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要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想问题、作决策、干工作的全过程,自觉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努力把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成果转化为促进发展的正确思路,转化为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转化为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能力,以长远眼光谋划发展,以全局意识统筹发展,以科学态度抓好发展。凡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事情就要全力以赴地去做,凡是不符合的就要毫不迟疑地去改,努力使我们所做的一切,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的检验。
战胜挑战,就是机遇
什么是机遇,机遇从来就是对挑战的胜利。战胜挑战,就是机遇;被挑战所压倒,就是失败。现在我们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应对得当,就能在挑战中抓住机遇;应对失当,有机遇也抓不住。小平同志曾经说过,我就担心丧失机会,不抓呀,看到的机会就丢掉了,时间一晃就过去了。历史的经验教训表明,机遇易失不易得,能否抓住机遇,用好机遇,是对我们各级领导干部的严峻考验。这几年,我们一些市、县在同样的背景和条件下,经济实力的差距却在扩大。这说明,机遇只会给那些思想解放、勇于开拓的人,只会给那些不怕困难、迎难而上的人,只会给那些踏踏实实、埋头苦干的人。
高兴但不能陶醉
发扬永久奋斗的精神,是毛主席1939年5月30日在延安庆贺模范青年大会上说的。当前,我们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能否保持发展的好势头,争取在国内外激烈的竞争中不掉队,并且迎头赶上,这就需要进一步发扬永久奋斗的精神。要看到,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只不过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成功无顶峰,进取无止境。面对取得的成绩大家都很高兴,但不能陶醉,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安不忘危。
激活全社会的创业细胞
创业是万事之基、振兴之道。我们江西要加快发展、实现崛起,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要激活全社会的创业细胞,在大力培养一批有眼光、有作为的创业型企业家和领导干部的同时,要使更多的劳动者转变为既是劳动者又是创业者,放手让人民创造财富,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创业走向富裕。创业需要一定的资金和技能,更需要的是创业品质和创业环境。江西人民勤劳朴实,这是我们的优秀文化,但由于长期受农耕文化影响,部分同志闯荡市场、敢担风险的意识相对较弱。数千年以小生产为基础的自然经济,形成了一种因循守旧、怕担风险的社会心理,束缚着我们的创新力。近些年来,我们在发展开放型经济方面取得了很大突破,但本土创业氛围还未充分形成。要实现富民兴赣的目标,一方面要坚持招商引资,大力扶植民营经济,另一方面要在全社会大力培育创业和谐文化、增强创业意识、激发创业激情,让一切有利于群众创业的思想活跃起来,让一切有能力创业的人才脱颖出来,让一切领域的创业热情充分发挥出来,在全省形成艰苦创业、富民强省的生动局面,使江西这块红土地成为新时代人才价值能够充分体现、各类人才竞相涌现、创业人才容易成功的创业基地。
“和”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
创业需要和谐。“家和万事兴”。“和”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贯穿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以及追求人自身身心和谐等等方面。天人合一、贵和尚中、宽和谦容、和衷共济、兼爱非攻、天时地利不如人和等等,体现了中华“和”文化深刻而丰富的内涵。我们要创业、要发展、要崛起,更需要有一个和谐文明的社会环境。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充满活力而又协调有序的社会。在这个社会里,社会成员各就其位、各得其所,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团结互助、和睦相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广大人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和发挥出来,从而创造出日益增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整个社会处于不断发展和进步中。
大力倡导与人为善、和衷共济 关爱宽容、团结和谐的社会风尚
如果一个社会内部纷乱不已,“窝里斗”,内耗加剧,力量相互掣肘,必然发展缓慢;如果一个地方或单位琢磨事的少,琢磨人的多,“运动员”少,“裁判员”多,专心干事创业的少,热衷搞内耗的多,具有爱心和宽容精神的少,一心想抓别人的辫子、进而一棍子打死的多,这样的地方和单位就没有希望!一个人有再大的权力、再多的财富,如果没有学会去关心别人,帮助别人,那他的生命还有多少意义呢?因此,我们必须在全省上下大力倡导与人为善、和衷共济、关爱宽容、团结和谐的社会风尚,大力营造“创业富民、和谐兴赣”的文化氛围。要比干劲,不赛斗劲;要见贤思齐,不嫉贤妒能;要宽容大度,不尖刻计较;要心地光明,不幸灾乐祸;要同心同德,不貌合神离。使各类人才有用武之地而无后顾之忧,有苦练“内功”的动力而无应付“内耗”的压力,有专心谋事的成就感而无分心谋人的疲惫感。
配套形成的过程就是产业集聚的过程
