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实施步伐坚定平稳
实施岗位设置,建立岗位管理制度,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和创新,是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迈出的重要一步,对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和事业单位特点、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岁末年初,中组部、人事部接连举行了两次高级别座谈会,两次座谈探讨的是同一个主题:如何加快步伐实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制度。
人事部副部长王晓初指出:“加快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既要做好制度转换,也要做好思想观念的转变;既要科学合理地设置岗位,也要公平公正地聘用人员;既要按照制度规定操作,也要体现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总的要求是全力以赴,稳中求快。”
怎样才能做到全力以赴,稳中求快?
今天,本版把人事部、水利部、中国外文局、中国科学院直属事业单位的探索实践呈献给读者,您或许能从中找到答案。——编者
人事部:抓住机遇突出重点
改革者说:岗位设置管理是全面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的难得机遇,我们应紧紧抓住这个机遇,把它作为顺应形势发展要求、顺应事业单位改革要求的一件大事来抓,通过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全面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推行进度
2007年4月中旬人事部对部属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各事业单位按照部里统一要求,着手研究制定本单位岗位设置实施方案,并进行组织实施。截至9月底,纳入实施范围的10个单位中9个顺利完成,10月份兑现了岗位工资。
主要做法
抓机遇,从思想上、组织上保证岗位设置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人事部有10个单位列入岗位设置管理,涉及近千名职工切身利益。部党组对此高度重视,4次召开会议研究审议实施方案、提出明确要求。针对有些单位最初认识不到位的问题,人事教育司层层动员部署,统一思想认识,明确目标责任,赢得了事业单位领导和工作人员的支持、理解和配合。
抓调研,科学制定岗位设置方案,从制度上、技术上保证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在制定部属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总体方案前期,通过有针对性的调查研究,分析审视部属事业单位的现状,充分预测将要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努力探索解决问题的应对之策。
抓重点,明确工作目标,在重点问题和重点环节上确保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根据部属事业单位的现状,对涉及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认真研究,提出解决意见。确保现有在编人员,按照现聘职务或岗位进入相应等级的岗位,合理确定专业技术岗位的相关结构比例,专业技术岗位的基本任职条件与相关制度相衔接。
抓落实,强化工作措施,在后续管理上确保岗位设置方案的有效实施
《人事部部属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印发后,为确保方案的有效实施,强化后续工作,人教司严格审核各单位的实施方案,尤其注重对三类岗位数量、结构比例、任职条件等进行把关,立足于解决实际问题。
编辑感言
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是顺利实施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基本保证。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是一项“牵一发,动全身”的系统工程,单靠人事部门是无法完成的。必须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配套的工作机制;必须得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理解、参与和支持;必须充分准备,争取工作的主动权。
加强沟通协商,缜密制定实施方案,是稳妥有序地开展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是一项重大人事制度改革,也是一项全新的工作任务。在制定方案过程中,既要积极主动,也要稳妥有序、认真测算;既不能松懈怠慢,也不能急于求成、匆忙行事。
完善制度,严格执行政策规定,是积极稳妥地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和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新老体制的交替、利益关系的调整,必然会产生各种矛盾,这就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注意不断完善并严格执行制度,使规范化、制度化成为一种工作习惯。
水利部:精心组织稳步实施
