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精彩的自己——职业人士情商训练指南(4)
作者:admin 来源: 日期:2006-03-07 浏览
六、认知他人的能力

1、认知他人的范围

1)对人感情的认知

感情包括情感和情绪。故一是对人表情的认知,包括面部表情、身段表情和语调表情。这是直接获得交往信息的方法,虽然人具有双重性格,一般情况下,人心理活动总是通过他的外部行为表现出来,内心和外表是统一的。如一个人眉飞色舞、喜笑颜开,一定是心逢喜事精神爽;一个人垂头丧气、萎靡不振,一定是遇到了不顺心的事。可以说,喜怒哀乐是人内心世界的晴雨表。

2)对人情绪的认知

对人的情绪认知包括对心境、激情和应激三种心理行为的认知。通常主要是对人心境进行认知。如日常交往中,出色的领导要关心同事与部下,亲密的伙伴要互相关心,慈爱的家长要关心自己的孩子。人的心境是一种比较久的、微弱的、影响人的整个心理活动的情绪状态,当人的心境处于一种不顺心、不愉快,或者沮丧、悲伤、疑惑等状态时,尤其需要他人的关心与帮助,温暖人心的话犹如雪中送炭。
人的双重性格并非无法认识,如强装笑脸、故作愁容、笑里藏刀、虚情假意等可隐藏一时,难以掩盖永久、滴水不漏,往往在激情状态下,即狂喜、暴怒、强悲、极愤、急躁等短促爆发式情感支配下表露出来。

3)对人能力的认知

  能力指人适应社会的本领或本事。人的能力有多种内容,如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工作能力、组织能力、生活能力、交际能力、创造能力、应变能力等等。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说:“能者辐凑,不肖者瓦解”。所谓能者,指不仅自己有能力,而且可以使用别人的能力,辐凑指三十辐条共一车轴,能者像车轴,使人心汇聚车轴。一般说来,生活中一个能够吸引或团结人的人,就是有能力的人,如领导吸引群众,作家吸引读者,歌唱家艺术家吸引观众,科学家吸引同行等等。能力有高下之分、宽窄之分,最佳的能力或“能者”,能够发挥自己的能力,吸收和借鉴别人的能力,组织和借用别人的能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用集体的智慧丰富自己的智慧。

4)对他人倾向的认识

包括对人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与价值观的认知。社会交往中需要对个人倾向作出积极认知的内容是很多的,未必能兼顾到各个方面,大多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如自我实现或社会化使人产生交往欲望,交往是有一定动机的,这种动机是真诚的、友善的?还是虚假的、权宜的?是来求助的?还是来交流的?彼此交往要有共同的兴趣,所谓趣味相投就是说没有共同爱好就无法深入交往,如集邮迷、戏迷就易谈在一起。兴趣也要作出判断与认知,如是短期兴趣还是长期兴趣?是真兴趣还是假兴趣?是专业兴趣还是业余兴趣等?人的理想、信念与世界观代表了一个人的精神寄托和事业追求。理想、信念与世界观不同的人,也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互相交往、互相理解,

5)对个性特征的认知

个性特征包括气质、性格和能力等。其中能力包含智力,智力一定程度上反映人的认识能力。能力也影响人的气质和性格,有能力的人常充满自信心,气质安静,性格理智,办事有条不紊,举重若轻。人的性格代表了人对社会的态度,并以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表现出来。人的性格有好坏之分,作为管理者或交友都要注意认识人的性格。

2、认知他人的方法

1)知人非相。《荀子》中有一篇叫《非相》,意思说交往中不要以貌取人,晕轮作用会使判断出错误。《非相》说:舜和周公旦都是矮个子,孔子相貌凶神恶煞,舜时掌刑法的皋陶面色青绿,商汤宰相伊尹脸上没有胡须和眉毛,大禹是瘸腿,商汤是跛足,但他们的人品很高;夏桀和商纣长相英俊魁梧,但他们都是残害天下的暴君。因此,荀子认为,观看一个人在容貌体态,不如研究他的思想,研究他的思想,不如看他选择的思想方法。人的品德高下与高矮、胖瘦、容貌体态无关。所以,“形(体态)相(容貌)虽恶而心术善,无害为君子也;形相虽善而心术恶,无害为小人也。”

