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银饰是海南省苗族同胞最喜爱的传统饰物,主要用于妇女的装饰。品种多样,从头到脚,无处不饰,包括头饰、面饰、颈饰、肩饰、胸饰、腰饰、臂饰、脚饰、手饰等,彼此配合,体现出完美的整体装饰效果。
银凤冠和银花帽是头饰中的主要饰品,也是整套银饰系列之首,素有龙头凤尾之美称,其制作较为复杂,使用的小件饰品少则一百五十余件,多则达两百余件,价值昂贵。苗族银饰精致美观,以贵州省雷山县和湖南省凤凰县的制品为代表,其中雷山县的银匠主要集中在西江镇的控拜、麻料、乌高。
儿童爱戴银饰帽,年轻的姑娘爱戴银质耳环、插花、手镯。妇女着盛装时必佩银饰,昂贵且繁多。有银插花、银牛角、银帽、银梳、银簪、项圈、耳环、披肩、压领、腰链、衣片、衣泡、银铃、手镯和戒指等。一个盛装的苗族妇女,全身银饰可达二、三十斤。苗族用银的观念一是审美,二是表示富有和避邪。每逢民族节日,苗族姑娘的头上、颈上、胸前、后背都戴满了银饰品,跳起芦笙,踩起铜鼓,银佩叮当,银光闪闪,饶有一番情趣。婚嫁之日,银饰更是新娘必不可少的装饰品。
海南苗族同胞精心制作的银饰工艺高超,品种繁多,如项圈和手镯就有实心、空心、镂花、圆柱、六方形、棱角形等。 苗族的银饰在各民族的首饰中首屈一指。银饰是苗家人财富的象征,尤其是苗乡年节,或婚嫁迎娶,苗寨便成了银的世界,这是苗家独有的"银饰文化"。
海南苗族的银饰,多数是由本民族的银匠制作,富有民话传统特色和民族风格,图案优美、巧夺天工。
苗族的银饰主要有银冠、银角、银梳、银耳环、耳柱、耳坠、项圈、项链、亚领、手镯、戒指等。这些银饰多为苗族银匠手工制作。结构上有对称式、均衡式、连接式和放射式等。工艺方法有铸炼、捶打、编结、刻花、雕纹等。图案多系龙凤花鸟等动植物纹样,其造型生动,玲珑精美。
银角
银角是苗支系西江式、雅灰式等服饰的头部主要银饰之一。西江式是将银片加工成水牛角形状;两角弯成半圆形,两角对接中央有一圆形浮雕太阳纹或团花。角高70厘米,角尖用白色鸡毛装饰。太阳图案上边插有银片呈扇形放射状.象征初升的太阳;光芒四射。丹赛、三都一带的“白领苗”银角造型为两只对称的小银角,中央还有一块稍高如花瓶状的银片;呈“山” 字形,固定在一块长20厘米.中间宽.两头窄的如梭子般的银片上。两角的中央为一圆形铜鼓面纹图,图两边外延约5厘米,直至角尖;角尖可见一刀口将角分成两半,犹如两对角重叠。戴时,将梭子形银片钉在包头花带上,包于额上,系扣于后。
银梳、银簪
苗族银梳造型别致;多为月牙形,大小.厚薄.宽窄不一。一般为木质外包银皮,上饰鸟、凤、鱼等纹样;是苗族妇女必备的装饰品和实用品。
丹寨孔庆一带为月牙形,约2厘米厚,两面花纹不一,而且在梳脊面用银链吊三层纹饰。一层为飞翔的银鸟,二层为银叶片,三层为小银铃。雷山大塘、桃江一带银梳呈半圆形,用银皮包裹而成,镶二龙戏珠,龙头上有银花束,参差不齐,花丝中有两只跑鹿,两梳角以银链、银针相连。佩时插人发髻。
银髻更是丰富多彩;千姿百态;有圆锥形、方条形.扁平形等,而且直的、弯的都有。最为精细的可谓施洞地区的腰子形银髻和精致的龙头银髻。腰子形银髻的里层是一块腰子形银片,故此得名;两面各为银丝连接,有双凤.蝴蝶和银坠。顶部为银丝缠成的龙。底部凹处有长锥,佩时插入发髻中。龙头银髻更为别致,多呈圆锥形,如筷子一般;整个造型是一条龙。雕刻精美十分诱人。雅灰.八开一带的银管是用银片雕 花后焊接而成。两端为一宽一尖,宽的一端还吊有银花。在月亮山区还有一种一端为螺丝圆轮的锥体银簪。
银耳饰
银耳饰在苗族地区佩戴甚广,部分地区的男子也佩戴银耳环,其型为对片式.悬吊式.灯笼式.双状式等。还有单环、龙头环、双环、花环等品种。台江、施洞喜戴银耳柱,呈圆柱形;戴上它,两耳拉得很长;有垂肩之感。剑河一带有一种造型独特的耳环,将粗如毛笔竹杠的银条弯成弧状,一端卷弯如蕨尖,挂于耳,弧脊镶5至7颗光华白亮的银珠,有如叶瓣,又如轮齿。员丰一带妇女耳环造型则更粗大,是直径为3厘米的圆环,以织带吊在两耳边,挂于头巾上。两环下有银叶片.银花饰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