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业教育带动创新人才培养
作者:admin 来源: 日期:2008-02-19 浏览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高质量的就业。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培育大学生的创业精神是时代潮流,大势所趋。
当今时代呼唤大批创新型人才
 
当前我国正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包括大学毕业生在内的大量劳动力需要通过创业来解决就业。更为重要的是,目前正处于一个知识创新时代,要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以多种形式来发展创新理念,通过创业、创新教育培养大批创新型人才。
 
据统计,2004年到2007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虽然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大学毕业生参与自主创业的人数比例一直保持在0.3%-0.4%。我国大学毕业生创业率低的一个原因是,目前我国的资本市场相对落后,创业投资处于起步阶段,融资困难,许多创业计划难以付诸实践;另一个原因是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缺乏,创业文化氛围不浓,大学生创业技能欠缺。
 
相比较而言,美、日等世界上创业投资比较发达的国家,因为有比较成熟的资本市场,风险投资资金充足,信息服务行业发达,各种咨询服务机构齐全,而且它们的高校有比较成熟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有良好的创业文化氛围,大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普遍接受到系统的创业教育和锻炼,掌握了较为全面的创业知识和较强的创业技能。正因为如此,美、日等国大学毕业生创业率能够高达20%—30%。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深入发展,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大学生的创业教育问题。1998年,我国将创业教育确定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国家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强调指出,开展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教育方法和方式的改革与创新,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胡锦涛同志多次强调,就业是民生之本,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把增强劳动者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
 
实施创业教育不仅仅是缓解目前毕业生就业压力的权宜之计,而且重要的是通过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及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创业教育
 
培养大批创新型人才是科技强国的重要举措。我国创新能力的不足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健康、稳健、高质量、可持续地向前发展。多年来我国的科学技术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与西方科技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科技领域我国的许多关键性重要技术自给率较低,一些尖端技术或国防技术的对外依赖,会对我们的国家安全构成挑战。
 
我国要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走自我发展之路,走科技强国之路,建设创新型国家,通过创业、创新教育,培养大批创新型人才。
 
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创业教育。创业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也是一种社会与学校相互参与的新的学习观念。
 
创业教育提出者柯林·博尔在1989年向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的教育研究与革新中心提交的一份《学会关心:21世纪的教育圆桌会议报告》中,提出了21世纪新的教育哲学观念,即未来的人都应掌握三本“教育护照”,一本是学术性的,一本是职业性的,第三本是证明一个人的事业心和开拓技能的,他把“创业能力”作为面向21世纪继学术能力、职业能力后的第三种能力,也称为“第三本教育护照”。
 
当今的创业教育具有丰富的涵义。创业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创业人格。创业教育不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内涵,而且突出了教育创新和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狭义的创业教育,是培养创新型和具有创业能力的人才;广义的创业教育,是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教育,对于就业者同样重要,因为用人单位除了要求员工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外,还越来越重视他的首创精神、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
 
众所周知,没有美国大学生的自主创业,就不会有微软、惠普等世界著名高科技企业的辉煌。事实上,创业不仅是美国大学生的梦想,也是中国大学生热切追求的理想,我国大学生对创业拥有十足的热情,他们渴望接受系统的创业教育。为满足大学生的创业需求,前几年,在团中央、教育部等的支持引导下,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进行了积极有效的尝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上海、浙江、辽宁等地进行的创业探索,已经形成了一些创业模式,积累了一些经验,值得借鉴和推广。
 
在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的背景下,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当履行好创造良好创业外部环境和创业舆论氛围的职责,高校也应当承担起培育大学生创业精神的使命,当务之急,是建立健全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体系,营造良好的创业教育氛围,在大学生中开展全程的创业教育,充分发挥创业教育在就业工作中助推器的作用,努力带动大学毕业生实现充分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