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起创业的风帆
作者:海南人才招聘网 来源:海南人才网整理 日期:2006-07-16 浏览
扬起创业的风帆
http://www.jxnews.com.cn 2006-07-06 03:00
【字体:    】 【进入论坛】 

泰豪论坛会场

出席领导:吴新雄 中共江西省委副书记、江西省人民政府常务副省长

演讲嘉宾:龚君红 南昌君红针编织服饰公司总经理

演讲嘉宾: 谢琦 江西巨元医药有限公司总经理

演讲嘉宾:黄代放  泰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演讲嘉宾:叶彩义 于都县屏山牧场场长、于都高山青草奶业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主持人:陈东有 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时间:2006年7月3日上午9:00

地点:泰豪公司军工大厦

  大力培育创业文化

  吴新雄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泰豪论坛,就创业话题进行生动深入的探讨,很及时,很必要,也很有价值。用论坛的形式有利于进一步激发人民创业的热情,掌握创业的规律;有利于互相交流,取长补短,更好地总结创业经验;有利于进一步统一思想,形成向心力、凝聚力;有利于进一步培育和形成创业文化,激发我们创业的动力、活力和潜力。

  在这里我谈个人的三点认识:

  第一,全民创业是全民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无论是民营企业、私营企业、国有企业还是集体企业,都面临着不进则退的竞争形势和发展要求。发展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创新是企业的生命。展望二十一世纪,全球经济的竞争整体上呈现着鲜明特征和规律,这就是规模更大、能力更强、水平更高而产品利润却更低,因此,我们任何企业都有适应竞争、做强做大的历史任务。任何一个企业固步自封、停滞不前就意味着落后。一个真正优秀的企业家不仅在于创业初期能够百折不挠地奋起,更重要的是在成功时永不满足地攀登。市场无限大,就看你的本领大不大;市场无限小,有你没有他。因此,全民创业的含义就是谋求发展。

  第二,要成为一个成功的创业者,必须具备应有的基本素质。实践证明,一个真正成功的创业者,首先必须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要做好一件事情,光有技术、经验还不够,还必须要有激情、热情和豪情。其次,必须要有必胜的信念。成功是99%的努力之后,最后1%的坚持;失败是99%的努力之后,最后1%的放弃。只有坚持不懈,我们事业才有可能成功。三是必须要有科学求实的态度。有胆有识是创业,有胆无识是蛮干,有识无胆是空干。四是必须要有锲而不舍的拼搏精神。我们必须发扬“千山万水、千言万语、千方百计、千辛万苦”的精神。路是人走出来的,事业是人干出来的。有志者,事竟成。一份汗水才有一份收获。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我认为还要牢牢把握以下几点:一、必须要牢牢地把握市场。市场具有差异性,不同的消费人群、不同的消费水平,有不同的消费理念,孕育着不同的消费市场。小产品大市场,大产品小市场。市场具有饱和性,一定的时期、一定的消费人群,它只具有一定的消费能力。市场具有引导性,新的产品、新的技术,可以改变人们的消费理念和消费方式,从而创造新的巨大的市场空间。对于初始创业的人来说,下岗职工、离开土地的农民、转业军人、大学毕业生,首要的问题就是要了解市场、熟悉市场、把握市场。二、必须牢牢把握创业的机遇。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全民创业,出台了许多政策,创业者要认真地学习和了解这些政策,利用各种资源破解创业之初遇到的各种难题。比如说,运用小额贷款破解创业中的资金难题等等。三、要用好人才,科学管理。特别是抓好营销管理、财务管理、质量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创业少走弯路;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快地做好、做强、做大。