2)知人善交。社会交往,可使人在生活群体中选择朋友,互相帮助,互相学习。《论语•述而》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选择的朋友不同,对自己的影响就不同。晋傅玄《太子少傅箴》发挥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声和则响清,形正则影直。”诸葛亮《前出师表》认为,交往中与不同的人保持不同的亲疏关系,会有不同的结果,“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3)知人善教。社会交往中,自我实现最基本的内容之一就是传授经验和知识,要因人施教,循循善诱。如老师对于学生,上级对于下级、长辈对于晚辈,朋友对于朋友,都会有言传身教作用。孟子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作为人生第三大乐趣,还说知人善教有五种方法:“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才)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孟子•尽心上》)译成白话是:君子教育人的方法有5种:有像及时雨那样灌溉的;有成全其品德的;有培训才能的;有解答疑难问题的;有才学影响使后人自学获益的。当然,我们要避免好为人师的毛病。

4)知人善任。通过了解人,合理的安置人,量才使用。《尚书•皋陶谟》说:“知人则哲,能官人。”意思是说能了解别的人,才是聪明睿智的人,才能用人得当。

5)知人善举。就是通过认知,把德才兼备的人推荐出来。季氏的总管仲弓问怎样治理政事,孔子回答说:“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论语•子路》)即给手下各部门管事的人带头,对他们的小过错不加追究,选拔德才兼备的人。宋代黄庭坚诗云;“世上岂无千里马,人间难得九方皋。”白居易曾写了一篇《养竹记》。他说:竹子混杂草木之中,要靠人爱惜赏识它,发现人才也同此理。故“竹不能自异,唯人异之;贤不能自贤,唯用贤者异之”。

6)知人善谏。知道别人的不足,要善于批评指出。日常交往中,搞好人际关系,不等于一团和气、抹稀泥,对于缺点和错误,及时提出善意的批评和建议,这是对朋友同事的爱护和关心,可以避免因小误大,铸成大错,酿成大祸。

7)知人善学。我国古代认为通过知人,可以向别人学习。一是把品德高尚的人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二是凡是别人的长处,自己都应吸取,成为自己的品行。孔子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8)知人善助。孔子说:“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颜渊》)认为“博施于民而能济众”者是圣人,又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己。”(《雍也》)就是说有仁德的人,自己要想站得住,同时也要让别人站得住。自己要通达,同时也要让别人通达。凡事都要以身为例想到别人,这就是实行仁德的方法。

3、认知他人的“八观”

1)“通则观其所礼”,即显贵之时看其所行的宾礼。用之于今就是说,有地位时看是否脱离群众、蛮横无礼、趾高气扬。
2)“贵则观其所进”,即任要职之时看其推荐的部是什么人。用之于今就是说,作为部门领导是用人唯贤还是用人唯亲。
3)“富则观其所养”,即富裕之时看其所养的门客宾客,用之于今就是说,作为大款先富,要看他用财结交什么人,是吃喝嫖赌,还是为大众服务。
4)“听则观其所行”,即听他所言之后要看他如何去做。用之于今就是说.不仅要说的好听,而且要言行一致,不能光打雷,不下雨。
5)“止则观其所好”,即无事之时看其追求崇尚什么。用之于今就是说,通过物质和精神的追求.可以看是追求享受还是贡献,是低级趣味还是助人为乐。
6)“习则观其所言”,即作为帝王的近习(亲信)看其所进之言。用之于今就是作为领导身边的工作人员,要看他是出好主意还是坏主意。
7)“穷则观其所不受”,即穷困之时看其不受非分之财用之于今就是说,作为普通公务人员,看其是安贫乐道、清政廉洁还是索贿受贿。
8)“贱则观其所不为”,即贫贱之时看其不为非义之事,用之于今就是说,尽管地位低下,决不做有损国格人格之事,堂堂正正,掷地有声。

4、认知他人的“六验”、“六戚”、 “四隐”

1)六验是依据人的情感来认知人,内容是:“喜之以验其守”,即使之喜悦,看其是否不变操守;“乐之以验其僻”,即使之高兴,看其是否邪僻不正;“怒之以验其节”.即使之发怒.看其是否能自我约束;“惧之以验其特(持)”,即使之恐惧,看其是否不失持守;“哀之以验其人”。即使之悲哀,看其是否不变其人,能否节哀自制;“苦之以验其志”,即使其处于艰苦环境,看其是否有大志。
2)六戚指“父、母、兄、弟、妻、子,”他们代表了人的家庭关系。考察六戚,就是看能否处好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家庭没有伦理道德,不讲和睦,就难以处好社会关系。
3)四隐指“交友、故旧、邑里、门郭”,他们代表了个人的社会联系,是狐朋狗友还是良朋益友、高朋诤友?通过社会交往、居住环境,考察“人以群分”,可以分析交往趣味情操。

