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农村劳动力就业现状分析与对策
作者:海南人才招聘网 来源:海南人才网整理 日期:2011-11-30 浏览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不断蔓延,农民工就业局势日趋严峻的形势,我省积极出台相关政策文件,采取强有力措施,拓宽就业渠道,取得明显效果,农民工的就业形势基本上是稳定的,08年农民工就业情况好于预期。
一、我省劳动力构成情况
2008年末,我省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为295万人,其中男性占52.84%;女性占47.16%,全省农村从业人员260万人,其中,在原籍从事农业生产的220万人。从2006年至2008年,每年以8万人转移就业的速度递增,截止2008年底,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达40万人。
1.按产业结构划分:从事第一产业的约占7.5%,第二产业的约占13.4%,第三产业的约占79%.与全国相比,我省外出就业主要在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要高出38.5个百分点。2.按年龄结构划分:20岁以下的约占21.4%,21—30岁的约占49.45%,31—40岁的约占17.63%,41岁以上的约占11.50%。3.按文化程度划分:文盲的约占0.68%,小学文化的约占14.11%,初中文化的约占73.5%,高中文化的约占9.59%,中专以上的约2.11%。全省现有农村富余劳动力35万人。
二、外出务工情况
1、过去就业结构
2006年以前,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共24万人,其中输出省外就业4.8万人,我省外出农民工就业分布情况:第一产业占9%,第二产业占16.5%,第三产业占71.4%,其他占3.1%,其中男性占58.84%;女性占41.16%。从数据统计上看来,农民工省外就业呈现“三多三少”的特点:一是受就业信息蔽塞、个人思想保守等因素影响,在本省内转移就业的多,到省外就业的少;二是外出务工人员中男性的多,女性的少;三是外出务工农民低文化、低技能的多,从事技术含量高工作的少;琼籍农民工综合素质不高,直接导致两个后果:一是以从事体力劳动为主,工作条件艰苦,就业不稳定;二是就业竞争力不强,劳务收入偏低。
2、当前就业结构
截止2008年底,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共40万人,其中,输出省外就业10万人,我省外出农民工就业分布情况:第一产业占14%,第二产业占31%,第三产业占52%,其他占3%,其中男性占55.36%;女性占44.64%。以前出省农民工从事的行业范围较为狭窄,主要集中在建筑业、制造业和批发零售餐饮业的第三产业,经过几年的预备制、输出转移、技能提升三大培训后,较大幅度地提高农民工就业技能,从事第三产业人数明显减少,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比例从9%增加到14%,增幅达55%,第二产业就业人员比例从16.5%增加到31%,增幅达87%,外出农民工的性别比例进一步缩小。
在省委、省政府的关心和重视下,各部门的积极配合下,各级劳动就业部门主动转变农民工转移就业观念,进一步拓宽农民工转移就业渠道,加强技能培训,增强农民工转移就业能力,完善农民工转移就业组织机制,健全城乡一体的就业服务体系,使我省农民工外出务工情况有所转变,有效的加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步伐,基本实现了“三个转变”,一是农民工转移就业由自发性输出向有组织输出为主导、多元化输出并存的局面转变;二是农民工转移就业由体能向技能型转变;三是农民工转移就业由单纯追求数量向提质增效型转变
三、本地就业情况
截止2008年底,农村富余劳动力省内就业30万人,占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75%,农民工就地转移就业人数的多少将决定我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总量,所以应当进一步拓宽农民工本地就业渠道、途径,全面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
1、主要消化途径
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当地就业途径主要有以下四条:一是充分利用海南的独特地理优势和自然条件,从事热带农作物的种植业、海洋水产品的养殖业,据不完全统计,全省由农民经营的虾池、鱼塘达3500多个;二是依托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契机,就地转移从事非农生产,大项目的开发建设也带动相关产业吸纳了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业,如昌江核电工程、东环铁路和三亚亚龙湾热带天堂森林公园等大项目,就解决3340多名农民工就业;三是岛内中西部地区的富余劳动力在当地劳动就业部门的帮助下,转移到海口、三亚等较发达地区就业;四是许多农村富余劳动力和返乡农民工的创业愿望有所增强,如创办“农家乐”、开小店、摆小摊卖旅游商品,承包荒山种植果菜等,促使更多的富余劳动力实现就地就近转移就业。
2、产业化农产品生产安置劳动力状况
我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促进了农业结构的战略调整,带动了农业增效、实现了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08年底,全省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已发展到1867个,带动农户共达 52万多户,占全省总农户的48.9%,安置农村劳动力约85万人,占全省农民人口的28%。增加收入8.9亿元,平均每户增加收入1714元。在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带动下,全省反季节瓜菜、畜产品、水产品、水果和热作等特色优势产业初步形成区域化布局、集约化经营、专业化生产的格局,农业生产逐步走上了“以销定产”的良性发展轨道,农产品实现由数量型到质量型转变。
     四、下一步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工作的对策与措施
   ()进一步落减轻企业负担的政策,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促进经济增长,只有保企业,才能增加更多的就业岗位。对生产经营遇到暂时困难的企业,要引导其与农民工开展集体协商,采取灵活用工,弹性工时,缓解企业压力。鼓励和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不降薪,不裁员或少裁员。对可能出现大规模集中裁员现象,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调控。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的整体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按照培训与就业相结合,培训促进就业的要求,一方面,结合人力资源市场需求,综合运用新一轮就业政策,落实农民工培训补贴,扩大培训规模,让更多的农民工有培训学习的机会。另一方面,要跟踪大项目开发建设,加强对失地农民的技能培训。待项目上马或建成后就近就地就业。
   ()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和返乡农民工创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一方面,从政策上扶持农民工创业,如小额担保贷款额度提高到5万元;农民工创办工商户,免收行政费用;简化各种登记手续;另一方面,鼓励支持农民工利用本省荒山、荒岭、荒丘、荒滩较多的有利条件。承包或租赁开展种植果菜和水产养殖。旅游业的升温也给创业带来无限商机,要引导返乡农民工创办“农家乐”休闲农庄或开办小店销售旅游商品。
   ()建立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和返乡农民工数字台账。及时,准确了解和掌握农村劳动力和返乡农民工的家庭、年龄、技能、就业、创业、培训和外出务工等基本状况。建立“一人一表、一村一册、一乡(镇)一账”的基础台账。由过去每季上报一次,改为每月上报一次,而且采取实名制上报,实行动态检测管理。

海南人才招聘网 www.hnrczpw.com   权威发布    海南省就业局官方人才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