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来青海省推进商标品牌战略回顾
作者:佚名 来源:海南人才网整理 日期:2010-09-04 浏览

从2006年起,青海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按照省委、省政府推进品牌战略的总体部署,结合青海实际,依托优势资源和特色产业,坚持培育和保护并重的原则,以打造注册商标、青海省著名商标和中国驰名商标“三大方阵”为核心,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多方努力,扎实工作,大力推进商标品牌战略。截至目前,全省注册商标总量达4303件,认定青海省著名商标39件,争创中国驰名商标12件。

  政府推动,推进品牌战略实现了新转变

    长期以来,青海由于经济欠发达,企业品牌意识普遍较弱,特别是在品牌群落中最具影响力的注册商标总量少、著名商标和驰名商标的竞争力不强,造成青海特色的产业优势不明显,优质产品形不成商品优势,品牌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撑带动作用不强,某种程度上成为制约青海发展的瓶颈。

    为加快青海经济发展,解决青海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优势产业和优质产品“有实无名、有名不强”的突出问题,省委、省政府提出“品牌强省”战略,成立了青海省推进品牌战略工作领导下组,相继出台了《关于青海省实施商标战略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青海省农畜产品商标注册和地理标志保护实施方案》、《青海省进一步推进品牌战略实施意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召开了“青海省推进品牌战略工作大会”和“青海省品牌表彰大会”,设立了青海品牌建设发展专项资金,为加快全省品牌战略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2008年,分别以“放眼全国,共图青海品牌崛起”和“商标、品牌、发展”为主题,举办了两次品牌强省高峰论坛。2009年,在上海市展览中心举办了主题为“大美青海、特色品牌”的青海品牌商品上海推介会,这也是青海省迄今为止在省外举办的首次品牌推介会,在青海品牌建设历史中都具有里程碑意义。

    在省委、省政府的推动下,各级政府将品牌战略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纷纷出台优惠政策,积极推进商标战略。海南州政府下发《关于加快推进海南州商标战略实施意见》,决定从2009年起州、县两级政府每年从财政预算中拿出8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商标品牌发展。海东行署印发了《海东地区关于推进品牌战略的实施意见》,决定从2009年起,每年安排10-20万元专项经费作为海东品牌发展资金,要求各县政府把品牌发展专项资金纳入当年的财政预算。海北州政府下发了《进一步推进品牌战略实施意见》,建立《海北州品牌建设发展基金》要求每年县级财政投入的品牌保护工作经费不少于10万元,保护性商标注册不少于30件。西宁市政府转发了《青海省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实施商标品牌战略的意见》,把商标工作融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部署之中,将实施商标战略主要由工商部门引导上升为各级政府推动。

    商标先行,品牌战略基础实现了新突破

    由于我省地域辽阔,经济发展滞后,造成各个地区在商标品牌认识上的差异,使我省推进品牌战略进程极不平衡。截至2009年底,全省尚有三个县为注册商标空白县。在此现状下,青海省工商部门重点围绕我省特色经济和“四区两带一线”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连续3年组织开展了“服务千家企业、培育千件商标”主题活动,通过定人员、定任务、定奖罚,采取帮学法、帮策划、帮查询、帮代理等措施,开展一条龙服务。开通商标注册免费查询快捷通道,免费咨询、免费设计、减免注册登记费等,从坐等上门到主动上门开展工作,深入企业、农户宣传,讲解商标注册知识,提高了商标注册的积极性。并针对不同对象及时发放商标注册建议书,商标策略提示书和商标法律告知书。如玉树州是青海的一个纯藏族州,位处三江源地区,境内旅游景点众多,为保护这些商标资源,通过商标战略,拉动旅游开发,玉树州工商局对全州商标资源开展深入调研,在此基础上形成翔实的调研报告,并上报州政府,由州财政拨出专款,一次性申报了101件商标。青海湖景区工商管理分局重点从保护青海湖的无形资产入手,先后发放了三份商标注册建议书,拿出四套备选方案,指导青海湖景区管理公司向国家商标局提出270件商标的注册申请。黄南州工商局围绕“热贡”品牌的发展,积极向州政府请示汇报,由州财政拨专款6.8万元,就“热贡”可注册商标的34个类别进行了防御性注册。近年来,全省工商系统还将私营骨干企业作为培育的重点对象,重点帮助企业树立“商标自我保护意识”和“商标储备意识”,商标培育步伐明显加快。仅2009年,面向企业发放《商标注册建议书》、《商标策略提示书》和《商标法律告知书》3800余份,占全省企业总数的16%。自开展“服务千家企业、培育千件商标”主题活动以来,商标申报量连续两年突破千件大关。