  第三,我们要大力培育创业文化。什么是创业文化?我认为创业文化包含三个层面:一、对全社会每个层面来讲,必须使全社会每一个细胞都具有“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即使睡地板,也想当老板”的创业欲望、创业激情和创业冲动,这是我们全民创业最重要的力量源泉,也是最好的创业氛围。而不是“万般皆下品,惟有做官好”。第二个层面是社会人际关系。要营造那种“你帮助我,我帮助你”的蜜蜂文化,坚决杜绝“我不成功,想方设法让你也不成功”的螃蟹文化。第三个层面就是党政领导干部做人、做事、做官的文化。每个为政者,必须把“为官一任,造福四方”体现在政策上、行动上、个人的行为准则上,而不是口头上说得好,做却是另一套。要营造党政领导干部为人民群众创业发展谋求利益的文化。政府要真心实意为创业者提供市场服务、技术服务、人才服务,帮助创业者解决创业中的现实难题。当一个地方的老百姓对我们的干部有信心,海内外的投资者对我们的干部有信心时,这种信心指数一定会带来人气指数的提升,人气指数的提升一定带来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和社会健康和谐的进步。

  回顾江西的历程,进入新世纪,新一届省委、省政府班子成立以来,这五年是翻天覆地、巨大变化的五年;2001年,凯莱大酒店、锦峰大酒店客房入住率大概60%左右,到年底才80%左右,去年5月和10月,凯莱大酒店、锦峰大酒店不预订客房是没有房间的;2001年,昌北机场进出场的人数大概是50万,2005年超过了240万,今后还会更多。所有这些因为什么?是因为人民群众清楚地看到,省委省政府所有的政策是为了事业,是为了这块红土地的发展,是为了提高和不断改善人们的生活;所有海内外投资者、创业者们清楚地看到,省委省政府和各级领导说话算数,干事认真,是想成就创业者的一番事业。一个地方的创业环境好,人流、资金、项目就会向这里积聚,就会更好地促进当地经济指数的提升。因而,政府要全力以赴推进全民创业,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在全社会培养健康向上、奋发有为、成就创业者的创业文化。

  衷心祝愿我们江西一个又一个的创业者能够真正成为优秀的企业家,如果是这样,江西的活力一定会不断增强,江西的经济、社会一定会更好发展,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的目标一定会实现。

 

陈东有
  陈东有:2005年7月,江西召开了全省领导干部会议,在这次会议上,省委、省政府向全省人民发出了重要的动员令,那就是“全民创业”。江西已经迈入“十一五”征途,这个新的起点上需要我们迸发出更大的热情和更高的干劲,把江西推向一个新的目标。全民创业是全民的责任,全民创业就是全民谋求发展。在江西4300万父老乡亲中,已经开始涌现出许许多多的创业人士,今天我们请来的就是其中的代表。他们的经历、充满酸甜苦辣,艰难坎坷,但他们是胜利者、成功者。”现在让我们来听听他们创业的故事。

  龚君红:下岗不可怕,十指打天下

  陈东有:前不久,我和龚君红女士共同参加一个广播节目,她有几句话让我钦佩不已:“下岗不可怕,十指打天下。”“困难如果顶在头上,就是灭顶之石;如果踩在脚下,那就是成功之梯、垫脚之石。”现在有请龚君红女士。

龚君红
  龚君红:我原是一家国有大型企业的车间主任,但在1996年,随着老生产线的下马,一下子成为富余人员。虽然厂里对中层干部会另外安排,但我不想让人家把我当成包袱,背着我走。我有一个业余爱好,就是编织毛线;我又是一个非常有梦想的人,看到新华书店的编织书,梦想着能卖我的书就好了。那时大家都觉得我的想法是不可思议的,但是,我一直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后来,南昌电视台发现我有很多编织创意,经过电视台的宣传,出版社开始和我接触,1993年我就写出了我的第一本书,并在当年新书评选中,被选中到瑞士参加交流,这对我鼓舞很大。

