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浦经济开发区管理局
目 录
第一章 “十五”发展回顾和“十一五”面临形势
一、“十五”发展回顾
表1.1 洋浦“十五”各项经济指标增长情况
表1.2 “十五”进入洋浦的大公司及其大项目
二、“十一五”面临形势
(一)发展的机遇
(二)发展的条件和优势
(三)主要矛盾和困难
第二章 “十一五”发展的指导思想和规划目标
一、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战略
二、主要规划目标
第三章 经济发展的重点
一、招商引资
二、工业
图3.1 石油化工产业链规划图
图3.2 林浆纸一体化产业链规划图
表3.1 洋浦“十一五”重点开工建设和预备建设的工业项目表
三、交通运输业
表3.2 洋浦“十一五”重点建设的交通项目表
四、服务业
五、渔业
六、发挥辐射效应,带动周边经济
第四章 社会发展的重点
一、教育事业
二、文化事业
三、卫生事业
四、人口与计划生育
五、民政事业
六、地震事业
七、居民就业
八、社会保障
表4.1 洋浦“十一五”重点建设的社会事业和服务设施项目表
第五章 发展环境建设
一、发展模式
二、体制环境
三、基础设施环境
表5.1 洋浦“十一五”重点建设的基础设施项目表
四、生态环境
五、行政、商务和生活环境
表5.2 洋浦“十一五”重点建设的东部生活区项目表
六、公共服务环境
七、经济政策环境
八、人文环境
九、安全和应急处理环境
十、社会治安和法制环境
十一、人才环境
附件一 “十一五”规划主要预期指标
附件二 “十一五”规划重大建设项目
第一章 “十五”发展回顾和“十一五”面临形势
一、“十五”发展的回顾
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亲切关怀、海南省委和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全区干部和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洋浦经济开发区 “十五”期间经济和社会
发展取得重大进展,主要表现在:
1、各项经济指标成倍增长。“十五”末期的2005年与“九五”末期的2000年相比,地区生产总值、港口吞吐量增长近10倍;工业总产值、
增加值增长200—300多倍。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187亿元。
洋浦“十五”各项经济指标增长情况详见下表。
表1.1
“十五”各项经济指标增长情况(单位:亿元)
指 标/年 份 地区生产总值 工业总产值 工业增加值 固定资产投资 港口吞吐量(万吨)
2000 4.5 0.16 0.035 4.82 45.8
2001 5.9 1.52 0.39 5.71 60.2
2002 9.3 7.24 2.1 7.64 91.1
2003 11.6 8.06 2.42 29.6 114.4
2004 19.6 11.4 3.17 56 217.7
2005 31.4 43.3 13.9 75 431
年均增长 52% 2.01倍 2.13倍 78% 61%
注:各年地区生产总值以2004年经济普查数据为基准进行了调整。
2、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洋浦港二期工程、电厂油改气和余热发电技改工程、天然气管道工程、25万吨(一期)供水工程、5万吨(一期
)自来水工程、区内道路拓宽与新建工程相继竣工。
3、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中国石化集团公司(SINOPEC)、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CNOOC)、印尼金光集团亚洲浆纸业有限公
司(APP)等国内外知名大公司进入洋浦投资,100万吨纸浆、50万吨面粉、30万吨变性淀粉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800万吨炼油厂开工建设,洋
浦引进大企业和大项目实现了重大突破。
“十五”期间,海南中远国际货运有限公司及中海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分别开辟了洋浦港至香港国际海运航线、洋浦港至广州(黄浦)中转
天津、大连等地国内沿海航线。洋浦的海运条件大为改善,洋浦不再是“孤岛”。
“十五”进入洋浦的大公司及其大项目,详见下表。
表1.2
“十五”进入洋浦的大公司及其大项目
项目 项目运营公司 项目背景公司
800万吨炼油 海南炼油化工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SINOPEC, 2005年世界前50强企业之一)
100万吨纸浆 海南金海浆纸业有限公司 印尼金光集团亚洲浆纸业有限公司(APP)
50万吨面粉 海南洋浦海发面粉有限公司 海口罗牛山集团(控股);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参股,2004年中国进入世界500强
的18家企业之一)
30万吨变性淀粉 洋浦椰岛变性淀粉有限公司 海南椰岛集团
天然气发电 中海海南发电有限公司 中海石油天然气及发电有限公司(控股);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参股)
天然气输气管道 中海石油管道输气有限公司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CNOOC)
洋浦至香港集装箱定期班轮航线 海南中远国际货运有限公司 中国远洋运输集团(简称中远集团COSCO)
洋浦至广州黄浦集装箱定期班轮航线 海南中海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 中国海运集团(简称中海集团CSC)
4、开发模式实现了重大转变。2005年9月,洋浦土地开发有限公司完成了重组,洋浦开发模式实现了由外商控股、外商主导向政府控股、政
府主导的转变,为加快洋浦开发创造了有利条件。
5、区内失地群众开始享受到洋浦开发的成果。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管理局实施多项民生工程,包括对区内被征地居民实行最低生活保障
;对其子女九年义务教育实行免费;对已拆迁老龄居民和纯女户给予生活补助;对区内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和普工等进行就业培训和安置
;对已搬迁的失耕失渔居民发放大米;将多年所欠群众土地款全部拨放到位;拨款建设白沙村渔港,为群众生产生活创造良好的条件。民生工
程保障了区内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要,促进了部分群众就业,让失地群众共享到洋浦发展的成果。
“十五”期间经济和社会发展也存在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进区项目不多,经济总量不大,综合实力不强;投资环境不尽如人意,基
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建设滞后;居民搬迁安置进展缓慢,群众生产生活困难尚未根本解决。
二、“十一五”面临的形势
(一)发展的机遇
“十一五”期间,洋浦发展面临有利的外部环境。
从国际环境看洋浦发展的机遇:
——世界经济复苏和结构调整的步伐加快与国际直接投资的流动进一步加速。世界经济将进入新一轮黄金发展周期,国际直接投资新一轮
高峰将来临。以跨国投资为主导的新一轮国际产业结构调整,更多表现出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制造及研发环节转移和服务外包的新趋势。
洋浦应当抓住这一机遇加强引进外资工作。
——中国与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强。2004年中国与东盟已签署货物贸易协议及争端解决机制协议,2005年开始全面启动降