5、认知他人的表情

表情是情绪表达的一种方式,也是人们交往的一种手段。人们除了言语交往之外,还有非言语交往,如表情。在人类交往过程中,言语与表情经常是相互配合的。同是一句话,配以不同的表情,会使人产生完全不同的理解。所谓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就更多地依赖于表情的作用。而且,表情比言语更能显示情绪的真实性。一些心理学家在研究人类交往活动中的信息表达时发现,表情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表情可以分为三类:面部表情、身段表情和语调表情。

1)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是由面部肌肉和腺体变化来表现情绪的,是由眉、眼、鼻、嘴的不同组合构成的。如眉开眼笑、怒目而视、愁眉苦脸、面红耳赤、泪流满面等。面部表情是人类的基本沟通方式,也是情绪表达的基本方式。面部表情有泛文化性,同一种面部表情会被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共同承认和使用,以表达相同的情绪体验。心理学家们经过研究发现,有七种表情是世界上各民族的人都能认出的,它们是快乐、惊讶、生气、厌恶、害怕、悲伤和轻视。研究者发现,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都能精确辨认这七种基本表情,5岁的孩子在辨认表惰的精确度上便等同于成人了。面部表情识别的研究还发现,最容易辨认的表情是快乐、痛苦,较难辨认的是恐惧、悲哀,最难辨认的是怀疑、怜悯。一般来说,情绪成分越复杂,表情越难辨认。

2)身段表情

身段表情是由人的身体姿态、动作变化来表达情绪。如高兴时手舞足蹈,悲痛时捶胸顿足,成功时趾高气扬,失败时垂头丧气,紧张时坐立不安,献媚时卑躬屈膝等。身段表情不具有跨文化性,并受不同文化的影响。研究表明,手势表情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在不同的文化中,同一手势所代表的含义可能截然不同。如竖起大拇指在许多文化中是表示夸奖的意思,但在希腊却有侮辱他人的意思。手势表情具有丰富的内涵,但隐蔽性也最小。弗洛伊德曾描述过手势表情:“凡人皆无法隐瞒私情,尽管他的嘴可以保持缄默,但他的手指却会多嘴多舌”。

3)语调表情

语调表情是通过声调、节奏变化来表达情绪的,也是一种副语言现象,如言语中语音的高低、强弱、抑扬顿挫等。例如人们惊恐时尖叫;悲哀时声调低沉,节奏缓慢;气愤时声高,节奏变快;爱慕时语调柔软且有节奏。

6、理解他人的情绪四个步骤

要改进或提升其他人的生命品质,比如自己的上司、员工或同事、朋友等,需要做到先处理情绪,再处理事情。有效工具是积极聆听法,通过有效的聆听、发问、区分和回应,设身处地了解和接纳他人的情绪,解读其未觉察的内在情感,协助对方处理情绪。有效EQ管理有四个步骤:

1)接纳

这一点在处理单位人际关系时特别需要,看到同事不开心,不要躲开他,而是走到他身边,用关切的语气问:“我看到你愁眉不展的样子,好像不开心,发生了什么事?需要我的帮助吗?”当你用这种认同的口吻和对方说话时,对方一定能感受到你的关怀及诚意。对情感比较“麻木”的都市人来说,你的这种接纳帮他恢复了情绪知觉,他没有理由不被你感动。

2)分享

成功接纳了对方的情绪,他才愿意进一步和你谈内心的感受。分享的第一步就是他的内心感受,一般来说,女性情感表达平均能力要远远高于男性,心理开放的人比心理压抑的人在表达上更清晰、更敏锐。在对方对自身情感不觉察的情况下,你可以有意识地引导他表达感受,和他一起分享这种感觉,协助他学习区分情绪的界限。等对方情绪稳定下来,就肯定会说出事情的经过。

3)区分

帮助对方区分哪些责任是他应该负责却没有做好的,而哪些责任又是外在的客观属性。如一个同事在办公室讲“荤笑话”被上司处罚,心情很沮丧。这时可以问他:“你觉得哪些行为在办公室不能做?”他会很清晰地回答:“这次被罚就知道了,办公室里禁谈色情内容。”通过这个问题很容易就让对方了解了该不该做的事的界限,能使他在把控自己的行为上更准确、稳重。

4)回应

  最后还是应该回归到现实中,让对方制定一个有效的行动计划,以达成预定的目标。

  七、良好的人际关系

1、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

人际关系虽是一种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但其存在和发展具有规律可遵循的。处理人际关系所涉及的主要原则有九项。

