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开始创业25岁水滴石穿成百万富翁
他17岁开始做第一个创业梦,结果尴尬出局;18岁帮人跑销售,赚了10多万元;20岁自己当老板,一年赚到40万,但一夜间赔得一干二净;25岁水滴石穿,半年梦成百万富翁。
狂言梦想
梦想,是成功的前提,但一味沉迷其中而忽略现实,结局往往会惨不忍睹。
1981年出生的徐凡,地道的重庆崽儿(男性小孩或青年)。
读中专时,徐凡学的是计算机程序设计专业。调皮的他虽然学起语文、数学什么的老是呵欠连天,但一上与计算机有关的课程就立即兴奋起来,脑瓜儿也转得飞快。你要是跟他聊计算机、IT话题,他可以唾沫横飞地侃个三天三夜。“我不做陈景润,不当周树人,要做就做中国的比尔?盖茨!”他的经典语录。
口吐狂言,竟无人嘲笑。原来,在同学们还在拼命背程序设计指令时,徐凡已独立为自己所在学校设计了一套学生管理系统软件。软件得到校领导和老师的高度评价:实用性很强!最终软件投入使用,徐凡获得学校通报表扬,以及200元奖励。
这年,徐凡17岁。他成了校园大名人,还赢得一个足以让他骄傲得一飞冲天的雅号:“盖茨”-盖过比尔?盖茨。
初获名誉,徐凡难免浮躁。“死读书有什么意思?比尔?盖茨不学这些,还不是成了首富?”他寻思着像比尔?盖茨一样开一家软件公司。几个铁哥们儿为“盖茨”描述的前景和“钱景”心动了,都发誓效忠。他也像老板一样,拟了公司章程、工作分配表,还印了名片。同学不再叫他“盖茨”,而改叫“徐总”了。而老师们却苦口婆心地劝他以学业为重,一针见血地指出他现在的能力还差得很远;家人更是连骂带打,说他是个神经病。但他仿佛吃了秤砣-铁了心,不仅带着几个铁哥们印传单、发传单,跑写字楼,还学着当时流行的信件营销,写了大量的信件到处邮寄。
浮燥付出代价,打击接踵而来。稚气未脱的几个小崽儿冲进写字楼,可跟企业负责人谈不上两句,就先被礼貌地告之“以后给你答复”,再礼貌地被“请”出办公室;更有甚者根本就不让他们进门-他们穿得随随便便,有的有皱褶或带污迹的衣服,让人疑是小偷。而寄出的信件大多石沉大海,偶有回复却提出要看他们的经营执照和作品。执照,“徐总”压根儿就没有;至于作品,他尚可把自己的处女作(学生管理系统)寄给对方,结果大多犹如肉包子打狗,即便个别回复,但说要的是高级语言,而不是收到的小儿科。几经折腾,铁哥们儿开始借口要认真学习,找点理由收回“创业基金”。“徐总”愤怒地骂道:软蛋!这点挫折都受不了。并暗暗发誓,一定要坚持到底,不成功则成仁!转眼间,离中考只有两三个月了,同学都忙着复习考大专。可他却整天跑学校传达室,盼望收获自己撒播出去的希望,摆脱目前的困境,但他收到的,除了打击,还是打击……
除了耐心等待,“徐总”再也无计可施。听着有人再叫“盖茨”、“徐总”,他没了骄傲和自豪,有的只是刺痛和耻辱。看来,“盖茨”不是谁都可以当的。
自以为是的徐凡经受着实践的打击。为了面子,他中考完后即悄悄地从学校消失了。 蜇伏暗战
人在迷茫时,前进的方向常会难以确定。但,是金子,即使深埋地下,也照样发光。
对自己计算机方面的能耐,徐凡丧失了信心,还私下发泄:“什么'盖茨'、'徐总',他妈的全是自欺欺人!”接着就整天窝在家里,默默忍受着家人的责骂。怕丢脸,学不能再上了,那又干什么呢?他陷入了极度的苦恼。
对徐凡的“堕落”,家人极度不理解,但犟不过这头小蛮牛。于是给他找了个去郊县推销传呼机的辛苦差事儿,猜想他会知难而退,再回学校继续学业。没想到,刚18岁的徐凡却一口答应下来。每次去郊县,瘦小的他都背着个大木箱,装满几十斤重的传呼机样品和配件。一个大男孩和客户谈生意,让人觉得不可靠。他一次又一次吃着闭门羹,忍受着身心的双重压力。
徐凡清楚自己已没了退路:在学校失败了,可以回家;而在家失败了,还能去哪儿呢?