税进程,双方大部分产品的关税将于2010年降到零,中国—东盟“10+1”自由贸易区(CAFTA)2010年将全面建成。洋浦与东盟国家隔海相望,属
于经济地理学上所谓的“一日区”,这为洋浦发展与东盟的贸易和物流提供了便利条件。
从国内环境看洋浦发展的机遇:
——我国加入WTO结束过渡期,对外开放的限制措施将大部分被取消,外商在服务贸易等领域的投资将大幅增长。通过创建与国际接轨的投
资环境,吸引更多国际跨国公司投资洋浦。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向纵深发展,将在能源、交通、基础设施、产业与投资、商务与贸易、旅游等10个领域进行合作,将为洋浦开辟广
阔的腹地市场腹地。
——我国已经进入工业化发展的中级阶段,对石油及石油化工产品的需求大幅度增加。石化产品供不应求,大量依赖进口的现状,为洋浦
建设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和石油储备基地及资源型加工基地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
(二)发展的条件和优势
洋浦经济开发区具有建设大型临海工业基地的有利条件,建设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石油储备基地和浆、纸、纸制品一体化加工基地的条
件尤其优越。
1、区位优势。洋浦靠近东南亚海运主航线,是我国经马六甲海峡进口原油的最近和最理想的靠岸点。洋浦临近的南海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
源。同时,洋浦周边的泛珠三角区域是我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对石化产品的需求旺盛。洋浦又位于环北部湾,洋浦产品通过海运出口到
东南亚也很便利。从接近资源和市场、节省运输成本的工业区位原理出发,洋浦非常适合建设石油化工基地和石油储备基地。
2、港口优势。洋浦半岛面积350平方公里,海岸线150公里,其中深水岸线70多公里,可建80多个1-30万吨级深水码头泊位。洋浦港是天然
深水避风良港,属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拥有海南唯一的标准化集装箱泊位。洋浦港三期工程建成后,年通过能力可达800万吨。还有企业专
用码头3个,万吨级以上泊位10个,最大泊位30万吨,设计年吞吐量可达3500万吨。随着我国对进口原油依赖程度的增加,洋浦以港口为基础发
展临港石化工业和石油储备基地的优势更趋明显。
3、资源优势。一是油气资源丰富,南海已探明的油气储量约500多亿吨。二是淡水资源丰沛,作为洋浦供水水源的松涛水库是全国十大水
库之一,最大库容量33亿立方米。三是环境容量较大,洋浦半岛三面环海,处于常年主导风向的下方,又远离城市,人口密度小,污染受体水
域具有较强的自净能力。
4、土地优势。洋浦腹地开阔,人口稀疏,土地贫瘠,岩石基底,项目建设基本不占用耕地,发展工业工程成本低。开发区约31平方公里土
地已一次性征用,基础设施已经基本配套,规划用地新增到69平方公里(其中关内34,关外预留35平方公里),为建设综合石化工业区提供了
土地保障。
5、政策优势。我国入世后,虽然进出口许可证和配额逐步取消,关税税率逐步降低,但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等特殊区域仍然享有优惠政策
。洋浦是我国唯一享受保税区政策的开发区,加工出口、保税仓储、转口贸易等区域功能为在洋浦开展石油储备、贸易和加工提供了最优惠的
政策保障。
6、政治优势。洋浦经济开发区是邓小平亲自批示决策的,几代国家领导人对洋浦都十分关心和重视。2005年,国务院副总理吴仪视察洋浦
,指示国务院有关部委对洋浦进行调研和给予新的政策支持。
(三)主要矛盾和困难
洋浦“十一五”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
——主导产业的规划与规划具体实施之间的矛盾。一方面,洋浦经济开发区产业规划确立了制浆造纸、石油化工为主导产业;另一方面,
作为制浆造纸产业源头的350万亩浆纸林的营造任务十分艰巨,作为石油化工产业源头的乙烯因受制于炼油厂规模而短期难以落实。
——招商引资与投资环境不够完善之间的矛盾。一方面,进区项目不多,招商引资任务艰巨;另一方面,投资环境不够完善,包括基础设
施和服务设施建设滞后,产业配套环境差,工业技术与管理人才资源稀缺等。
——项目建设与居民搬迁安置和转产就业滞后之间的矛盾。一方面,项目建设需要随时用地,需要良好的社会治安;另一方面,居民搬迁
安置滞后,居民转产就业困难,社会仍然存在不稳定的因素。
图3.1油气化工产业链规划示意图(详见附件一)
第二章 “十一五”发展的指导思想和规划目标
一、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战略
“十一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全省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更是洋浦经济开发区奠定产业基础、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
发展的机遇期。洋浦 “十一五”期间总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认真实施省委省
政府“建设新兴工业省”和“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的发展战略,始终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 以招商引资为重点, 继续深化改革、扩
大开放、团结拼搏、开拓创新,大力改善投资环境, 发挥洋浦比较优势, 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 大力发展资源、能源型加工工业,进而延伸
产业链,打造若干产业集群,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开拓国际市场,全力推动洋浦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小平同志和中央几
代领导人开发洋浦带动海南经济发展的心愿。
根据这一指导思想,确定洋浦“两步走”发展战略: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 大力发展资源、能源型加工工业,把洋浦建设成为我国重要
的进口替代加工基地;进而延伸产业链,打造若干产业集群,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开拓国际市场,最终把洋浦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出口加工基地
。
二、主要规划目标
洋浦“十一五”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
——经济总量和结构。预计到2010年,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300亿元,洋浦GDP260亿元,人均GDP超过37万元,工业总产值700亿元,
工业增加值200 亿元,税收总额5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6亿元,港口吞吐量4800万吨。
——产业发展环境。建成比较完善的基础设施体系和工业公用工程框架体系,建立和完善适应工业区发展要求的政府服务体系和应急处理
体系,争取扩区,建立保税物流园区和出口加工区,努力构建适应开发区经济发展要求的生产要素市场配置体系,基本形成比较完善的产业发
展环境。
——环境保护。绿化覆盖率达到30%,人均拥有公共绿地面积10平方米,垃圾、污水处理率均达到95%,废水和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率
达到85%,海洋水环境、大气环境分别控制在二类水质和一级标准。