  1)择善原则。是指建立和发展人际关系时,不能盲目从事,而要有所选择地进行。不仅要“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弃之”,而且要“两害相取,取其轻,两利相取则取其重”。善者,是指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无害或有益的人及其关系。在建立和发展人际关系时,首先要考虑自己与交往对象相互需要是否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他人。如果是有益的,就采取积极态度;如果是有害的,就要坚决放弃。
2)调衡原则。是指协调平衡各种关系,使之不相互冲突与干扰。一个人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建立人际关系的目的是为了满足需要,不能过多或不足。过多则忙于交往,影响自己履行岗位职责,不足则会使自己陷于孤独苦闷,导致信息闭塞、孤立无援,使自己减少了发挥能力的机会与范围。所以要经常协调平衡人们需要与时间、精力之间的关系。
3)积极原则。是指在人际交往行为中要主动、态度要热情。即待之以礼,晓之以理。如在机关工作中,对来办事者,一请坐,二倒茶,二办事,四送出,主动认真,必有利于消除隔阂,密切关系。主动的作用还表现在文明礼貌的语言中,表现在热情的交往态度上。热情比任何暴力更容易改变别人的心意,没有热情,人际关系就会变得冷漠,暗淡无光。
4)真诚原则。真诚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也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要以诚相待。信息反馈原理告诉我们:有良好的信息输出,才能有良好的信息反馈,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心理交融。真诚是一种传统美德,“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良药苦口惟病者能甘之;忠言逆耳,惟违者能受之”,“心诚则灵”,这些都是对真诚及其作用的高度评价。
5)理解原则。主要是指关系双方在人际行为中互相设身处地、互相同情和谅解。只有相互理解,才能心心相通,才有同情、关心和友爱。“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关系主体双方要互相了解对方的理想、抱负、人格等情况;了解彼此之间的权利、需要、义务和行为方式。要相互体谅、互相包涵、不斤斤计较、吹毛求疵。要善于“心理换位”思考,这样,不管在平常交往,还是在人际双方发生矛盾、产生冲突时,都能妥善处理之。
6)守信原则。就是在人际关系中讲求信用、遵守诺言。守信乃处事立世之本,要“言必信”,说真话,说话算数要“行必果”,遵守诺言,实践诺言。在交往中,要不轻诺,不轻诺是守信的重要保证。要严守对方的秘密,不炫耀和披露大家不知的隐私,也不要依据自己的臆想来推测对方如何如何。在市场经济中,“信誉就是金钱”的箴言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承认和接受。
7)平等原则。尊重他人的自尊心和感情,不干涉他人的私生活,人格平等。在交往中,情感对等、价值对等、地位对等、交往频率对等。如通信交往,次数基本对等;单位交往,科长接待科长。像对待朋友那样平等地对待交往对象,寻求相互认识、相互理解的方法,关心、体谅、理解他人。平等具体体现在政治平等、法律平等、经济平等和人格平等方面。
8)相容原则。相容,即宽容,是指宽宏大量、心胸宽广、不计小过、容人之短、有忍耐性。相容不是随波逐流,不讲原则,容人正是为了把原则性与灵活性有机结合起来,以便更好地达到自己的远大目标。要有谦让精神,做到有理也让人;要将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大事清楚,小事糊涂,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9)适度原则。即在人际关往中的一切行为都要得体,合乎分寸,恰到好处。这是人际交往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则,是唯物辩证法关于质、量、度观点在人际行为中的具体体现。过与不及,皆为不妥。如:自尊、自我表现、忍让、诚恳热忱、信任他人、谨慎、谦虚、交往频率、言谈举止等都要适可而止。

2、了解人的情感需要

1)他人需要尊重

人人都有自尊心,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俄国教育家别林斯基曾说过:“自尊心是一个灵魂中的伟大杠杆”。当人的自尊心得到了满足时,他就会心情愉快地去做一切事情,反之,就是不情愿地在做事情。

尊重是人的一种心理需求。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民主、自由、平等意识日益增强,在心理上,人们已不大愿意被动地接受摆布和指挥。而表现自我,张扬个性,得到别人对自己价值的肯定的心理需求在日益开放的社会中尤为突出。

“尊重”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发展的每个时期,都有与其适应的、起主导作用的道德价值取向。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说:“一切以往的道德归根到底都是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我国长达几千年的封建社会是由人的生存、安全、归属的需要占主要地位的,就人的道德而言,起主导作用的则是归属性道德。而到了现在,社会发展的进程决定人格发展的趋势“归属型”人格向“自尊型”人格转化。

