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厂长跑掉了,”上海宏力半导体的一位管理人员告诉记者,“8月份开始就没见过他了。”而宏力半导体在面对外界询问的时候,统一的说法是,这位厂长请了病假。据透露,这位消失的厂长英文名叫做Peter,而他的中文名字,“业内都是知道的”。
一位业内人士分析,这位“业内都知道的”厂长,很可能是先前因高层派系斗争挂冠而去的生产厂厂长曹治勤。而据知情人士透露,离开宏力的还有副总李康智,采购经理李金圳两名高级管理人员。
记者致电宏力公关部,一位姓吕的小姐告诉记者,公司确实有位副总经理一直因身体不好在台湾休息,但公司并没有出现高层人事变动。
但据台湾媒体报道,宏力内部早已出现的人事纷争。宏力最早的研发团队由执行董事长王文洋从台湾原德半导体网罗而来;而经营方面,王文洋又请来前任茂矽副总、合晶科技董事长蔡南雄担任总经理。蔡南雄带领薛永瑞等一班旧部进驻宏力后,便在多方面与来自德的创始团队发生了冲突。
此外,王文洋于2002年成立宏中公司,专门掌握宏力的半导体及原材料采购。王文洋本意是想把台塑的采购作业流程制度移植至宏力,由集团统一采购事宜,但宏力内部一些专业经理深感大权旁落,认为“宏力的主管对设备采购没有决定权”。
业内人士认为,宏力在其发展过程中就一直存在人事隐患。董事长王文洋从创立宏力开始才第一次涉足芯片行业,此前没有自己的成熟团队,宏力的始创人员本来就来自不同企业,发展过程中又不断有新的小团体加入。复杂的人事结构,是短时间内人事纷争问题难以解决的原因。
据先前港台媒体报道,台湾芯片企业赴大陆投资设厂曾引发挖角大战及人才抢夺大战。宏力、中芯国际等企业都为网罗人才争得短兵相接,而台积电、联电的员工最为抢手。业内分析,尽管宏力在人才抢夺上不落下风,但毕竟此前从未涉足芯片行业,短时间糅合而成的团队能否发挥水准,各方一直持观望态度。
而团队上的不成熟甚至影响到了宏力在海外融资方面的进展。此前媒体报道,美国专门投资高科技公司的投资银行SG Cowen证券半导体研究最高主管、昆仲基金合伙人帕克(Drew Peck)强调,昆仲并未投资大陆宏力半导体公司,并且不看好目前大陆的芯片代工产业。业内分析认为,国外高科技投资机构更倾向于成熟企业,例如昆仲本身就是台积电的股东,而新生团队则无法打消他们对风险的担心。
产量几何?
根据2003年9月宏力对外发布的消息,宏力半导体一期项目总投资16.3亿美元,目前已建成两座12英寸芯片厂房。其中1厂A线(8英寸)已经投产,预计到2004年下半年8英寸芯片月产可达27,000片,技术将达到0.13微米。
而在2000年奠基之初,宏力对外发布的资料称,“第一座芯片厂于2002年底投产,将以0.25、0.18微米及更先进技术达成月产50,000片8英寸芯片”。
两相对照,无论从时间上,还是从产量上,2003年的宏力相比创建之初的宏力,口气要小了许多。
宏力现在的产量究竟有多少?宏力公关部吕小姐说,8英寸芯片的计划月产量为1万片,至于实际产量不方便回答。
而宏力的一位管理人员甚至告诉记者,目前宏力的8英寸芯片生产线开工明显不足,“对外面说是已经有10,000片,但实际上根本达不到,最多也就5000片了”。据透露,自4月份8英寸芯片生产线正式投产以来,宏力几乎没有接到多少正式的订单。目前最大的一笔订单来自日本冲电气(OKI),但目前也只处于流片测试之中,正式生产“估计要到明年了”。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在芯片制造业界有这么一个“普遍”规律,在正常的价格条件下,一个芯片工厂如果能达到70%产能,再增加的部分就是这个厂的净利润。那么如果按照宏力目前“最多5000片”的月产,利润就是不切实际的幻想。而宏力的管理人员很干脆,“我们现在是没有赢利的。”
这位管理人员告诉记者,由于开工不足,公司里的员工现在都很悠闲,但也觉得没劲,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开工盈利,员工的福利也能上升一些。而按照现在公司的运转效率,“说是3年搞好的事情,就很可能要搞5年”。