——人口与就业。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区内总人口达到7万左右。搬迁居民户均就业1人,对于入住多层公寓楼的搬迁居民,由
管理局统一建设厂房、商业铺面或出租屋等物业给被搬迁人经营,发展物业经济。
——生活质量。搬迁居民人均收入达到4000元,全区居民人均收入达到9000元。建成设施配套的居民安置新区,鼓励搬迁居民进入多层公
寓,人均居住面积达到30平方米。建成满足企业职工不同层次居住要求的商住区。全面解决公职人员的居住问题。
——公共服务。建设一所全省一流水平的高级中学、一所职业技术学校和一所国际学校,建成多所与安置新区配套的小学,全面普及学杂
费全免的高中和职业教育。建设一所高水平的综合医院,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成体育馆、图书馆、文化馆、展览馆、博物馆、影剧院
、高尔夫球场、滨海公园和黎屋水库公园。
——城市化建设。通过改善居住环境、完善社会保障、促进广泛就业、普及中等教育、建立医疗保险、提高居民素质,逐步实现从农村向
城市、从农民向城镇居民、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根本性转变。
第三章 经济发展的重点
“十一五”期间洋浦经济开发区的经济发展思路是,坚持洋浦“两步走”发展战略,以特色主导产业为主线,以加快龙头项目建设为重点,
集中布局,延伸配套,节约生产,保护环境,实现循环式发展。
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国家级开发区 “三为主、两致力、一促进” 的新的指导方针,从发挥区位、港口和政策的比较优势、培育能够突出自
身优势的产业出发,洋浦经济开发区的区域功能定位是“新型临海工业基地、现代保税物流中心”,产业定位是 “一个基地、三个集群”,即
把洋浦建设成为中国南海油气综合开发基地,形成油气综合开发产业集群、特色资源加工产业集群和现代物流产业集群。
一、 招商引资
“十一五”期间,必须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工作重点,五年内每年至少有一个大型项目开工,基本形成主导产业的企业集群。
——开展宣传策划。用促销的方式, 把洋浦确定为一个投资产品。根据总体规划、产业定位和洋浦特点, 聘请国内一流或国际宣传策划公
司对洋浦进行策划包装, 用整体、系统和针对性的方式来推介投资环境。
——做好项目包装。与一流专业咨询公司合作, 重点围绕油气综合加工、林浆纸一体化产业群项目进行包装, 作为开发区向市场推销的主
体项目。
——建立信息网点。与国家部委、社团、科研院校、大型企业、中心城市建立一种招商合作关系, 组建一支编外招商联络员队伍, 使之成
为推介洋浦的重要渠道。
——细分目标市场。锁定相关产业的国内外企业巨头,进行定位招商。
——招商方式多样化。采用媒体宣传招商、会展节庆招商、推介会招商、网上招商、委托代理招商、小分队招商、以商引商等多种形式进
行,全方位、多渠道地推介洋浦。
——招商管理科学化。建立科学的招商机制,政府从直接招商逐步转向委托中介机构招商;建立全员招商机制,制定招商引资奖励政策;对
招商专职人员实行目标管理,把项目责任落实到人。
二、工业
(一)洋浦工业发展的定位、目标、原则
1、洋浦工业发展的定位
依托港口条件和海南的优势资源,以油气化工、制浆造纸等为主导工业,兼顾船舶修造、服装加工、粮油加工、木材加工等工业,“十一
五”期间初步形成新型临海工业基地。
2、洋浦工业发展的目标
充分利用南海油气资源开发和中石化大炼厂即将投产的有利条件,启动油气产业链的建设,面向国内外两个市场,发挥港口岸线和国家级
开发区的优势,吸引国内外有实力的厂商投资建设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新型材料、专用化学品及精细化工产品生产基地,在10~15年时间
内建成世界一流的石化工业生产基地,同时兼顾开发区其它鼓励产业的发展,最终形成年产值达3000亿元以上的国家级开发区。
“十一五”期间,洋浦在炼油和浆纸等龙头项目的牵引下,将初步形成石油化工产业集群和浆、纸、纸制品产业集群。到2010年,石化产
业基地初具雏形,浆纸纸制品产业基地初具规模,工业总产值达到700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180亿元。
3、洋浦工业发展的原则
——符合全省工业布局规划的原则。洋浦发展化工以炼油和石油化工为主,天然气化工为辅,与东方八所天然气化工城产业分工互补、各
有侧重,共同形成海南西部油气化工产业带。
——循环经济的原则。充分利用海南天然气、石油、海盐、热带植物、海洋生物等资源优势,依托现已确定的炼油、化工项目开展相应的
产业链规划,利用主项目的产品及副产品,合理布局下游产品和公用工程,以形成产业加工链。
——环境友好、清洁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要充分考虑环境容量,保护好海南清洁的空气和水、土地、植被等自然资源,合理选择下
游产品,延伸产业链。严格环保要求,实现清洁生产,舍弃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
——适应市场经济的原则。要符合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分析论证下游产品的可能发展趋势及可能形成的规模。
(二)油气化工
按照洋浦油气化工产业规划,未来10—15年,要依托大炼油/芳烃、大乙烯和天然气化工三大“龙头”,建设芳烃和烯烃等石油化工原料生
产体系;同时根据国内外及周边市场的需求,适时建设七大后续主产品系列(聚烯烃系列、聚酯系列、丙烯酸系列、异丙苯系列、碳四馏份深
加工、碳五综合利用、氯碱/PVC系列)。
“十一五”期间主要建设1000万吨石油储备、1000万吨炼油、100万吨乙烯、10万吨PS、45万吨PX、60万吨PTA、300 万吨LNG接收储运和发
电等项目。
油气化工产业链规划示意图见图3.1。
(三)制浆造纸
依托热带速生林原料基地,在100万吨浆厂的基础上,通过技改扩建到140万吨木浆,并建设160万吨纸厂,形成浆、纸、纸制品、包装印刷
产业链,进而建成我国最大的高水平、环保型造纸工业基地。
林浆纸一体化产业链规划示意图见图3.2。
(四)船舶工业
依托良好的建港条件,建设船舶修造厂,形成大型船舶修造基地。
(五)服装加工、粮油加工等加工工业
“十一五”重点建设和预备建设的工业项目详见表3.1。(详见附件二)
图3.2(详见附件三)
表3.1
“十一五”重点开工建设和预备建设的工业项目表
序号 工业项目 建设规模 投资额(亿元)
合计 12个 616
一 轻工业 138
1 造纸厂 年产高档纸160万吨 136
2 粮油加工 重组面粉厂 1
3 服装加工 1
二 石化工业 383
4 PS项目 10万吨/年 3
5 PX项目 45万吨/年 25
6 PTA项目 60万吨/年 10
7 石油深度催化裂解 150万吨/年 45
8 炼油扩建 1000万吨/年 120
9 乙烯联合化工 100万吨/年 180
三 天然气工业 85
10 LNG接收储运\LNG发电 300万吨/年\70万千瓦 85
四 其它重工业 10
11 船舶修造厂 2船坞(15万、30万吨级各1座)4泊位 10
三、交通运输业
“十一五”期间洋浦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要以满足石化、浆纸等主导产业发展对交通运输的需要为导向,以建设洋浦港三期、洋浦铁路支
线、洋浦海湾大桥及洋浦港至后水湾工业大道等为重点,不断提高洋浦交通综合保障能力,促进洋浦“新型临海工业基地,现代保税物流中心
”的形成。
(一)陆路交通
以出区快速干道、城市内部道路和铁路构建洋浦陆路交通系统骨架,保证疏港交通系统的快捷通畅,保证城市内部道路系统完整和不受对
外交通系统干扰。
规划4条出入开发区快速通道,其中3条为公路通道,1条为铁路通道。
东部快速通道:洋浦港区——疏港大道——西线高速公路洋浦出口路;
西部快速通道:洋浦港区——工业大道(至后水湾)——西线高速公路;
南部快速通道:洋浦港区——洋浦跨海大桥——白马井快速干道——西线高速公路。
铁路通道:洋浦港区——洋浦铁路支线——海南西线铁路。