  从那本书出版之后,我积极参加国内的编织大赛,首次出征,就拿了全国服装编织大赛设计一等奖和国际羊毛局最佳女装奖。通过专家对我的认可,我对自身价值有了一个认识:既然通过双手能够把没有生命的毛线编织成有艺术价值的艺术品,为什么要闲置这双手,为什么要想方设法地留在国有企业?于是我写了一个离岗报告,决定创办自己的公司。当时是认为留下了一个洒脱的背影,但是真正离开工厂以后,有一种孤雁失群、翻船落水的恐惧感。

  但强烈的创业意识使我决定要往前冲,于是,就主动去找市总工会、女工部、市妇联、市劳动局,然后联合办编织培训班。通过办培训班,我挑选了一批精兵强将成为我的手编队员,找到他们顿时感觉自己找到了千手佛,只需要设计出一张图纸,就有千百双手帮我把梦想变成现实。

  组织了这么多工人以后,我成立了编织公司。工人的吃住、生产场地、营业场地、设备费用、办证办照,还有税务、借款的利息、原材料的储备等等问题,都使我感受到从未有过的压力。当时我们是在外面租房,工人来接活时经常会敲错门,隔壁邻居就觉得不安全,迫使我们每年搬家。后来我干脆卖掉在市中心的住房作首付,再加上贷款,在京东买下一套住房作为厂房才算是安定下来。因为资金短缺,人手不够,什么都要干,什么都要会干。这也是对创业者的一个忠告:练就一身本领,才能迈开你的双脚。

  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末期,又赶上了亚洲金融危机,市民把口袋捂得更紧了,我们的销售业绩也受到了影响,厂里的部分股东纷纷退出股份,但我还是咬着牙走下去。“困难如果顶在头上,就是灭顶之石;如果踩在脚下,那就是成功之梯、垫脚之石。”这是我的信念。你克服困难的能力强别人就会高看你、尊重你,也才能给员工以安全感,所以我觉得不怕困难是一种责任感,是一个创业者必须具备的素质。

  [点评]蔡宝琦(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就业局党支部书记):像君红女士这样的创业是很有意义的,她把美带给了每一位员工,也把创业机会带给了很多的人。凭着“下岗不可怕,十指打天下”这样一种精神,龚君红从下岗失业到就业,从就业到创业,从创业到带动就业,走过了一条奋起创业之路,成功地实现了从下岗工到行业老板的角色转换。

  ▲背景链接 君红编织公司创办于1994年,从当年自筹资金创业至今,凭着与众不同,独具个性的设计赋予产品旺盛的生命力,如今已在上海、威海、南昌、吉安等地拥有了多家专卖店。其中手编绒线宠物毛衣出口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

  黄代放:牢牢把握创业的机遇

  陈东有:在向大家介绍第二位嘉宾之前,我先请大家看一下今天的《江西日报》第一版,这里有一条非常重要的消息——《泰豪电机添彩天路》。大家知道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通车,这是我们中国铁路史上、交通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我们中华56个民族的一件大喜事。在青藏铁路修建时的绝大部分电机,就是由泰豪公司提供的。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黄代放大学毕业后不久,他和几个同学一起,靠两万元钱开始创业。我们很想听一听,他是怎么从不起眼的起点上发展成为现代大型企业的。

黄代放
  黄代放:我觉得自己一直很幸运。读小学时,有下放的知青给我们上课;差不多要上大学时,又恢复了高考;大学毕业工作了一两年,国家又有政策鼓励知识分子、科技人员下海的政策,包括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咨询、技术转让、免营业税所得税等等,这样的环境、政策对科技人员下海创业是一个非常好的鼓励。到1998年企业做到一定规模的时候,国家又鼓励兼并国有企业、产业扩张,再过一段时间又鼓励企业再融资上市……我很庆幸自己总能遇到那么多的机遇,并牢牢把握住了创业的机遇。

  虽然有很多人认为我是能人创企业,但我自认为是百姓创家业。1988年泰豪刚起步的时候,就是从创家业开始的,当年也只是几十万的收入,真的没想到今天能有几个亿的资产、十几个亿的营业额,还能在高科技的领域,甚至国际竞争中都保持一定的优势。

