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人的错误(2)
会议综合症
有事开会,无事也开会;大事开会,小事也开会。
大企业形态小企业心态
规模已经够大,心态依然很小;没有战略,缺乏人才,对员工能省则省,科研费用能推就推。本来已有大资本,偏偏又是土财主。
营销唯一症
企业的生死成败、资源重心,全压在市场营销一个环节上,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制度管理教条主义
生搬硬套西方企业理论,忽略中国企业本土文化背景,企业管理全盘西化、制度化、文本化。
形式主义借尸还魂
随着企业规模扩大,论资排辈日趋固化,形式主义又回来了。
缺乏民主
制定了一大堆政策、制度,要求员工绝对执行,自己却是最大的破坏者。
项目爱好癖
项目谈了一大堆,落实下来的寥寥无几。
企业浮夸风
动辄搞跨越式发展,超常规跃进,几年之内要进入世界500强行列。
合作伙伴同质化
一群相同气质爱好、能力水平、资源范围的理想主义者共同创业,结构性失败在所难免。
运动式管理
一种典型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式管理。企业老板或消防队员,随时扑向失火的角落。
泛官僚化
企业内从老板到管理,每一个人都像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干部,讲究程序、等级,习惯摆谱、弄权。
主意太多,朝令夕改
企业三天一小震,五天一大震,朝令夕改。
忙而效率低下
陷入事务性忙碌之中,工作效率却极低下。
专家依赖症
很多企业对专家很迷信,事事以专家为准,往往陷入教条化陷阱。
好大喜功
1000万的资金要盖70层的高楼;10岁的公司提出5年超世界500强的目标;30万身价的老板幻想着激动人心的远景,小项目不愿做大项目做不了……
用胆而不用心
中国的企业家不缺冒险精神,而是缺精益求精的精神,缺把一个项目做到全世界无人能敌的专业精神、境界和才能。
只追求有形利益
只追求看得见的投入和产出,绝对的功利主义、实用主义和利润至上心态。
实事求是口头化
很多企业“平衡优先”、“私欲优先”,“一切按照老板的喜好办事”,“一切按照长官的意志办事”……
外行管死内行
随着企业发展,创业者内行变成外行,但仍然保持着内行的心态,用一竿子插到底的方式管理行业。
习惯性摆阔
前些年脖子上的金项链一个赛一个的粗,这些年屁股下的坐驾一个赛一个的牛;动辄“周末去巴黎购物”,聚会永远聊高尔夫球见闻……
形象即业务,豪华出效益
办公场地选高档写字楼,员工工资向大公司看齐,出差住四星级宾馆,请客上希尔顿酒店……结果,别人还没搞懂企业是干什么的,流动资金已开始告急。
用人才而藐视人才
对于知识型人才,很多老板往往不得不用,却又从内心深处瞧不起他们。
管而不理
管是控制,理是训练;管是压力,理是疏导,危机四伏。
要么迷信媒体,要么藐视媒体
前者最好的例子是秦池酒,盲目追求标王的媒体聚光效应,而终致惨败;后者的代表是德隆,由于不重视和媒体的沟通,结果企业一出事,全国媒体纷纷口诛笔伐,从而让企业的信任危机愈演愈烈。
候鸟式投资
这类投资者往往不愿意在一个行业里深耕,浅尝辄止,企业总是做不大。
碰壁拐弯习惯化
一遇到困难,不对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而是马上停止投资,调转方向另寻出路。
假平等
能干的下属是每个老板都梦寐以求的,但为了维护表面上的平等,老板常常有意识地将机会让给其他员工,而把能干的人晾在一边,挫伤了能力出众者的积极性。
总是打精神牙祭
在一些人看来这是惠而不费笼络人心的手段,是企业家不可缺少的画馅饼的才能。但现在的员工们已经越来越不相信它了。
企业激励货币化
初衷是为了将公司做得规范,于是把各种激励政策完全货币化。最后员工养成了习惯,甚至自己分内的事,不给钱也不去做。
以江湖气为荣
耿直、爽快、兄弟多、与某某老大称兄道弟……在很多商人的心中,江湖形象和江湖背景,是一件比阅历背景、学历背景还要重要的事情。
听喜不听忧
只喜欢听员工汇报公司的正面消息,而不愿意听公司的负面情况。
盲目做全国市场
想当然地认为只要做全国市场,各地销售额加起来肯定比在一个地方好。
强于演说而弱于倾听
由于长期处于强势和核心地位,老板通常掌握了更多的话语权,而不注意倾听下属乃至朋友的意见。
过分维护个人权威
在员工面前永远一副冰冷的面孔,从来不在大众场合露出笑脸,说话喜欢用祈使语气,从来不主动和员工打招呼,有意识地和员工保持距离。
一利遮百丑
