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误区
“嗨,教授,在中国我们可不这样做……”“哎,这课我算是白学了,在我单位根本用不上……”
在MBA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中外合作MBA的教学过程中,类似上面的“挑战”和抱怨可不少遇到。更直截了当的是某些学员对一些课程的质疑:这课程对我的工作似乎没有直接的帮助;我没有必要学这样的课程,云云。
言下之意,就是“我无法马上用这门课的知识去进行管理、去赚钱”。比如,学了“市场营销学”,他便期望着公司的销售额在下个月马上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学了“全球化和国际商务管理”,他的公司第二个月就应该拥有走向世界的能力。课程没有促成他达到这些目标,他就开始怀疑MBA学习,否定自己当初的选择。
这样的看法是偏颇的。如果要盖上一顶大帽子,那就是:定位错误。据了解,怀有这种想法的学员并非少数,尤其是在刚刚开始MBA学习的阶段。这样的思想观念有时候甚至已经造成MBA教育和学习中的某些阻力。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问题,在此不妨把众所周知的知识再回顾一遍。MBA的英文全称是MasterofBusinessAdministration,习惯翻译为“工商管理硕士”。作为一种学位,MBA诞生于本世纪初的美国。这一学位的设立,是为了满足当时美国人“扩大物质的生产和分配”的需要,以及保障其所提倡的“科学管理”的运行。MBA所致力培养的,是懂得这种“科学管理”的职业经理人员。
与传统意义上的教育不同,MBA最重要的特点在于其实用性。不重灌输理论,而在于培养决策及实用管理技能。其教学理念是将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实用的知识、真实的实践经验和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结合在一起,在帮助学员建立全面的知识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互动学习如商业案例分析、实战观摩、分析与决策技能训练等方法手段培训学生的实际操作技巧。因此,MBA们学到的知识与技能使他们有能力分析和处理复杂的工商经营管理问题。正基于此,MBA课程内容不仅各国家、各大学都有很多共性,而且其内容也经常在不断地得到补充和更新,从而能更确切地配合学生以及当今企业机构的需要。
尽管如此,MBA与一般的培训课程有着本质的区别。培训课程有非常明显的行业针对性,是针对行业出现的现实问题的一些解决方法的传达。如团队建设培训、演讲技能的培训、礼仪培训等等,这些培训结果往往显著,一般都能起到“吹糠见米”的效果。而MBA所要给予学员的,并非一时一地的功夫,它的目的在于塑造一种智慧,一种高屋建瓴、超越细节的大智慧。MBA可能会引进培训的方法,但这些方法只是手段的采用,即通过这些手段来达成MBA的终极目的,而不仅仅局限于对这些手段的学习和掌握。因此,对某些爱钻牛角尖的学员,有经验的教授往往用了这样的调侃方式来引导:“Hi,Guy,youareamanager,notanaccountant(嗨,小伙子,你是经理,不是会计师)。”这并不意味基本技能不重要,但是,对总体知识没有宏观把握能力,一味在细节上纠缠不休,对MBA学习来说,确实是“捡了芝麻丢西瓜”。
这又令我想起了MBA的本土化问题。那么,什么是中国的MBA?什么又是外国的MBA?这个问题表面上似乎不好回答,但答案也是显然的:从处理方法和技巧上,MBA确实有本土化的要求;但从理念上分析,MBA根本没有国界,它体现的只是人类管理学的知识精华。
MBA能力认知
接受过MBA教育的学生不难发现,MBA带给他们的最大的收获是带给他们一种对新事物的启发、思考能力和开阔的视野;使他们对以前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产生了新的看法和理解;MBA课堂使他们接受了知识与技能、个性与心理、目标与愿望等方面的挑战;使他们变得更具实力,对未来的事业与职位有了更高的目标。
总结起来,MBA教育对受众的培养主要有两大能力:其一,创造性思维能力(creativethinkingability);其二,解决问题的能力(problemsolvingabili鄄ty)。从MBA课程的设置看,可以说是应有尽有包罗万象,既有抽象的管理经济学,也有错综复杂的公司财务管理和会计学,同时还可能开设有涉及大量计算模型的运作管理等。作为一个职业经理人决策应该包含的知识领域和内容几乎一网打尽。这样的课程设置完全是多年的实践经验的结果,并不是随意随机的行为,其指向完全是上述MBA的培养目标。
就像文史哲是一般人的人文素质基础一样,MBA的课程安排也始终离不开职业经理人基本素质的培养。例如,从表面上看,类似“运作管理”的课程好像对一个作为决策者的经理人没有直接的关系。谁要经理人去进行作业排序?谁要经理人去进行库存计算?显然没有,然而,反过来看,经理人利用资源分配资源的最终决策,始终无法离开这些内容。再如,经理人不必自己去编制财务报表,但是经理人自己一定要明确财务报表对决策的决定性作用,而且,必须能够了解和阅读财务报表,这也不过是常识性知识。对经理人员,MBA提供的是一种造血功能,而不是简单的输血行为。
当士兵还是当指挥官
另外,在学习过程中,MBA学员们还会发现,MBA和传统教育也在多个方面存在差异。在这方面,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张维迎院长的总结很有代表性,他认为,传统大学一般侧重学术训练,MBA引入职业性训练;传统教育面向政府,MBA教育则面向市场;在收费体制上,MBA教育引入了个人投资的观念,过去我们认为教育一定要由国家包下来,而MBA需要学院自己去投资,学校提供产品;学生和学校的关系也变了,过去我们把学生更多地看成一种产品,教授的产品,学院的产品,而MBA更强调把学生当成客户,所以在MBA教学中,对学员需求的了解变得相当重要。
而另一方面,教育者也有责任引导学员应该从MBA教学中得到什么。这一点往往为很多人所忽视。要知道,接受MBA教育的对象面临的是一定程度的“智慧”上的迷惑,需要的是一种具有高度的点拨,以望走出迷津。而作为一种教育体系,MBA所蕴涵的是一种成熟的操作方法和手段。在进入这样的一种体系之前,MBA受众不一定非常明白自己真正需要什么,也不一定明白通过什么样的手段才能获取自己的需要。所以,MBA教育者必须明白,在把学员当作“客户”对待的同时,也应该将之当作“学生”塑造。MBA培养的是指挥官而非士兵。士兵也许是一个枪法一流非常出色的狙击手,但未必能够在一种战略态势中,组织有限的兵力和武器,去围攻包抄敌人或去夺取某一战略要地。前者是一种技巧或技能所能够达成的目的,后者则是一种智慧引导的高度。MBA培养的即是后者,是对智慧的培养和熏陶,而不是某些技巧的传授。这一点,不仅作为受众的学员必须理解,作为施者的MBA教授们也应该铭记在心。
文章出处: 金羊网
文章作者:黄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