  我刚下海时的压力是发工资,开始就一个员工,连房子都不敢租,借用人家十平方米不到的地方,电话也没有安装,那时安装电话要四千多元,只能跟别人共用一个电话,但到年底时就有十几个员工了。再到1991年,新的压力——人才的压力来了。因为民营企业基本上招不到大学生,但我们作为高科技的企业、特别是技术型企业,很需要大学生,所以我们让出了60%的股份与一家科研所合作,当时愿意让出这个控股权,看中的就是他们有二十多个大学生。到了1996年以后,我们面临的压力慢慢地变成了资金的压力,于是我们把私人企业社会化,引进合格的战略投资者,包括清华同方、同方光驱,我们把控股权都让给有资源、有实力的股东。

  我们泰豪人是一个创业的团队,一个肩负着责任的群体,凭着智慧,依靠科技,抓好机遇一路跟着大环境走,把压力变成动力,由小走到大,由弱走到强,从国内走向国际。

  [点评]肖苏萍(江西日报社南昌分社社长):研究黄代放、研究泰豪,有一条非常清晰的主线,即智慧和创新。我从多年对泰豪的关注、对全民创业的关注中发现,每一部创业史都是一部奋斗史、辛酸史,但泰豪集团的创业史不仅体现在吃苦上,更体现在依靠智慧、依靠科技把企业壮大。我来泰豪已经多次了,也了解泰豪是“人才+资本”等于“产品+市场”的经营模式。有了这种模式,有了这种创新,国内的知名企业和泰豪强强联合,世界五百强企业也与泰豪有合作开发,于是泰豪一步步迈向国际市场。在全民创业的大潮中,我们希望涌现出越来越多像泰豪一样的自主创业团队。

  ▲背景链接 1988年,黄代放用2万元资本起步办企业。在企业创办之初,以重大高新技术应用推广为主要目标,为企业发展奠定基础。其后,他把企业发展定位在高新技术产业化和市场化上,研发多项技术产品,其中90项获国家级、省市级奖项和专利,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6项。公司开发的各类新产品、新技术在市场上深受用户的青睐,特别是军工电源领域,连续多年在全国同类产品中市场占有率达40%以上。

  谢琦:大学生毕业也可直接当老板

  陈东有:第三位嘉宾是一位大学毕业生。他说:我今年27岁的年龄,别人却说我有37岁,创业把一个白面书生的小伙子变成一个小老头了。这话说明了创业的艰苦。有请这位年轻的大学毕业生创业者,听听他是如何把江西巨元医药有限公司创建起来的。

谢琦
  谢琦:1999年我从蓝天学院大学毕业时,面临着和绝大多数毕业生同样的就业难问题。当时我就很困惑:我是一名受了高等教育的毕业生,有自己的思维方式,为什么就一定要去见老板?为什么自己就不能当老板?在这个问题上,我作为一个大学生,就面临选择的压力,但我觉得我有年轻作资本,任何困难都能挺过去。

  观念的转变以及我自己作出的决策对我有很大帮助,我很幸运地筹到17万块钱创办了企业,但后来同样面临着一无资金,二无人才,三无经验、技术等困难,更谈不上自主创新。企业设备、销集网络都是一张白纸,等把基础设施搞好了,只剩1500块钱,请不起业务员,只有自己跑市场。2000年5月19号,我沿着京九铁路去安徽阜阳调查药材市场时,我住的是5元钱一晚的旅舍,里面很暗,不安全,也不卫生。曾经还碰到一个骗子,差点骗走12万元的药。幸运的是,这些惊险的过程都被化解了。那段时间我既当老板,又当送货员。有一次要送货到哈尔滨,因为自己没有配送车队,我又必须及时送到,所以雇用了一种冷冻式的闷罐车,坐了三天三夜。当时是怕被经销商骗,才跟车去。那时支持我继续做下去的,就是我要创业、我要成功这个信念。我认为要获得价值,就得付出代价。

