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补充机制创新带来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面貌新变化
作者:admin 来源: 日期:2007-09-01 浏览
(冯亚丽)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面貌正发生新的变化。教育部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普通中小学专任教师1043.8万人,县镇以下农村中小学教师占到81.7%。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比上年度提高0.3到3个百分点。高学历教师比例逐年增加,在新增教师中,具有大学专科、本科学历的教师成为主体。教师队伍总体上呈年轻化态势,中青年教师已成为中小学教师队伍的主体。小学、初中、高中具有高级职务的教师比例比上年提高0.1到1.1个百分点。农村学校具有高级职务、合格学历或高一层次学历教师的比例都有较大提高,与城镇学校的差距大幅缩小。
 
中小学教师队伍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在于,创新教师培养、补充机制实现了新的突破。
 
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深得民心。中央决定在教育部所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是非同寻常的重大举措。今年首次招生进展顺利,生源数量充足,质量总体好于往年,中西部更为明显。重点线上免费师范生报考人数超过计划数倍甚至数十倍。6所招收免费师范生的学校提档线平均高出省重点线约30分。来自中西部20个省份的生源占到90.8%,农村生源占60.2%,均高于去年。他们毕业以后将回到中小学任教、基层学校任教、农村地区任教。
 
“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成效显著。2006年教育部、人事部等四部门联合启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由中央财政支持,“政府买单”,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农村任教。当年招聘特岗教师16325名,覆盖13个省260个县区、2850所农村中小学,今年计划招聘1.8万人。
 
面向中西部“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初见成效。这项计划从2004年启动实施,通过推荐免试教育硕士、在职培养和农村支教相结合的途径为贫困地区学校培养骨干教师,三年共招收2325名优秀本科生到中西部19省291个国贫县学校任教。
 
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形成新的局面。2006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大力推进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的意见》,推进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一年来,北京、上海、江苏、湖北、广西等省(区、市)采取城市教师下乡支教、县域内城镇教师定期支教、大学生志愿支教、师范生实习支教、特级教师讲学等多种方式智力支教,已取得显著效果。
 
“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手段培训教师。全国教师网联8所师大初步实现联合招生和课程资源共享。到2007年初,教师网联系统师范远程学历教育学生达90万人,非学历教育达200万人次,开发网络课程近3000门。教师网联“继教网”非学历培训,覆盖26省,建立300个教师学习中心,建设752门网上课程,帮助建设40多家地方网站,注册学习教师41万,日均点击次数100万。
 
以“三新一德”为主要内容的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培训计划(2003—2007年)实施以来,全国800万小学初中教师和80万高中教师接受40学时新课程培训。教育部组织8万名新课程骨干教师培训。2006年暑期5万名教师参加了“新课程骨干教师国家级远程培训”。
 
教师资格制度全面实施,到2006年底,全国累计共有1864.6万人取得教师资格。教师资格制度的实施对于形成教师准入机制,拓宽教师来源,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发挥重要作用。教师聘任制稳步推进,教师队伍的活力逐步增强。
 
但是,教师职业真正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还有很大差距,尤其是农村教师。
 
教育部师范司司长管培俊指出,十几年来尤其是最近几年来,虽然教师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待遇都发生很大的变化,在教师队伍建设中依然存在一些老问题,有些是在改革发展过程当中出现的新问题,还有一些是体制性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整体素质,尤其是农村和农村边远山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结构性的矛盾比较突出;第三,教师地位发生了变化但还不够。在许多地方尤其是农村,教师职业的吸引力、竞争力还不强,还没有真正地使教师职业形成令人羡慕的职业。这需要得到各级政府的支持,也希望得到全社会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