片面追求利润,把现实的利润当成企业惟一重要的事情,不注重长期战略;一味压缩企业成本、降低员工待遇;忽视科研,不投入或少投入研究经费。
盲目裁员
一遇到困难,就盲目裁员。
一味模仿竞争对手
永无创新,永远跟随。一味模仿竞争对手,看似贴身肉搏,实则很容易被对手扰乱了阵脚,被对手玩得团团转。
自我反省能力差
固执已见地坚持错误。
权力控制欲
极尽政治家才能,牢控企业每一个角落的权力不被流失——每分钱的开支、每一个人的进出、每单生意的决策、每次会议的主持……
优柔寡断
遇事不果断,前怕狼后怕虎,结果把本来是自己的机会白白放过了。
迷恋直觉
崇尚“跟着感觉走”,藐视基于市场调查的数据分析,认为最可靠的是长期做市场过程中培养来起的直觉。
产业投资步步高
今天做食品加工,明天做酒店连锁,后天做网络科技,大后天做文化传媒。
零风险心态
只想收获,不愿付出,不愿担风险,把所有的风险都转嫁到合作伙伴身上。
迷信高科技
以为越是高科技的产品越能赚钱,于是不顾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凡是和高科技沾上边的项目都跟着投资,盲目将产业“升级”。
盲目进入资本市场
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就想着上市,以为这样企业才能发展得更好。
以江湖手段解决企业竞争
自以为企业背后有靠山,以江湖手段制服竞争对手。
好了伤疤忘了痛
企业遭遇困难的时候,三省其身,痛定思痛,誓言必革除种种弊端;一旦危机过去,又恢复了老样子。
有患难,无富贵
创业的功臣,既怕其功高震主,更惧其伸手要财。企业走平稳发展的快车道之日,就是上演过河拆桥、卸磨杀驴之时。
同行之间妖魔化
在同行之间挑拨离间,或为竞争需要,乱说同行是非,惹来同行鱼死网破的反击,致全行业受损。
独掌公司股权不放
公司是自己辛辛苦苦创立起来的,凭什么“白白分给其他”?
人格分裂症
极端的高尚和极端的卑劣并存,极端的向善和极端的无耻共生。
企业经营短期行为
放弃品牌建设、制度建设、人力资源建设、核心竞争力打造等以获得眼前利益。
存小术,度大道
一个企业要获得持续成长、企业家必须具备两种能力,一是应付各种复杂局面的能力和技巧,是为小术;二是立身社会、凝聚人才的信仰及人格魅力,是为大道。存小术而废大道,企业终究只是获小利而失根基。
有事开会,无事也开会;大事开会,小事也开会。
大企业形态小企业心态
规模已经够大,心态依然很小;没有战略,缺乏人才,对员工能省则省,科研费用能推就推。本来已有大资本,偏偏又是土财主。
营销唯一症
企业的生死成败、资源重心,全压在市场营销一个环节上,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制度管理教条主义
生搬硬套西方企业理论,忽略中国企业本土文化背景,企业管理全盘西化、制度化、文本化。
形式主义借尸还魂
随着企业规模扩大,论资排辈日趋固化,形式主义又回来了。
缺乏民主
制定了一大堆政策、制度,要求员工绝对执行,自己却是最大的破坏者。
项目爱好癖
项目谈了一大堆,落实下来的寥寥无几。
企业浮夸风
动辄搞跨越式发展,超常规跃进,几年之内要进入世界500强行列。
合作伙伴同质化
一群相同气质爱好、能力水平、资源范围的理想主义者共同创业,结构性失败在所难免。
运动式管理
一种典型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式管理。企业老板或消防队员,随时扑向失火的角落。
泛官僚化
企业内从老板到管理,每一个人都像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干部,讲究程序、等级,习惯摆谱、弄权。
主意太多,朝令夕改
企业三天一小震,五天一大震,朝令夕改。
忙而效率低下
陷入事务性忙碌之中,工作效率却极低下。
专家依赖症
很多企业对专家很迷信,事事以专家为准,往往陷入教条化陷阱。
好大喜功
1000万的资金要盖70层的高楼;10岁的公司提出5年超世界500强的目标;30万身价的老板幻想着激动人心的远景,小项目不愿做大项目做不了……
用胆而不用心
中国的企业家不缺冒险精神,而是缺精益求精的精神,缺把一个项目做到全世界无人能敌的专业精神、境界和才能。
只追求有形利益
只追求看得见的投入和产出,绝对的功利主义、实用主义和利润至上心态。
实事求是口头化
很多企业“平衡优先”、“私欲优先”,“一切按照老板的喜好办事”,“一切按照长官的意志办事”……
外行管死内行
随着企业发展,创业者内行变成外行,但仍然保持着内行的心态,用一竿子插到底的方式管理行业。
习惯性摆阔