没有退路的徐凡背着大木箱常常流连在泥泞的乡场公路上。为了取得经销商的信任,他厚着脸皮拜访了一次又一次;为了等到经销商谈业务,他抱着大木箱在经销商的店门口一坐就是几个小时!日晒雨淋,稚气的脸有了风吹的沧桑,再和客户谈生意,也不再杂乱无章;举手投足间,透露出从容不迫。赢得客户的信任,他建立的推销渠道水到渠成。
当时,传呼机的利润很高。推销两年,徐凡靠勤劳赚了数十万元!
逆境知缺失,顺境瞧美丽,而陷阱往往跟在美丽背面。
赚到数十万元后,徐凡急切点燃再圆“徐总”梦的火焰。但传呼机销售在2001年信息台大量赠机的风潮中迅速萎靡,而手机却掀起了平民化浪潮。在通讯市场摸爬滚打了两年的他,在跟进公司做了一段时间的手机业务后,开始筹划起自己的小店来。一切顺利。当年底在重庆永川,徐凡的手机营业店开张了。有以前建立起来的销售渠道加上他豪爽、豁达的处事风格,业务发展很快。当又听到人们喊“徐总”时,曾经的心旷神怡令他享受着飘飘然。
但当老板和跑业务绝非一码事儿。从跑业务的变向到自己做老板,打理企业,起码的规章制度等总得有吧,自己吃饱还要员工不饿。但此时的“徐总”并不明白些,只让业务员按自己的经验做事,对经销商也是有求必应,根本就没有规矩和程序的概念。随着业务的急剧增长和不规范的操作日益频繁,他的小店渐显危机四伏。店开营业1年多,徐凡已赚了近40万利润!一天,一位平时相交甚深的代理商找到徐凡,说有一笔大业务,能赚不少钱,但现在差点款,请求他借点钱周转几天。有平日的交情,再加上徐凡豪爽的性格,他不假思索便拿出36万给了代理商。这位代理商感激涕零,自觉写下了欠条,连连保证1个月内连本带利还清。让徐凡没有想到的是,这位代理商老早就谋划携款潜逃了。除了徐凡,他还向好几位商家借款或调货。
突如其来的变故搞得徐凡措手不及。现金手上基本没有了。徐凡没法,只有放下店里的生意,四处寻找骗子。老板的焦虑逃不过店里的伙计的眼睛,人心开始浮动了。一天,他疲惫地回到店里只见一片狼籍,存货早让领不到工资的员工“搬”得一干二尽;打电话给平日哥们长哥们短的经销商希望能回点款,此时有的不接电话,有的支支吾吾说没钱,更有甚者干脆矢口否认不认帐……
生意场上的多变和狡诈,使徐凡的心凉透了底。他独自坐在狼籍而寂静的店里,再次深陷迷茫中。
水滴石穿
“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但凡知晓此理,并能踏实做事者,前途不可限量。
关了店,徐凡带着最后一点积蓄进入重庆大学成教院学习。他选择了曾经让他颜面丢尽的专业-计算机信息管理和企业管理专业。“我纯粹是个莽娃儿(形容不善思考,只凭直觉办事的人),什么都不懂,光有一股蛮劲能干成什么事呢?老天爷可以给我运气,但不可能一直给我运气。第一次创业那是不懂事儿,瞎扯;第二次创业还是不懂事儿,乱整。要想做好事情,就必须学习。我觉得我最想涉足的还是计算机、IT业。可能原来的梦想让我不能释怀吧。这次既然决定要静下心来好好学习,那就要争取让这个梦想不再遗憾。另外,我对企业管理和经营的无知是我惨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我还要开店,还要让别人叫我‘徐总',所以,我必须学习企业管理知识。”徐凡对自己的学习动因及决心诠释道。
一夜间,徐凡仿佛长大了。在学校,他一边潜心学习,一边深入思考自己的未来。2003年,他顺利拿到大专毕业证书,也变成一个善于思考、稳重成熟的男人。随即,这个男人进入重庆最大的电脑城,从电脑装机、接单干起。他认为:“凡事应该从底层开始干,都了解透了,才不容易犯错。”在电脑城,他干过5家,目的非常明确:“必须'淘'到如何管理一个企业的经验,而不是赚钱。”
