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求职之路畅通无阻——访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院长李家华教授
作者:admin 来源: 日期:2007-05-09 浏览
       现今,“毕业就失业”成了众多毕业生的口头禅,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到一年比一年严峻的就业形势——2006年中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413万,而今年这一数据为495万,比去年增加了82万之多。有媒体称,2007年可能有六成大学毕业生面临失业。
  众所周知,社会因素是我们不能把握的,而个人因素却是我们可以克服的。我们怎样才能通过个人努力,让求职之路畅通无阻呢?
  未雨绸缪打有准备之仗
  哈佛商学院曾经作过一项抽样调查,学生十年后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100%的人选择在商场上拥有财富、成就和影响力。但是,他们中只有10%的人写下目标并作了规划。10年后,调查小组追踪发现,那10%为自己订下目际、作好规划的人,他们所拥有的财富是全部受访者的96%。
  这个案例让我们认识到:成功属于那些作好规划的人。事实上,求职并不仅仅是毕业生的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需要及早动手。在规划之前,大学生首先要明白自己最终要什么东西,用结果来引导你一步步实现自己的目标。
  大一下学期,大学生就可以着手于了解职场信息,并从其中作出取舍,明确自己的职业理想。之后,就要开始为实现这一职业理想付诸实践了,需要引起注意的是,简历也并不是求职时才需要准备的,大学期间,就需要为充实自己的简历做努力。及早参加社会实践,积累相关工作经验是充实简历的关键。
  当然,对未来的职业规划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到了大三,很多人会重新面对考研和就业的选择,也有很多人曾向我进行咨询。我认为,大学生应该以自己今后的职业目标来定位,反过来考虑自己所选择的职位是否需要考研。在考研问题上,最忌讳盲目跟风,只要明确了自己的职业理想,考研和就业之前的冲突也可以有效化解。
  简历、求职信:赢得面试的砝码
  当之前的准备都已做足,就踏上了求职征程。但是,找工作的第一步不是找工作,而是找到一个面试机会。
  简历和求职信是掌控求职者面试机会的砝码。在大学期间,我们已经为充实简历做了大量准备,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简历就是优秀的,简历并不需要我们单调列举自己的所有经历,厚厚的一沓无法直接看到重点的简历,只会让我们错失面试机会。简历需要简洁,重在“相关性”,即简历的内容与职位匹配。比如,对方要招聘一个主持人,你写“我做过销售”,这只能是画蛇添足,两者之间没有必然联系。而如果你曾经在报刊上发表数篇文章,那么你尽管大胆写上,这是你文字功底的体现,二者有相关性,可以增加胜算。
  求职信如何抓住用人单位的心呢?第一是称谓,招聘单位每天会收到很多信,写信给一个人和给一个单位被打开的几率是不一样的。如果称谓是某个人,这封信被打开的机会是百分之百,如果是某单位,这封信不一定被打开,因为没有具体的所指。第二,信中需要有五句话。第一句,要告诉对方自己通过什么渠道了解到该单位要招聘何种职位人才,任何一个招聘单位都想知道这一点;第二句,告诉对方你具备与招聘岗位的要求非常吻合的那些特点。每个单位的人力资源部门都关心人员和职务的匹配问题;第三句,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如“请您给我一个面试机会”;第四句,“我会继续跟您保持联系,因为我真的很喜欢这个工作,我希望得到回信”,表达自己的真诚的态度;第五句:“感谢您在百忙之中看我的信”。这里每句话都是有用的,都传递了对方想知道的信息。
  面试:与众不同才能不同于众
  面试是一个求职者能否得到工作职位的关键所在。求职者要通过各种方式让对方知道自己具备该职位所要求的能力,这时候可以采取一种方式:差异化求职。比如竞聘销售岗位时,如果求职者去的时候带自己曾经做过的关于某个产品的销售调查报告和策划书,就会在众多求职者中显得出彩,提高被聘用的几率。
  现代社会是一个分工高度发达的社会,而分工的一个重要特性就是工作性质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客观上要求劳动者的知识与能力具有差异性,或者说,劳动者的能力具有个性特点。因此,每个大学生都应该着意自己的特长,把差异性体现在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等方面,只有具有这种差异性,才能更具有核心竞争力。同时,一个有着突出的差异性能力的大学生,其职业发展的基础也将更加稳固,因为这将给他带来更敏锐的行业洞察力和不断学习、开发创新的实力。
  选己所适,爱己所择
  在求职路上,很多时候我们不得已需要作出一些选择,报考公务员还是进外企?选工资高的工作还是自己喜欢的却薪水低廉的工作?是回老家工作支援西部还是留在大城市继续打拼?诸如此类的问题从开始求职就一直在困扰着大学生。
  其实,每个人所对应的同一个问题也会有不同的答案,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大学生应该学会放弃一些“看上去很美的东西”。比如公务员考试,这是一个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考试,很多人为了它并不优厚的待遇去“凑分母”,丝毫没有考虑自己的性格是否适合做公务员,最后投入大量的复习准备时间,却一无所获。其他工作也一样,选择之前一定要问问自己究竟是不是适合。
  在坎坷崎岖的求职历程中,还有不少人专业面临不对口的问题,无法找到与专业匹配的工作,比如求职案例中的张哲。处于这种情况的毕业生应该采取低位进入的办法,先解决生存和立足的问题,并尽快适应环境,调整自己的期望值。如果张哲早点认清自己就业形势,应该会有更好的结局。
  成功就业三要素:自主、敬业、有所长
  除了上述种种求职中需要做的准备外,成功的求职还需要具备以下要素:
  第一,自主意识。自主意识包含自信,并且建立在自信的基础之上。一个连自己都不相信的人,更不可能获得别人的信任。
  在求职中自主的人最容易被录取,但很多学生缺乏自主。一位同学想进某家外企,笔试面试成绩都很好。面试结束时,主考官说:“你的情况不错,我们会把你放在一个经理助理的位置上,但现在我们不能确保解决户口,还需要去争取,你觉得怎么样?”这个同学听完了以后说:“我回去跟我的爸爸妈妈再商量一下。”结果可想而知。外企人力资源经理说:“如果一个人不能做自己的主,很难设想他今后能在工作岗位上有所成就。他连自己的路都不知道怎么走,我们还怎么依靠他来作决策?”自主、有信心,才能给用人单位录用你的信心。
  第二,敬业精神。大学生往往看重人际关系和求职技巧,但却忽略了职业精神,任何一个单位都希望员工有敬业精神。能不能用自己的行动向对方表达一种忠诚,能否尽最大的努力把工作做好,是大学生就业前首要解决的问题。一个人只有把职业看成是一份事业才会有敬业精神,而只把它看作一份你能找到的工作就是一种短视。“先就业,再择业”、“骑驴找马” 本身和敬业精神是相违背的,首先个人就没有忠于自己的选择。
  第三,有所长。大学生就业时不能是一张白纸,在就业前应该找到自己跟别人不一样的地方,也要找到和职位最吻合的地方,任何一个职位,对人都有特殊的要求,要用你的特长和能力去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