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的“哈姆雷特式问题”
今天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最活跃、发展速度最快的经济组织,在促进市场变革、科技成果转化、吸纳就业人员等方面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中国的中小企业无疑是中国企业群体中最强势的一群,它们占据了企业总数的97%,占据了国民生产总值的68%,从业人数的75%。著名经济学家吴敬链在论述中小企业的重要性时,就曾经形象地把中小企业比喻为"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
市场如布,企业似针,中小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在中国的市场经济这块"大布"上,已经绣出了朵朵绚丽的花朵。在以后文章中,若没有特别的说明,我们所探讨的"中小企业",就是指在目前中国的中小企业群体中占绝大部分的中小民营企业。
然而,当我们在感受着中小企业无限活力的时候,当我们在欣赏着中小企业繁荣景象的时候,当我们在关注着中小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所经受的或曾经经受的惨痛失败与深刻教训的时候,我们又有多少人在漠然地冷视着这些中小企业,痛苦地关闭上自己曾经那曾经敞开着的充满期望的大门?
破产、倒闭,关门大吉,企业倒闭并不可怕,就像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一样,企业亦有自己的生命周期。
企业的生命周期,这是一位叫伊查克·爱迪斯的美国人,用了整整20多年的时间,所研究的有关企业发展、老化和衰亡的问题。这个美国人最后还写了一本书--《企业的生命周期》。
生与死本身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在循环往复中走向一个又一个的轮回。"to be or not to be?"莎士比亚笔下的主人公哈姆雷特的喃喃低语,已经成为一句经典,"活着还是死亡,这是问题!"本身也是中小企业要面对着的问题。
关于企业的生命周期,美国《财富》杂志前几年曾经报道,美国大约62%的企业寿命不超过5年,只有2%的企业存活达到50年,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不到7年,大企业平均寿命不足40年;一般的跨国公司平均寿命为10-12年;世界500强企业平均寿命为40-42年,1000强企业平均寿命为30年。而经日本《日经实业》的调查显示,日本企业平均寿命为30年,据说《日本百强企业》一书记录了日本百年间的企业变迁史,在百年中,始终列入百强的企业只有一家。
曾经是美国骄傲的安然轰然倒塌,曾经是商界传奇的日本八佰伴悄然离去,曾经中国耀眼明星的德隆分崩离析,王安电脑不再神奇,三株止住农村包围城市的脚步,巨人大厦、秦池集团……这些曾经荣耀过而今只留下一个"经典案例"的企,他们都曾经吸引过世人的眼球。
在中国,有关企业存继周期尚无如此明确的统计,但1993年、1995年、1997年、2000年、2002年连续进行的5次全国私营企业大规模抽样调查表明,1993年以前私营企业平均存继周期只有4年,2000年提高到7.02年。此外,有数据表明,中国集团公司的平均寿命约为7-8年,与2000年统计的私营企业平均寿命相仿。而中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就更短了,大体上也就在3-4年之间。
或许因为市场经济的转型,导致大批国有企业的改制与转型、死亡,所以中国国有企业的生死存亡的周期长短,不能作为一般企业的寿命时间进行规律性的研究。但是在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年的进程中,民营企业生存的社会因素相对比较稳定,为什么中国的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的生命却照样如此短促?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中小企业好象一诞生就面临着"哈姆雷特的选择"?
因为中小企业又是整个企业群体中最弱势的一群,虽然他们的数量占有绝对的优势。那许许多多中小企业,他们曾经一夜暴富,也曾一夜消亡,他们曾经苦苦挣扎于死亡的边缘却有幸最终走出泥潭,也曾春风得意最终黯然神伤……
但是"绝对的平等"对中小企业则是一种遥远的期待,世界上并不是每个角落都阳光普照,人们喜欢对大企业追星捧月,评头论足,格外惠顾。而对中小企业来说,即使中小企业有着无穷的能量,但多数都不得不远离人们的视线,默默无闻的奋斗着,甚至人们往往看不到它们孤独行进的影子。
◆谁来为你的成功给以掌声与喝彩?
◆谁来关注你成长的烦恼?
◆谁来为您的发展出谋划策?
曾经有人问明朝的开国功臣刘基(又叫郁离子)这个世界上有没有有鬼?他说,自开天辟地以来,经历过千万年,而天地没有加宽过,如果只有生没有死,那么天地就不会容纳这么多的人。如果死了都成了鬼,那么天地也没有办法容纳这么多的鬼啊。正如生生不息的大千世界一样,世界上第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企业"诞生的时间是1769年,自那时到现在,假如世界上没有企业的生死轮回,那么这个世界将如刘基所说一样,"天地之间不足以容鬼矣"。这显然不符合世界万事万物的发展规律。
所以,对中小企业生存与死亡的一般性研究,目的不在于使企业长生不老,而是希望使中国的企业能够活得更健康一些,痛苦更少一些,快乐更多一些。对于那些病入膏肓、非死不可的企业,也希望它们的死更有价值一些,更有尊严一些,至少知道自己因何而死,并且能对仍旧活着的企业起到一个警示、借鉴的作用。凤凰涅磐,目的不是为了死亡,而是为了新生。
"要为成功找办法,不为失败找理由。"这是很多跨国公司经理人之间的座右铭和流行词,其实不仅仅对跨国公司的经理人,对我们中小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者,这也是一句很经典的警语。
一个企业的成功或失败,归结起来原因无非是内外两个方面。外,是指社会环境与政府环境,其中政府决策、政策,政府依法行政及政府诚信等等,都对企业具有生死攸关的作用;内,则是指企业的产品研发、企业人事、财务、组织管理能力及市场营销。虽然样的分析放之四海而皆准,但如此粗线条的分析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却毫无际意义,既不能给正在运营着的企业提供借鉴,亦不能使它们不再覆辙重蹈。
就中小企业生存问题进行力所能及的分析一直是我的愿望,而从分析之中能够找出可行性的方法更是我的目标。因此,从下一章节开始,将就中小企业的经营思想、经营环境、企业管理等各个面的症结进行一系列的探讨和研究,并提出具体的诊断和自我诊断的可操作性方法。
抛砖引玉是我的根本目的。
上一条:
离开薪酬体系支持的战略还能实现么?
下一条:
人事心理管理的七大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