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PI:秀外、慧中、小缺憾
KPI是个颇受企业欢迎的家伙,从身影初现到如火如荼也不过只用了两三年的时间。KPI全名是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中文名字叫“关键业绩指标”。一看便知它飘洋过海远道而来,其实在它来中国前,已经在发达商业环境下已经运行得比较成熟,很受企业喜爱。
那么KPI的如此魅力从何而来呢?长得漂亮?身段好?还是温柔贤慧?且容慢慢道来。
秀外
KPI的魅力从它的名字中就明明白白地体现出来了。首先我们来说说“Key”。Key在这里的意思是“关键”(其实从它的另外一个意思“钥匙”来看就知道它有多重要了),也就是说关注的是最重要的那个部分,七零八碎边边角角的部分都被剔除了。
说到这里就要说一说咱们常常挂在嘴边的“二八原则(20/80 Rule)”,也有人叫它“帕累托定律(Pareto Principle)”——“80%的财富集中在20%的人手中”。 它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老先生(Vilfredo Pareto)在1906年提出来的,历经一个世纪的洗礼,依然被人们所津津乐道---- 80%的销售额是源自20%的顾客;80%的电话是来自20%的朋友; 80%的总产量来自20%的产品;…… 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80%的工作业绩可以用20%的指标来体现!
再回到我们的“Key”上来,当我们把一系列的工作任务、业绩成果一筛再筛、一简再简,就可以发现我们的工作结果用非常简单的几条指标就可以呈现,这就是Key的魅力!
接着我们来说说“Performance”。Performance在这里的意思是“业绩”,是一个名词,它的动词形式perform就是“执行、实施”的意思,那么执行的结果就是业绩,如果没有结果呢?那就继续perform。
其实Performance还有一层意思是“表现”或是“呈现出来的状态”,就像我们常会提到的“态度”。“先不说结果怎么样,至少态度端正、虚心好学、踏实恳干,这样的就是好同志!”这样的说法似乎有道理,但在企业里是行不通的!决定企业成败的市场是不管态度是否端正的,只关心结果是否有竞争力。所以绝大多数的企业只取“业绩”的含义,推崇结果导向。
看看资本市场评价一个企业的价值时,最关注就是“Financial Performance”,就是利润率、投资回报率、每股回报率等等这些成果性的指标,至于企业是兢兢业业还是轻轻松松来得到这些,并不是非常重要。当市场这样来要求企业时,企业也必须这样来要求自己。
慧中
好的方法好的理论,最怕的就是在企业实际运行中无法实施,或是实施了对企业却没什么帮助。以KPI为核心的考核体系在实际运用中也表现得很优秀,因此它不但秀外而且慧中。
KPI体系的建立讲求战略导向,也就是说当我们决定用这样一些指标来衡量业绩的时候,我们一定要能够保证我们采用的指标是必要的和充分的,所以KPI体系通常是从战略,或至少是长期目标推导而来。
企业战略 关键成功因素 关键业绩指标KPI(I层、II层……)
企业战略为我们指明前行的方向;
关键成功因素告诉我们要实现远方的理想我们必须要把握好什么;
而关键业绩指标KPI则不断地在过程中提醒我们是不是把握好了那些左右成功的东西。
KPI的内在美正是在这里——敦促企业、敦促员工始终向着正确的方向、认真地迈出每一步,它将企业的战略实实在在地落实在过程中,这就是执行力。
我们认认真真地把每天出现在案头的工作做好不行吗?
我们全心投入到每一项具体业务中去不够吗?
一定要用KPI这种方式吗?
当企业足够小的时候,只抓具体工作没问题,因为一切尽收眼底,业务走偏的可能性极小。可企业发展壮大了,慢慢大家就会模糊方向,不知道手头具体工作和企业的战略目标之间的联系何在, “南辕北辙”的故事看似可笑,确常常在我们的企业中上演。
另外,企业的管理者也不可能事无具细一一过问,尤其当企业规模大了、业务分支多了的时候,企业的管理者将只关心最核心的、与企业长期发展密切相关的业绩结果。否则忙乱无序的状态可想而知。
以KPI为核心的考核体系最高管理者最体贴的“贤内助”。
小缺憾
说来道去,都是KPI的好处,它没有缺点吗?很可惜,它并不是完美的。
事实上,管理的东西没有完美的,只有适合的。
KPI的缺点是它形成的体系比较复杂、指标之间的逻辑联系比较多,需要管理者花些心思去理解它。不过缜密细致的逻辑思维能力正是对管理者的基本要求。
另外,KPI只关心业绩,可能会导致忽略协作与支持。所以,常常需要其它考评方法做补充,如团队激励、周边绩效、360度考评等,在此不做延伸了。
上一条:
合理评估知识型员工的四门功课
下一条:
项目的绩效评估、绩效审计与绩效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