  [点评]尹继东(南昌大学经管学院院长):如果说黄代放总经理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成功的创业者,那么谢琦同学就是新时期、新时代成功的创业者。现在大学生就业受到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高难攀,低不就,就业率高一点的院校,也只有80%的就业率,还有20%没有达到一次性就业。而谢琦同学敢于有自己去当老板的意识,不考虑什么铁饭碗,银饭碗,通过自己的艰苦奋斗得到金饭碗,这是当今大学生走向社会创业的宝贵财富。而敢梦想、能坚持、吃得苦、会做事是创业者必备的品质,尤其是我们的大学生创业者应该具有的品质。

  ▲背景链接 1999年大学毕业后,谢琦选择了自主创业的艰辛之路,靠着借贷的17万元起家,创办了一家生产和经营保健品的企业。目前,江西巨元股份有限公司年产值3000万元,拥有保健品、药品等几十个品种,营销网络覆盖全国。2003年,他回母校蓝天学院设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奖学金。2005年,江西省劳动厅、江西日报社等单位联合授予他“江西省创业明星青年”光荣称号。

  叶彩义:高山办牧场缘于少年梦

  陈东有:“青山绿水一幅画,白云深处有人家。”这两句诗是描写江西美好的自然环境和投资环境的。在这幅美丽的图画中有许许多多的创业者,其中就有白云深处的牧牛人叶彩义同志。我们听听他是怎样在高山之上、白云深处办起一个规模大的养殖场,怎样从一位部队转业干部、一位县物资局副局长成为一个牧牛人。

叶彩义
  叶彩义:我创办于都县屏山牧场、于都高山青草奶业公司,实际上是为了偶然中的一个梦想,为了圆这个梦。

  我出生在农民家庭,父亲经常因病卧床不起。有一个挖药材的告诉我,我家乡有一个海拔1300多米的平原,那里有比较珍贵的药材,挖来能卖一个好价钱。我就跟着他天刚刚亮就出发,到中午走到海拔900米高地时就发现了一片美丽的高山草原。当时我就觉得这块高山草原是很有价值的,是非常可贵的资源。我想有一天一定要把它变成牧场。

  就这么一个简单的梦想伴随了我大半生。不管我到哪里,都会对我要好的朋友讲,这辈子我最终会干一件事情,能不能干成我不知道,但是我肯定会去做。之所以要去圆这个梦,就是要去唤醒一座沉睡了千万年的高山。这不是一般意义的创业,当初到高山平原没有任何基础道路,一切都是空白,一切都要从零开始,所以我知道一旦走上这一步,就是豁出去,就不能再回头了。

  我是在1996年42岁时选择放弃职位走这条路的。当时我的几个朋友每人拿3万元,总共集资12万元,从泰和买了23头牛。把首批牛送上山时请了46个人,一个人推一个人拉,在途中有几头牛口吐白沫,我们就休息一下,等牛恢复体力再前进。一个星期之后,23头牛全部送上了山。看到牛在吃草时我感到很欣慰,因为梦想在现实中迈开了第一步。我们又买了一批牛赶上山,总共是72头。

  可是,从平原买来的牛,根本就不适应高山平原的气候,刚开始还可以吃草,到后来慢慢地就出问题了。有的牛不吃草了,有的生病了,有的死了,死亡率达到35%。当我们在处理这些死牛时,真的是落泪了。后来因为山上发大水,还有人不幸遇难。总之,往事真是不堪回首。此外,要到山上发展畜牧业,就必须要有路,从海拔200多米到海拔1300米,要修路那是一项很大的工程啊。当时请了公路部门的人来设计,但是他们说“老叶,对不起,这个路不可以修。”一是因为有50多度的坡度,二是设计费用太少。欣慰的是今天我们已经把水泥路修到了山顶上……