尊重体现了多元化时代的价值共识。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经济与科技的发展,使个体独立地面对社会、面对世界的机会越来越多,人们更加强调的是差异而不是同一。多元化的发展,其最根本的动力是人的自由天性的存在与发展,但是,自由并不等于随心所欲,既要有多元,又要有基本的共识,与多元化发展齐头并进、相辅相成的应该是对价值的共识,这是每个人的个体必须解决的问题。“尊重”体现了多元化时代的基本道德取向。

被人尊重是一种权利,尊重他人是一种美德。敬人者恒敬之。

2)他人需要关怀

匆匆从这个世界走过,我们中绝大多数过着平凡的、不为人注意的生活,没有众星捧月的迎候,没有书刊报纸的功德记录。然而这一切都不能否定我们存在的价值,不能否定我们人生的意义,因为生活中有很多人需要我们,需要我们的鼓励,需要我们的呵护,需要我们的关怀。 关怀他人,会使自己的存在更有价值,会使自己的生命更有意义。关怀他人是美好心灵的体现,是伟大爱的升华,正如德兰修女所说:我们都不是伟大的人,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来做生活中每一件平凡的事。也许只有我们向德兰修女一样,几十年如一日,用自己的爱去关心他人时,我们平凡的人生才会闪现出不平凡的光彩。

关怀他人并不需要轰轰烈烈的举动,诚然救他人于危难之间的壮举值得歌颂,可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没有这样的机会。生活中我们要做的也许仅仅是一个微笑,一声赞许,一个轻轻的拥抱,一个依靠的肩膀。不要低估了这些微小的动作,所有这些都有可能给一个人带来温暖,带来希望。生活中我们总有那么多的机会给他人一点关心,让别人因你的存在而温暖。 关怀他人有时会给我们带来麻烦,可它也会让我们终生受益,更多情况下它是我们的福因,而不是祸祉。

曾经看过这样一篇短文,说的是一个小女孩经过一片草地,看见一只蝴蝶被荆棘弄伤了,她小心翼翼地为它拔掉刺,让它飞向大自然。后来,蝴蝶化成了仙女,向小女孩说:“你许个愿,我将让它实现。”小女孩想了想,说:“我希望快乐。”于是,仙女弯下腰来在她耳边悄悄细语一番,就消失无迹了。小女孩果然很快乐地度过了一生。她年老时,有人问她仙女到底说了什么,她只是笑着说:“仙女告诉我,我周围的每个人,都需要我的关怀。”

  韦唯的一曲《爱的奉献》让多少人流下了热泪,爱,是关怀的源泉。如果你有了爱,你就会无私的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你就会理解需要理解的人,你就会分担需要你分担痛苦的人,你就会感受需要你分享快乐的人的快乐,那时,你给予的每一点关怀,都会让你周围的人得到,你也会因此而快乐。

3)他人需要理解

每一个人,哪怕是一个敌人,一个杀人犯,一个疯子,一个偏执狂,一个伤害我的人,一个侮辱我们的人,我们都要学会理解他。因为任何一种结果,任何一种行为,任何一种境界,任何一种心态,都是有其事,必有其理,我要学会以理所当然来理解他人。当认识到理所当然时,我就理解他人了,同情心,宽容心,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了,哪怕是自已的冤家怨家,也是那么的合于道理,此时,内心充满欢喜地思维所有一切的人与事,一切都那么耳顺。

  古人说,人们寻求他人的理解,就像花儿渴望阳光那样迫切。无论是求人办事还是与人交往,理解人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在和他人愉快的交往中,如果能理解人和向他们传达你的理解,有着极大意义。

许多推销员他们考虑的是自己利益的事,他们确信自己的商品是消费者必需的。他们以为理解了消费者,但可悲的是,没能很好的传达给消费者。事实上,把理解传达给对方,这是处理所有人际关系的根本。

许多前去办事的人员,一旦自己的希望落空,就会在心里对对方产生憎恨。这种内心的憎恨看起来好像无所谓,反正对方不会知道,但是,心有所想就会有所表现,一旦憎恨和怒火被对方察觉,办事的希望就会彻底破灭了。

所以,无论何时、何地,你都要向对方传达你的理解,这是最迅速、简捷的做法,“我知道你的感觉”或者“我很理解你的心情”,请把这些话记在心里,时刻运用吧!

