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的叛徒
我认识的一位老板最大的爱好就是讽刺那些离开他公司的人。在他眼中,离开他的人几乎没有一个有好下场的——不是薪水微薄,就是处境落寞。
他的意思无非是说,在他那温柔怀抱保护下,才是这些人真正的职场归宿。但如果真如他所言,我们也可以得出以下一些结论:第一,他是以最不划算的市场薪酬聘请了这些员工;第二,除非他保证只有走的人才是饭桶,否则,聘请饭桶才是他的招聘习惯。
“叛徒”,几乎是这个老板嘴里呼之欲出的单词。尤其是对于那些到了竞争品牌公司工作的人,老板几乎都有切齿之痛,虽然表面上不好说太狠的话,心底里不知道咒骂了多少遍。
“叛徒”的产生原因也有很多,有自己死活凑上去的,也有被逼无奈的。我就听过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红蓝两大可乐公司——当然也是死对头——在某地争抢地盘的时候,蓝公司死活占不到半点便宜,原因在于,红公司负责销售的人实在是太敬业了,而且能力确实很强。蓝公司这就打起了策反的主意。私下约见,猎头公司挖角,总之是想尽一切办法想把此人挖过来。但哪知道此人还真的是个十分忠于公司的人,对于蓝公司的种种诱惑一概拒之不理。蓝公司倒也阴损,一次红公司的亚太高层到此人的地盘来开会,下榻在某某酒店。蓝公司买通了这个酒店的服务员,在这些头头脑脑开会的时候忽然推门而入,每人送上一瓶蓝公司的可乐,结果自然是弄得整个与会人员面面相觑,不知道如何收场。过了几天,这个“红人”就乖乖跑到蓝公司去报到了。
但大多数人并不需要如此费劲挖。老板想象中的阴狠狡诈的竞争对手公司,其实也和自己的公司差不多。自己的公司虽然也喜欢从竞争对手公司(尤其是比自己强的公司)挖人,但别人来自己公司挖人,感觉却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这种“叛徒”观,用曹操的话来诠释,就是“宁可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但商业逻辑和忠诚逻辑其实并不是一回事情,假若都是从一而终的职业选择,不但阻碍了人力资源的发展,也让商业失去了竞争的趣味。而竞争,才是商业发展的真正动力。其实很多“叛徒”在以前公司的时候,也是一些没有说话权的小角色,尽管有些人也挂着经理之类的头衔,但他们大多无法左右公司的政策,也无法把自己的智慧贡献给公司。这样说也许有些老板会有疑义,因为大多数公司无论是企业文化还是人力资源政策,都是拼命宣传重视人才重用人才的。但大多数公司的事实却是人才的确在用,可惜他们的大脑开发得却没有多少。“叛徒”们其实很少真的会出于对老雇主不利的目的跳槽,他们的目的无非两个:更高的薪水、更有发挥的空间。
其实上面说的那位老板的“讽刺”,大多也是一些自我安慰。如果不是更高的薪水、更多的职业成就感,那些人如何会成为“叛徒”呢?假使下场都是如此悲惨,还不如在以前的公司里混日子算了。事实上,那些出去的“叛徒”几乎鲜有回来的也正说明了这样的问题。
“叛徒”通常都会在新的公司里比在老东家那里做得更好。这实际上也是职场的达尔文主义,优秀的公司总是会用更高的薪水和更好的职场环境来吸引优秀的人才,而不好的公司则会失去优秀的人才。这样最后的结果也正和进化论一致:优胜劣汰。
但我这么说倒也不是替“叛徒”说话。也的确有越混越差的“叛徒”,这些人大多是在行业内跳槽。如果我们把跳槽分成两种的话,大致可以归为专业选择性跳槽和行业跳槽(当然也有专业行业全然都换过的“推倒重来”类型,但这样的比较少)。人的职业往往是基于专业的,但公司的竞争大多基于行业。对一个财务经理而言,他在消费品公司或者家电公司上班其实没有多大的差异,他的工作能力大多是基于本身的专业水准而不是对行业了解多少,事实上,对一个行业的了解,大多数时候只要一年时间也就可以了。
行业间的挖角倒的确会造成一些无间道。一些无良公司为了省事,直接从竞争对手那里挖人,尤其是挖那些可以直接带来业绩的销售或市场经理。但这种挖角恰恰是忘记了职位的衡量水准除了对行业的熟悉之外,更重要的是专业水准。实际上对那些“叛徒”来说,还真的是有些心理障碍,昨天还在说着老东家产品的好话,攻击着竞争对手,今天却要换套反过来的说辞了。这种180度的转变,无论怎么说都是有些尴尬的。不过当资源殆尽的时候,还是应了那句老话: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
尽管有人对“叛徒”咬牙切齿,却也有公司把“叛徒”视作宝的。一家全球领先的啤酒公司就在近年有个“回归计划”,内容是吸引以前离开公司的人再回来。事实上,大多数行业领先的公司也都对员工回归持开放态度。当年无奈做了“叛徒”的,多少也是有些苦衷。员工加入公司离开经理的事情,盖洛普早就说了无数次了。“公司”本也是个抽象的概念,员工每天面对的组织和他们所感受到的组织,往往只是上司和同事。“叛徒”的回归,除了公司的确需要这些经验丰富又有内外不同视角的员工之外,打造良好的雇主品牌其实也是顺带的益处。
现在再把跳槽和“叛徒”联系在一起的公司,也真是有点老土了。从竞争的角度讲,一个真正优秀的公司也并不会因为“叛徒”的多寡而失去市场优势。从宝洁走出来的人,已经足够组建几个宝洁了,但宝洁还是市场第一的地位,“叛徒”们也没有去组建另外一个宝洁。说到底,优秀的公司有的并不仅仅是网罗人的本事,更重要的是开发他们大脑的本事。
上一条:
联想卫弘:构建面向战略的招聘系统
下一条:
人事经理应亲自参与员工离职面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