改革者说:一个好的改革方案的制定,必须以吃透政策,摸清单位现有情况为前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讨论、测算并广泛征求意见,只有这样,才能使方案更具针对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推行进度
水利部现有直属事业单位23个,流域机构所属各级事业单位330余个,正式在册职工2.6万余人,专业技术人员近1.1万。2004年制定施行《水利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指导意见》,对部属事业单位进行分类,确定了各类事业单位的岗位总量及结构比例范围。
人事部印发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和《实施意见》后,水利部研究制订了《水利部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实施方案》报送人事部备案。目前,部属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已全面展开。
主要做法
针对水利部所属事业单位层次多、类别多、专业性强的特点,水利部采取了“统筹谋划,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的办法。
明确单位性质
对所属事业单位,根据部“三定”方案确定的职能,明确其单位的性质。即哪些单位“主要承担社会事务管理职责”;哪些单位“主要以专业技术提供社会公益服务”;哪些单位“主要承担技能操作、服务保障等职责”。
明确实施范围
部属各级事业单位中的管理人员(职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技能人员,均纳入岗位设置管理;使用事业编制的水利社团也纳入岗位设置管理。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各类企业所属的事业单位和事业单位所属独立核算的企业,以及由事业单位已经转制为企业的单位不在实施范围之内。
明确结构比例
水利部岗位设置《实施方案》中明确了岗位类别和专业技术岗位高中初以及高中初内部不同等级岗位的总体结构比例。在具体确定各个单位比例时,既要保证现有正式在册人员能够按照现聘职务或岗位进入相应等级的岗位,又要为将来的事业发展留有余地,确定一个合理的结构比例。
编辑感言
领导重视是关键。建立岗位设置管理制度,是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的重大改革和创新,事关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顺利实施,事关新型人事管理制度的建立,事关职工切身利益,改革的重要性、复杂性、艰巨性决定了这项工作必须引起领导的高度重视,并成立专门工作班子,组织得力人员,集中力量,集中精力才能很好地推进。
做好基础工作是前提。事业单位数量大,类别多,岗位情况更是千差万别,一个好的改革方案的制定,必须以吃透政策,摸清单位现有情况为前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讨论、测算并广泛征求意见,只有这样,才能使方案更具针对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处理好四个关系是保障。岗位设置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积极推进,又必须稳慎实施,不能搞一刀切。要处理好四个关系:一是要处理好岗位设置管理与工资制度改革和推进聘用制度的关系;二是要处理好岗位设置与单位事业长远发展以及内部机构改革的关系;三是要处理好人事部门的宏观调控管理与落实事业单位用人自主权的关系;四是要处理好改革的力度、速度与稳定的关系。要做好统筹协调,确保稳定。
中国外文局:高度重视试点先行
改革者说:领导重视,认识统一,是顺利实施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基本保证。调研细致,准备充分,可以在实施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中争取主动。
推行进度
2007年10月国家人事部核准了《中国外文局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在对9个试点单位《方案》进一步修改完善后,今年2月份正式在全局布置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
主要做法
高度重视,早做准备
在国家人事部开展该工作之初,中国外文局局长蔡名照就明确指出: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文件要求,把好事办好。局专门成立了以常务副局长郭晓勇为组长,副局长兼总编辑黄友义为副组长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小组”。工作小组分为专家组和文件草拟组,吸收了局主管业务工作的领导及局属主要事业单位的领导和人事干部参与。7月份,局人事部提出了《关于落实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方案的请示》,在充分调研分析局属事业单位人员结构比例情况的基础上,草拟了《中国外文局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
充分调研,摸清家底
局属各单位进行了大量调研和测算。首先,对各单位的三类岗位之间的比例进行调研,明确各单位的主体岗位;其次,对三类岗位的比例进行了详细测算;最后,为设定每级岗位的具体任职条件,统一对专业技术人员具备资格的年限和其他任职条件进行调研。
加强沟通,争取支持
首先是向上级主管部门沟通,获得了有力的支持和指导,可以少走弯路;其次,是与其他兄弟单位沟通,借鉴经验,启发思路,互通有无;最后,是结合本单位实际,充分征求局属单位对《实施意见》的意见。通过调研与沟通,岗位设置的《实施意见》更趋完善、成熟。
