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迈人才网-金江之畔绽文采——澄迈文化产业发展纪实
作者:佚名 来源:海南人才网整理 日期:2011-12-10 浏览

澄迈,我省第三个进入GDP“百亿元俱乐部”的“大腕”,也是我省固定资产投资第三大投资体。然而,引人注目的不仅仅是这里迅速增长的GDP,还有迅速成长的文化产业。“中国长寿之乡”、“福山咖啡文化”、“海南生态软件园”……近几年,澄迈连连打出的文化牌令人侧目。

  而令澄迈人更为骄傲的是,2008年文化产业产值只占全县GDP的0.35%,如今这个比重直线上升为6%。文化产业产值比重上升之快,在全省罕见。

  今年6月,澄迈跨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行列,成为我省目前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有此荣誉的市县。

  如今,文化产业为这个工业强县注入新鲜血液,让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澄迈,焕发出无限的活力。

  文化“自觉”:

  提早谋划创造五个“率先”

  文化与经济的日益交融,让文化成为一种重要软实力。显然,澄迈人深谙此理。

  澄迈县县委书记杨思涛对发展文化产业有着前瞻性的理解。他认为,发展文化产业,必须讲规划、讲策划;必须讲品牌、讲品位;必须讲人才、讲创作;必须讲投入、讲机制。

  这种具有前瞻性的谋划,让澄迈在全省创造了五个“率先”:率先在全省建起第一个生态化的文化广场———金江绿地广场;率先在全省建设现代化的上规模、功能齐全的文化广场———澄迈文化广场;率先在全国建设第一个咖啡文化馆———福山咖啡文化馆;率先在全省建设镇级旅游文化广场———福山咖啡文化风情镇中心区广场;率先在全省采取政府划拨土地、企业建设的模式建设千秋文化体育广场。

  这几年,澄迈可以享受到的公共文化场馆越来越多。这背后,是澄迈大手笔的投入。近几年,澄迈共投入3亿多元,建设县、镇、村三级公共文化场馆。

  目前,澄迈新建、重建了金江绿地广场、千秋文化体育广场、县图书馆、县文化馆、县展览馆(博物馆)、县青少年文化活动中心、金江影剧院等县级文化基础设施;11个镇综合宣传文化站建设也基本完成;建有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1个、基层服务站176个;农家书屋125个。澄迈还在全力推进村级文化场地标准化建设和500人以上的村庄“两场一室”建设,全县群众文化活动场地多达600多处。

  澄迈还敏锐地将目光投向了创意文化产业,并进行创新。在老城经济开发区的海南生态软件园内,记者感受到了园林式的办公场所。绿树、鲜花、凉亭、咖啡厅、微型的高尔夫果岭,在整个办公场所,无线网络全部覆盖。如果在办公室待厌了,可以带上笔记本电脑在户外找个椅子坐下,边欣赏美丽的植物,边喝着咖啡办公。又或者干脆拿上高尔夫球杆,到果岭打上几杆。

  据海南生态软件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企划部经理刘会清介绍,园区重点发展旅游信息化示范基地、国家应急管理产业基地、国家安全信息管理产业基地、国际动漫创意产业基地以及软件服务外包基地五大产业基地。国际动漫创意产业基地根据“三平台一支撑”(动漫品创意平台、动漫品传播平台、动漫品销售平台、亚洲动漫协会支撑)的思路推进建设。为了推动园区创意产业的发展,园区计划于明年成立中日动漫创意研究院,将邀请日本动漫界资深人士组成专家团队,一方面为园区动漫企业提供创意指导,提升动漫品创意水平;另一方面进行动漫人才培训,培养优秀动漫人才。明年,国际动漫论坛也将永久落户该园。

  文化品牌:

  提升品位文化产业模式渐形成

  无论是闲暇的周末还是繁忙的工作日,福山咖啡馆的顾客总是络绎不绝。经营观赏石的个体老板冯先生是福山咖啡的常客,他平时和朋友很喜欢来这里喝喝咖啡,吃些点心,聊聊天放松自己。“边品咖啡边欣赏湖光山色,还可在水边垂钓,多美呀!”冯先生说。

  在西线高速50公里路口处,侯臣、福山等咖啡店一直都是许多司机朋友的最爱。随着近两年澄迈大力推动咖啡文化,以咖啡为主题的福山咖啡文化节,让这种独特的咖啡文化被逐渐推广开来。而去年,福山咖啡文化风情镇中心区广场更是成为第十一届海南岛欢乐节的主会场,这让福山咖啡赚足了人气。

