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的瓶颈
作者:admin 来源: 日期:2006-12-26 浏览
  自古“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各大企业都为人才问题伤透脑筋。一项调查表明,中国企业在市场日益国际化的背景下,最大的缺陷就是缺少国际化的人才、经验和观念,这也成了中国企业与国际接轨的一大障碍。企业日常管理分为六管:生管、料管、财管、资管、销管、人管,六管的核心就是“人”,由人做出所有的管理决定。所以,做管理的不需要关注细枝末节的小事,只需紧扣三个字:用对人。要想用对人,必须全面分析五个问题:
  双向选择中的焦点问题。人才的价值、贡献、报酬应成为一个等边三角形,但在实际管理中做到并不容易。有的人价值是80分,贡献只有60分,但有可能会要求90分的报酬。所以,企业引进人才时要考虑两个问题:一是这个人有什么价值,有多大价值,最重要的是把他用在何处?人才多种多样,对公司有用才能真正体现价值;二是人的价值依据什么来确定?一般来说应依据他的能力和为公司带来的利润。在薪资的处理上,可以采用分解的办法。例如月薪一万,可分解为底薪五千,两千块钱跟教育训练挂钩,两千块钱跟团队凝聚力挂钩,剩下的一千块钱和公司的业绩捆绑在一起。这样才会给员工以动力,而不是消极工作。人才选择企业时同样需要考虑清楚三个问题:
  第一,你将胜任的这个职位,它的前任为何离开?
  第二,企业高层的价值观与你是否一致?
  第三,你的理念在这个企业能否落实?
  培养人才的最快方法。培养人才最快的方法是什么?可能有很多人会回答:挖人。“挖人”通常要付出比较高的代价,还会出现三个症结:难伺候、待遇高,留不住。所以“挖人”前后都需要认真分析两个问题:一是在此人正式进入公司前,最好把他的工作范围、职责、报酬等内容通过书面的形式写清楚;二是母公司的控股权要握在自己手上,母公司的控股权如果低于60%,公司决定权会慢慢地倾斜。“挖人”是快速得到人才的办法,但不是培养人才的办法。企业获得人才最好的办法是在公司内努力培养,这样的人才才会有向心力。象麦当劳、肯德基这样的跨国大企业,基本上都是自己培养人才。培养人才的方法很多,在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企业规模不大的时候,可以在公司开办干部训练班;公司发展之后,可以考虑开办商学院。
  扶助“准人才”。没有太多的公司抱怨缺人,但几乎每个公司都抱怨缺少人才。老板的旁边永远有几个空位是准备给人才坐的。有一种人才叫“准人才”,就是快变成人才并有发展空间的人。“准人才”可以经过培养训练后上升为人才,为企业作出更多的贡献。而且,自己培养起来的人才定会更加努力、用心地工作。这种“准人才”需要企业“一拉二定三观察”。“一拉”就是拉一把,分三步走:授权、教训训练、分权:“二定”是定期地检查他的失误。“准人才”不会突然间变得很有能力,所以要不断检查、不断鞭策:“三考察”是指通过全方位多渠道了解“准人才”的表现。企业高层不需要目不转睛盯着“准人才”的一举一动,只需要多利用公司其他部门的同事,利用竞争对手、供应商、客户,从他们那里会有最客观最真实的反馈。采购好不好,问问供应商;仓管好不好,问问送货员;人力资源到底有没有本事,看看公司员工的能力有没有提升。诸如此类的多方面打探,一定可以得到最正确的结论。
  用对人才。世界上没有无用的人,只有用错人。所以,要懂得把人才用对地方,用对时间,最大程度地发挥其才能。公司的发展可以粗浅地分成五个阶段:创业、立足、成长、扩张、成熟,不同阶段选择最适合的人才。既然在不同的阶段用不同的人,阶段性任务结束后人员该如何安排?一般来说有三种方法:一是只加薪不调整职位;二是在公司当顾问;三是转任第二产业。公司有两个非常重要的人,一个是管人的,一个是管钱的。人力资源部门的人特别重视过程而不重视结果,比如对员工进行培训,事前没有一个行动方案,事后也没有把培训的内容与实际工作相结合,走个过场摆个架式罢了。人力资源部门消极管理或积极管理对企业的影响大不一样。消极管理就是考勤考核,积极的才是人才的选拔与任用。能够为企业挑选合适的、有用的人才,人力资源部门才算真正起到了该起的作用。企业高层选错人、用错人并不可怕,只要能够知错就改。发觉用错人要马上作出反应,立刻调换,把损失降到最小。
  留住人才。要想留住人才,先要分析人才为什么会离开。人才流失通常有三个原因:第一,很多人认为只有跳槽才可以升得快;
  第二,公司的制度和氛围不好,没有凝聚力;
  第三,员工想要寻求更好的机会、待遇和发展。
  所以,要想留住人才,企业首先要反省,如何给员工更好的发展空间和机会,如何提高员工的向心力和企业的凝聚力。同时,为了降低人才流失带来的损失,公司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要做好技术管理,就是SOP标准作业程序;二要把大客户和渠道紧握在公司手里;三要一专多能。将员工培养成多面手,在需要的时候可以暂时替补。
  有时企业选才,首先考虑的并不都是才能或聪明才智。因为聪明不一定忠诚,才智不代表可靠。自古以来,中国的帝王将相都懂这个道理。为什么一个学历高或有修养的人,企业却觉得他在工作中的表现不尽人意?聪明才智在学校里面通常用学习成绩来表示,在学校里名列前茅的人,所学的知识在实际工作中使用率不超过十分之一。学校所教的东西大部分是理论,很少有学校致力于提高学生真正的实践素质。聪明才智并不一定是真的有用,因为他不代表素养,不代表能力,也不代表忠诚。所以,真正有用的聪明才智并不好判断。忠诚也是企业选才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不忠诚的人自制力比较差,比较容易背叛,对公司的危害会更大。所以自古以来的皇帝,不是不懂得要用人才,但是人才如果不忠诚,比一般员工造成的危害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