有条件的园区都要在加强产业配套、增强产业集聚度和关联度、壮大产业集群上做文章。产业集群优势源于互相密切联系、产品关联度高、紧密合作的企业生产网络。在产业转移中出现的这种“块状移动”的新特点启示我们,即使拿出最优惠的招商条件,也难以吸引一个上规模的企业单枪匹马到这个地方落户。因为企业的决策不仅取决于有形成本,也取决于无形成本,即产业配套能力的强弱。配套形成的过程就是产业集聚的过程,而产业集聚规律的标尺是配套能力、服务环境及配置成本。因此,我们要通过加强产业配套,做大做强一批布局集中、主导产业突出、特色鲜明的高成长性的工业园区,使之成为今后带动我省经济振兴的增长极。
增加的收入要实行三个倾斜
这几年,江西经济有了一些发展,财政状况有所改善,但总体上讲,底子还比较薄,人民群众的生活还不富裕,我们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既要增强做大财政蛋糕的能力,又要切好分好蛋糕,增加的财政收入要向困难群众倾斜,向农村社会事业倾斜,向基层等薄弱环节倾斜,首先把广大群众最迫切需要办的事情办好。
不能让贫困家庭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中国的强盛取决于农村发展,农村的发展取决于农民的素质,而农民素质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要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大力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引导和帮助农民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增强法制意识,净化村风民风,提倡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教育的平等是人生起跑线上的平等,是最基本的平等,不能让贫困家庭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各地要切实解决城乡贫困家庭子女免费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使贫困家庭的每位孩子都能上学。
国泰民安、人民安居乐业,是最大的政绩
国泰民安、人民安居乐业,是最大的政绩。只有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解决人们的后顾之忧,才能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从而也为社会稳定起到“安全阀”的作用。要按照“社会化”和“广覆盖”的要求,使各类所有制的企业从业人员都能参加基本养老、失业和基本医疗等社会保障,并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逐步加大财政预算中社会保障支出的比例,逐步提高保障标准和能力。
做好“结合”的文章,提高把握“度”的能力
领导干部要做好“结合”的文章,提高把握“度”的能力。“结合”是领导干部的一项基本功,也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关键所在。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提高理论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增强“结合”的意识,提高“结合”的本领,善于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把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同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这样我们的工作才能抓到实处,从而更富有成效。
领导工作也要把握好“度”。“度”是一个哲学概念,是万事万物存在的规定性和平衡的关节点。作为领导者要把好舵,必须坚持辩证法,防止片面性和绝对化,必须坚持科学态度与工作热情的统一。在时机把握上要善于审时度势、因势利导,既不能在条件具备、瓜熟蒂落时当断不断、贻误发展时机,也不能在机会未到、条件不成熟时盲目蛮干、急于求成。在力度把握上要善于掌握“火候”,到位而不过头,允执其中、恰到好处。在全局把握上要总揽各方,善于“弹钢琴”,而不能顾此失彼。领导者对度的认识深度和驾驭能力,往往关系到一个地方、一个单位工作的成效。把握得准,处理得当,则自然顺畅,事半功倍;反之,则失误频出,事与愿违。
提高思想境界,端正思想作风
当前,我省干部队伍的主流是好的,但在一些干部中间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两种不良习气。一种是奉行庸俗关系学。不讲党性讲人情、不讲原则讲关系,有的甚至称兄道弟、搞小圈子。圈子里的人什么话都敢说,什么事都敢做。不是圈里的人,这也看不顺眼,那也看不顺眼。一种是只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竭力奉迎上级领导而严重脱离群众。在他们看来,全心向“上”比俯身为“下”要实惠,“形象工程”比“惠民工程”更有效益,“会汇报”比“会做事”更能博得上级喜欢,会“做秀”比办实事更能加深印象。上级交办、布置、关注的事,很努力,但是老百姓反映的事拖几年也不解决。这样的风气不仅削弱了党的组织领导能力,而且也败坏了党的形象,同党的宗旨、同“三个代表”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必须坚决纠正。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讲正气,坚持公道正派,反对拉关系,搞“小圈子”,绝不允许把市侩哲学带到我们党内和干部队伍中来。一定要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不浮躁、不做假,不“做秀”,不急功近利。
灵车上没有多余的行李架
贪婪的本性,是万恶之源;不劳而获的金钱,是套在自身脖子上的铁枷锁。家有万贯不过日食三餐,广厦千间不过夜宿一隅,在灵车上没有多余的行李架。我们各级干部一定要把这些问题想通、看透,自觉以廉为荣,以贪为耻,修身重德,淡泊名利,净化心灵,加强自律,保持清廉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