(二)港口与水路运输
适应洋浦工业快速发展的要求,加快发展港口水运,使港口吞吐能力与港口吞吐量之比达到1:1.2。
洋浦港是海南省西部主要港口,是海南省乃至环北部湾地区的大宗散货及集装箱运输的中转港,是我国内贸集装箱运输的干线港,要规划
建设成为我国面向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区域性国际枢纽港。洋浦港规划由以下港区组成。
——洋浦半岛南部的洋浦港区。洋浦港区天然水深22米,规划建设1至10万吨级泊位22个,以发展大宗散货和集装箱运输为主。洋浦港区预
留港口扩建岸线和码头仓储用地,沿北部湾岸线安排工业专用港口岸线。规划港口岸线9500米,建设用地391.8公顷。
“十一五”期间,建设洋浦港区三期工程,计划新建3个2万吨散货泊位(水工主体结构按 5 万吨级散货泊位建设) 及配套设施, 设计年通
过能力410万吨。
——洋浦半岛西北部的神头港区。规划为大型工业项目专用码头后备发展港区。深水岸线属大型深水泊位专业港区,水域开阔,最大水深
29米,22米等深线长达20公里,离岸1至2.5公里,最近的仅500米。
“十一五”期间,在神头港区建设完工的项目有炼油厂专用码头、金海浆纸厂专用码头。其中炼油厂码头一、二期工程,计划投资总额
8.49亿元,设计吞吐量1432万吨/年,设计年通过能力2530万吨,建设规模为30万吨原油泊位1个,10万吨级成品油泊位1个,5千吨级成品油泊
位3个。
金海纸浆码头一、二期工程,计划投资总额7.75亿元,设计吞吐量700万吨/年,设计年通过能力829万吨,建成5千—5万吨级泊位7个,其中
2个2万吨级泊位和1个3.5万吨级泊位水工主体结构均按 5 万吨级泊位建设。
——洋浦半岛北部的后水湾港区。具有极好的建设大型深水港区的条件,后方陆域宽阔,作为洋浦主体港的后备接替港区,可辟为大型集
装箱和大型干散货作业区。
随着专用码头建成投产及大型工业项目的达产,预计2010年整个洋浦港口年吞吐量近5000万吨,将跻身全国大港行列。
(三)道路运输
“十一五”期间洋浦道路运输行业要优化结构,由“多、小、散、弱”的低水平状况向集约化、规模化转变,形成完善的道路运输市场体
系。班线客运重点投放高等级客车、发展直达快运;区内道路客运重点发展公交车、出租车;道路货运重点发展专业化、集装箱车辆;道路运
输站场重点发展汽车客运站、物流配载集散中心、货运站场;机动车维修重点发展专业化一类、二类汽车维修业户。
——道路客运。(1)班线客运,“十一五”期间以海南“田字形”高速公路为依托,形成洋浦至海口、儋州、万宁(琼海)、三亚(东方
)快速直达客运线路网。(2)区内客运,优先发展公交车、出租车,控制侧三轮摩托车。
——道路货运。优化货运车辆运力结构,鼓励发展专业化、集装箱车辆,辅以普通散装货车。
——道路运输站场。在疏港大道东侧靠近行政中心建设汽车客运站,按国家一级站标准设计。在工业大道、疏港大道附近各设立四级以上
货运站场1个,在区内不同区域形成几个分货种专业市场。
——机动车辆维修。设立一、二类汽车维修厂。
——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区内形成有一定规模的拥有各种类型教练车辆的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学校。
(四)管道运输
“十一五”期间,中海石油管道输气有限公司计划根据工业用户和居民用户用气的需要,在区内铺设天然气管网,项目总投资额1.28亿元
,年供气量16亿立方米。天然气管网应当按照远期需求统一规划、分期建设,生活区输气干管近期建设小环网、远期形成大环网供气;主干管
宜靠近用气大户,配气管网结合输气干管形成环网供气。
洋浦“十一五”重点建设的交通项目详见下表。
表3.2
“十一五”重点建设的交通项目表
序号 交通项目 建设规模 投资额(亿元)
合计 11个 36
1 疏港大道(洋浦港东部至开发区1#关口) 长3.9公里,双向6车道 0.6
2 区内与疏港大道连接段骨干道路 长10公里 2
3 工业大道(向北延伸至后水湾) 长46.78公里,区内双向6车道,区外双向4车道 7.043
4 滨海大道 长47.15公里,双向4车道 5.15
5 生活区主干道(两条) 长10公里,宽38米 2
6 洋浦跨海大桥 长315米,双向4车道 7.13
7 跨海大桥南连接段 长8.05公里, 双向4车道 2.42
8 洋浦铁路支线 那大—洋浦,长60公里 4.2
9 洋浦港三期工程 3个2万吨级泊位, 设计年吞吐能力410万吨 4.1
10 汽车客运站 占地23亩 0.15
11 天然气输气管网 年供气量16亿立方米 1.28
四、服务业
洋浦服务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取决于工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十一五”期间,洋浦服务业将随着人流、物流的增加,重点加快发展港口
物流业、商贸业,起步发展旅游业。
(一) 港口物流业
从“十一五”开始,洋浦要发展现代物流产业集群,具体包括地区性国际货运枢纽、大工业物流中心与大型保税物流园区。
发展地区性国际货运枢纽。在中国远洋运输集团、中国海运集团两大物流巨头在洋浦开通定期海运航班、建立海南热带瓜果菜运销基地的
基础上,进一步充分利用区位优势、港口优良、岸线漫长和政策优惠,合理布局港口资源、铁路公路交通、储运设施,形成面向华南乃至东南
亚的区域性国际货运枢纽。
发展大工业物流中心。依托区内大中型工业项目的原材料和产品的进出需求,发展为大工业配套的物流。十一五”重点建设的物流项目包
括:1000万吨石油储备基地、300万吨LNG接收站、5万吨粮食储备库。预测洋浦港口大工业货运量,2007 年将达到2800万吨,2010 年将达到
4800万吨。
发展大型保税物流园区。在洋浦港区设立保税物流园区,使其具有港口装卸、储存功能及中转换装、多式联运以及科学的物流配送管理功
能,为洋浦形成“现代保税物流中心”提供支持系统。
(二)商贸业
商贸业发展目标。到2010年,我区初步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齐备、设施完善、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商品市场格局。
——市场和网点建设。发展各类商品交易市场(包括集贸市场),发展各类商业网点。
——现代流通建设。引进各类消费品和生产资料销售连锁企业,发展连锁店铺,提高连锁企业销售总额占批发零售贸易总额的比例。发展
第三方物流龙头企业。
——发展进出口贸易。主要依托区内大中型工业项目的进出口需求扩大对外贸易,2010年预计突破20亿美元。
(三)旅游业
要进一步改善环境、创造条件,兴办旅游项目,使洋浦成为海南环岛旅游的一个观光点。
——报批旅游饭店5个以上,三星级以上酒店3个,五星级酒店1个。
——开发千年古盐田等景点,纳入海南西线旅游圈。
——探索开发现代工业观光旅游,借旅游造势宣传洋浦,创洋浦品牌。
五、渔业
以稳定渔民就业、提高渔民收入为宗旨,继续发展近海捕捞与外海捕捞相结合的海洋捕捞,适当发展海水养殖和海产品加工,实现渔业综
合发展。2010年,全区海洋渔业总产值达到4亿元,比2005年增长50%。渔业就业人数基本稳定,渔业劳均年收入从2005年的1万元增加到1.8万
元。
——发展外海捕捞业。适应近海渔类资源衰退加剧的状况,调整作业结构,以外海刺钓为主要作业方式,由近海到外海,开辟新渔场。改
变渔船结构,政府投资和自筹资金相结合,淘汰不合格的小型渔船,发展吨位大、马力足、技术先进的渔船。改变渔民分散作业方式,组建渔
业船队,形成规模效益。
——发展水产养殖业。合理规划养殖水体,以新英湾内湾和近海作为发展水产养殖业的主要区域。利用新英湾内湾的优越条件发展传统养
殖,重新调整现有养殖渔排,积极发展近海沉箱养殖这种风险小、经济价值高的新式养殖方式,在大铲小铲之间海域发展深海网箱养殖。
——发展渔业加工业。引资建设渔产品加工厂、冷冻加工厂、渔需物质加工厂。
六、发挥辐射效应,带动周边经济
“开发洋浦带动海南经济发展”是小平同志和中央几代领导人的心愿,也是海南省政府对洋浦的期望,更是洋浦人义不容辞的使命。
发挥洋浦产业聚集和辐射效应,促进带动儋州和周边相关产业发展。加强与儋州有关部门的交流与合作,有效利用儋州土地、农业、矿产