我们常常希望父母理解我们,而我们的父母又何尝不需要理解;我们常常希望配偶理解我们,而我们的配偶又何尝不需要理解;我们常常希望上司理解我们,而我们的上司又何尝不需要理解;我们常常希望下属理解我们,而我们的下属又何尝不需要理解;我们常常希望我们的同事或朋友理解我们,而我们的同事或朋友又何尝不需要理解。

我们渴求理解、渴望成熟,当我们在学会理解他人时,就会发现自己的成熟。成熟可以理智的看世界,让我们不再任性,不再无知,并了解自己在生活中的位置。让我们都成为成熟的人。

【故事】:善意的谎言

一位经理到邻近的某市出差,原说好要搭乘傍晚的班机回家,可是他没赶上那班飞机,又来不及通知太太不要去机场接。  

他的太太赶到机场,发现丈夫不在预定的班机上,感到十分焦急,担心丈夫有了女友,便立即给她丈夫在邻市的五个朋友和同事打电报,询问她丈夫是否在他们的府上过夜。然后,她开车回家。 
 
丈夫乘下一班飞机,于数小时后回家,发现妻子站在门口,手里拿着刚送到的电报。 
 
五份电报上都只有一个字:“是”。

4)他人需要帮助

美籍华裔女物理学家吴健雄在成名之后,曾给胡适写过一封信。在信中,吴健雄回忆了一桩胡适早就忘记了的往事,意思是在她毫无成就之时,胡适的一次演讲给了她鼓励,使她满足了自己的求知欲,得到了人生的真正快乐。胡适在回信中写道:“我一生到处撒花种子,即使绝大多数都撒在石头上了,其中有一粒撒在膏腴的土地里,长出了一个吴健雄,我也可以百分快慰了。……”

  帮助了别人,能让自己感受到“百分快慰”。帮助了别人,快慰了自己,那么,何乐而不为?

在美国,圣诞节对不同的人代表了不同的意义。对某些人而言,圣诞节的意义是在布置好的圣诞树底下那些包装得色彩鲜艳的礼物。对另外一些人而言,它的意义则是家人团圆以及共享美好的一餐。对基督徒来说,它代表了耶稣的诞生。圣诞节的意义也是向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手。在采购礼物及寄送圣诞卡片的一阵忙乱当中,很多美国人仍会拨出时间去帮助别人。在美国及全世界各地,圣诞节提供了很多传扬“平安与世,善意与人”的机会。例如,救世军的摇铃者对大多数为圣诞节购物的人们而言,是一个熟悉的景象。他们通常会站在购物中心和商店外面,为有需要的人募钱。很多教会和其它的机构会收集玩具和衣服,作为穷苦家庭的圣诞礼物。报佳音是另外一种能够将欢乐带给邻舍的传统方式,尤其是针对那些老人和无法常出门的人。圣诞节的精神鼓励人们在许多大大小小的事情上互相帮助。

【故事】驴子和骡子

驴子和骡子分别驮着货物赶路,驴子由于弱小非常有礼貌请骡子帮他分担部分货物。但骡子置若罔闻,毫无同情之心。当他们走到山路上时,驴子滚到山下摔死了。驮夫只好把所有的货物都放在骡子身上。他这时后悔莫及,只有艰难的向前走。这个故事虽然不长但内容很有趣,它能够启发人深思,悟出深刻的道理。

【案例】:Make others great——帮助他人成功

曾有这样一种说法:“同样招聘一个员工,一个差的企业买进的是员工的双手,一个好的企业除了买进双手之外,还买进了员工的大脑。”,我想再补充一句:“一个伟大的企业不但买进员工的双手和大脑,还买进员工的情感和心灵。”这是我来微软实习2个月以来的切身体会。

当一个员工能将自己的双手、大脑和情感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时,他的工作才会充满灵感和创意,充满快乐和激情,充满归属和忠诚,充满荣耀和认可。

在微软,在大中华区全球技术支持中心,无论是在合作伙伴支持部,还是在营运企划部, 作为一名实习生,最大的感触有二:一是面对着的是知识和信息的海洋;二就是面对的是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工作环境。这个环境里的员工都洋溢着一种令人感动的特质,这种特质和微软的名言“make others great——帮助他人成功” 是紧密相连的。在任何情况下,遇到任何工作上的问题,向周围你认识的或不认识的员工请教,他们都会尽自己的能力来帮你解答,帮你尽快地适应到一个新的工作环境。并且这种帮助不是被动的,会有人来主动地来指导你在一些必备知识方面的欠缺,会针对性地展开一些针对实习生的快速培训。

这是一个非常开放和无边界的环境,大家都秉持着“make others great”的精神,让知识和信息可以在员工和员工之间、团队和团队之间,任何的单位和单位之间进行畅通的传送和共享,从而大幅度提升了这些知识和信息所能发挥的效用。

“make others great” 背后思想的精髓是团队的精神,优秀的个体在这种精神的凝聚下会迸发出惊人的团队的力量。我想这也是微软的伟大之处。

而“make others great” 也是我在微软实习最宝贵的收获之一。潜移默化中自己又成长了很多,也希望能有更多的机会去“make others great”!