2004年,初具经验的徐凡离开电脑城,飞向更高的目标。在应聘重庆著名的电脑公司中,他清晰的经营思维和稳健的应答风格征服了老板。没试用,他就直接进入产品批发部。两个月的行销员磨练,一双耐克鞋被路磨烂,他的销售业绩达到每天2-3万元,创下部门记录;半年后,老板便决定让他负责重庆市区县市场的销售。权利和挑战相伴而至,人事安排、财务管理、经销商维护、产品调度、市场开发……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每天早上9点钟开始打电话一直打到下午3-4点,接着发货,然后再回访,他每天几乎打接电话都超过500个。徐凡告诉记者:“我现在右耳听力明显下降了,全拜那时所赐。”
天道酬勤。徐凡把市场月销售额做到了120万元-公司此前绝无仅有!自然,他不仅获得近10万元的绩效回报,而且掌握了大量关系融洽的顾客朋友,以及400多家经销商的渠道资源。
2005年,徐凡向老板辞去了令人羡慕的职位。
冲击百万
当能量积累足够大之后,爆发只是迟早的事。水滴石穿,当一切准备就绪,“穿石”一瞬的爆发,不就是成就大业吗?
2005年6月18日,徐凡和一位朋友各出资3万元,一家电脑公司即开张了。以个性化装配电脑和批发电脑配件为主,多年经营的关系和渠道,公司经营仅三个来月,居然就冲到单月最高出货超百万元的高度!
自古以来,国人似乎皆知“共苦易,同甘难”。一山不容二虎,更是自然规律。因出资相同,徐凡和合作伙伴谁也不服谁,在经营理念上,甚至还发生过多次不愉快的争扯。“没办法,我俩脾气都太倔了,谁也说不服谁,谁也不肯让步。如果勉强维持下去,只会把公司搞垮。长痛不如短痛。”最后他们也只好分道扬镳。
当年国庆节,徐凡的“重庆旭帆电脑公司”正式开业。旭帆以“诚信为本,用心周到服务”为经营理念,集计算机硬件批发、零售、组装、软件开发、周边设备、网络系统集成设计和施工为一体,设有销售部、财务部、大客户部、技术部和客户周到服务中心,还代理AMD、INTEL、IBM、三星、联想和华硕等多个知名品牌的产品。
环顾自己的公司,今日之“徐总”微笑道:“这次我投入了全部家当18万元,将公司制度、部门规划、营销策略、人员配备等建设一步到位,并非贪大,正所谓’攘外必先安内',没有规范、和谐、有活力的团队,是不可能在这么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存活和发展的。把软件开发作为公司的经营主业,除了情感上的因素,更重要的是现在信息产业化发展的大环境相当好,非常利于软件业的经营。我可不想放弃这块大蛋糕。另外,我也希望圆我的'盖茨'梦。”
徐总爆发出的经营管理能量,在旭帆随处可见。例如,日常运作制度化,特别是对客户的服务更是体贴入微。颇具特色的有,他对批发业务制定的“四确定”:一确定:收到客户发来的购货传真,必须打电话给客户先确定货物价格;二确定:货物封包之前再次电话确认,告之货物具体存放在包裹里的位置,以及注意事项;三确定:封包完成后,告之客户速递公司何时发货,何时到站;四确定:货到后,马上和客户确认是否收到,是否有纰漏。他说:“'四确定‘似乎过于繁琐,甚至不必要。但我不这么认为,对客户负责,就是对公司负责。我宁愿自己辛苦一点,也不希望听到客户的报怨。”
旭帆初创,徐总啥事都得过问,都要思考。“我也想舒服一点,像盖茨一样周游世界,可现在不行。小企业有小企业的做法,开始的时候都不用心去做,那根本就不可能有安逸、休闲的以后。”那时的徐凡,像绷紧的发条,不敢有任何闪失。一次,晚上10点多钟,他还在公司整理资料,突然接到一个电话,说电脑出问题了,必须马上解决。尽管客户离公司至少有1个多小时的车程,下车还有半个钟头的路程,但他马上坐车直奔客户而去。到了客户的家,打开电脑一查,原来只是一个极小的操作失误引起的问题。经他耐心讲解,客户满意了,但时钟却跑到了第二天凌晨1点多。事后,他很有心得:“按照公司规定,电脑软件问题不在上门服务范围之内,但客户如此紧急,肯定是有迫切的需要,如果我拒绝了,我想,从此以后,这位客户,以及他的朋友都不会再认同我们'旭帆'了。”
有客户的认同,成功还会远吗?