、人力等资源,使儋州成为洋浦主导产业的配套产业基地、石化产业下游产品链的延伸带、纸浆原料及产业工人的主要供给源、区内生活用副
食品果蔬供给基地、海产品深加工基地、儋州工农业优势产品及矿物的输出口、区内职工及家属的居住购物乐园。
第四章 社会发展的重点
“十一五”期间洋浦经济开发区的社会发展思路是,坚持以人为本,用发展的办法和改革的思路,解决搬迁居民的居住、就业和社会保障
等突出问题,大力发展与经济相适应的科教文卫事业,倡导“包容、创新、勤奋、共赢”的文化理念,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一、教育事业
贯彻落实全省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共海南省委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优先发展教育的决定》精神,巩固提高“两基”成果,科学调
整学校布局,率先在全省全面普及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实现幼教、普教、职教、成教的协调发展。至2010年,我区教育整体上达到全省先进
水平,洋浦实验学校办成全省一流名校,创出洋浦教育品牌。
——巩固提高“两基”成果。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入学率、巩固率,全区小学适龄儿童都能按时入学,在校生年辍学率为零,
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8%以上,在校生年辍学率控制在2%以下。17周岁人口义务教育完成率达到 90%以上。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2%,脱盲人员
巩固率达到98%以上。继续实行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使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到90%以上。
——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按照国家普及教育要求,在居住区规划好教育发展用地。2年内,兴建一所高标准的中学、二所小学和一所幼儿
园。5年内,每年有计划安排资金改(扩)建2-3所现有学校,并根据初中生源状况,兴建洋浦第二所中学,解决中小学大班额问题。加强中小
学教仪设备和图书资料的配置,并达到国家一类标准。每校建设“两室”(即多媒体教室和具备联接国际互联网的计算机教室),提高教育信
息化和现代化水平。吸引社会投资建设一所高水平的国际学校。
——大力发展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采取多种办学形式,根据洋浦企业发展和居民就业的需求,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和技
术培训,联合兴办职业技术学院和理工学院,使洋浦率先在全省普及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
——积极发展幼儿教育。办好一所省一级幼儿园,每个办事处办好一所省二级幼儿园,学前儿童受教育率达到90%。
二、文化事业
以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和提高人民文化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建设洋浦文化场所和文化设施,以先进文化占领洋浦文化市场,逐步形成适
应和促进洋浦开发建设的良好的文化氛围。
——建设文化场所和文化设施。创办“一报、一台、一刊”;建设洋浦文化中心,包括文化馆、影剧院等;建设洋浦体育中心,包括体育
馆、职工俱乐部等;建设3个社区文化中心。
——规范文化市场管理,为文化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体活动。
三、 卫生事业
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逐步构建适应和谐社会要求和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现代卫生服务体系,为经
济发展和群众健康服务。到2010年,洋浦社区医疗保健和急救网络覆盖率达到100%;建立健全预防保健体系,确保法定传染病发病率低于
300/10万、孕产妇死亡率低于20/1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低于15‰、婴儿死亡率低于12‰,并控制在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下达的指标内;儿童
计划免疫“六苗”接种率保持在96%以上;全面实施新型合作医疗,参合人口达到100%。
——深化卫生体制改革。(1)在政府增加对卫生事业投入的同时,引入社会力量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建立综合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合
理分工的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一所高标准高水平的综合性医院、三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鼓励社会力量建设若干专科医院。(2)加快卫生监督
和疾病预防控制体制改革。完善洋浦卫生监督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负责疾病监测、技术指导和突发事件的调查处理。
——推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提供融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六位一体”的社
区卫生服务,帮助社区居民合理使用医疗资源,享受经济有效的卫生服务。
——加强预防保健工作。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落实各项卫生防病措施。控制食品、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的发生,加强重大疾病的监测、
预防和控制,做好对重大疫情、中毒事故的报告,提高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开展创建卫生社区活动,增强居民卫生意识,促进
文明城镇建设。
——建立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提高居民健康保障水平,减轻医疗负担,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四、人口和计划生育
遵循社会、经济、人口、环境、资源协调发展的原则,建立健全利益导向管理激励机制,调动育龄群众计划生育积极性,改变育龄群众生
育观念,严格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为洋浦开发建设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人口增长趋势预测。洋浦现有人口4万人,根据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下和资本技术密集型工业人口增速不快进而第三产业劳动人口
增长将保持较低的水平预测,洋浦开发区到2010年的总人口规模约为7万人(含暂住人口2万人左右)。
——严格执行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兑现奖惩。坚持党政一把手抓不变,政策连贯性不变,制定的各项行之有效的措施不变。
——突破纯女户结扎工作,严格控制男女性别比升高。以结扎和“三查”为重点,控制人口增长,降低男女性别比。