前些年脖子上的金项链一个赛一个的粗,这些年屁股下的坐驾一个赛一个的牛;动辄“周末去巴黎购物”,聚会永远聊高尔夫球见闻……
形象即业务,豪华出效益
办公场地选高档写字楼,员工工资向大公司看齐,出差住四星级宾馆,请客上希尔顿酒店……结果,别人还没搞懂企业是干什么的,流动资金已开始告急。
用人才而藐视人才
对于知识型人才,很多老板往往不得不用,却又从内心深处瞧不起他们。
管而不理
管是控制,理是训练;管是压力,理是疏导,危机四伏。
要么迷信媒体,要么藐视媒体
前者最好的例子是秦池酒,盲目追求标王的媒体聚光效应,而终致惨败;后者的代表是德隆,由于不重视和媒体的沟通,结果企业一出事,全国媒体纷纷口诛笔伐,从而让企业的信任危机愈演愈烈。
候鸟式投资
这类投资者往往不愿意在一个行业里深耕,浅尝辄止,企业总是做不大。
碰壁拐弯习惯化
一遇到困难,不对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而是马上停止投资,调转方向另寻出路。
假平等
能干的下属是每个老板都梦寐以求的,但为了维护表面上的平等,老板常常有意识地将机会让给其他员工,而把能干的人晾在一边,挫伤了能力出众者的积极性。
总是打精神牙祭
在一些人看来这是惠而不费笼络人心的手段,是企业家不可缺少的画馅饼的才能。但现在的员工们已经越来越不相信它了。
企业激励货币化
初衷是为了将公司做得规范,于是把各种激励政策完全货币化。最后员工养成了习惯,甚至自己分内的事,不给钱也不去做。
以江湖气为荣
耿直、爽快、兄弟多、与某某老大称兄道弟……在很多商人的心中,江湖形象和江湖背景,是一件比阅历背景、学历背景还要重要的事情。
听喜不听忧
只喜欢听员工汇报公司的正面消息,而不愿意听公司的负面情况。
盲目做全国市场
想当然地认为只要做全国市场,各地销售额加起来肯定比在一个地方好。
强于演说而弱于倾听
由于长期处于强势和核心地位,老板通常掌握了更多的话语权,而不注意倾听下属乃至朋友的意见。
过分维护个人权威
在员工面前永远一副冰冷的面孔,从来不在大众场合露出笑脸,说话喜欢用祈使语气,从来不主动和员工打招呼,有意识地和员工保持距离。
一利遮百丑
片面追求利润,把现实的利润当成企业惟一重要的事情,不注重长期战略;一味压缩企业成本、降低员工待遇;忽视科研,不投入或少投入研究经费。
盲目裁员
一遇到困难,就盲目裁员。
一味模仿竞争对手
永无创新,永远跟随。一味模仿竞争对手,看似贴身肉搏,实则很容易被对手扰乱了阵脚,被对手玩得团团转。
自我反省能力差
固执已见地坚持错误。
权力控制欲
极尽政治家才能,牢控企业每一个角落的权力不被流失——每分钱的开支、每一个人的进出、每单生意的决策、每次会议的主持……
优柔寡断
遇事不果断,前怕狼后怕虎,结果把本来是自己的机会白白放过了。
迷恋直觉
崇尚“跟着感觉走”,藐视基于市场调查的数据分析,认为最可靠的是长期做市场过程中培养来起的直觉。
产业投资步步高
今天做食品加工,明天做酒店连锁,后天做网络科技,大后天做文化传媒。
零风险心态
只想收获,不愿付出,不愿担风险,把所有的风险都转嫁到合作伙伴身上。
迷信高科技
以为越是高科技的产品越能赚钱,于是不顾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凡是和高科技沾上边的项目都跟着投资,盲目将产业“升级”。
盲目进入资本市场
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就想着上市,以为这样企业才能发展得更好。
以江湖手段解决企业竞争
自以为企业背后有靠山,以江湖手段制服竞争对手。
好了伤疤忘了痛
企业遭遇困难的时候,三省其身,痛定思痛,誓言必革除种种弊端;一旦危机过去,又恢复了老样子。
有患难,无富贵
创业的功臣,既怕其功高震主,更惧其伸手要财。企业走平稳发展的快车道之日,就是上演过河拆桥、卸磨杀驴之时。
同行之间妖魔化
在同行之间挑拨离间,或为竞争需要,乱说同行是非,惹来同行鱼死网破的反击,致全行业受损。
独掌公司股权不放
公司是自己辛辛苦苦创立起来的,凭什么“白白分给其他”?
人格分裂症
极端的高尚和极端的卑劣并存,极端的向善和极端的无耻共生。
企业经营短期行为
放弃品牌建设、制度建设、人力资源建设、核心竞争力打造等以获得眼前利益。
存小术,度大道
一个企业要获得持续成长、企业家必须具备两种能力,一是应付各种复杂局面的能力和技巧,是为小术;二是立身社会、凝聚人才的信仰及人格魅力,是为大道。存小术而废大道,企业终究只是获小利而失根基。
上一条:
对待下级十二条准则
下一条:
中国商人的错误(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