5)他人需要同情

卡内基有一句名言“我可以理解你的看法,因为如果我是你的话,我一定也会有相同的感受。”卡内基先生说:“同情,是所有人类最渴望的东西。孩子会急着展示伤口给你看,来赢得你的同意。其实成人也一样,总是喜欢谈自己真实而虚构的种种不幸,来争取你的同情。”所以要化解纠纷,赢得友谊,请记得要同情他人的立场与愿望。

同情心一般是指对别人遇到的麻烦、烦恼、不快及意外给予真诚的关心,而不是视而不见、麻木不仁、冷漠处之与幸灾乐祸。这不仅是指对老、弱、病、残。同情心是一种爱,是一种友谊与理解,是平等的而非居高临下的施予。其实每个人在生存中都会因种种原因,需要获取他人的同情,大多是精神、情感上的,因为物质的只缺少或有与无的问题,不牵扯同情问题。每个人同样还需要获得尊重与尊严。

心理学家亚瑟•盖提斯在那本著名的《教育心理学》中曾说:“同情是人类最普遍的一种需求,小孩子在受伤时,即使是一点点擦伤,也会需要大量的同情和安慰。对于成年人来说,他们之所以会醉心于诉说自己的忧伤、病痛和一切生理异状的细节,全都是基于同样的心理。”所以,你要想说服别人,别忘了先要学会设身处地的去替别人想想。

【故事】冬和春

曾听到一则神话故事,说的是上帝要从人间选出一个人,带领他到世界各地去调查民情,之后那个人就可以上天或成仙。从几百个人中筛选,最后剩下春和冬两个人,由于二人技艺相当,实在无法选出更好的哪一个,上帝只好叫他们爬山,谁先上去又先下来就是胜利者。结果冬很快就回到上帝的身边,她爬过的那座山,空空如也;而春很久才下来,他爬过的那半边山,一片苍翠,冬望着姗姗来迟的春,得意地等待着上帝的谕旨,上帝却微笑地望着春,慈爱地说∶“你正是最适合的人选,你善良得连山上的一株草都不忍心践踏,把每根倒伏的树枝都扶起来,天庭将封你为春神,永远受到人们的爱戴。而冬,为了行程的便利,砍掉了他看到的所有树木,固然能力无限,也只能封为冬神,受到世代人们的憎恨。”上帝于是随着春来到人间,那个时候,万物复苏,田地间一片祥和。干涸池塘中的一对鱼儿尚且知道相濡以沫,鸟儿尚且知道用自己衔来的一点点食物给予受伤的伙伴……次等幼小的生灵尚且如此,吾等何以堪?

一个“人”字,何谓人也?本来就是两个人背靠背地站在一起的象征。保存自己的同情心,哪怕不能救人于火海,但只要用同情而不鄙视的眼光,慰问一下走霉运的人们,他们就会像那半边山上感恩的折枝一样,在上帝眼中更加苍翠。保持一份同情心吧,在自己的右手温暖左手的时候,学会用双手去怜惜另外一双冰冷的手。

【测验】你有同情心吗 ?——信不信由你

这是一个令人难忘的玩具城 ,因为里面有让人看过一次之后 , 就会吐到不行的恐怖玩具 ,在这些玩具当中你觉得哪个最让你想吐 ?

A . 眼睛流血的骷髅头
B . 满脸脓包的水怪
C . 凸眼长舌的妖怪
D . 流脓暴牙的秃头虫

选 A眼睛流血的骷髅头的人:你的个性十分坚强独力,非常受不了别人动不动就哭哭啼啼的模样,你觉得无论是发生什么天大的事情,最后都会有解决的办法,每一个人都要对自己负责,实在没有什么好同情的。

选 B满脸脓包的水怪的人:你就是心太软,感情丰富,听到一段感人的故事就会落泪,看到小动物受伤就会难过,你是一个有爱心有同情心的人,只要别人有难,你一定尽全力帮忙,可以去参加好人好事代表了!

选 C凸眼长舌的妖怪的人:你对于表现同情心的分寸拿捏的很好,绝不愿意当烂好人,当有人真的需要你帮忙时,你会义不容辞的付出,但若是助纣为虐的帮忙,你就会抵死不从,很有原则!