    分类指导,培育农畜产品商标开创了新局面

    青海所处的青藏高原不仅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世界“四大超净区”之一,而且因具有独特的高原冷凉气候,农牧业资源丰富,涵盖了牛羊肉、食用油、豆制品、乳制品、蜂制品、药用植物等,具有其他省份无可比拟的优势,如青海的冬虫夏草产量约占全国的70%,特别是玉树所产的冬虫夏草是全世界品质最好的。柴达木枸杞具有颗粒大、肉质肥厚饱满,色泽艳丽,味道甘甜的特点,且枸杞中糖份和氨基酸的含量高于宁夏枸杞,是国内最优质的枸杞。具有高原特色的农产品,以马牙蚕豆为例,因其籽粒大而饱满、无虫蛀(无豆象)、颜色乳白鲜亮等特色被国际市场公认为世界上最好的蚕豆。农牧资源虽然优势明显,但由于品牌意识淡薄,长期以来,大部分资源仍处在卖资源、不可持续、低产值、低附加值的层面徘徊不前,有些资源在省内小有名气,但在省外不知名,甚至要打着别人的旗号进入市场。

    为此,全省工商部门通过鼓励和支持农业生产企业和农业加工企业注册一批农副产品的商标,夯实实施农产品商标战略的基础。截至目前,累计注册农畜产品商标达560件,占注册商标总数的13%。与农业、畜牧等部门积极协调,组建了40多家行业协会,在优势产业中寻找突破口,培育一批特色品牌,作到了农产品商标民间管理、民间受益。先后有30余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向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提交了注册申请,申请量从无到有不断增加,发展势头强劲。截至目前,全省共有互助马铃薯、玉树虫草、循化线辣椒、祁连黄蘑菇等12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在抓好培育工作的同时,引导企业全力抓好已注册地理标志商标的宣传、使用和保护工作。2009年,邀请并组织在我省有代表性的循化线辣椒等5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所在地县政府主管县长、工商局长以及协会负责人组成“青海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工作考察团”,赴山东、四川省就章丘大葱、胶州大白菜、郫县豆瓣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运作情况进行了学习考察。为提高我省农畜产品知名度,增强农畜产品竞争力,指导特色农牧业龙头企业率先实施商标战略。截至目前,全省农畜产品商标中,争创中国驰名商标6件、认定青海省著名商标13件,分别占全省驰名、著名商标总数的50%和33%。

  保大扶小,深入开展品牌保护专项行动取得新进展

    中小企业发展问题,是事关全省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我省知名品牌的成长,市场上的假冒、侵权现象越来越突出。针对这一问题,2006年以来,省工商局在全省工商部门组织开展了“培育保护知名品牌,扶持发展中小企业”主题活动(简称“保大扶小”活动)。也就是说一手抓大品牌的保护,严厉打击各种商标侵权行为;另一手还要规范中小企业经营行为和商标使用行为,帮助企业树立“小企业也能创大品牌”的意识,指导企业从仿冒驰名品牌特有的包装、装潢和整天跟着大企业转的怪圈中走出来,找准自己的市场定位,创出自己的牌子,走自己的发展之路。

    5年来,省工商局及所属各局均成立了由一把手任组长、主管局长主抓的保护省内知名品牌领导小组,确定职能处室专职负责,建立起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专项整治工作网络。先后下发了“保护驰名、著名商标专用权专项整治行动”的一系列文件,应对市场情况的变化,不断明确了整治范围、整治目标、整治内容、整治责任。先后集中时间、集中人员连续执法30天以上的专项整治行动达18次,其中组织开展“红盾打假60天一次”,“保品牌、打假冒百日执法行动”三次。共查处商标侵权案件4174起,案值3388万元,捣毁制假售假窝点404处。特别是2007年海东工商牵头,公安配合,赶赴江苏、重庆、四川、山东四省一市,成功侦破一起特大制售假冒“互助”天佑德青稞酒案件,涉案金额96万。2010年3月,省工商局根据青海金益铝业股份有限公司的举报,就“金溢”铝型材在江西省被假冒的现象,指派专人赴省外组织查处,为企业换回经济损失50万元。这两起案件案值虽然不大,但为我省企业在省外维权开了一个好头,也较好地宣传了青海的知名企业和知名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