——以婚育新风进万家为宣传载体,改变育龄群众生育观念,同时建立完善利益导向激励机制,逐步养成育龄妇女计划生育的自觉性。
——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对流动人口实行动态管理,及时查验归档,实现流动人口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五、民政事业
以依法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为目标,以建立开发区两个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福利服务体系为重点,以加强基层政权
建设为主要内容,以发展第三产业,壮大民政经济为突破口,逐步实现民政工作社会化、基层政权建设民主化、社会行政法治化、社会福利经
营化。充分发挥民政部门调节社会关系、缓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
——完善老弱病残居民的生活保障体系,社会弱势群体的生活保障实现新突破。建立救灾扶贫、优抚安置、残疾人保障、老年人保障、婚
丧改革五项保障服务网络,每个区办事处要建成一个五项社会保障服务网络示范社区居委会。
——加强区办事处、居委会、居民小组的建设。抓好基层干部培训和模范区办事处、居委会、居民小组的评比表彰工作。搞好居委会换届
选举,促进居委会标准化建设,推行基层干部补贴与评估级别挂钩的分配制度。
——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业。管理局资助与社会兴办相结合,推动社区服务向产业化、实体化、社会化方向发展。各区办事处要建一个社区
服务中心,广泛开展双向服务和社区居民互助服务。形成以区办事处为主体,社区居委会为依托,多种经济形式并存,效益较好的社区服务网
络。
——抓好民政信访工作。完善管理局、区办事处,居委会三级民政信访网络,认真执行信访法规,严格控制越级上访,努力做到“三无”
(无上访老户、无集体上访、无积案)。
——做好退伍军人安置、人民武装、婚姻登记、收养登记、殡葬管理、街道命名管理工作。
六、地震事业
贯彻“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坚持经济建设同防震减灾一起抓,提高综合抗震防灾能力和防震减灾意识,为保护人民生
命财产安全、保障开发区经济建设快速发展服务。到2010年,建立起完善的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和紧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完善政府防震
减灾工作机制,基本实现防震减灾技术系统现代化,使开发区地震监视防御达到抗御7级破坏性地震的能力,将可能的地震灾害损失减少到最低
限度。
——建立1个深井水位观测站。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提高地下水位地震前兆信息的获取能力,实现检测预报技术和资料传递与处理技术
现代化。
——建立若干个地震宏观观察点。以动物、民用水井或养殖场等为观察对象,直接捕捉地震宏观前兆信息,提高临震预报能力。
——组建抗震设防安全评价中心。把重要基础工程建设纳入抗震设防安全评估范围,加强防震减灾的执法力度。
——建设若干个地震应急避险场所。为灾害发生后居民及时疏散和撤离提供保障,减少灾后人员伤亡。
——提高应急能力和抗震救灾能力。完善《洋浦经济开发区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建立地震应急救灾物质储备。
七、居民就业
洋浦地区应就业而未就业的本地劳动力有6000 多人。要建立就业创业扶持机制,多渠道、多方式解决居民就业。
——掌握本地劳动力就业与培训状况。建立本地劳动力就业与培训数据库。
——开展就业培训。创办职业技术学校,对本地劳动力进行就业前基础知识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为企
业输送合格劳动力。
——制定鼓励本地适龄劳动力进入企业就业的办法。
——引进能够解决本地劳动力就业的劳动密集型企业。
——鼓励企业优先录用本地劳动力。落实管理局关于鼓励企业优先录用本地劳动力的优惠政策。
——鼓励本地劳动力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落实国家和省有关促进就业的优惠政策,
——积极向外地输送本地劳动力。主动与外地进行劳动力供需信息沟通,有计划地向发达地区输送本地劳动力。
——加强劳动用工管理。及时处理劳动案件,减少或避免劳资纠纷, 维护职工尤其是搬迁户劳动力的合法权益。
八、社会保障
积极探索开发区社会保障新路子,逐步建立政府引导、企业和个人参与、覆盖居民和外来就业人员的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养老保险。建立起区内搬迁居民、区内就业人员两个养老保险体系。建立区内失地搬迁居民的养老保险,真正解决被征地居民的生活
保障;适时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加强对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的管理,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适应养老金、低保金社会
化发放数量大、涉及面广的发展趋势,建立养老金、低保金异地领取资格认证系统,防止冒领、欺诈现象的发生。
——医疗保险。建立起医疗保险与大病救助相结合的医疗救助体系。全面实行居民合作医疗保险,使区内失地居民病有所医。对基本医疗
保险、合作医疗和健康管理实行一体化管理,做到防治结合,使医疗保险基金、合作医疗基金使用更加合理有效。有选择地将体检项目打包,
从政策上鼓励参保人自行到医院检查,注重疾病预防,做到疾病早发现、早治疗、早康复,从根本上减少基金支出;对慢性疾病实行药品直供
,减少药品流通的中间环节,减少参保人医疗费用支出。
——工伤保险。清理全区工伤缴费情况,完善工伤保险档案管理。与定点医院签订工伤协定医疗合同,开展工伤职业病体检。开展工伤预
防,重点防范大企业和危险工种的工伤事故。
——失业保险。失业保险救济金实现社会化发放。建设全区联网并与全省联网的失业保险系统网络。建立失业保险个人档案。
——生育保险。完善生育档案,与定点医院签订生育定点医疗合同,每年开展一次生育生殖检查。
提升管理技术水平,建立自动查询系统、指纹认证系统、医疗和工伤核算系统、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管理系统、社保与地税数据
交换系统等社保业务电子管理系统。
“十一五”重点建设的社会事业和服务设施项目见下表。
表4.1
“十一五”重点建设的社会事业和服务设施项目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规模 投资额(亿元)
合计 5个 11.4
1 商务中心组合群(银行、酒店等) 6
2 洋浦医院 占地100亩 0.4
3 洋浦中学(含体育馆) 占地250亩 1.5
4 职业技术学院 占地200亩 1.5
5 理工学院 2
第五章 发展环境建设
要实现“十一五”发展的目标,完成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任务,洋浦管理局及其所属各部门的职责主要是弥补市场的不足,为经济和社
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包括制定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搞好社会管理、提供公共服务。具体而言,要提供三类公
共产品:
——制度性公共产品。充当“秩序提供者”,为市场主体提供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
——社会性公共产品。以人为本,为投资者和居民提供完善的医疗、教育、文体等服务设施,为失地搬迁居民创造充分的就业机会。
