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企业年金
企业年金是企业及其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自愿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和完善企业年金制度,既有利于保障和提高职工退休后的基本生活水平、构建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又有利于改善企业薪酬福利结构,增强薪酬的长期激励作用,提高企业凝聚力和竞争力,是一项关系到企业长远发展和职工切身利益的制度建设。
2005年8月8日,为指导和规范国资委监管企业试行企业年金制度,完善企业薪酬福利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正确处理国有资产出资人、企业、职工三者利益关系,逐步建立有利于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激励机制,根据《企业年金试行办法》(劳动保障部令第20号)等有关政策规定,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发了《关于中央企业试行企业年金制度的指导意见》,受到了企业和市场的广泛关注。
为更好地帮助读者特别是广大有条件的国有企业理解企业年金并建立规范的企业年金制度,《上海国资》杂志特联合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倾力推出“企业年金”专刊,以期为中国企业年金发展贡献一己之力。
企业年金作为一种有效而又对社会有巨大贡献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在中国必然有着美好的前景
如果说,在几年前企业的HR谈论企业年金还代表着前卫的话,那么现在,HR们若不知道企业年金是何物,就是落伍了。这样一种对比,无疑是对企业年金作为当前社会热点问题的真实写照。
企业年金出台背景
人口老龄化特征
最近公布的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统计数据显示,全国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11.03%;其中,65岁以上的人口又占总人口的7.69%。
联合国和世界银行规定,如果一个国家60岁以上人口达到10%,或者65岁以上人口达到7%,就可视为进入老龄社会。
无论按照哪条标准,中国已步入老龄社会。西方社会进入老年化社会过渡期约用了100年,而我国只用了25年。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抽样调查显示,60岁以上的人口比重继续攀升(图2),而同期0〜14岁人口的比重却骤降。这一升一降的背后是中国老龄化的步伐还将继续加快。
2001年,上海的老年负担系数已经达到了0.583。《纽约时报》曾为上海市算了一笔账:从2010年到2020年,上海60岁以上的人口数量预计每年增加17万;到2020年,每三个上海人中就有一个59岁以上的老人(图3)。不仅仅是上海,快速老龄化已对整个中国积重难返的人口问题添加了又一挑战,“银发浪潮”将对整个社会的就业、养老、公共服务产生深远影响。
基本养老空账运行
20世纪90年代中期,为应对老龄化浪潮,我国的养老制度从现收现付模式向“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部分积累制模式转轨。统筹账户完全由企业缴费,个人账户由企业和个人共同缴纳。社会统筹部分实行现收现付模式,个人账户部分实行完全基金模式。改革的政策意图是非常明确的:以统筹账户支付老职工的养老所需,以个人账户应对将来老龄化带来的偿付难题。
但是,新养老保险制度运行的结果却难以令人乐观,社会统筹部分的缴费部分远不足以支付离退休职工的养老金,为了保证已退休职工的养老金发放,只能利用统筹账户与个人账户混账管理的便利,“拆东墙补西墙”,直接挪用在职职工个人账户中的资金。结果,按照规定标准缴费的职工的个人账户虽然账面上仍显示拥有一定数量的金额,但实际上都变成了空账户,也就是说这部分钱根本就不存在。结果形成了一种在资金流程上与现收现付没有实质性区别的“空账运行”体制,即形式上的部分积累、实质上的现收现付制。
信息显示,截至2004年,中国社会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空账已高达7400亿元,且仍以每年1000多亿元的规模继续扩大。世界银行关于中国未来养老金收支缺口的一份研究报告也指出,在一定假设条件下,按照目前的制度模式,2001年到2075年间,中国基本养老保险的收支缺口将高达9.15万亿元。
完善基本养老制度
2005年12月,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提出逐步做实个人账户,改革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为与做实个人账户相衔接,从2006年1月1日起,个人账户的规模统一由本人缴费工资的11%调整为8%,全部由个人缴费形成,单位缴费不再划入个人账户。同时,进一步完善鼓励职工参保缴费的激励约束机制,相应调整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
《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7]26号)实施后参加工作、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下同)累计满15年的人员,退休后按月发给基本养老金。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退休时的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以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1年发给1%。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为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计发月数根据职工退休时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本人退休年龄、利息等因素确定。
按照上海目前的基本养老计发办法,员工退休后的基本养老替代率是比较低的。假设工资增长率和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益率均等于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退休后个人账户选择分20年领取,则退休后的上海社会基本养老替代率测算如下(表1):
替代率是指退休金与退休前收入的比例,是衡量退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一般而言退休收入只有达到退休前收入的70%,才能保证一定的生活品质,做到养老无忧。从上表可以看出,社会基本养老替代率只能达到20%〜30%左右,如果退休后仅仅依靠基本养老收入,生活水平将产生巨大落差。
为了保证广大职工老有所养,国家出台了很多相关政策,在完善社会基本养老制度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企业年金。
为什么要建立企业年金
纵观全球各国的养老保险体系,大多数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都在推行企业年金制度。在美国,大约有70%的企业加入了企业年金计划;在德国,有1/3的企业参加了企业年金;在日本,有60%民营企业实行了企业年金制度。
2004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主导推出了我国的企业年金制度。据世界银行预测,至2030年,我国企业年金规模将高达1.8万亿美元,约15万亿元人民币,成为世界第三大企业年金市场。相对于目前我国企业年金的发展规模来说,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现实之间尚存在较大差距。巨大的潜力如何转化为现实的推动力,这需要政府和运营机构的共同努力。
中央和各地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企业年金的发展,各地劳动保障部门也对企业建立企业年金予以指导。商业机构也在积极地培育企业年金的市场。究竟建立企业年金会给企业和员工带来什么好处?
