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牌式的人力资源管理
作者:admin 来源: 日期:2006-09-20 浏览
从信息资源到人力资源
   1991年,洪庆刚从煤炭部所属的一所全国重点高校毕业,顺理成章地进入贵阳的一家设计院做工程师。工作了六年半后,拿到了工程师职称,又在院里的三产公司折腾了一年,就义无反顾地下海了,进入了当地的一家民营企业——信邦制药,做了老板的秘书。这是他职业生涯的第一次转折。
   刚进入信邦时,洪庆刚多少有一点失望,这是所有进入中小企业工作的人都可能面对的问题。企业和自己的理想有落差怎么办?洪庆刚选择了更积极的答案,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现状,而中小企业的灵活性从另一方面为这一点创造了更好的环境条件。作为一个小公司的总裁秘书,洪庆刚没有怪怨自己是一架庞大机器上的螺丝钉,反而觉得可以更深入地参与业务。做秘书时期洪庆刚最得意的一件事情,就是在他的建议下公司组建了市场部。洪庆刚发现信邦对销售和市场之间的关系仍然很模糊,也没有市场部,就把相关的书和文章介绍给总裁张观福看,探讨市场部很多职能的不可替代性,最终成功说服了张观福,不久信邦就建立市场部。
  除了做好总裁秘书,洪庆刚很快又找到了自己的新方向——信息化。早在1994年洪庆刚还是工程师的时候他就开始搞电脑和CAD制图,于是他一边做总裁秘书一边开始了信邦的信息化——先是企业内部局域网的建设,然后又建设了公司对外的网站,接着又根据销售部门的需求,组织编写了一套软件,又摇身一变成了信息资源部经理。
  第二次转折是做CIO后的第三年——2003年初,洪庆刚开始学习MBA的时候,他觉得自己要把信息化做好,关键在于项目的实施,而其中比较重要的就是项目管理中人力资源管理,因此就需要懂得HR相关知识,于是产生了做HR的念头。洪庆刚说:“最初的想法很朴素、简单,就想通过自己来推动建立一个和谐、高效的工作氛围,让踏实苦干的人能有所回报,避免“蝴蝶效应”的产生。”但一直以来,洪庆刚对自己的性格是否符合做HR抱有疑问,总觉得自己不够圆滑,刚开始的时候老板也没答应。在2003年春节前上班的最后一天,洪庆刚赶紧用手写了不到一页(因为老板要赶加拿大的飞机,一页还没写完),主要是对自己做HR的利弊分析(还套用了SWOT分析),就交给老板,并让他在飞机上有时间好好看看。过完年,老板让他写份对公司人力资源现状和改进建议的报告。不久,人力资源部和信息资源部合并,成立新的人力资源部,洪庆刚出任经理,从此踏上了HR的不归路……
  在正式上马之后,洪庆刚才发现它并不像想象中那么简单。人力资源管理作为舶来品,是一门技术性和艺术性都很强的学科,例如“招培考薪”,再加上人力资源规划、员工关系管理,就有六大系统。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半路出家的洪庆刚而言,就只有学习、学习、再学习。
  好在2年MBA的学习中,洪庆刚除了对战略、营销、生产、财务等11个子系统的理论学习外,还扎扎实实地学习了一些人力资源的基础课和专业课,渐渐地,他从半路出家逐渐走向正本清源。另外,在做信息资源部经理时,也对相关的业务部门业务有所涉足,积累了一定的业务知识。然而,不同专业的人员有其不同的思维方式,甚至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一个专业的HR管理人员必须要学习不同的领域的知识,理解不同领域的人们的语言和思维方式,因此洪庆刚在做HR时也努力学习形成与业务部门打交道的“共同语言”,避免了“鸡同鸭讲”的尴尬。
  工作之余,洪庆刚和几十个志同道合的同行朋友成立了“贵州人力资源经理沙龙”,通过定期的业务交流和案例讨论,大家的实战经验又相互给了对方的许多有益的提示,避免了不少弯路。从对人力资源知之甚少,到现在给人力资源管理师认证上培训课,洪庆刚对人力资源的方方面面逐渐了然于胸,靠的全是学习、学习、再学习。
  信息化的管理革命
  管理大师杜拉克说:我们不是为工作而工作,而是为结果而工作。洪庆刚说:“我们不能单纯地追求做了多少工作,这只是工作效果,而要看对公司的经营产生了什么效益。HR要成为工作效果向工作效益转化的促进者。”
