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高人才网咨询-45:临高公益形象大使吉飞龙邀好莱坞朋友到家乡游
作者:佚名 来源:海南人才网整理 日期:2011-12-06 浏览
今日临高讯  10月24日,2011北部湾首届渔歌节暨临高县第五届渔民节公益形象大使吉飞龙邀请“好莱坞”电影专家奥斯卡评委、最佳编剧(《雨人》编剧)获得者巴瑞莫若(中国名福根)一行到家乡农村渔村采风,近距离感受临高原生态的民间艺术——木偶戏和哩哩美渔歌,助推临高渔歌节。
 
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波莲镇冰廉村委会党支部书记、主任王盛革高兴对记者说,获悉好莱坞的电影专家要来该村做客,乡亲们天刚朦朦亮,就起身为远来的客人做“饭”。
 
一大早,记者走进冰廉村,远方的客人还没有到来,热情的冰廉村村民已经为吉飞龙一行准备了丰富多样的点心水果,有自制的碱水粑、甜粑、粽子,有自家树上摘下来的香蕉,还有自种的红薯。
 
冰廉村民兵队伍在操练安保技能,虎虎生威;村健身队的妇女们在表演着健身舞蹈,活力四射;扎着红领巾的孩子们在老师的指挥下练习列队;老人们悠闲地坐在榕树下,欣赏大众木偶剧团的艺人们美妙演出……
 
“你们好!”这是“好莱坞”客人即兴现学的一句临高话。“冰廉的父老乡亲真是太热情了,感觉就像回家一样。”
 
美妙的民间艺人们在唱演“欢迎美国好莱坞朋友来临高……”,演员在偶的相对位置探出头来,以脸部丰富的表情或眼神来表达着各种不同的感情或情绪,引起他们浓厚的兴致,情不自禁地也跟音乐的节奏舞动起来。
 
美籍华裔编导田芬女士和《孪生密码》导演王新源伴伴着木偶戏音乐率先用舞蹈表达了她的喜悦之情。虽然语言不同,但是音乐无国界,大师们都静静地品味着临高特有的木偶戏,欣赏着在演员手上活灵活现的木偶。之后,演员们教大师们如何操作木偶。大师们纷纷拿着手上的木偶跟随着木偶戏音乐欢快地载歌载舞起来,场面热闹十足。
 
临高人偶戏除了用独特的临高方言演唱外,更为传神的是表演特技。
 
打虎功——人左手操纵虎头,右手操虎尾,另一人左手操纵偶,一手拿棍(或不操纵木偶),相互对搏。此特技表演可归纳为追、闪、扑、擒、持、踢、打七功。“追”即虎追人;“闪”即人转身躲避如闪电;“扑”即虎向人扑来;“擒”即人迅速将棍子压住虎脖子;“持”即虎反过头来咬住棍子,双方难解难分;“踢”即人飞腿踢虎,虎翻在地;“打”即人用棍子击打老虎。
 
晃“牛耳”——临高人偶戏杂角表演技巧。“牛耳”即帽翅。人偶配合造型后,演员借助手腕的力量,使剧中知县黑纱帽的一边“牛耳”不断摇晃,以表现剧中人风流得意的神态。老艺人许永青擅用此技。
 
斩金刚链———临高人偶戏表演特有的形式。多在中原与番邦交战时运用。表演时,番方在舞台正中拉起一条绳子(代金刚链)将舞台分为两半,双方兵马各在左右进退,一般不能逾越绳子的另一边。在激烈的锣鼓伴奏音乐声中,表演各种武打动作,场面气氛热烈、紧张。最后,中原方斩断“金刚链”,表示战胜;番邦兵则败逃。
 
