的现状忧心忡忡:老一辈人织的黎锦,棉线都是自己用植物染色。现在,棉线都是在市场上买现成的,少了些味道。过去,黎族妇女不但会织,还自己设计图案。现在的年轻妇女,懂设计的很少了。“我上了年纪,手疼脚疼,已经不能织啦。我带些年轻徒弟,包括我的女儿,教她们织锦、设计,得把这门手艺传下去。但年轻人对织锦兴趣也不大,县里组织比赛也不愿去。”

  容亚美的徒弟、28岁的纪容妹农闲时就和自己的母亲一起织锦,去年获海南省比赛一等奖。她也不看好黎锦的出路:“黎锦一年只能织出两三件成品,来收购的人也少。村里女孩多数都出去打工了,织锦的很少。”

  乐东县文化馆馆长陈定云告诉记者,乐东县近年来每年都拨专款用于黎锦保护。从2006年开始,文化部门花3年时间搞普查,发掘民间传承人,并对这些人建立档案,时刻关注他们的生活和身体健康。目前列为保护对象的传承人共有10名,今年底预计可发展到25名。他说,下一步县里还将建一个传统技艺传承所,在职业学校设黎锦专业,培训年轻人。在千家镇和志仲镇,各种植100亩棉花用于织锦,保证传统工艺的传承。

  同为黎族聚居地的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则另辟传承蹊径,研发出黎族织锦电脑编排新技术,对织锦手工提花织机技术进行改良等。

  700多年前,黄道婆从海南黎族姊妹手中学拉出的纺线,曾温暖整个中原,“衣被天下”。而今,该怎样把这根古老的彩线拉住,并牵向未来?海南正艰难地行进在苦苦求索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