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场上我们会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30岁以前很多女性的发展速度都不亚于同龄男性,可30岁以后,明显后劲不足;某些女性有优势的职业,譬如公关业、猎头业,中低层都是女性,然而最高层却是男性……这类现象引起了很多专业人士的关注,我则想结合咨询中遇到的一些案例,从生理、社会角色、能力三方面谈谈我对这类现象的一些看法。
生理篇:减少公司损失
案例1:Sabrina大学学的是工业与民用建筑,毕业后一直从事建筑结构设计工作。可是她并不喜欢整天在办公室画图纸,她希望多与外界接触,去管理项目。
Sabrina和人事经理Anna私交不错,于是询问Anna她能否内部转岗到施工与项目管理部门。Anna告诉她,公司曾招聘过少部分女性做这些工作,可后来闹出许多事情。公司的项目分布在全国各地,施工与项目管理人员经常需要长期驻守外地。客观上,项目中大部分人是男性,女性在外地的生活确实有诸多不便,而女性也经常找各种原因拒绝参加异地的长期项目,以至于影响项目的正常运作及公司人手的合理调配。所以现在施工与项目管理之类的职位,公司一律只招聘男性。
案例2:Jessica这几天有点心神不定,因为她一直期待着某个电话。不久前,一个猎头顾问推荐她去应聘一个心仪已久的工作机会,三轮面试下来,大家相谈甚欢。她对这个职位充满期待,招聘方对她也评价也不错。按理说,这两天应该有结果了,可是为什么没有接到电话呢?
Jessica按捺不住,给猎头顾问打了个电话。结果令人大失所望:招聘方录取了另一名候选人,虽然Jessica的经验与背景都略胜一筹。而没有录用Jessica的原因是她接近三十岁了,已婚未育,公司害怕花了一大笔钱请个人,上不了多久班就去生小孩了,这样公司损失就大了。
案例3:Grace是某财富500强公司上海代表处的财务主管,上进好强的她直到临产前一天还在公司上班。然而,令她有些心寒的是,即使她这么拼命地工作,休完4个月产假回来后,公司已经没有她的职位了。
老板对她说,她休产假的这段时间,公司找了一个人来代替她的工作,现在这个人做得不错,因此想请Grace考虑一个新的职位:行政主管。
公司的做法似乎无可指责,可是对Grace来说,无疑是变相逼她离开——行政主管和她的工作经验及职业规划相差太远了。无奈的她,只好寻找新的工作机会。
点评:类似于Sabrina、Jessica、Grace这样的案例,在现实的职场中并不少见。对此,女性即不必愤愤不平地说这是“性别歧视”,也无须怨天尤人地感叹“谁让我是女性”,因为愤怒与抱怨都无助于问题的解决。
我们应该正视这个事实:女性某些性别上的特点,譬如怀孕生育、不方便长期驻守工地等确实会给就任的公司造成一定的损失。但损失有多有少,即可客观评定也可由你的老板主观判断。你要做的就是尽量减少给公司造成的损失,具体来说可从以下两点入手:
1、宏观上,在做职业规划时考虑到性别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