审慎缜密,试点先行
这次岗位设置工作涉及局属20个事业单位近2000名职工的切身利益。《实施意见》得到国家人事部的正式批复后,先后分两批共挑选了9个事业单位进行试点,由局人事部对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和操作步骤进行详细说明,试点单位在测算的基础上先草拟本单位的“设置方案”和具体的“岗位任职条件”,局里在工作开展过程中及时了解试点工作遇到的实际问题,汇总后统筹考虑,加强指导和帮助。
编辑感言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是事业单位用人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中国外文局领导不仅亲自担任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小组的领导,还多次在各种会议上强调此项工作,局属单位的领导班子成员和人事干部也认真提供各种数据,积极建言献策。
中国外文局开始着手准备岗位设置工作时,坚持“以实有情况为基础,适当考虑事业发展需求”的原则,对各类人员具备资格情况、实际聘用情况、双肩挑情况、任职年限、实际聘用年限、享受荣誉或获得奖项情况分别统计清楚,实实在在摸清了家底,制订方案时以数据为基础,为顺利推进岗位设置工作打好了基础。
中国科学院:高起点 稳着陆
改革者说:通过建立具有特色的岗位体系,规划了各类人员的职业生涯,使我院各类人员明确了职业生涯发展的路径和所需要的条件,强化了员工个人发展要靠贡献和逐步积累的观念。
推行进度
2007年3月中科院向人事部报送《岗位设置方案》,9月初完成了全院岗位设置工作部署。
至2007年底,多数单位完成了岗位设置方案和专业技术岗位首次分级聘用工作,总体进展平稳,多数科技人员对聘用过程和岗位分级结果表示满意。
主要做法
中国科学院目前共有116个直属事业单位,职工5.5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近4万人,包括:两院院士340名,占全国院士的24%;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640人,占全国的32%;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累计8156人,国家科技奖项负责人约350人;“百人计划”入选者累计1417人。
1995年试行专业技术职务的评聘、内部分配制度和十级职员制等改革;1998年推行以“按需设岗、按岗聘任、竞争择优、契约管理”为核心的全员岗位聘用制。这两次重大改革为施行岗位管理打下良好的制度和文化基础。
尽管如此,如何将4万名专业技术人员平稳地过渡到新的岗位等级中,仍成为全院上下面临的巨大挑战。
试点先行一步
中国科学院是我国科技创新体系中一支主要力量,拥有众多研究机构,高层次人才集聚。考虑到岗位管理工作的复杂性、敏感性,为稳妥推进此项工作,人教局选定了7个不同类型的单位进行试点,通过实际测算和方案制订,发现试点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不断完善本院的岗位设置管理办法。
统一政策尺度
为认真贯彻人事部有关文件精神,中科院除了制定《中国科学院岗位管理实施办法》、《关于专业技术岗位首次分级聘用的实施意见》和《专业技术二级岗位审核办法》等三个文件外,还针对一些具体操作问题印发了《关于〈中国科学院岗位实施办法〉等文件的说明》,统一政策尺度,明确了进度要求。
细化岗位类型
在国家通用岗位的基本框架下,根据科技活动特点和多年的改革实践,具体设置了科技、支撑和管理三种岗位类型。其中,科技岗位主要包括自然科学研究、工程技术等专业技术系列岗位,支撑岗位主要包括实验技术、图书出版等专业技术系列岗位以及工勤技能岗位等,管理岗位主要执行职员岗位系列。
每个岗位等级的任职条件,以贡献和能力为导向,兼顾任职经历,坚持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原则。
编辑感言
实施岗位设置管理,使中科院科技队伍建设的基本原则更加牢固。即以符合国家有关政策为前提,坚持创新工程以来用人制度的改革方向;坚持固定岗位加流动岗位的用人机制;坚持按需设岗、按岗聘用、竞争择优、契约管理的用人原则;坚持党政齐抓、共管,党管干部、党管人才,保证事业顺利发展和队伍的和谐稳定。
坚持聘用工作民主、公开,使优秀人才在首次聘用中脱颖而出。为了保证首次聘用委员会的民主、公开,中科院许多研究所采取由全部科研人员投票普选方式来确定委员会人员组成,使委员会的投票结果有足够的群众基础,也使大家公认的科研骨干聘上了较高的岗位等级。
为了保证高级岗位聘用人员的水平,专业技术二级岗位,由各单位先进行初评确定拟聘人选,拟聘人选由院统一组织成立的专家委员会审核通过后,予以公示,并经院长办公会批准,方可正式聘用。
在保持动态更新同时,稳定核心人才。科技人员的良性流动,可以很好地促进不同科学思想和方法的交融,从而产生创新性的科技成果。而且适当的流动可以对个人的职业发展带来益处。因此,中科院在促进人员动态更新方面做了一些规定,允许科研单位副高以下科技岗位实行有限次聘期制。
在促进流动的同时,必须稳定关键人才。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经过不少于两个聘期的聘用,可签订长期聘用合同,一般至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对聘用的专业技术二级岗位人员,用人单位可直接聘用至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使一批优秀科研骨干通过岗位分级签订了长期聘用合同,稳定了人才队伍的核心力量。(感谢人事部人事教育司、水利部人事劳动教育司、中国外文局人事部、中国科学院人事教育局为本专题提供材料)
上一条:
绩效考评不应直接同员工利益挂钩
下一条:
聚焦党政干部培养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