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李宁】“李宁”也是“90后”
作者:佚名 来源:海南人才网整理 日期:2010-07-23 浏览

体操比赛没有身体的接触,也不需要直接的对抗,每一个运动员要做的就是努力让自己更完美。李宁说他一直在把这种理念灌注到李宁公司的发展之中。

  在李宁公司总部的董事长办公室里,李宁先生接受了《中国经济周刊》专访,“我是个太幸运的人,在我身边很多人都对我有帮助。”李宁如此淡然地解释了自己的成功,“其实,相比较过去,我对未来更感兴趣,因为很多想象都寄托在未来。”

  “国际化,我们一直在做”

  《中国经济周刊》:记得很多年前您讲过一句特别有名的话,“不做中国的耐克,要做世界的李宁”。换标、进行品牌重塑也是李宁公司国际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了“李宁国际化”的想法?是有某个契机使得您着手做这件事情吗?

  李宁:国际化有两种:一是单纯地做产品出口或者单纯进入其他国家的市场,这是“中国制造”的国际化;另外一种就是做国际化的品牌,这是“中国创造”的国际化。作为中国品牌,我们当然希望李宁能够成为世界品牌,从一开始我们就有这样的梦想。所以其实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契机,国际化是我们一直想做,也一直在做的事情。

  另外,还有两方面的大背景是不能忽视的:一是中国市场正在逐步走向国际化,如果你能在这里占有一席之地,并且是很优秀的,那么你在全世界也一定是能叫得响的;第二,虽然目前中国的市场还不足够大,但是它的前景足够大,在这里做大做好,到世界任何一个市场都有能力获取份额。

  《中国经济周刊》:也就是说,李宁要首先实现品牌的国际化,然后再实现市场的国际化。那么,您有没有做一个规划,比如多少年之后,李宁真的要走出国门了?

  李宁:按照公司规划,未来5到8年,会是一个逐步加大国际市场开拓的阶段。实际上,我们也已经在进行一些尝试,比如,我们现在正在东南亚推广羽毛球业务线,在美国、欧洲也试着去做一些尝试。

  “我从未离开公司,只是善用和相信团队”

  《中国经济周刊》:作为李宁公司的创始人,您放了很大的权力给您的团队,而且最近几年您越来越少地出现在媒体上,除了参加一些慈善活动也很少在公开场合露面,让人感觉似乎李宁正在和李宁公司脱离开来。有很多媒体,甚至很多商学院教授们都在讨论,说李宁公司正在经历“去李宁化”的过程,您是否同意这种说法?您怎么看待您和李宁公司的关系在这20年当中的变化?

  李宁:这很像商学院教授们和媒体喜欢的话题,但是要看你怎么理解“去李宁化”这个概念。首先,我从来没有脱离公司,我一直都在,公司所有重大决策我都参与,包括这次进行的品牌重塑。只不过我不太参与日常的工作,我把它交给CEO领导下的团队来完成。

  最初,李宁的梦可能源于我个人的一个梦,但是今天这个梦已经转化成一个公司的梦、一个品牌的梦。中国需要国际品牌,所以我们这个品牌的梦,也是中国人的梦。那么,要实现这个梦就不能是仅仅靠我个人,一定是要靠大家的。

  如果说有希望脱离的东西,那就是李宁品牌的个性和我个人个性的脱钩。如果从这个意义上讲,应该说“去李宁化”我一直在做,因为从20年前我做品牌第一天起,我就希望有一天人们不是因为李宁才去买“李宁”。这次做品牌重塑,其实也是希望能够更鲜明地传达这个品牌的基因、特质、个性,这比“去李宁化”有意义得多。

  “不断寻求改变才成就今天的李宁”

  《中国经济周刊》:从销售额和公司规模上来讲,李宁公司在中国企业中并不算 “大公司”,但是从品牌知名度、美誉度来说,李宁则与海尔、联想一样是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品牌之一,而且是其中为数不多的纯粹的民营企业。让您回顾一下这20年的创业经历,您有哪些成功经验可以分享?是什么使得李宁成为今天的李宁?

  李宁:李宁今年20岁了,我们常开玩笑说:李宁也是“90后”。如果说有一些成功经验可以总结,我想就像我们这次推出的品牌口号一样,我们一直在改变。这已经成为了我们的文化。当然,变革中也有很多让人头疼的事情,因为惯性要改变并不容易,比如人力资源结构的改变、产品技术和设计的改变、营销和市场推广的改变,再比如从低价位、低附加值的产品提升到技术含量更高、设计感更强的产品等等。乐于改变很重要,实施的过程更重要,正是有了这些,李宁才走到现在。

  《中国经济周刊》:您刚才说改变是挺难的,特别是自己要变革自己。李宁这些改变,主要的推动力是您,还是您的团队?

  李宁:我觉得都有,除了内部的改变力量,还包括外部市场竞争环境的推动。内部的改变冲动和外部改变的压力一直交融在一起。

  《中国经济周刊》:您本人怎么看待竞争对手,比如耐克、阿迪达斯,再比如同样是民族品牌的安踏等等?

  李宁:我觉得如果没有世界级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中国企业不会如此迅速地走向国际化。国际企业会带来一些先进经营理念和技术,这些都会影响到中国企业的成长,也使得我们有了比较、学习和超越。另一方面,如果没有国内其他品牌如此迅速的发展,中国的体育用品行业也不会出现现在这种蓬勃发展的局面,正是因为大家都有追求,在市场中竞争,才会触动每个企业自身能力的提高。所以我觉得竞争对手都是非常可爱的,如果没有他们,可能你自己也不知道你是谁、你在哪里。

  《中国经济周刊》:其实在这次品牌重塑之前,李宁已经给人感觉变得更年轻、更时尚,甚至更酷了,这次品牌重塑更加强调了“90后的李宁”,面对这样的李宁,您会不会害怕自己跟不上时尚的脚步?会不会刻意改变一下自己?

  李宁:任何一个人都是要走的,耐克、阿迪达斯的创始人都不在了,其实我觉得年纪不是问题,最重要的是要有活力。品牌是随着时代前进的,它可以始终保持活力,跟人不一样。我们的员工很多都是年轻人,和我们的消费者一样,我会努力跟上大家。但是再怎么努力,年纪总是要越来越老,所以我的价值,能贡献于公司的不是简单的时尚,或者说性格,更重要的是体育的内涵、品牌的内涵。

  李宁公司需要有不同的人来作贡献,有时尚的、有技巧的、有技术的、有精纯活力的,一起做才会成功,唯一不一样的是,我不会去走在前面了,因为我身上的东西太少了,不能代表品牌的价值,我希望李宁这个品牌是一个独立的、完整的、有自己个性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