梦想依然
智慧、勇敢、机遇都是事业成功的要素。而智慧、勇敢和机遇完全溶合在一起时,成功唾手可得。
经过几个月的发展,到目前,旭帆的销售网络已遍布巴渝大地,业绩喜人。凭着自己的实力和魅力,上游供货商放心大胆以先货后款的方式给旭帆供货,这让徐凡有更多的资金和精力开拓渠道、市场;而下游的销售代理也乐意和他打交道,总是不遗余力地推旭帆的产品。
旭帆经营管理形势极佳,徐总融资的渠道畅通。
为圆做大做强旭帆之梦,2006年春节前夕,徐凡又投入20万元扩大经营规模,预计3月将再投50万元,以完善和扩大渠道建设……单算扩张这笔“小”账,谁还怀疑徐总的身价已过百万元!
但梦想似乎与金钱无关。采访临近结束,徐总按捺不住激情告诉记者:“曾经我有一个梦,要做中国的'比尔?盖茨'。现在这个梦,依然存在,而且我会一直为这个梦而打拼!”
是呀,有梦才有人生……
狂言梦想
梦想,是成功的前提,但一味沉迷其中而忽略现实,结局往往会惨不忍睹。
1981年出生的徐凡,地道的重庆崽儿(男性小孩或青年)。
读中专时,徐凡学的是计算机程序设计专业。调皮的他虽然学起语文、数学什么的老是呵欠连天,但一上与计算机有关的课程就立即兴奋起来,脑瓜儿也转得飞快。你要是跟他聊计算机、IT话题,他可以唾沫横飞地侃个三天三夜。“我不做陈景润,不当周树人,要做就做中国的比尔?盖茨!”他的经典语录。
口吐狂言,竟无人嘲笑。原来,在同学们还在拼命背程序设计指令时,徐凡已独立为自己所在学校设计了一套学生管理系统软件。软件得到校领导和老师的高度评价:实用性很强!最终软件投入使用,徐凡获得学校通报表扬,以及200元奖励。
这年,徐凡17岁。他成了校园大名人,还赢得一个足以让他骄傲得一飞冲天的雅号:“盖茨”-盖过比尔?盖茨。
初获名誉,徐凡难免浮躁。“死读书有什么意思?比尔?盖茨不学这些,还不是成了首富?”他寻思着像比尔?盖茨一样开一家软件公司。几个铁哥们儿为“盖茨”描述的前景和“钱景”心动了,都发誓效忠。他也像老板一样,拟了公司章程、工作分配表,还印了名片。同学不再叫他“盖茨”,而改叫“徐总”了。而老师们却苦口婆心地劝他以学业为重,一针见血地指出他现在的能力还差得很远;家人更是连骂带打,说他是个神经病。但他仿佛吃了秤砣-铁了心,不仅带着几个铁哥们印传单、发传单,跑写字楼,还学着当时流行的信件营销,写了大量的信件到处邮寄。
