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新学期开学的日子,而原本该在澄迈中学高三上学的王超,却因为尿毒症被迫休学在家。无望地一天天衰弱。
上午12时许,澄迈永发镇永灵路一位看上去十二三岁的“少年”开着三轮车前来接记者,一询问,这位瘦弱的“少年”就是记者要找的王超,由于重病,20岁的他仅有70斤。
王超的母亲,已经60岁的陈玉南,两手撑在两只红色的塑料凳子上,焦急地等着前来采访的记者。正是她,凭母爱支撑自己残疾的身躯,不断给媒体记者打电话,希望救救她年轻的儿子。
陈玉南一家是澄迈瑞溪镇大洞村人,后来搬到永发镇居住。陈玉南幼时患有脊髓灰质炎,双脚变形残疾,无法行走,丧失了劳动力,家中全靠丈夫王明江一人支撑,直到孩子渐渐长大,生活压力才稍有缓解。王超是小儿子,聪明好学,成绩不错,全家所有希望寄托于他,希望他考上大学,改变一家人的未来。不幸却突然降临,去年4月,王超右胸肿大且疼痛,到省人民医院、海口市人民医院检查,都被诊断为尿毒症。
“他大哥和大嫂在镇上摆水果摊,他爸爸快70岁了,也被迫带着孩子们出去打工,全家人压缩开支,平时连肉都舍不得吃,省下钱来给王超治病。”尽管一家人都知道尿毒症是终身疾病,陈玉南说,“再穷,也不能眼睁睁看着王超等死不给他治病。”因此,全家想尽一切办法挣钱,但月收入也才1000多元。
去年12月15日,陈玉南曾找到海口市人民医院肾内科的主治医生,希望把她的肾移植给王超,但她年老多病,慈母之愿没能实现。今年,王超在海口市人民医院两次住院治疗,拖欠了医院1.3万多元医疗费后,不得不回家进行腹膜透析治疗。每天,王超要用掉4瓶低钙腹膜透析液,而一箱药是8瓶320元,再加上因尿毒症引发的并发症,王超严重营养不良、贫血,还有高血压,各种病症加起来,王超每月要花掉医疗费、药费8000多元。
“学校里的同学给我捐了2.9万多元,还有社会上的爱心人士捐了5万元。但这些钱早花光了。”王超无力的话音里,透露出深深的绝望,他曾经有连续10多天不透析,放任疾病肆虐,咬牙抗着病痛,想一死以求解脱。
记者从有关渠道了解到,我省尿毒症患者很多,其中很多是农村患者,新农合的报销政策也难以缓解他们的治疗压力。这些患者在长期透析治疗的高额费用下,苦苦挣扎,富的变穷,穷的更加困难,有些患者甚至放弃治疗,等待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