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了 48名同学报名费,交给中介后,中介却人家蒸发,一个工作也没给提供,1680元中介费也打了水漂。暑期来临,青岛大学大一学生小李从学校宣传栏看到信息做起校园中介代理,开始忙着为暑期打工的同学张罗找工作,如今,中介没了踪影,拿着收据和合同 ,小李却没处维权,只能拿自己的生活费将报名费退给部分同学。
信息栏里淘金做起中介代理
12日,青岛大学商学院的小李一脸无助地告诉记者,早在6月中旬,他就开始为放假后找工作忙碌,他在学校宣传栏里看到158社会实践创业中心的吴铁刚招学生中介代理,就加盟了,把学校需要假期打工同学招到一起,每人收了 50元报名费,吴铁刚负责给他们找工作,小李从中赚取一小部分费用。
小李说,为了证实158社会实践创业中心的真假,他还专门跑到他们在李沧区九水东路的办公地点,后来因为之前一位小邱同学与这家中介合作过,小李便放松了警惕,便与吴铁刚签订了专门的合作合同。
签订合同以后,小李便开始在校园里发布找暑期工广告,做起了学生中介。可是原本以为可以赚取一部分外快的小李没想到却赔了钱。
交千余元中介费却没见工作
小李说,6月20日签了协议后,他和小邱两人总共召集了 48名同学交了报名费,将费用收上来之后,小李和小邱将自己的提成部分留下,其他费用分三次全给了中介,中介则出具了三张收据,但都没有盖公章,仅有收款人签名,共有1680元钱。从 7月5日开始,部分考完试的同学开始问小李和小邱要工作,可中介却不断推托,甚至拒接、不接电话,收了中介费为同学联络不到工作,他和小邱在中间左右为难。
“起初承诺的是餐饮服务、业务员等工作,可到现在一份工作也没看到,也联系不上中介了,报名的同学都认为自己被骗,要退报名费。”家境本来就不好的小李犯了难,一边是索要报名费的同学,一边是人间蒸发了的中介,而他自己也拿不出足够的钱退回费用。
中介人间“蒸发”只得自己赔钱
从 7月5日起,小李每天都打电话联系中介,中介一再推托,后来干脆不接电话了,但最终都是没有工作可提供,“有时中介说手机坏了,有时说自己去了外地,回青岛后会赶紧联系工作。”小李感觉出不对劲后,已经束手无策了,对方不接电话,自己只好用自己的生活费当报名费退给同学。12日下午,小李再次来到位于九水东路的中介办公地点,发现里面已经空空如也,连门口的牌子也全拆掉了。
记者按照小李提供的吴铁刚手机号码打过去,对方一直无人接听。无奈之下,小李只好向派出所报警,希望能帮同学们讨回1680元的报名费。根据小李提供的合同和收据,记者发现中介方并没有盖公章,只有吴铁刚的个人手印,收据和合同上的单位也不吻合。
针对小李的遭遇,青岛大学法学院的专家说,大学生暑期打工受骗,每年都会有很多类似的情况发生,受社会上中介所骗,大学生交了押金,中介采取各种理由拒绝退回。像小李遇到的应该是社会上的个人黑中介,因为各方面的证据不吻合,维权可能会有点难度。
据介绍,由于学生的特殊身份,暑期打工或实习与用人单位之间是劳务关系而非劳动关系,不享受劳动合同法的保护,遇到社会上的非法中介维权更是难上加难,针对大学生暑期打工的需求,建议校企合作,由学校设立专门的实习基地。或者由学校牵头,与社会人才市场、大型用人单位、企业家协会等部门的联系,构筑供需信息网络,为学生参加校外勤工助学做好中介服务和跟踪管理。(奖励线索提供人王先生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