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失业该如何解决
作者:admin 来源: 日期:2007-04-27 浏览
       从劳动力供给、从劳动力需求和从完善劳动力市场三方面着手来治理城市失业问题
  失业是市场经济社会必然的经济现象,是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难题。而我国近几年的失业问题也日益凸现,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因此,失业问题处理不好,必然会影响社会的安定团结,反过来制约我国社会的向前发展。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再就业,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意义。
  失业问题的特点及原因
  近几年来中国经济以GDP的高速增长为标志实现了迅速腾飞,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巨大变化,国家的整体实力蒸蒸日上,但有一个问题却一直伴随中国经济的成长,那就是失业问题。由于每个国家不同的社会形态、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历史遗留问题等原因,使他们的失业问题都有它们的特殊性。具体来说,中国的失业问题有如下特点:
  首先,失业率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而增长。从“城镇登记失业人数”看,1992年以来的变化趋势近乎直线上升。
  其次,失业人群年轻化。从刚开始的由于国企改革而下岗的年龄较大的工人,到现在刚刚毕业就加入失业大军的大学生都未能幸免,失业年龄越来越小,于是“毕业就意味着失业”成为社会上广为流传的一种说法。
  第三,经济增长所创造的就业机会远消化不了新增的失业人数。中国目前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而却没有与其人口相应的经济规模,尽管每年有创建很多新的项目工程,但远远无法满足劳动力市场的需求。
  从经济学角度看,失业是劳动力市场供给和需求的失衡,出现了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状况。尽管失业是市场经济社会必然的经济现象,然而各国造成失业的原因各不相同,因而在治理失业的政策上也大有差异,决不能完全照搬其他国家在此问题上的意见和看法。因此,对当前中国失业的类型及成因进行细致的分析有助于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是解决失业问题的根本。
  总量性失业。解放初期,我国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长期实行的是“低效率、低收入、高就业”的模式。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个主要措施就是减员增效。这样就使原先国有企业内部早已大量存在的隐性失业显性化。
  此外,增加的高科技因素使劳动使用量大大减少,从而迫使许多劳动力离开他们原先的工作岗位,造成失业。与此同时,国有经济的战略性改组使国家收缩国有经济战线,压缩国有经济规模,让一部分企业关、停、并、转、破,使这些国有企业的职工面临下岗、失业也就在所难免。
  结构性失业。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经济结构、体制、增长方式等的变动,使劳动力在包括技能、经验、工种、知识、年龄、性别、主观意愿、地区等方面的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不相一致而导致的失业。
  经济发展的过程其实就是经济结构变动的过程。这种变动要求市场重新进行劳动力资源的配置,以适应经济结构的变化。在配置过程中,大量素质低、技能老化的劳动者难以适应市场的要求,无法进入新的产业部门而失业。同时,新兴产业的迅速发展,使适合该产业发展需求的劳动力出现暂时性短缺,从而造成了结构性失业。
  周期性失业。周期性失业是指总需求不足引起的失业。它一般出现在经济周期的萧条阶段。由于劳动力需求是一种“引致需求”,在经济周期波动过程中,当总需求下降时,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减少,会引起对劳动力需求的减少,进而引起整个经济体系的一般性失业。
  摩擦性失业。摩擦性失业是劳动者正常流动或生产中不可避免的摩擦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例如,刚进入劳动力市场,正在寻找工作,或因劳动力需求的随机波动引起一些人不得不暂时处在工作交换甚至职业变换状态之中。目前,由于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不够完善,造成供求信息严重阻塞;劳动力流动不畅;职业中介机构发展不足,管理滞后;就业服务体系不够健全,致使摩擦性失业频繁发生。
  三大“药方”治理“中国式失业”
  借鉴西方失业理论和治理失业问题时的经验,结合我国的特殊国情,制定促进就业的长期战略和政策,妥善解决我国当前失业问题,对实现中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从劳动力供给方面着手治理城市失业问题。失业是劳动力供给和需求上的失衡,即供给大于需求。因此减少劳动力的供给或增加劳动力的需求是解决失业的本质。为减少劳动力的供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等手段,严格控制人口增长速度。坚定不移地执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做到优生优育。从源头上控制全国人口数量的增加,改善人口质量。
  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劳动力的有序流动。通过市场重新配置劳动力资源和就业结构可以解决一部分结构性失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就业压力。对此,国家可以在就业政策上做出相应的调整,鼓励不同层次、不同技能构成的劳动力进行合理对流。另外,国家也可以在政策、资金、技术和环保等方面给予乡镇企业大力支持,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扩大农村的就业空间。
  失业后无保障是影响再就业的一个重要原因。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一方面可以调整失业者的就业心态,有利于社会稳定;另一方面,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后,一些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不高,缺乏技能的失业者会选择退出劳动力市场。
  积极鼓励对外劳务输出。这样既能缓解国内就业压力,同时还可以赚取外汇,并且对树立国际形象,提高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国力也将起到积极作用。
  从劳动力需求方面着手治理城市失业问题。在减少劳动力供给的同时,增加劳动力的需求,双管齐下,加快城市失业问题的治理。
  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收入分配政策促进经济增长,解决因需求不足造成的周期性失业。西方国家为控制通货膨胀和失业率上升所制定的工资指导线,以及一些大公司用降低工薪福利的办法来替代裁员计划的方法可以避免就业机会过多损失,值得我们参考和借鉴。
  充分发挥我国劳动力资源的优势,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创造就业岗位。发展第三产业应成为我国增加就业岗位的主要手段。
  从完善劳动力市场着手来治理城市失业问题。尽管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发展正逐步走向正轨,但是由于其发展受经济和社会发展程度的影响,因此还有很多不完善及不规范的方面有待改善。
  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法律来对市场行为进行严格的规范,保证劳动力市场中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平等合理的权益,使劳动力市场健康运行。
  通过健全劳动力市场服务体系来增强劳动力市场运作的有效性。对此,国家应当建立起职业信息、职业培训,职业介绍一体化的服务体系。通过规范化的职业介绍机构、就业办公室等开展信息、培训、咨询和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安置指导等系列化服务。
  投入大量资金建立和完善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加快推进区域内、区域间乃至全国性统一信息网络建设。包括劳动力供求信息网络、职业培训网络和职业介绍网络。为劳动力市场供求双方提供迅速、准确、权威、完善的信息服务,充分发挥现代通讯工具和手段传递信息的作用,降低在劳动力市场寻找职业的成本。
  在完善劳动力市场中介机构的服务功能上,政府应该投入一定的资金建立跨地区跨行业的全国性信息网络。就业服务机构在职业介绍、就业指导、就业培训、法律服务、社会保险、劳动保护等服务工作上,跟上市场机制转换的需要,有效地收集并整理分析劳动力市场的信息,指导和引导劳动力的流动,为国家的劳动政策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刘秀清 作者系安徽财经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