  尽管信邦在2000年就成立了人力资源部,但由于当时的发展现状和理念,人力资源管理还是局限在人事管理上,再加上制药行业的特点(大包制、效益好)和弊端(关系营销),人力不需要作为资源来考虑。而随着医药市场环境的竞争和恶化,从管理要效益就变得非常重要,人力资源的管理和团队的建设也提上了日程。
  在制药企业,医药代表的流动颇为频繁,一般在15%以上。而代表的流失就可能意味着客户(医院)资源的流失。因此,面对着占公司人员一半多的销售队伍,如何建设营销团队,发现和挖掘销售潜在的销售精英,留住核心人员就理所当然的成为重要的人力资源目标之一。
  2000年,信邦的一个优秀医药代表离职,把很多医院和医生的资源带了竞争对手。这个事件对信邦高层的震动极大,仔细反省才发现这个严重的销售体制问题:信邦的产品销售已经过分依赖于办事处和医药代表。
  为了挤干“销售成本”中的水分,也为了即将到来的激烈竞争中“出线”,信邦开始进行体制改革和信息化。2001年信邦对分销体系进行了改革,为解决公司对办事处和医药代表之间关系不平衡的问题,信邦将原有的“个人销售模式”的“底价大包制”逐渐向“团队销售模式”的规范化管理制度转型;并将市场推广费收回,由总部统一实施产品推广和树立公司品牌。通过1年多的努力,经过更换了20来个办事处经理的“大换血”手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而且市场没有出现大的波动。
  俗话说,信息化是管理的革命。洪庆刚敢为天下先,早在99年就在信邦率先实施了用友ERP—U8管理系统,运用科技手段控制企业销售成本,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目前正在研究如何运用信息化管理终端销售。
  就这样,洪庆刚和信邦制药一路成长。在他刚进入公司时,信邦的年销售收入是四、五千万元,公司的渠道还没有完善,组织架构也没搭好;而现在,年销售收入达2亿元的信邦在贵州省已经是制药企业的排头兵之一。
桥牌式的人力资源管理
  身兼人力资源经理、信息资源经理的洪庆刚的工作无疑是非常忙碌的。但是他认为生活是第一位的,工作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在工作之余,洪庆刚喜欢跟朋友们玩桥牌。桥牌是一项高雅的益智游戏,它不仅能锻炼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还能陶冶情操,丰富和指导人生,充满了让人折服的哲理性和科学性。

  曾经有人拿桥牌和其他牌类项目这么类比:“麻将,三分技术七分运气,胜算是靠手气,它太过分强调机遇;象棋,棋盘上只有敌人没有朋友,无人同甘共苦,对方哪怕是你的朋友,也得把他杀得片甲不留;而桥牌,它却巧妙地揭示了人生的内涵,坐在对面的尽管是你的朋友,但也可以成为你的对手,这完全取决于你如何处理和他的关系。当然,只要会利用你左右两边的对手,他们也会无意中帮助你。” 桥牌场上表面静如止水、实际上内在心智纵横。
  记得有一个企业家曾经说过,现在市场运作的游戏规则已经从打“拖拉机”到打“桥牌”了。洪庆刚从大学到现在打了这么多年的桥牌,通过对打桥牌的点点滴滴的体会和对企业管理的认识,也形成了他特有的桥牌式的人力资源管理思维。
  一、  技术与艺术的高度结合
  洪庆刚说:“其实打“桥牌”和人力资源管理有异曲同工之妙,都需要技术性和艺术性。”人力资源管理在我国的发展历史太短,我们又缺乏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氛围的熏陶,HR对于我们来说,就像初学桥牌,更多的是对一些基本规则的学习和熟悉,无法奢谈“牌感”。 打桥牌的乐趣主要在于少靠运气,多凭智慧而嬴牌。在打牌过程中,要运用很多数学、逻辑学知识,计算和记忆能力在桥牌中非常重要。所以,业界人士称桥牌为“无声的战争”。桥牌场上表面静如止水、实际上内在心智纵横。因此,在不能充分掌握人力资源技术性的基础上,艺术性就会成为乱点鸳鸯谱。
