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经贸职院用网络平台架起师生心灵沟通之桥
作者:佚名 来源:海南人才网整理 日期:2010-09-04 浏览

――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纪实

  ■本报记者 刘见 

  现就读于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国际贸易系2008级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刘琦,是位来自黑龙江的女孩。她以前性格内向,言语不多,而这两年她说自己通过参与学院为师生搭建的网络平台,与同学老师谈心、交流学习心得,从公共邮箱下载最新的学习资料等,不仅性格变得开朗活泼,而且她感觉学院就像一个大家庭,十分温暖。她说,网络平台,架起了学院与师生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心灵沟通之桥,她说在这儿读书很幸福。

  建立网络值班制

  架起师生心灵沟通之桥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也由早期千余名师生的一所中专学校,发展成为今天师生已近8000人的经贸类高职院校。开设专业31个,就业率连续3年保持在91%以上,在今年海南举办的全省首届高职院校技能大赛中,该院获奖人数高居全省各类高职院校榜首。

  学院党委书记张志坚说,学院的快速发展与做好师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密切相关。

  思政工作的影响力和生命力在于工作方法的创新。2008年,该院根据青年学生的成长规律和兴趣爱好,创新思政工作方式,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学院出台了《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方案》,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密切关注网上动态,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加强与大学生的交流与沟通,严防各种有害信息在网上传播,形成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

  该院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建立了“学工在线”、“经贸青年”官方网站,管理并监控“经贸论坛”网站、指导建设了“海南大学生信息网”,既为学生创造网络沟通、学习平台,又能有效对这些平台进行掌控,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方向引导。

  此外,学院学工系统、团组织建立了横纵交错的QQ群、飞信群、公共邮箱、企信通等,提高了师生信息的通达度和信息反馈的及时性,逐渐形成了学院思政教育的网络群。

  人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该院还将“推优入党”、评优、评奖等实行网上投票、网上公示,学生在对学工工作进行监督的同时也是在了解和认识学院的先进榜样,这些信息对学生本身就是德育教育的真实“教材”,对学生的激励和鞭策作用极大。

  该院还建立了辅导员网络值班制度,通过网络平台,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为他们答疑解惑,对他们进行引导、帮助和教育。

  院团委田小林老师在和学生交流过程中,发现有两个家庭较贫困的学生干部存在自卑心理,他们学习勤奋,工作努力,但在与人沟通上始终存在着障碍。为了帮助这两名学生,同时又不伤害他们的自尊,田老师在自己与学生交流的QQ空间里写了一篇文章勉励这两位同学克服困难,鼓励他们与老师、学生沟通,并表达老师一直在关注他们的成长的文章。虽然文章没有指名道姓说出学生名字,但是学生自己一看就能明白缘由。后来,那两名学生给田老师发来短信,告诉他:“老师,我懂您的意思,原来您一直在关注我,我会努力的。”

  财务管理系辅导员郑伟,她的学生任朝旺今年刚毕业,在校时,该生是班长,很有上进心,在学校很受老师和同学的喜欢,老师们对他的评价也很高。但是进入社会开始实习以后一直找不到自己理想的工作,他由以前充满自信转变为盲目自卑,郑老师通过和他在线聊天了解到,该生主要是接受不了从学校到社会角色转变的心理落差,在校时,他被老师和领导认可,但是进入社会后,只有大专学历的他面临极大的竞争压力,要强的心态使他焦躁不安,无法用一种平常心来面对自己新的工作和生活。针对该生的情况,郑老师通过网络聊天、发Email的方式和他进行交流,对他进行指导,帮他化解压力,调整心态。并建议他尽量发挥自己的优势,同时加强自己的专业学习。现在该生在海口的一家公司从事财会工作,由于他业务熟练,技能扎实,在公司比有的本科生还受重视。

  据国际贸易系学工办副主任左小瑜老师介绍,为帮助更多的同学在走出校门,踏上社会后能得到更好的发展,近期,学院还以网络为平台,将已就业的同学按区域划分,联系在一起。通过网上交流,互通信息,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题,让他们健康成长。目前,该院已在珠江三角洲、浙江等地建起了校友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