选D流脓暴牙的秃头虫的人:你也是一个有同情心的人,不过要和你很熟的人,才了解你的真性格,因为你平时看起来冷冷的,说话很直接,有时伤到别人的心都不知道,说具体一点,就是嘴硬心软, 明明热心助人,嘴里却不承认 。

6)他人需要激励

人类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来自太阳之光。没有太阳,花就不能开放;没有爱情,就没有幸福;没有女性,就没有爱情;没有母亲,就没有诗人和英雄。而激励就如太阳、爱情、女性、母亲一样。

“激励”意味着什么?《韦氏新世界英语词典》说这个词的意思是“向别人提供积极性或以积极性影响别人”,而“积极性”一词意思是“促使一个人做事或以某种方式行事的内心的动力、冲劲或意欲”。所以,激励涉及到如何激发一个人内心深处的东西即潜能。

现在人们似乎希望一种外力可使自己和周围的人朝着预定方向前进。但凡是由外力促成的行为,都不可能持久。这就象一辆汽车,有时有汽油有时没有。汽油用完了,汽车要人推才能走,一不推,汽车马上失去动力,很快便停下来。但如果油箱中汽油常常是满的,车内的发动机就能不停地驱动汽车前进,几乎没有尽头。

人和激励的关系也是这样。没有激励,人就很难动起来,更不可能鼓起冲劲,也就很难发挥潜能。但如果一个人不停地受激励驱动,他就能永远前进。

因此,成功学大师安东尼•罗宾指出,要想成功,你必须学会调动别人内心深处的积极性让他们发挥潜能,你必须“给他们的油箱加油”。在一次调查中,要求70 位心理学家说出主管人员必须懂得的人性中的最关键的东西,有65%的人说“积极性”,就是使人行动起来的那种感受和认识。如果你不能调动别人的积极性,你就不能领导他们。如果你领导不了别人,那么你想做的一切事情都要由自己独立完成。

7)他人需要赞美

贝克斯特是个测谎专家,一九六六年有一天下班之后,他心血来潮留在办公室做研究。他将植物的叶梢衔接在有记录器显示的测谎器上,然后在植物根部加水试验其反应。

结果记录器上显示无反应,接着贝克摘下其中的一片叶子放进热咖啡中,叶子还是没有反应。于是他决定烧掉这片叶子。

烧掉这片叶子的念头,刚在内心萌生,记录器上却已出现急剧的改变——记录器上的笔如失去控制般的往上延伸。从此之后,贝克斯特和其他人便将对植物生态的理论研究,延伸到人类的感情和心态上。结果证明植物的反应随照顾者的态度而有所不同。如果得到称赞和赞美,他们会显得欣欣向荣,但是如果受到隔离和责难,他们便生长得不好,显得有病的样子。

如果人类对植物的影响确实如此,那么人与人之间的影响力量更大!菲力浦•布鲁克是这么说的:“夸奖任何工作‘做得好’,可以产生我们意想不到的效果。”西塞罗在著作中写着:“我们都会为爱的礼赞而感到兴奋不已”。

赞美可以激励别人发挥他们的潜能实现他们的理想,可以建立他们的信心,并使他们成长。有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这样说过:“抚育孩子没有其它窍门,只要称赞他们。当他们把饭吃完时,赞美他们;画了一幅画之后,也赞美他们。当他们学会骑自行车时,也赞美他们,鼓励他们。

有人说一个人活着,就是为了避免惩罚或为了得到奖赏。赞美就是对别人付出的一种报偿,赞美对人类的行为是一种激励与鼓舞。

在某大学中曾经进行过一项实验,所有学生被分为三组。第一组学生经常受到鼓励和赞美,第二组学生任其自由发展,第三组学生除了受批评之外无其它态度。结果任由发展的一组进步最小,受批评的一组有一点进步,但是受赞美的一组表现最为突出!汤姆是一位优秀教师,他就经常赞美他的学生,结果每位学生的表现都很令人满意,而且也懂得赞美别人。

当众表扬一个人,效果就会成倍增加。这个人不但会更努力地干,而且得到了很好的荣誉。这样做不仅提高了他在众人心目中的地位,还能调动起大家的积极性,向他学习。

我们应该学会赏识、赞美他人,努力去挖掘他人的闪光点。同是一棵树,有的人看到的是满树的郁郁葱葱;而有的人却只看到树梢上的毛毛虫。

为什么同样一件事物,会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呢?原因就在于有的人懂得赏识、赞美,而有的人只会用挑剔、指责的眼光看待事物。

一名记者曾做过一次调查:经常赏识他人,夸奖、赞美他人的人往往处事积极乐观,受人欢迎,受人尊敬,不常生病,并且比一般人长寿;而常指责、抱怨的人没有朋友,孤单落寞,身体、心理脆弱,比一般人寿命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