——经济性公共产品。确保政府对基础设施特别是市政设施的充分供给。
一、发展模式
确立“集中布局,上下游衔接,相关产业配套,环境友好,节约生产”的循环式发展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优化资源利用方式、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废弃物排放为目标,把握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三个原则,实行“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发
展模式,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开发区,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尽可能小的环境污染代价保障经济的较快增长,实现洋浦开发区
在区域层面,要贯彻循环经济理念,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在企业层面,要推行清洁生产,对石化、浆纸等重点企业的生产进行全
过程控制,实施工业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和综合利用,建设节约型企业,实现万元产值的能耗、水耗低于国内同行业的先进水平;在政府层面,
要发挥政府机构节约的表率作用,打造节约型政府。同时,“十一五”期间要完成洋浦开发区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的建设和认证。
二、体制环境
改革创新洋浦经济和社会体制,为实现“十一五”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提供强大动力。
(一)经济运行体制。积极探索和实践有利于洋浦开发区发展的经济运行体制模式。争取在洋浦开发区设立保税物流园区、出口加工区,
使洋浦开发区形成一区多园的多功能、复合型、综合性经济区。与此同时,积极争取洋浦作为中国与东盟“10+1”自由贸易区的试验田,推进洋
浦开发区向自由经济区转型。
(二)开发建设体制。2005年9月,洋浦土地开发有限公司完成了重组,洋浦开发区转向实行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的开发模式。要积极配合
、努力实践新的开发建设体制模式,以实现由政府把握发展方向、大企业共同管理、规范运作、全面开发、加快洋浦开发进程的目标。
(三)区域管辖体制。为了有利于“关外”新修编38平方公里统一规划、征地拆迁、社会管理、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开发区产业一体化
的形成,要提请省政府将这一区域的行政区域管辖权授予洋浦管理局管理。
(四)行政管理体制。一是争取省政府进一步下放有关行政审批权;二是整合区内行政资源,以提高效率和优化服务为目标,实施投资服
务、通关服务、应急求援和金融服务四个“一体化”工程;三是根据洋浦的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行政管理体制。
(五)政府决策咨询体制。管理局要建立和完善行政决策咨询制度,聘请专家顾问组成决策咨询委员会,做到重大事项先咨询、后决策,
重大项目先论证、后立项,重要工作先评估、后验收,全面推进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进程。
三、基础设施环境
大力完善市政配套设施、工业公用工程设施,促进产业群的集聚和第三产业的协调发展。根据招商引资进度,对工业公用工程统一规划,
按大配套、小配套相结合模式统一和分片建设,合理安排。
做好各类公用工程的论证、立项、招商和建设工作。由管理局统一规划,利用政府、开发商和社会资金建设大配套工程,包括供水、排水
、供电、供热、物料管廊等;由项目投资商自行建设小配套工程,包括:循环水、配电、化验、污水预处理等。
表5.1
“十一五”重点建设的基础设施项目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规模 投资额(亿元)
合计 9个 22
1 洋浦第二水源供水工程 水源取自南茶水库, 长70公里,25万吨/日 3
2 自来水厂及管道二期工程 8万吨/日 1.1
3 污水处理厂及污水管网工程 5万吨/日, 主管40公里,支管70公里 污水处理厂1.6, 污水管网1
4 固体废弃物处理场 库容120万平方米 0.66
5 燃气管道工程 32600立方米/年 0.4
6 电网改造、扩建工程 1
7 轻工业园区标准厂房和五通一平工程 1.4平方公里 3
8 东部骨干道路围合地块五通一平工程 9平方公里 8
9 填海造地工程 四块土地约3000亩 2
(本表不含交通设施项目,交通设施项目详见表3.2)
四、生态环境
统筹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在构建环境友好型开发区的过程中,要按照森林化的概念做好工业区的绿化,按照园林化的概念做好生活区的绿
化。洋浦绿化应体现生态、人居和现代技术文明的和谐共生关系,以自然生态为主要景观特色。景观上做到乔木与灌木结合、草地与花木结合
、本地品种与外地品种结合,形成高低错落功能互补的整体效果。
前两年,完善主干道两侧绿化带,建设生活区绿地和公共绿地。后三年,重点建设以下绿化工程:
城市公园:建设黎屋水库、新英湾滨海绿地等城市公园;
生态绿化走廊:在东、西海岸建设海滨绿地,滨海路向海一侧的用地不得进行开发建设。
道路绿化带:城市主要干道每侧绿化带宽度后退道路红线20米,东部交通干道(疏港路)每侧绿化带宽度后退道路红线50米,其它次干道每侧
绿化带宽度后退道路红线10-15米,建设道路绿化带。
五、行政、商务和生活环境
“十一五”期间,洋浦开发区行政、商务和居住功能将按照修编后的总体规划,向东部滨海生活服务区积聚转移,打造配套完善、环境优
美的行政、商务和生活环境,实现开发区产业功能和综合服务功能的互促互动。
——建设行政服务区。建设政府行政服务中心和行政事业人员居住区,配套建设学校、医院、长途客运站等服务设施,尽快形成生活服务
区“一轴两心”的总体空间格局。
——建设普通居住区。着力建设好面向中低收入居民特别是搬迁安置居民的普通生活居住区,尽可能以高层公寓解决搬迁居民的居住问题
,以节约用地和减少搬迁费用,同时对居住高层公寓的居民每户提供30平方米左右的出租屋、商业铺面、工业厂房或远洋渔船,努力实现搬迁
居民居住、就业的就地平衡,为引导居民搬迁创造条件。
——建设高档商住区。开发建设适应区内高收入群体及商务人士需求的高档居住区,以及相应的高级酒店、宾馆和各类商业购物、休闲娱
乐设施。
——建设滨海休闲长廊。兴建滨海景观步行道,相机开发游艇码头、渔人码头等休闲项目,逐步塑造富有特色和魅力的滨海休闲绿色公共
长廊。
“十一五”重点建设的东部滨海生活区项目详见下表。
表5.2
“十一五”重点建设的东部滨海生活区项目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规模 投资额(亿元)
合计 4个 31
1 行政综合办公楼 约2.5万平方米 1
2 公务员生活小区 占地120亩 3
3 搬迁安置工程 搬迁居民1万户,新征土地6平方公里 24.4
4 居民安置区/(市政工程与住宅) 区外1500亩安置区市政设施,一期300户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区内居民公寓楼样板小区120亩,建筑面
积8.3万平方米。 2.65
六、公共服务环境
改善和完善公共服务环境是招商引资形势的迫切需要。要树立尊商、亲商、重商、安商的理念,为投资者提供周到、优质、方便、快捷的
服务,开创洋浦开发区的新优势。
(一)建设服务型政府。整合区内行政资源,全面提升政府服务品质和效率。
完善投资服务中心,实现行政服务一体化。行政审批职能部门和中介服务机构在“中心”设立的办事窗口,要不断探索为投资者提供优质
、高效服务的新方法、新途径,如建立重点项目代办机制等。