浮燥付出代价,打击接踵而来。稚气未脱的几个小崽儿冲进写字楼,可跟企业负责人谈不上两句,就先被礼貌地告之“以后给你答复”,再礼貌地被“请”出办公室;更有甚者根本就不让他们进门-他们穿得随随便便,有的有皱褶或带污迹的衣服,让人疑是小偷。而寄出的信件大多石沉大海,偶有回复却提出要看他们的经营执照和作品。执照,“徐总”压根儿就没有;至于作品,他尚可把自己的处女作(学生管理系统)寄给对方,结果大多犹如肉包子打狗,即便个别回复,但说要的是高级语言,而不是收到的小儿科。几经折腾,铁哥们儿开始借口要认真学习,找点理由收回“创业基金”。“徐总”愤怒地骂道:软蛋!这点挫折都受不了。并暗暗发誓,一定要坚持到底,不成功则成仁!转眼间,离中考只有两三个月了,同学都忙着复习考大专。可他却整天跑学校传达室,盼望收获自己撒播出去的希望,摆脱目前的困境,但他收到的,除了打击,还是打击……
除了耐心等待,“徐总”再也无计可施。听着有人再叫“盖茨”、“徐总”,他没了骄傲和自豪,有的只是刺痛和耻辱。看来,“盖茨”不是谁都可以当的。
自以为是的徐凡经受着实践的打击。为了面子,他中考完后即悄悄地从学校消失了。 蜇伏暗战
人在迷茫时,前进的方向常会难以确定。但,是金子,即使深埋地下,也照样发光。
对自己计算机方面的能耐,徐凡丧失了信心,还私下发泄:“什么'盖茨'、'徐总',他妈的全是自欺欺人!”接着就整天窝在家里,默默忍受着家人的责骂。怕丢脸,学不能再上了,那又干什么呢?他陷入了极度的苦恼。
对徐凡的“堕落”,家人极度不理解,但犟不过这头小蛮牛。于是给他找了个去郊县推销传呼机的辛苦差事儿,猜想他会知难而退,再回学校继续学业。没想到,刚18岁的徐凡却一口答应下来。每次去郊县,瘦小的他都背着个大木箱,装满几十斤重的传呼机样品和配件。一个大男孩和客户谈生意,让人觉得不可靠。他一次又一次吃着闭门羹,忍受着身心的双重压力。
徐凡清楚自己已没了退路:在学校失败了,可以回家;而在家失败了,还能去哪儿呢?
没有退路的徐凡背着大木箱常常流连在泥泞的乡场公路上。为了取得经销商的信任,他厚着脸皮拜访了一次又一次;为了等到经销商谈业务,他抱着大木箱在经销商的店门口一坐就是几个小时!日晒雨淋,稚气的脸有了风吹的沧桑,再和客户谈生意,也不再杂乱无章;举手投足间,透露出从容不迫。赢得客户的信任,他建立的推销渠道水到渠成。
当时,传呼机的利润很高。推销两年,徐凡靠勤劳赚了数十万元!