企业为什么需要
对企业来说首先是可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国家为鼓励企业建立企业年金出台了多个文件(表2),企业年金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选择。
2006年9月,中国社会保障论坛首届年会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田成平鼓励建立企业年金制度;同时,国家税务总局政策法规司副司长杨元伟提出7点税优设想,包括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投资收益的税收处理等,企业年金作为养老保障三大支柱之一,必将成为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企业年金制度的企业已达20000多家。建立企业年金制度、完善员工福利制度的企业,必然对人才有更大的吸引力。
合理的企业纳税筹划是对企业的另一个好处。
目前全国已经有20多个省市出台了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政策,规定企业为企业年金的缴费在工资总额的4%-8%不等的范围内可以计入企业成本,在所得税计税前扣除。这为企业建立企业年金制度提供了税收激励,同时也降低了企业的实际成本。
当然,企业年金还可以打造“金手铐”,吸引和留住企业核心人才。
企业年金是长期的福利制度和激励制度的重要方式。短期的企业福利和激励方式,不利于长期吸引和留住企业核心人才。企业年金经过一定时间的积累,可以达到很大的积累规模,提高职工退休后的生活质量,尤其弥补中高层员工和核心人员退休后的生活收入,可以有效地吸引和留住企业的核心优秀人才。
个人为什么需要
首先是弥补社保替代率不足。
企业年金计划下设两个账户,个人账户和企业账户,而个人账户下又分为个人缴费和企业缴费账户,即每个人除个人缴费外,企业也会相应的为员工匹配缴费金额。企业年金作为基本养老金的补充,可以很大程度上弥补未来社保替代率的不足,改善退休后的养老生活水平。
其次是可以保障“养老钱”安全。
企业年金基金采用信托方式运作 ,钱权分离的制约机制可以有效降低运营管理风险,切实保障员工的自身利益不受侵害。
企业年金基金资产只能用于支付受益人养老所用,不得另作他用。并不因公司管理层变更或者企业破产等而改变其支付目的,这也是其有别于普通商业保险的一大优点。
企业年金个人养老账户笃实。与社保的“社会统筹+个人账户积累”的模式不同,企业年金个人账户完全实行积累制模式,不会导致空账的问题,且账户管理透明化,账目清晰,“养老钱”十分安全。
此外,养老资金还可以长期稳定增值。
作为机构投资者,无论是其涉及的投资产品种类及投资范围,还是其专业技能和通过规模经济效应大大降低投资风险的能力,都是个人投资难以企及的;企业年金基金的投资管理人均为各大一流基金公司、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其专业能力是市场充分肯定的,其取得的投资效益也是大多数个人投资者所无法比拟的。
建立企业年金的流程
企业年金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年金计划的执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基金的安全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选择专业的服务机构提供企业年金服务对企业来说意义重大,这样可以保证企业年金计划的长期稳健经营,最终保障企业和员工的利益。
作为企业年金计划实施的主要管理人,受托人承担的责任非常重大,同时变更受托人对企业来说也有一定的成本,故企业在选择受托人时需要充分考虑受托人的综合实力和在年金业务上的业务能力。
综合实力:
——公司的品牌;
——公司治理结构、管理水平、信息化管理程度等: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国际化的管理经验,信息披露透明及时;
——财务状况、资产质量:财务实力雄厚,资产质量优秀;
——风险管控能力:具有完善的内部稽核监控制度和风险控制制度。
业务能力:
——养老金业务经验:替代率目标、参加人员范围、缴费计算方式及频率、权益归属方式、待遇计算等方案内容的设计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相结合的经验;
——系统平台建设:建立了完善的受托管理系统,可以与其他资格人进行数据的对接等;
——制度建设:评估、选择、监督、更换其他资格人的标准设计,内控制度的建设等;
——服务能力:服务渠道多样化,服务网络庞大;
——专业人员队伍:有经验丰富的年金专家队伍,取得企业年金从业资格的专业人员众多。
企业年金运营得好坏将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未来生活;运营好的企业年金有助于减轻企业与个人的经济负担,提高企业竞争力;有助于加快社会保险基金的积累;有助于提高未来养老金给付标准;有助于社会稳定。
商业性保险公司因拥有雄厚的长期资金的投资实力,丰富的养老金管理经验;专业的精算力量和年金业务管理及信息系统以及有效地控制企业管理成本等优势,为企业所青睐。
平安养老保险公司于2004年12月1日获批成立,是中国首家专业养老保险公司,注册地上海。
2005年8月2日,第一批由劳动保障部审批的企业年金管理机构资格证书颁布,平安养老保险公司同时获得受托人和投资管理人两项资格。
平安养老保险公司秉承平安集团10余年养老金管理经验,贴合企业人力资源制度的需要,为企业提供从企业年金方案设计咨询、计划管理咨询到企业年金计划运作管理的一条龙服务。
平安可为企业提供各项企业年金业务咨询服务,包括企业年金业务的建立流程咨询、企业年金方案的设计与报备咨询、企业年金业务的内部管理咨询、企业年金业务的操作流程咨询等各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