完善通关中心,建设电子口岸,实现通关服务一体化和大通关。各口岸单位要为企业报关报检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完善通关服务一体
机制;加快建设电子口岸信息平台,实现“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大通关模式。
(二)建设扁平型政府。公共产品企业化经营, 将部分市政设施、环卫绿化等事务逐步移交给企业运营, 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益效率, 防止
行政机构扩大。行政机构内部要下放权限,减少决策层次。
(三)建设阳光型政府。积极推进政务公开,通过《洋浦政务》、洋浦网站等渠道,及时把政府决策、政务信息、办事指南等向社会公布
。
(四)建设廉洁型政府。开展行政监察,严肃查办违法违纪案件,严惩腐败分子。
七、经济政策环境
“十一五”期间要在充分挖掘既有政策的潜力的同时,争取国家支持赋予洋浦新的政策,努力增创新优势。
——积极争取扩区。区内工业用地严重不足, 为拓展产业发展的土地空间,急需扩区。第一步,争取尽快将东部行政办公生活区约 5 平方
公里用地从开发区 31 平方公里土地中剥离出来, 以置换方式,将享受保税区政策的等面积土地配置到开发区西北部规划工业用地区域。第二步
,制定扩区方案, 争取国务院批准开发区扩区。在批准扩区之前,争取对区内大型项目生产布局延伸到区外的部分及产业链条延伸到区外的下
游企业,享受区内优惠政策。
——积极争取国家财政支持。争取财政部对洋浦开发区的财政支持, 以满足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和居民搬迁安置的需要。
——积极争取国家金融支持。争取完善洋浦金融管理机构,争取批准发行洋浦建设债券。
——积极争取国家对外开放政策支持。争取国家批准在洋浦开发区设立保税物流园区、出口加工区等。
八、人文环境
加强人文环境建设。采取多种方式,努力营造以“包容、创新、勤奋、共赢”为主题的开发区文化。在建设文化体育设施的同时,开展公
益性文化体育活动,弘扬先进文化,转变居民思想观念;利用广播、电视、宣传栏等多种方式,宣传以“爱区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
劳致富”为内容的典型,在居民教育方式和教育效果方面实现突破;组织开展“十大杰出青年”、 “劳动模范”、 “模范居民”、“优秀基
层干部”、 “文明社区”、 “五好家庭”等的评选。
九、安全和应急处理环境
创造安全的生产生活环境。加强交通、消防和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和监督管理,预防和减少重特大交通、火灾和安全生产事故。
建立健全应急处理体系。适应现代大工业发展的需要,建设具有信息收集传输、安全监控、事故灾害预警、调度指挥处理等功能的应急处
理体系和装备设施,在排水口、化工和浆纸产业区域布局监测点,对发生或即将发生的事故灾难、自然灾害、突发公共卫生或社会安全事件,
做到快速反应和有效处置,包括防火、防爆、防污染、防泄露、防传染等,有效避免事故灾害发生,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损失。
成立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实现应急救援一体化。管理局建立由应急指挥中心和以消防特勤中队为骨干救援力量组成的公共应急处理体系。
区内重点企业、重大危险源、公共场所、人员密集场所建立相对独立,并与应急一体化指挥中心联网联动的应急处理体系。建立海洋油污泄露
与港口污染的监测、处理应急设施体系。
十、社会治安和法制环境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开展平安建设活动,以建设平安洋浦为载体,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三级联防”、“三级调
解”、警民协作、厂地共建的治安防范体系,提高整体协防能力;根据地区特点,围绕发展和稳定,组织开展专项整治,严厉打击“黄赌毒”
、“两抢一盗”、“欺行霸市、强揽工程、敲诈勒索”等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和“黑恶势力”;认真排查调解矛盾纠纷,进一步加强信访工作,
及时协调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尽可能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加强突发事件的风险评估和预测,建立处理群体性突发事件的联动机制
;规范司法行为,促进司法公正,严格依法行政,加强法制教育,引导群众通过正确的途径反映意愿和诉求,通过法律渠道解决矛盾纠纷。
十一、人才环境
经济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环境的竞争。要创造优良的人才环境,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提升人才队伍素质, 为
洋浦经济和社会发展增创人才优势和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高度重视人才政策的利用和开发。用足、用好、用活国家和海南省各项人才政策, 研究制定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的优惠政策, 做到
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
——建立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拔任用机制和人才激励机制。推行竞争上岗、公开选拔的选人用人制度, 不断优化公务员队伍结构
。实施以聘用制为主要内容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建立开放、竞争的人才流动机制。深化职称制度改革,量才评审,
按岗聘用。
——实施人才继续教育工程。健全和完善各项培养措施,建立政府调控、行业指导、单位自主、个人自觉的继续教育运行机制。对公务员进
行有计划的有针对性的培训。
——积极引进高层次急需人才。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引进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同时以更加优惠的人才政策, 吸引省内外高层次科技人
才参与我区经济建设。
——加快人才市场建设。发挥人才市场在人才结构调整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强人才市场社会化和专业化功能, 健全市场运行机制。发展网
上人才市场 , 加快人才信息的传递。健全人才市场网络 , 拓展人才市场服务项目,积极开展人事代理、人才素质测评、人事争议仲裁等业务
。
附件一
“十一五”规划主要预期指标
指 标 名 称 单位 2005年 2010年规划
一、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31.4 260
第一产业 1.7 2
第二产业\其中:工业 18.8\13.9 220\180
第三产业 10.9 38
人均生产总值 万元 7.5 37
二、工业总产值 亿元 43.3 700
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 亿元 75\175 \300
四、港口吞吐量 万吨 431 4800
五、地方财政收入 亿元 5.01 15
六、搬迁居民人均收入\全区居民人均收入 元 2490\ 4000\8000
七、人口总数
人口自然增长率 万人\‰ 4.2 7\8
八、失地失渔居民非农产业就业率 % 10 70
九、绿化覆盖率\人均绿化面积 % M2 50 30\10
十、工业固废处理率 % 95
生活垃圾处理率 % 85
工业废水处理率 % 90 95
生活污水处理率 % 0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