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死了。他们选择以以无言作为最后的总结。
死者已已矣,存者当自谋。而根据有关报道,还有更多的老板有自杀的倾向难道,2004年开始,老板们真的把死亡作为最合适的休闲吗?显然,死亡是最后的一种终结方式,它不是解脱,而是无奈的逃避。所以,死亡像一块厚重的乌云,掩盖了太多的真实。
首先,是存在缺陷的制度。在中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计划经济的制度设计,曾经抹杀了许多个人的创造力,压抑着整个市场的自由扩张,而当市场经济到来时,许多机会也到来了,这不仅是指市场机会,还有更多的制度机会:因为,很多制度没有建立,或者根本就不完善,因此,这为个人扩张提供了最为重要的机会。所以,我们的很多老板是戴着“原罪”诞生的,正是这样,当制度逐渐完善,管理更加严格与规范后,再加上市场竞争的加剧,使得企业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小,而在更加高级的竞争阶段,这些老板已经跟不上节奏越来越快的调整步伐,最终陷入困境之中。最关键的是,多年的侥幸心理,使他们忽视了宏观政策的直接作用力,触电而亡则是一种必然。
其次,对经验主义的沉迷。不可否认,这些老板是聪明的,而且很有能力的,在创业阶段,他们不仅具有敏锐的善于捕捉商业机会的猎手,还是具有强大的魄力与超人一等的经营智慧,他们的成功虽然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但是,这偶然性里也有一点必然:既然机会已经存在,只有那些更有商业头脑的人才能把握。显然,他们就是时代所赋予承担财富使命的一群人。他们是幸运的,因为他们先富了起来,而他们同时又是不幸的,因为,他们自以为积累了很丰富的经验,以为经验就是无所不胜、无所不能的,甚至在经验主义的泥潭里,愈陷愈深:他们不知道,现在的他们所面临的已经不再是一个漏洞百出的栅栏了,而是一堵铜墙铁壁。来自制度与市场的机会变得更少,而竞争却激烈100倍、1000倍,他们以为经验就可以解决一切,殊不知,就是曾经取胜的经验,像一盆温水,把他们像煮青蛙一样,悄悄地煮死!
再次,是性格决定的命运。他们为什么能够成功,而别人却不能成功,在面对相同的市场环境时?其实,答案很简单:他们的胆量都比较大,投机心理比较强。而这正是更多的人所不具备的。因为制度方面的时代局限性,让他们找到了迅速积累财富的途径。当时代发生变革,经济秩序倍重新排列后,他们的胆量依然巨大,同样巨大的是他们的胃口。所以,在新的经济周期里,他们靠胆量去赌,结果可想而知。性格决定着他们的财富命运,同时也决定着他们的生物生命:他们的心比田高,已经决定了他们不会向失败妥协,尽管失败是必然的。
最后,是知识结构的欠缺。我们知道,在上一个经济周期里,老板大多是激情加机遇型的老板,而进入21世纪以后的新财富阶层,却都是知识型老板。因此,在新的市场竞争环境里,来自知识层面的对抗与竞争就格外突出。但是,老一辈的老板们显然不具备这样的知识结构,他们不仅无法看清现代经济的真实面目,也无法判断出现在眼前的是机遇还是陷阱。他们已经不具备拥有知识的时间与机会了,而家长的强硬作风使他们更加固执己见,所以,在错误的路上,他们只能越走越远,越走越模糊。
老板死了,老板死于各种原因,甚至死于一种特殊的综合征。但是,我们能拯救他们吗?我们又该如何拯救他们呢? 摆在面前的,依然是没有规则的思路。
莫非,这就是命运?一代人整齐而无意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