  有一个群体,被澄迈人视为宝贝。那就是一群百岁以上老人。在澄迈56万人口中,就有197位百岁老人。2008年,澄迈成立专门机构,向中国老年学会申报“中国长寿之乡”称号。经中科院地理所和中国养生协会专家组考核鉴定,澄迈成为全国第十个、海南第一个“中国长寿之乡”。而澄迈自然天成的纯净空气和优良水质,和谐宁静的生活气氛,正向人们揭示着长寿的秘诀。去年,第九届国际老人文化博览会在澄迈举办。目前,澄迈正向“世界长寿之乡”冲刺。

  说起盈滨龙水节,大家都并不陌生。这个在北部老城盈滨半岛已经成功举办九届的节日,如今已成为当地一个文化品牌,深受人们的喜爱。每年端午节期间,人们扶老携幼赶赴盈滨半岛沐龙水、观龙舟赛,更有海口、定安、临高等周边市县的群众赶来凑热闹。

  端午节在盈滨半岛举行的龙舟赛,自2010年升格为全国赛事后,在国内的影响力日益扩大。2011年中国龙舟公开赛又落户澄迈,并将连续三年在这里举办。

  农历二月是南部各镇军坡节的日子。近几年,这里的农民不再如以往一般只是吃喝过节,而是在政府部门的引导下,前往加乐镇参加在那里举办的“家家乐”农民文化节。挑担子、夫背妻、妻背夫,各种妙趣横生的比赛让农民们愉悦了身心。活动期间还举行了全省排球精英赛。

  中部金江镇的绿地文化广场,不但是居民们每天晨练、晚上跳舞必去的地方,也是县城很多重要活动的理想去处。每逢元旦、春节、元宵节、五一、七一、国庆等重大节日,县城金江总是万人空巷,金江绿地广场举办的大型演出已成为人民群众的节日文化大餐。“每到节日,我们都会过来看演出的。”今年59岁的李阿姨笑着说。

  文化惠民:

  以人为本丰富居民文化生活

  36岁的吴菊是桥头镇卫生院的一名医生。几年前,下班后还只知道打麻将的她,自从加入了镇里的民联文艺队后,就迷上了跳舞。“现在我们文艺队的人越来越多了,很多居民看到我们跳得那么开心,都要加入。”吴菊说。“跳舞不光带来了快乐,身体还变好了。因为患有风湿性关节炎,以前一到下雨天手脚就会肿痛,现在每天下班和大家一起跳舞,手脚痛减轻了不少。”

  像吴菊这样的居民在澄迈并不少见。如今,澄迈县共有各级文艺表演队60多支,其中大多数表演队成员都是从事各行各业的普通居民。在澄迈县的很多场所,都能为这些表演队提供排练和演出便利。每天晚上,金江镇的绿地文化广场歌舞升平。妇女们在跳舞,孩子们在玩耍,年轻人则用县文体局提供的音响设备唱着卡拉OK。

  以人为本,从群众需求出发是澄迈发展文化的出发点之一。近几年,澄迈致力于培养群众身边的文化辅导员,建立群众身边的文艺队伍,开展群众身边的活动。为了培养文化人才,澄迈每年都选派文化骨干外出学习充电。每年,澄迈都会举办12次各类培训班,如今平均每个行政村都有2名文化辅导员。

  澄迈还十分重视文艺队伍的建设,采取鼓励和扶持的方式,让各个社区(农村)组织自己的文艺队伍。县政府发动企业赞助,给活动比较积极的队伍赠送音响设备和演出服装。目前,全县各级文艺演出团队有60多支。去年,加乐镇岭门村盅盘舞队和县城老体协的中老年人健身舞队等文艺队就远赴北京,参加央视七套《乡村大世界》演出,而由农民组成的八音队在去年也代表海南赴上海世博会参加海南文化周演出活动。

  据统计,每年澄迈都会组织36次全县性的活动,群众自娱自乐的活动近1000场。

  澄迈物华天宝,山水毓秀,在西汉时期就是海南的三大历史名邑之一。澄迈人民在金江之畔,创造了璀璨文化和丰富的历史。如今,这种文化得到延续,成为这个工业强县经济腾飞的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