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健康支撑企业未来
作者:佚名 来源:海南人才网整理 日期:2010-07-23 浏览

 一直以来,员工的健康问题并未真正受到中国企业的足够重视。一份团体员工商业医疗保险计划或者企业内部报销员工的医疗费制度,年度的健康体检,组织体育锻炼活动等,已经是大多数企业所能够想到的所有健康管理手段了。但是在员工年龄结构老化以及福利成本不断上升的状况下,企业对员工的健康投资与管理已经被认为是提高企业人力资本质量不可忽视的课题。

  主要的员工健康风险

  一个人的健康状况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环境、生活方式、医疗供应和市场经济等。在以上多种因素的影响下,目前中国员工面临的主要健康风险包括:生活方式风险(吸烟、肥胖、饮酒等)、传染病(乙型肝炎、肺结核、艾滋病等)、慢性病(高血压、心血管病、糖尿病、压力/精神疾病等)和职业病(肺病、噪音导致的耳聋、肌肉骨骼类疾病等)。

  根据中国卫生部统计,中国企业员工中有60%处于亚健康状态,在经济发达地区尤为严重,北京、上海、广州等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员工的亚健康状况超出平均值13%以上。而根据中国健康管理中心网对员工自身健康状况满意度调查可以看出,45.2%的员工对自身的健康状况基本满意,而很满意的仅占到13.2%,说明员工对自身健康状况评价并不高。

  另外根据中国人力资源网的调查数据,80%以上的企业存在多数员工或部分员工经常加班的现象。其中43.08%的企业是由于工作压力大、任务多,员工常常要加班;40.51%的企业存在部分员工常加班的现象;仅有1.03%的企业不存在员工加班的现象。过度的工作已经对员工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某大型国有企业,由于领导重视,设有专职的医疗团队,他们的任务是:提高员工的健康意识,促进员工重视自己的健康;主动长期地管理员工的健康,减少疾病的发生。该团队从疾病预防、常见病诊疗到慢性病管理等方面对员工健康进行全方位管理。他们除了进行健康宣教、建立健康档案和慢性病管理、传染病控制,还与北京市10家知名三甲医院的100多名医生建立起了专业联系,为罹患急病、大病和重病的员工及其家属提供转诊服务,免去了员工自己排队挂号的困难,并给员工专业的就医指导,避免了员工盲目就医和过度检查、治疗。

  为什么国有企业要重视员工的健康问题?首先,重视员工健康是国有企业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体现。企业不仅是经济实体,还应该是社会公民;不仅要对股东或投资方负责,还应该对客户、员工、社区乃至整个社会负责,国企应该有更强的社会责任感。现在国家正在倡导人文关怀与和谐社会,企业关注员工的健康正是人文关怀的表现。

  其次,提供健康福利是保障员工生活幸福的重要工具。中国由于人口众多,政府鼓励企业为员工提供就业保障,员工的平均工资并不高,“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屡见不鲜。因此,除了员工及其家庭成员本身要注意自我保健之外,企业如果能在员工健康管理方面提供专业的帮助,就能有效利用这种非现金性的、保障型的福利提高员工的安全感、对企业的满意度和生活幸福指数。再次,员工的健康问题会为企业带来显性和隐性的医疗成本和生产力损失。

  《哈佛商业评论》曾提到,由于员工疾病所导致的直接医疗成本仅占所有医疗成本的2 5%,这一部分的医疗成本数据是可以直接测算的,称为显性医疗成本。而另外7 5%的非直接医疗成本是较难测算的,我们可以将之称为隐性医疗成本。在这些隐性医疗成本中,由于员工长期失能造成的占到1%,短期失能造成的占到6%,员工缺勤造成的占到6%,工作效率低下造成的占到62%.由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由于员工健康问题引发工作效率低下而导致的医疗成本要远远大于直接就医的医疗成本,并可能造成一定程度的生产力损失。

  最后,重视员工的健康问题是企业是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员工的健康问题会严重影响人力资本的质量,从而影响人力资本的收益。投资于员工健康管理,为员工提供非物质性的健康福利,是提高企业的人力资本质量,保证企业人力资本收益,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最终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但经常被忽视的手段。重视员工的健康问题对企业来说不只是简单地解决员工个人的问题,而是与企业人力资本优化和劳动生产率提高有着紧密的联系。

  什么是整体员工健康管理

  与零散、分散、随意的健康福利不同,整体员工健康管理理念有助于企业将健康管理体系化,并纳入日常的人力资源管理。

  首先,员工健康管理应针对不同健康状况的人群采取不同的方法。依据健康状况一般可以从健康状况角度将企业的员工分为四大类:

  健康的员工:现在健康,同时又有良好的生活习惯以保证未来的健康。针对这些员工,健康管理应侧重在鼓励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饮食、作息、运动等)。

  存在健康风险的员工:虽然现在身体还健康,但由于存在不同程度的健康风险(如:不良的生活习惯、吸烟、饮酒等),未来的健康很难保证。针对这些员工,应该侧重健康风险管理,如:戒烟帮助、鼓励运动等。

  罹患慢性疾病的员工:健康管理则应侧重慢病管理(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和缺勤管理。

  罹患重大疾病的员工:健康管理则应侧重在合理治疗的前提下有效控制医疗成本。

  同时,员工健康管理策略分为五个阶段:现状分析阶段,策略规划阶段,项目实施阶段,管理阶段和回顾阶段。在现状分析阶段,首先需要对相关的数据,例如员工结构、健康状况、目前医疗福利的使用情况、因疾病导致的缺勤率等进行多维度的深入分析,找出本企业员工中存在的健康风险。同时,对本企业现行员工医疗福利和健康管理计划进行逐项评估,诊断这些计划或措施对于评估出来的本企业员工健康风险来说,是否有很好的针对性,是否存在缺陷或不足。由此根据差距以及未来的需求建立企业的健康风险模型。这些都是为了让企业在员工健康方面的投资更有针对性。

  在策略规划阶段,根据建立的企业健康风险模型,以及企业的健康管理策略制定出健康管理规划。这些规划应该包括针对不同健康状况的健康管理项目,预算与列支渠道,项目实施的时间表以及项目实施的优先顺序。

  在项目实施阶段,根据制定的健康管理计划协助企业选择不同的健康管理项目。例如使用健康教育或者生活方式干预的健康管理项目来干预生活方式风险,运用工作环境评估或者缺勤管理来干预职业病风险等等。

  在项目管理阶段,美世建议运用多种手段进行项目的整体管理。例如,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制定相应的职责与分工等。通过与供应商签订服务水平协议,制定关键绩效指标及评估指标,服务水平审计等方式方法来进行供应商的管理,并提供相应的书面报告。

  在最后的项目回顾阶段,美世建议每半年对已经实施的健康管理项目进行评估,每年对健康管理规划进行评估和回顾,每2 ~ 3年对企业的整体健康管理策略进行回顾。对投资回报进行衡量能够向管理层证明健康管理投资的有效性。实施员工健康管理计划不可避免地会涉及一定的资金投入,尽管衡量健康管理计划的投资回报率通常不太容易,但美世调研数据显示,69%的员工人数在2万名以上的企业表示采取了一定的方法来衡量员工健康管理的投资回报,其中75%对健康管理的投资回报都较为满意。例如,IBM在实施全面健康管理的第一年保健成本降低了4.5%,节约了2520万美元,在慢性病管理方面,医疗开支下降了近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