而宏力规划中的12英寸芯片生产线,至今还没有确切消息。宏力的管理人员透露,12英寸芯片的厂房是造好了,但设备,技术和人员现在都还没有。有消息称,宏力通过何种方法在大陆兴建12英寸芯片生产线将成为关键,因为台湾目前限制12英寸芯片生产线迁往大陆生产。据业内人士分析,宏力可能将两条8英寸生产线合二为一,建成一条12英寸生产线。
业内分析,尽管取得12英寸生产线技术将有诸多障碍,但宏力一直宣布要进入“12英寸时代”,也是出于经营需要。台联电执行董事长宣明智在今年5月宏力投产之初就表示,如果中芯与宏力放弃先进的制程市场,联电有的是折旧摊提完的8英寸厂设备。宏力在落后制程产品方面不可能拼得过联电与积电,必须押注12英寸芯片。
而即使宏力如愿建成12英寸生产线,情况也不会非常乐观。台联电执行董事长宣明智就表示,中芯和宏力两家公司的收入一两年内也就是联电的六分之一或是八分之一,推算回去,中芯或宏力如果要研发与台积电、联电相当的先进制程,研发经费将会高达营收的72%,研发经费占营收的高比例会侵蚀获利。
下一轮投资在哪?
业内人士介绍,上海宏力是由在英属开曼群岛的开曼宏力转投资注册的。而开曼宏力由“陈博士”(CheTed ChenPh.D.)以7亿美元资金注册。有消息称,资金来源为香港、台湾地区和美国、新加坡的专业芯片设计公司、设备制造商和风险投资机构。
而宏力一期投资达16.3亿美元。而根据路透社援引台湾工商时报报道,宏力已获得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及浦东发展银行等三家中资银行主办的联贷资金金额为8.3亿美元。报道指出此一联贷案贷款期限为五年年利率为1.8%。参与这项联贷案的还包括中国银行、招商银行、交通与光大等商业银行。据媒体报道,宏力集团总经理室负责人周枝田已经肯定了宏力获得中资银行贷款的事实。
业内人士介绍,宏力是以项目融资的方式获得这笔贷款的。而银行向宏力提供8.3亿美元贷款,作为担保的是项目本身。这也就意味着如项目成功,银行就可以顺利收回贷款;万一项目失败,银行不能向这个项目的股东追索,而只能将项目的资产和权利拍卖,从残值中获得补偿。
8.3亿美元的融资完全由中方银行完成,业内人士认为,这一方面反映了中方银行在运做能力上的成熟,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外资银行对宏力此次融资的态度。据介绍,外资银行没有参与融资,主要是受芯片行业在国际上不太景气的影响。此外,芯片行业技术更新太快,公司竞争力难于预见,不少外国银行不太认同半导体的行业风险。反映到财务上来,就是现金流入没有保障。
“外国银行习惯于做强者的最强项。宏力的股东方在半导体行业并不是非常有名气,要获得外国银行的信任不太容易。”一中资银行国际业务部的官员曾这样表示。
根据已有资料,仅上海地区已经建成和在建的芯片生产线就有13条。除了宏力获得的8.3亿美元贷款,据报道中芯国际也获得来自国内银行的4.32亿美元及3.97亿元人民币贷款,合计4.8亿美元;而根据中国银行上海分行有关人士的说法,为了引进台积电,上海松江区政府已经投资了20多亿,四大国有银行全部介入。尽管在2002年时任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产品管理司集成电路处副局长的徐小田曾向媒体明确表示,本届政府的基本态度是决不介入高风险的大型投资项目,但国内银行还是替IC行业背上了高风险。
按照宏力的规划,未来10年中,宏力将建成4座芯片厂,全部投资金额将高达60亿美元。而现在的问题是,宏力将靠什么从哪里去找这余下的43.7亿美元?
吕小姐回答说,很多公司在奠基时都会有长远的规划,随着事实情况变化,规划会做出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