逆境知缺失,顺境瞧美丽,而陷阱往往跟在美丽背面。
赚到数十万元后,徐凡急切点燃再圆“徐总”梦的火焰。但传呼机销售在2001年信息台大量赠机的风潮中迅速萎靡,而手机却掀起了平民化浪潮。在通讯市场摸爬滚打了两年的他,在跟进公司做了一段时间的手机业务后,开始筹划起自己的小店来。一切顺利。当年底在重庆永川,徐凡的手机营业店开张了。有以前建立起来的销售渠道加上他豪爽、豁达的处事风格,业务发展很快。当又听到人们喊“徐总”时,曾经的心旷神怡令他享受着飘飘然。
但当老板和跑业务绝非一码事儿。从跑业务的变向到自己做老板,打理企业,起码的规章制度等总得有吧,自己吃饱还要员工不饿。但此时的“徐总”并不明白些,只让业务员按自己的经验做事,对经销商也是有求必应,根本就没有规矩和程序的概念。随着业务的急剧增长和不规范的操作日益频繁,他的小店渐显危机四伏。店开营业1年多,徐凡已赚了近40万利润!一天,一位平时相交甚深的代理商找到徐凡,说有一笔大业务,能赚不少钱,但现在差点款,请求他借点钱周转几天。有平日的交情,再加上徐凡豪爽的性格,他不假思索便拿出36万给了代理商。这位代理商感激涕零,自觉写下了欠条,连连保证1个月内连本带利还清。让徐凡没有想到的是,这位代理商老早就谋划携款潜逃了。除了徐凡,他还向好几位商家借款或调货。
突如其来的变故搞得徐凡措手不及。现金手上基本没有了。徐凡没法,只有放下店里的生意,四处寻找骗子。老板的焦虑逃不过店里的伙计的眼睛,人心开始浮动了。一天,他疲惫地回到店里只见一片狼籍,存货早让领不到工资的员工“搬”得一干二尽;打电话给平日哥们长哥们短的经销商希望能回点款,此时有的不接电话,有的支支吾吾说没钱,更有甚者干脆矢口否认不认帐……
生意场上的多变和狡诈,使徐凡的心凉透了底。他独自坐在狼籍而寂静的店里,再次深陷迷茫中。
水滴石穿
“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但凡知晓此理,并能踏实做事者,前途不可限量。
关了店,徐凡带着最后一点积蓄进入重庆大学成教院学习。他选择了曾经让他颜面丢尽的专业-计算机信息管理和企业管理专业。“我纯粹是个莽娃儿(形容不善思考,只凭直觉办事的人),什么都不懂,光有一股蛮劲能干成什么事呢?老天爷可以给我运气,但不可能一直给我运气。第一次创业那是不懂事儿,瞎扯;第二次创业还是不懂事儿,乱整。要想做好事情,就必须学习。我觉得我最想涉足的还是计算机、IT业。可能原来的梦想让我不能释怀吧。这次既然决定要静下心来好好学习,那就要争取让这个梦想不再遗憾。另外,我对企业管理和经营的无知是我惨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我还要开店,还要让别人叫我‘徐总',所以,我必须学习企业管理知识。”徐凡对自己的学习动因及决心诠释道。
一夜间,徐凡仿佛长大了。在学校,他一边潜心学习,一边深入思考自己的未来。2003年,他顺利拿到大专毕业证书,也变成一个善于思考、稳重成熟的男人。随即,这个男人进入重庆最大的电脑城,从电脑装机、接单干起。他认为:“凡事应该从底层开始干,都了解透了,才不容易犯错。”在电脑城,他干过5家,目的非常明确:“必须'淘'到如何管理一个企业的经验,而不是赚钱。”
2004年,初具经验的徐凡离开电脑城,飞向更高的目标。在应聘重庆著名的电脑公司中,他清晰的经营思维和稳健的应答风格征服了老板。没试用,他就直接进入产品批发部。两个月的行销员磨练,一双耐克鞋被路磨烂,他的销售业绩达到每天2-3万元,创下部门记录;半年后,老板便决定让他负责重庆市区县市场的销售。权利和挑战相伴而至,人事安排、财务管理、经销商维护、产品调度、市场开发……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每天早上9点钟开始打电话一直打到下午3-4点,接着发货,然后再回访,他每天几乎打接电话都超过500个。徐凡告诉记者:“我现在右耳听力明显下降了,全拜那时所赐。”
天道酬勤。徐凡把市场月销售额做到了120万元-公司此前绝无仅有!自然,他不仅获得近10万元的绩效回报,而且掌握了大量关系融洽的顾客朋友,以及400多家经销商的渠道资源。
2005年,徐凡向老板辞去了令人羡慕的职位。
冲击百万
当能量积累足够大之后,爆发只是迟早的事。水滴石穿,当一切准备就绪,“穿石”一瞬的爆发,不就是成就大业吗?
2005年6月18日,徐凡和一位朋友各出资3万元,一家电脑公司即开张了。以个性化装配电脑和批发电脑配件为主,多年经营的关系和渠道,公司经营仅三个来月,居然就冲到单月最高出货超百万元的高度!
