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模式拓校园招聘路径 为校园招聘增添亮色
作者:admin 来源: 日期:2007-01-08 浏览
多角度、全方位拓宽校园招聘会路径,改变高校、毕业生和企业需求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从而有效降低企业招聘成本,提高毕业生签约率——
  创新模式,为校园招聘增添亮色
  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随着高校毕业生分配制度的改革,校园招聘会逐渐成为校园一道特有的风景线。伴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与发展,校园招聘会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从1989年起,国家在毕业生分配制度上步入中期改革阶段,部分高等院校试探性地在校园内开展规模化的供需见面活动,这是校园招聘会的初始阶段;二是从1996年开始,实行毕业生就业市场化后,有规模的校园招聘会开始活跃起来,这一阶段可以称之为校园招聘会的发展阶段;三是从2003年起至今,是校园招聘会的定型阶段,开展各种形式的校园招聘活动已成为各高校在毕业生就业前夕的“规定动作”。
  招聘会莫成“大杂烩”
  对于愿意招聘大学生的企业来说,通常都希望提高“现场签约率”以降低招聘成本。但在综合性的校园招聘会上,由于进场的毕业生太多、太杂,企业往往无法招聘到专业对口的毕业生。尤其是像北京、上海、广州等吸引全国各地求职大学生的“人才集散地”,每场校园招聘会都有大量的外地学生和毕业生前来“赶场”。但由于企业无法及时通过有效途径与这些外地生源所在的学校联系,以了解学生情况,因此造成毕业生的实际签约率并不高。
  某外资银行招聘10个岗位的毕业生,结果在某知名学校开办的招聘会上,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毕业生的简历有3万份,企业表示如果一个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一天看1000份简历,那么5个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不做任何工作,也得花一周时间才能看完。
  目前,校园招聘会已成为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是学校为广大毕业生做好就业指导、就业服务的重要手段。成功的校园招聘会可以全面调动广大毕业生进行择业就业的积极性,同时也为毕业生集中筛选各类就业信息、现场锻炼面试应变能力、面对面了解用人单位信息提供条件和机会。据全国重点高校的部分调查统计,有40%以上有效的毕业生就业信息来自各类校园招聘活动。
  随着信息渠道的丰富和跨地域交流条件的日趋便捷,一些专业人士对一些学校不分重点、不分行业的大型的、综合校园招聘会存在看法:大型招聘会签约率往往不高、信息对接缺乏有效性、成本高而且效果不好。一些毕业生在参加此类大型招聘会时,到处投放简历,这种广泛“撒网”的做法容易造成简历的大量浪费,也容易被一些不法分子所利用。最近广东就出现一些诈骗和抢劫事件,犯罪分子利用招聘会上散发的简历信息与求职心切的毕业生联系,诈骗和抢劫求职者的钱财。另一方面,大型招聘活动的入场人数过多还容易产生安全方面的问题。
  创新模式细分专场
  前不久,中山大学成功举办了“全球500强·中国领军企业精英学子见面会”,彻底改变了简历堆积成山的状况。主办者从全国各地高校中按照企业的用人条件,选拔了1500名毕业生与企业见面,沟通始终在轻松愉快的座谈式见面活动中进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准备过程中,主办方始终坚持提高双选效果的原则,要求前来招聘的企业必须有具体的招聘需求,并预先告知招聘的职位。而应聘的大学生也得先登陆官方网站,注册简历,然后由主办者根据企业的参考招聘标准,预先筛选出毕业生求职者。专业人士指出,这样的招聘会,不仅降低了企业的招聘成本,提高了毕业生签约率,招聘安全也有了保证。
  除了校园宣讲会等传统方式,近年来校园招聘中还出现了不少亮点,企业在筛选和吸引毕业生方面别出心裁。如:在线宣讲会。在高校举行宣讲会之前或之后,一些公司会通过学校的服务网络,以在线交流的方式与毕业生进行联络,回答毕业生的各类问题。在线宣讲突破了时空限制,成为企业和学生都欢迎的模式,微软、马士基物流等世界知名企业都采取了在线宣讲会形式。
  在认识到校园招聘会问题所在后,很多学校积极地创新招聘模式,并利用一些辅助形式为招聘会增添亮色。一些学校在招聘会举办前夕,就为毕业生分专业,安排与企业的供需见面会、校园宣讲会、对接会、洽谈会、联谊会,等等。同时,为用人单位提供笔试、面试、考核、测评、政审、远程面试等机会,以节省招聘成本,提高签约率。
  还有很多学校,除了一两场人数比较多的大型综合性招聘会外,学校更重视其他类型的招聘会。尤其是行业专场招聘会,如针对银行系统、卫生系统、经济管理类、法学类、医药类、气象类等行业的专场招聘会。配合专场招聘会,一些高校和地方联合举办一些区域性招聘会,如广东的佛山市专场招聘会、肇庆市专场招聘会、开发区专场招聘会,等等。此外,还有各类专题类招聘会,如全球500强精英学子见面会、基层单位招聘会、民营企业招聘会、西部和艰苦地区招聘会、就业实习专场招聘会,等等。
  其中行业性专场招聘会是学校重点探索的一种形式。按行业分类的招聘会,可以缓解大型招聘会出现的毕业生人数过多的压力,同时也使用人单位在选择录用毕业生方面更有针对性。当然,还有一些极具特色的招聘创新形式受到毕业生青睐,如由拥挤不堪的大型现场招聘代之以形式轻松的“边喝咖啡边聊天”形式的见面会;由枯燥、单一的选拔式招聘会向具有挑战性的选拔活动演变,如通过参加项目的方式选拔、通过比赛活动展现技能和风采等方式选拔。而另一个值得探索的做法是,要逐渐减少大规模招聘会的场次,多举办中小型专场招聘会。这就要求作为主办方的学校,应向专业化校园招聘市场方向努力,只有这样才可以减少毕业生择业的盲目性,为毕业生提供明确的选择范围,同时也会使用人单位提高招聘效率,增强选拔的针对性。
  网络联盟注入新活力
  办好校园招聘活动,还可开发其他新颖而有效的形式:如高校间联合举办招聘会、社会相关部门在高校设立人才市场办事处、组织、人事行政主管部门进校园、人才机构和大型人才网站与高校共同举办招聘会等。
  之前,许多高校的校园招聘网络系统多是独立建设和运作,相互间缺少有机联系,信息分割和单个网站信息量不足是校园实现全方位网络招聘服务工作的最大瓶颈。而随着不久前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络联盟的启动,校园招聘迎来了新气象。该网络联盟是教育部、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发改委和国务院国资委等五个部门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共同发起组建的网络平台。
  该网络联盟采用搜索引擎技术、远程面试技术和网格技术来搭建高效便捷的网络平台,并通过多样化的招聘形式和多种方式的信息共享,使学生和用人单位可以随时随地查询供需信息,使信息发布实时化。从而逐步改变目前就业信息不对称的状况,有效降低毕业生的求职成本和企业的招聘成本,为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和用人单位广纳贤才,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要进一步发挥市场在毕业生就业中的作用,强化校园市场的主体地位,鼓励各省市建立常设市场,支持区域性、行业性、高校间各类协作市场,促进毕业生就业市场、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相互贯通、资源共享,推进建设统一、开放、高效、有序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体系。”随着200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的召开,学校招聘会也将迎来一个更加忙碌、更有朝气同时赋予更多创新内涵的新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