  [点评]马雪松(省社科院赣文化研究所所长):叶彩义的创业首先是突破了小农经济的意识。小农意识目光短浅,安贫乐道,而叶彩义能够在县城看到消费结构和饮食结构在改变中隐藏的商机。第二是冲破了计划经济的束缚。计划经济最大的特点就是依赖,而叶彩义和他的伙伴不等、不靠、不依赖,要做立刻就做,这样才有可能获得成功。第三,叶彩义突破了官本位的思想。叶彩义弃职从商,放弃有职位的地位,放弃有职位的安逸,选择一条创业之路,这一点是令人敬佩的。目前,我们全民创业最迫切的任务之一就是突破小农意识、突破计划经济、战胜官本位的观念,叶彩义弃职从商给我们的启迪是非常深刻的。

  ▲背景链接 1996年5月,时任于都县物资局副局长、物资公司总经理的叶彩义递交辞呈,义无反顾地开始了屏山牧场的创业历程。目前,牧场拥有两大系列11个品种,产品远销上海、福建、广东和省内大部分县市,实现销售收入3200万元,实现利税250万元,带动周边农户养殖奶牛3439头,被评为江西省农业产业龙头企业。

  陈东有:四位创业者的创业经历中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学习。然而,他们仅仅是我们从创业大潮里捧出的四朵浪花,是在茂密的森林里摘取的四片绿叶。把这些奉献给大家,我想能给大家启发,能够激励更多的兄弟姐妹来创业。

  江西正处在创业的大好时期,江西需要更多的创业者。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全省人民都在创业,江西必将大有希望。对外招商引资,是我们江西发展腾飞的不可或缺的外生力量。我们还要内生力量,这就是全民创业的欲望、创业的思想和创业的行动。有了外生力量加上蓬勃而起的内生力量,我们江西的经济,我们江西的社会,一定能够越来越快地和谐健康地发展起来。

  我想请四位嘉宾每人发表一句感慨——

  龚君红:我想让全世界的人知道,江西不仅有景德镇陶瓷,还有君红毛衣,因为美是没有国界的。

  黄代放:个人的成功在于承担责任的实现,人生的价值在于不断地承担责任。

  谢琦:大学生不一定就得先就业后创业,先创业同样辉煌。

  叶彩义:创业的成功还是一句古话:天时、地利、人和。天时就是我们所处的这个创业的时代,地利就是科学利用资源,人和就是政府的支持和老百姓的积极参与。

  现场互动

 蔡宝琦

 尹继东

 
 

 马雪松

 肖苏萍

  蔡宝琦:请问君红女士,你曾经下岗过,也曾经犹豫过,你认为当年下岗究竟是困难还是财富?

  龚君红:当生活把你逼上悬崖的时候,其实也就给了你向生命另一个高点冲锋的机会。我不相信“当上帝给你关上一扇门时,就会给你打开另一扇窗。”“上帝”太忙了,我不想给他添乱,我还是相信自己的攀登。我觉得这是财富的起点。

  肖苏萍:经过18年的努力,泰豪的产品已打进国际市场,你将如何把泰豪集团变成世界的泰豪?

  黄代放:把泰豪集团变成世界的泰豪是我们正在努力实现的理想。泰豪在最初走的是“技术+贸易”的路子,就是抓住所有的机会赚钱;到产业发展阶段时,走的是“技术+资本”路子,主要是跟社会紧密结合;而到2004年我们提出了第三阶段发展目标,就是“技术+品牌”的发展路子。我们是按照这样的路子在做,努力使泰豪从中国的泰豪变成世界的泰豪。

  尹继东:前面谢琦说到三天三夜坐在闷罐车里不见天日,你当时是否觉得老板不好当?最初如果没有17万元资金的投入,你的创业方向会发生变化吗?

