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大学毕业生们离开了熟悉的校园,而在即将到来的8月,他们中很多人将走上工作岗位,也有部分人还将奔波在找工作的路上。记者近日在我省各高校采访时了解到,与往年大学毕业生相比,今年的毕业生在择业及就业方面已趋于理性和成熟,无论是什么情况,他们都信心满怀。
确定目标,并为之付出努力
在别人看起来,赵顺健的求职经历很顺。毕业于青海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系的赵顺健,把就业目的地放在了老家广西壮族自治区融安县,他的目标是当一名老师。从大一开始的每一个寒暑假,他都在融安县的学校实习,怎么备课、做课件,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些他都在实习过程中掌握了。
大四下学期一开始,赵顺健花了一百多元买了身西服,在网上学习了一些求职知识,就回老家找工作了。第一次,他被一家汽车公司聘为管理人员,但他认为这个岗位不是很适合自己。后来,他到县中学应聘,结果面试时发现,同时应聘的有6名研究生,虽然心里发怵,但凭借优秀的表现,赵顺健最终胜出。“虽然是一名本科生,但我有实习经验,在课堂上的表现不比研究生差。”赵顺健自豪地说。
赵顺健说,他制作了5份简历,投出去3份,现在还有两份在行李中。他告诉记者:“论学习成绩,我不是班里最好的,要说求职为什么这么顺,主要是自己确定了就业目标,并为这个目标付出了努力。”
【成功秘诀】赵顺健说,寒暑假的实习对一名大学生来说很重要,别以为只要实习单位在鉴定表上盖个章就行了,其实,实习就是积累实践经验的绝好机会。
从最基层的工作做起
从青海民族大学毕业的张昕,学的是英语专业。跑了几趟招聘会,她认识到,社会并不像自己想象的那样。经过深思熟虑,她决定从最基层干起。于是,她到省城某社区做起了文员,每月工资600元。“英语专业出来的大学生,怎么去社区干啊?”别人为她感到可惜。可她不这么认为,她觉得工资多少不是主要的,主要是在工作中学到学校里学不到的知识,从而提高自己的各种能力,为将来集聚能量。她现在每天都很忙,但感到很充实。
【成功秘诀】张昕说,其实也没什么秘诀,只是自己能够正视现实。从最基层做起,脚踏实地,积累工作经验,眼光要高但要求要低一些,未来的辉煌也不是没有可能。
转变观念先就业再择业
性格开朗的东北小伙李鹏,就要走上工作岗位了。一毕业就能顺利就业,这和李鹏在大四时就业观念的及时转变是分不开的。
刚进大学校园时,李鹏无数次憧憬过“一杯茶,一张报纸,几千元收入”的理想化工作,但他的观念慢慢变了,“大学毕业生首先应该找到一份工作,至少应该先回报父母,回报社会。”李鹏说,现在有不少同学都在等工作,等一份好工作,对许多单位提供的就业岗位总是不满意,结果毕业就等于失业。
李鹏说:“在目前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的现状下,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很重要。离开校园,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尽快接触社会,步入社会,融进社会,用年轻人的干劲和创新意识打拼出一番事业。”
【成功秘诀】李鹏说,未来是无法预料的,但可以肯定的是,理想的工作只有通过不断拼搏才能得来,所以要珍惜每一次就业的机会,不断丰富自己的社会经验和人生阅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