拱手作揖———临高人偶戏表演身段。演员过位时,同类、同僚之间(如正面人物与正面人物,反面人物与反面人物)彼此一定要互相拱手,女性侧腰,男性胸前,躬身作揖。
 
跺脚———临高人偶戏表演程式。凡一方用唱腔教训或愤怒指责另一方时,唱至唱段最后一拍,必用右脚重重一跺。演员跺脚须合节奏,脚一跺下,过门音乐即起。
 
“临高木偶真是太神奇了!”福根激动地说:“这是一生中见过最为印象深刻的东西。”与偶同乐余味未尽,福根他们临行前参观了冰廉村的村容村貌,还走进农家看望百岁老人……
 
冰廉村是军民共建点,与其他镇(村)不同,该村最大的优势在于自然环境优越,村党组织非常注重精神文明建设,有着良好的人文环境和坚强有力的党组织。
 
近年来,在进行文明生态村建设中,冰廉村先后投入资金近50万元,兴建了290平方米的民兵之家,配套了电脑、桌椅、书柜等,协调驻军官兵500多人次进行帮建,组建了79人的“青、中、老年”民兵队伍,12人的治安巡逻队,还带领村“两委”党员和干部,发动全体村民开展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采取“上级拨一点、农民出一点、村干部捐一点”等形式,兴建了1所小学、1栋村委会办公楼、1条5公里的环村路和6条300多米长的巷道,还有灯光球场、演出台等,改水改厕135个,植树种树500余株。
 
唱渔歌哩哩美 品味临高
 
“闻歌起舞皆童叟,对答念唱尽村俚。椰子林边几曲歌,文澜江水袅新波。此间亦有刘三妹,唱得临高生产多。”这是著名诗人、原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田汉于1962年在临高考察时,即兴留下的诗作。
 
行走在临高的渔村里,诗人描绘的场景依然存在。织网的姑娘、补网的老妪、撒网的汉子在劳作间隙不经意间的一曲“哩呀哩哩个美,哩哩个美雷爱,雷爱……”,总会让听者惊喜、驻足、回味良久。
 
“很羡慕临高的渔夫们,有这么漂亮的妻子,不仅渔歌唱得好,还在家为他们织网、补网”。在新盈镇头咀村,看到渔家女们边织网,边唱渔歌《盼郎归》,福根无不羡慕地说,“我的家乡也是出海打渔,所不同的是,这里的人是黄皮肤黑眼睛。”
 
临高渔歌《哩哩美》起源于南宋绍兴年间。自古临高渔业发达,《哩哩美》就是起源于新盈后水湾一带渔姑的叫卖声。后来,渔民在生活和生产劳动中,如在赶海、织网、婚嫁的时候,逐步以该旋律为口头创作并不断伸展,久而久之形成了优美动听的渔歌《哩哩美》。
 
原生态的渔歌哩哩美曲调,除了前奏和间奏,歌谱分为两个乐段,每一乐段为二句词,每一乐段的后一句附以衬句。每一乐段的衬词是“乃啊乃么哩,啊又哩啊么哩啊哩哩美,哩哩哩美雷爱--雷爱。”第二乐段的衬词是“咧--爱,啊唷爱爱爱荷哩爱哩。”
 
福根打趣地说:“我很爱吃鱼,我想这里一定美味的海鲜!”中午1时整,福根一行从头咀渡口登上小舟鱼贯而出,驶入不远的后水湾渔排,吃海鲜。
 
“这里海鲜真好!”正吃得起劲,不知岸上哪家的渔家女带头唱起了哩哩美。“阿哥出海勤撒网……”歌声传到渔排上,附近渔船上渔家汉子也亮开嗓子吼起来:“阿妹靓丽又聪明,砍柴挑水勤织网;阿哥心中念阿妹,捕鱼满仓船归港”。
 
这一唱一答,也挠痒了众人的嗓子,渔排上的青年男女们,也即兴唱开了,瞬时古港又变成了歌的海洋。
 

   “阿哥出海勤撒网,捕鱼满载红旗飘;阿妹看着心欢喜,盼郎回港乐嘻嘻。”这是一首在渔区广泛流传的,渔女们用歌声唱出了心中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