自古以来,国人似乎皆知“共苦易,同甘难”。一山不容二虎,更是自然规律。因出资相同,徐凡和合作伙伴谁也不服谁,在经营理念上,甚至还发生过多次不愉快的争扯。“没办法,我俩脾气都太倔了,谁也说不服谁,谁也不肯让步。如果勉强维持下去,只会把公司搞垮。长痛不如短痛。”最后他们也只好分道扬镳。
当年国庆节,徐凡的“重庆旭帆电脑公司”正式开业。旭帆以“诚信为本,用心周到服务”为经营理念,集计算机硬件批发、零售、组装、软件开发、周边设备、网络系统集成设计和施工为一体,设有销售部、财务部、大客户部、技术部和客户周到服务中心,还代理AMD、INTEL、IBM、三星、联想和华硕等多个知名品牌的产品。
环顾自己的公司,今日之“徐总”微笑道:“这次我投入了全部家当18万元,将公司制度、部门规划、营销策略、人员配备等建设一步到位,并非贪大,正所谓’攘外必先安内',没有规范、和谐、有活力的团队,是不可能在这么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存活和发展的。把软件开发作为公司的经营主业,除了情感上的因素,更重要的是现在信息产业化发展的大环境相当好,非常利于软件业的经营。我可不想放弃这块大蛋糕。另外,我也希望圆我的'盖茨'梦。”
徐总爆发出的经营管理能量,在旭帆随处可见。例如,日常运作制度化,特别是对客户的服务更是体贴入微。颇具特色的有,他对批发业务制定的“四确定”:一确定:收到客户发来的购货传真,必须打电话给客户先确定货物价格;二确定:货物封包之前再次电话确认,告之货物具体存放在包裹里的位置,以及注意事项;三确定:封包完成后,告之客户速递公司何时发货,何时到站;四确定:货到后,马上和客户确认是否收到,是否有纰漏。他说:“'四确定‘似乎过于繁琐,甚至不必要。但我不这么认为,对客户负责,就是对公司负责。我宁愿自己辛苦一点,也不希望听到客户的报怨。”
旭帆初创,徐总啥事都得过问,都要思考。“我也想舒服一点,像盖茨一样周游世界,可现在不行。小企业有小企业的做法,开始的时候都不用心去做,那根本就不可能有安逸、休闲的以后。”那时的徐凡,像绷紧的发条,不敢有任何闪失。一次,晚上10点多钟,他还在公司整理资料,突然接到一个电话,说电脑出问题了,必须马上解决。尽管客户离公司至少有1个多小时的车程,下车还有半个钟头的路程,但他马上坐车直奔客户而去。到了客户的家,打开电脑一查,原来只是一个极小的操作失误引起的问题。经他耐心讲解,客户满意了,但时钟却跑到了第二天凌晨1点多。事后,他很有心得:“按照公司规定,电脑软件问题不在上门服务范围之内,但客户如此紧急,肯定是有迫切的需要,如果我拒绝了,我想,从此以后,这位客户,以及他的朋友都不会再认同我们'旭帆'了。”
有客户的认同,成功还会远吗?
梦想依然
智慧、勇敢、机遇都是事业成功的要素。而智慧、勇敢和机遇完全溶合在一起时,成功唾手可得。
经过几个月的发展,到目前,旭帆的销售网络已遍布巴渝大地,业绩喜人。凭着自己的实力和魅力,上游供货商放心大胆以先货后款的方式给旭帆供货,这让徐凡有更多的资金和精力开拓渠道、市场;而下游的销售代理也乐意和他打交道,总是不遗余力地推旭帆的产品。
旭帆经营管理形势极佳,徐总融资的渠道畅通。
为圆做大做强旭帆之梦,2006年春节前夕,徐凡又投入20万元扩大经营规模,预计3月将再投50万元,以完善和扩大渠道建设……单算扩张这笔“小”账,谁还怀疑徐总的身价已过百万元!
但梦想似乎与金钱无关。采访临近结束,徐总按捺不住激情告诉记者:“曾经我有一个梦,要做中国的'比尔?盖茨'。现在这个梦,依然存在,而且我会一直为这个梦而打拼!”
是呀,有梦才有人生……
上一条:
论创业与诚信
下一条:
白手起家不轻言放弃 小杂货店里开创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