  谢琦:我认为自己付出的代价是值得的。既然创办了企业,就不能放弃,就一定要坚持到底。假设我没有17万块钱,我也不会放弃,仍然会选择创业,只是起点没有这么高,时间会更长,难度会更大,但方向是不变的。2003年我在江西蓝天学院设立奖学金,就是想扶持一些经济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创业。我认为通过创业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

  现场观众:叶先生,当牛死了35%的时候,你有没有后悔?你现在已经成功了,将来的规划是什么?

  叶彩义:当时这种打击肯定是很大的,但我们立即请专家分析,并把规律找出来了,我们就逐渐恢复了信心。现在高原上的牛很健康。

  有限的高山草原,有限的奶牛,只满足有限的客户,让周边县市的居民品尝到我们的牛奶,希望能达到万分之五,这是我们公司的目标。

  我还想说一下为什么会弃职从商。这确实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但是我从人才的市场供求关系认识到,从政的人才济济,有我不多,无我不少,假如政府有一个职位招聘,可能就有100个人应聘,但是放弃职位、选择创业的人,在1000个人中可能只有一个。我选择求大于供是因为这样可以更快地实现个人价值。高原草地变资源,这样可以使周边的老百姓富起来。真正为老百姓做实事,也不愧为一个共产党员。

  网友热评

  △ 吴新雄副省长的演讲既高屋建瓴又实事求是,并且充满了激情和热情,让人为之振奋。相信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江西的全民创业一定会风起云涌。

  △ 创业是艰难的,创业者们永不言退的精神令人敬佩。祝愿江西的创业者们越走越好。

  △ 创业也要讲科学,实事求是。讲得太好了。

  △ 故事加点评,这种论坛形式生动活泼,再加上省领导的演讲,第三期泰豪论坛可以说非常成功。

  △ 这期论坛,听到了许多创业者的切身体会,有许多解决实际问题的好主意、新观点,令人深受启发。

  本期主办:省委宣传部 江西日报社 省社科院 省社联 省广电局 泰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编辑整理:刘之海 李芳芳 陈化先 陈璐

  摄影:宗欢

 

  泰豪论坛话题备忘

  2001

  第一期:用世界眼光探求发展新路(本报5月18日)

  第二期:井冈山精神与江西经济创新(本报5月30日)

  第三期:江西工业化跨越式发展之路(本报6月11日)

  第四期:金融资本与江西经济(本报6月17日)

  第五期:加快江西城市化进程(本报6月27日)

  第六期:创新人才观念优化人才环境(本报7月11日)

  第七期:科教兴赣路在脚下(本报7月20日)

  第八期:发现泰豪(本报8月4日)

  第九期:江西呼唤现代企业家(本报8月15日)

  第十期:数字江西(本报8月20日)

  第十一期:环境革命(本报8月22日)

  第十二期:泰豪论坛冲击波(本报8月27日)

  2002

  第一期:新崛起呼唤新形象(本报5月10日)

  第二期:新形象设计(本报5月27日)

  第三期:以浙江为师(本报6月13日)

  第四期:窗口形象(本报7月12日)

  第五期:WTO与政府形象(本报7月29日)

  第六期:诚信就是生命(本报8月14日)

  第七期:严格执法与热情服务(本报9月18日)

  第八期:清华精神与泰豪形象(本报9月25日)

  第九期:江西:走向2020(本报12月5日)

  2004

  第一期:人才强省(本报3月1日)

  第二期:新视野下的更快更好发展(本报4月27日)

  第三期:CEPA与赣港合作新机遇(本报5月10日)

  第四期:江西:寻求长三角互动空间(本报5月27日)

  第五期:9+2:搭建区域合作新平台(本报6月22日)

  第六期:探寻“三农”新路(本报7月26日)

  第七期:创新:创业的核心动力(本报8月31日)

  第八期:做中国的泰豪世界的泰豪(本报12月22日)

  2006

  第一期:让全民创业的主流意识奔涌起来(本报4月14日)

  第二期:干部要做百姓创业的服务员(本报5月25日)

  网上查询:www.tellhow.com

来源: 大江网-江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