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马克思主义人才观要求选好用好人才
(徐颂陶) 干部人才的选拔、使用,历来是无产阶级政党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在革命战争年代,坚强有力的领导队伍,是夺取政权的重要保证;在无产阶级政党执政以后,领导班子和人才队伍建设,关系到执政能力的提高和政权的巩固,关系到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认真地选好领导干部和各类人才,是一个关系党和国家长远利益的战略问题。毛泽东对干部人才问题的重要性有十分精辟的论述。他说:“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工农没有革命知识分子帮忙,不会提高自己。工作没有知识分子,不能治国、治党、治军。”邓小平全面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才选拔和使用理论,把人才问题提到了时代高度。他说:“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
善于识别干部人才,知人善任,广纳群贤,这是选拔使用人才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对干部、对人才的态度、感情问题。只有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人才”,认真解决他们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理解他们,爱护他们,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形成拴心留人的环境,才能更好地选拔和使用人才。
选拔、用好人才,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工作体制和管理制度,实行严格的考核、监督制度,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和干部队伍“四化”方针,提倡公平、公正、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促进干部合理交流。同时,对干部人才的选拔使用实行严格的责任制和监督检查制度。这样,我们就会真正建立起民主、法制、科学、合理的选人用人机制、制度,使人才工作充满生机和活力。
人才的科学评价
对人才的科学评价,直接关系到人才的培养、使用和激励,关系到对一个人才功过是非的判断。
首先,正确的人才观、能力观和业绩观是科学评价人才的思想基础。综观马克思主义人才思想,可以看到,要树立全面的人才观,就要克服人才单位、部门所有的狭隘观念,知人善任,广纳贤才;既重视有所成就的人才,也关注具有潜能的人才;既重视国内人才,也积极吸引海外人才;既重视国有企事业单位的人才,也要把民营科技企业、受聘于外资企业的专门人才纳入视野。应当坚持德才兼备原则,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科学地评价和选拔人才。
其次,建立以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科学的、社会化的人才评价机制。这是对人才评价实践与理论的一个重大突破。它改变了长期存在的单一评价主体和不够全面的评价标准与评价方法。科学化、社会化的人才评价机制,增加了透明度和群众参与程度,并把考核方法与国外人才测评技术相结合,把实践作为检验人才的标准,创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人才评价体系。
第三,坚持与时俱进,创新评价方法和手段。科学技术的发展,职业分类的细化,社会变革的深化,都要求改革人才评价的体制、标准和方法。要根据德才兼备的要求,从规范职位分类与职业标准入手,构建各类人才评价指标体系;探索主体明确、各具特色的评价方法;完善人才评价手段,开发应用现代测评技术,努力提高人才评价的法制化、科学化水平。
人才的激励与保障
激励与保障是马克思主义人才理论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恩格斯对此都有专门的论著。马克思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人的行为源于内部的需要和外部的刺激,人只有在既存在内部需要又有获得外部条件满足的可能的情况下,才能产生行动的欲望和冲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才激励与保障的理论,主要有如下三点内容:
人才培养和使用的激励机制,是调动人才积极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杠杆。建立人才激励机制,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系统工程。它包括落实知识分子政策,贯彻“双百”方针,创造民主、宽松的学术环境,保护知识产权,允许和鼓励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包括从物质上创造条件,解决人才的具体问题,关心他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包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提高人才的地位,从精神上调动人才的积极性等等。
完善分配制度,增强其对不同职务、职级人才的激励功能。马克思指出:“对平等工资的要求是基于一种错误,是一种永远不能实现的妄想。”必须实行有差别的工资分配制度。在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到了共产主义第二阶段,当物质财富极大丰富,劳动成为自身需要的时候,才能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分配理论,提出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形成规范化的奖惩制度,是实现有效激励的重要保障。奖励必须坚持精神鼓励与物质鼓励相结合。列宁认为,实物奖励是法定的,精神奖励也不能例外。邓小平丰富和发展了奖励的内容,他指出:“在学术上,只要有创造,有贡献,就应该评给相应的学术职称,不能论资排辈。”这对人才来说,是一种有效的长远的激励。邓小平还强调,要坚持奖惩分明,这也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我们要进一步规范、完善人才的奖励体系和制度。
来源:中国人事报 2006年8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