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人才网咨询-07:白沙”古地名探源
作者:佚名 来源:海南人才网整理 日期:2011-12-06 浏览
“白沙”古地名探源
白沙镇原名叫“白沙铺”,素有“小汉口”之称。自宋代以来,此地就是汉口至德安府(今安陆市)的交通驿站。白沙铺缘何称作“白沙”呢?是因沙子色白而命名,还是因其他原因而命名的呢?笔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以供热心于地名研究的同仁参考。
白沙铺原是驿站,已成定论。“铺”又写作“舍甫”。《元史·兵志四》:“每十里或十五里、二十五里则设一铺”。明叶子奇《草木子》卷三下:“传命,陆有马站,水有水站。州县凡十里立一铺。大事则遣使驰驿,起船马有子,小事文书以铺兵传递。”清顾炎武《日知录·驿传》:“今时十里一铺,设卒以递公文”。由此可见,白沙铺是交通驿站,其地位可见一斑。随着交通的发展,人口的增多,商贸的活跃,铺又成为商贸活动的地方。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宣德楼前省府宫宇》:“南门大街以东,南则唐家金银铺,温州漆器什物铺”。白沙铺由驿站变成了一定规模的集市,成为了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结果,是人类文明智慧的结晶。著名学者臧励和编撰的《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特列出专条记载白沙铺:“在湖北孝感县西北水西岸,道通安陆县,东距京汉铁路萧家港十五里(p249)”。白沙铺能载入古地名大辞典,足见此地历史之悠久,影响范围之广泛。
白沙铺的兴旺与陈氏家族密切相关。现在这里居住着2000多个陈氏人口,其他62个姓氏人口只占集镇居民的少部分。阅览陈氏宗谱可以了解该地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很早以前,这里只住着殷氏、罗氏、李氏三户人家,不为外人所知晓,自从陈氏志海公迁至此地后,随着子孙的繁衍昌盛,此地声名鹊起。
陈氏祖宗发祥于虞舜之时,原姓妫。周武王时(公元前840年),妫姓胡公满受封于陈国,后人遂以国为姓。东汉太丘长陈有子陈纪字元方,陈湛字季方,元方之子长文与季方之子孝先各论其父的功德,相争不能决,去问陈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见《世说新语·德行》),由此,陈姓名声日益广传,“难兄难弟”和“元方季方”的故事为后人津津乐道。季方之裔住江西莆田及福建一带,至宋元时,其派无传。元方之裔,一部分先迁长城,一部分多居江洲。公元557589年,元方之裔陈霸先代梁称帝,做了陈朝的皇帝,封其子孙50余国。宜都王陈淡(名阔,字伯宣)受封江洲未上任,隐居庐山。唐穆宗长庆二年(公元822年)迁葬德安县(今江西省九江南瑞昌常乐里)。他是陈氏义门的始祖。义门始祖后第七代的陈青公乃义门之显祖。唐僖宗乾符四年(公元878年),显祖陈青公之长子为家长时,一门有200多人同爨(相当于现代的吃食堂),开始受到皇帝的表彰。皇帝赐联云:“九重天上诗书贵,千古人间孝义香”。南唐升元七年,皇帝下令为陈姓建“义门”三间,建“义柱”二条,赐联悬其上曰:“萃居三千余口天下第一,合爨四百历年世间无双“。北宋太祖(赵匡胤)开宝初(公元968年),皇帝下令对陈氏免徭役,并贷粮二千石。宋太宗淳化元年(公元990年),皇帝听到陈兢公九世同居,长幼共有700余人,“上下姻睦,人无间言,饮令同堂”。连其中所喂之犬也有义行,表现为“百犬同牢(圈)”,如一犬不至,众犬皆不食。当时,上下人士皆认为,犬通人性,犬既如此有义,人之有义更可知矣。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04年),皇帝下诏曰:“儒业传于世家,义风激于闾里”。宋天禧四年(公元1020年)皇帝在高台上亲写“旌表义门陈氏”。陈氏除千人同爨外,还有一些义的具体细则:如不分彼此,不论亲疏,贫贱必周恤,远近必相会,忧乐与共,习性相通,声势相依,纲纪相扶,有无相济,德业相劝,过失相规,农耒相资,商贾相合。水火盗灾相顾,疾病患难相恤,婚姻死丧相助,强不凌弱,众不欺寡,大不欺小。陈氏义门真正达到了“一宗之中,各气周流,仁风遍地滂沛”的境界。
宋仁宗嘉佑七年(公元1062年),当权者深感陈姓枝繁叶茂,住地疏密不一,赐贷额大,同时暗恐家天下思想泛滥,乃指令下属选择大小291庄,让陈姓拣阄迁往各个州县,规定“知延守继”等字派的人一律迁去。义门陈淡(名阔,字伯宣)原住江洲,其第七代后人是陈青公,陈青公的长子陈伉为家长传六代的后人是思一公,思一公于公元1062年分迁麻城。思一公传九世的后人是志海公,他于明洪武年间迁至孝感磨山王店额头湾,他的后人又于明英宗正统时(公元1436年)迁至孝感白沙铺。陈氏家族初到此地,与殷氏、罗氏、李氏三户人家相处甚好,可殷氏、罗氏、李氏日渐败落,而陈氏却人丁兴旺,陈氏义门的义行很得人心,影响很大,人们遂以当时很有名声的陈白沙的名字来命名此地,于是,“白沙”之名逐渐被人叫开了。
陈氏义门名传天下,备受世人尊崇,而明朝陈白沙名闻朝野,被陈氏家族视为楷模,引以自豪。明朝陈献章(公元14271500)是广东新会县人,他居住的地方叫白沙村,他居此以为号,世人称他为白沙先生,时人称他为真儒,把他当作活着的孟子。陈献章的母亲二十四岁守节,他事母至孝,“母有念,(他)辄心动即归”。弘治十三年卒(公元1500年),享年73岁。万历初(公元1619),人们在孔庙里供奉他、祭拜他。(出自《明史》第283卷)。陈氏义门的精神追求与陈献章的孝义思想息息相通,所以,以“白沙”冠名于陈氏家族居住地,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现在,人们往往以某一著名人物的名字给地方命名,意在传承某种精神,寄托人们的精神追求,借此以昭示后人,告诸来者。这就是孝义县、志丹县、尚志县、开慧县命名的来历。
又据民间传说,王莽追刘秀时,忽然河中刮起了大风,卷起了白色的沙石,使刘秀得脱。这只是传言,并不足信。全国以白沙命名的山、场、渡等地有28处,其中有3处因沙白如雪而命名的。白沙铺命名“白沙”与陈献章的孝义思想相通,与陈氏义门的影响有关。理顺了这一思想脉络,就不难理解白沙铺命名“白沙”的原因。
顾名思义是人之常情。人们了解这一段历史渊源,对于挖掘地域文化,打造白沙文化品牌,实现经济和文化的良性互动,将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强烈的现实意义。
(陈水堂口述 刘少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