  打桥牌分两个重大的环节:叫牌和打牌。俗话说,7分叫牌3分打。而叫牌的成败就在于熟悉和精通叫牌的体系和规则:桥牌里有很多体系,而各种叫法也各有千秋,有自然叫牌法和精确叫牌法等等,自然叫法注重人之配合,精确叫法注重叫牌的定义和精确的制度,这和人力资源管理有异曲同工之妙。人力资源管理首要的任务就是选择适合自己的叫法——在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上,建立人力资源的理念;然后搞好技术性工作——搭建“对事不对人”的方方面面的管理制度,从而形成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桥牌的基本过程就是定约和完成定约,类似于签订合同的全过程,所谓定约(contract)英语中就是“合同”之意:投标、竞标,双方讨价还价,最后由一方签得合同,然后此一方为完成合同任务而制定计划,打桥牌,想一张、打一张,是不行的。而必须做通盘考虑,要靠理性分析。由此也可以发现人力资源规划的重要性。
  二、  团队和合作
  在打桥牌时,有一种"桥牌思想"——讲求与对家结成联盟,协作配合,强强联合,和对手进行激烈的公平竞争;西方人喜欢打桥牌,而打桥牌需要四个人一起密切配合,强调的是团体协作精神,打桥牌的过程就是一个培养情商、整体发展的过程,对于改善人际关系和协调、配合能力大有益处。桥牌中的“桥”字,巧妙地暗示了沟通的重要性。打好桥牌必须在搭档之间密切合作、齐心协力,才能实现目标。老手打上几副牌,就能知道互相性格是“刚”还是“柔”。一支和谐的团队也是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胜利时大家共享喜悦;失败了,全队互勉互励,相互顶牛的团队是很难成气候的。“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人力资源经理最需要跟上司、员工处理好关系了。人力资源经理扮演的角色是个合作者。每个部门的同事,都是完成公司目标的合作者,因为今天的世界,再也不是单枪匹马可以打天下的时代了,只有同事间的合作,众志成城,才能在激烈的外部竞争中获得整体的优势。” 
  而中国的国粹——麻将:看住上家,防着下家,孤军奋战,宁可自己和不了也不让别人和。这种"麻将思想"体现了损人利己,是搞人力资源管理的大忌。人在集体中,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自己成功也让别人成功,这样才能在集体中获得发展。“一位著名的牌手曾说过这么一句话:“牌戏如人生’。的确,有时候自己也像是一张牌,不论你是一张黑桃老K还是红心小三,重要的是,你是不是在一组关键的组合里面。一个人无论多么能干、聪明,如果他不能或是不愿意与团体一起合作,日后绝不会有什么大成就。对于这种人,必须毫不客气地让他改变或者走人。”
  三、  明手与开卷式管理
  打桥牌时,如果你主打定约,规则就要求你的对家自然成为“明手”,你可以看着他的牌主打。而在企业里,也有类似的例子,就是开卷式管理,简单来讲是公司经营政策透明化,管理模式采取目标公开、决策公开、人事公开。好比是公司老板与员工玩桥牌,游戏规则一律公开,老板完全把自己的底牌摊开來,让员工有充分的信息来主打牌,彼此都明白出牌的原因为何。在这种开卷式管理的组织中,每位员工都受过训练,藉由培训与授权来帮助员工了解并追求公司的整体目标,以帮助员工成功达成企业和自身的目标。
  四、  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回到实践
  洪庆刚还记得上大学时刚学打桥牌,上来买书来看,可是怎么看也不明白。后来想,不管它,先打吧。打了两个月,怎么打知道了,怎么叫牌知道了。但这么瞎打下去,没有任何进步。这时,洪庆刚再回头来看书,不到三个星期看完了,用书里学到的技巧再去打,那就不是一步两步的飞跃了。学人力资源管理也是同一个道理。你要先工作一段时间,有一些感触,有很多困惑,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你切实感到,如果不借助学习,你就没法进步。到那时,你再去学习理论,进步就会很大。
  在旁人看来,洪庆刚的职业跳跃也许太大了,也太过“折腾”了。不过,洪庆刚的那股“作”劲其实正和中小企业这块土壤十分契合。在许多秘书因为不被老板重视感到“彷徨和痛苦”的时候,洪庆刚就已经明白在成长中企业要自己给自己创造机会;当很多在为自己能够成为CIO而沾沾自喜的时候,他又开始了他的HR职业生涯之旅。头顶着同样一片天空,不同的人却做出了不同的成绩,洪庆刚虽然辛苦了点,但是他却收获了职业的丰实,“折腾”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