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报考空前火爆37∶1折射竞争与公平
作者:admin 来源: 日期:2005-01-11 浏览
 
 
 

  2005年度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报名、考试呈现前所未有的火爆态势。本报记者就此专访中国人事科学院院长王通讯
  公务员职位的公共性、稳定性、保障性等三个因素具有较强吸引力。国际上也普遍存在“公务员报考热”
  记者:一段时期以来,“公务员报考热”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热门话题。时下仍余热未息。您如何看待“公务员报考热”?其“热”又是如何形成的?
  王通讯:总体上看,“公务员报考热”是我国改革开放发展到特定阶段的必然现象,并将随着改革的深化而呈现新的特点。“报考热”是件好事,也没什么特别反常之处。其形成原因主要不外乎三方面,即公务员职业本身的特点、当前的就业形势和录用公平机制的建立。
  记者:为什么公务员职业的吸引力如此之大?
  王通讯:三个因素使公务员职位具有较高吸引力:其一是公务员职业的公共性。公务员直接运用社会公共权力和资源提供社会公共服务,一般具有较好的职业声望和社会地位,对具有公共服务热情的人有着特殊的吸引力。其二是公务员职业的稳定性。在很多国家,公务员职务常任,职业风险相对较小。其三是公务员职业的保障性。公务员为政府和其他公共机构服务,其职业发展、工资福利、退休养老等通常都有着较为完备的保障体系。
  记者:那公务员职业富有吸引力,是我国特有的现象吗?
  王通讯:并非如此。“公务员报考热”在国际上也是普遍存在的。此次我国公务员招考中37∶1的考录比例,算不上什么特别不一般的现象。
  造成录用考试竞争激烈的最主要原因是公众参与公共事务的需求与公共职位的稀缺性之间存在矛盾
  记者:随着改革进程的深化,公务员职位对大学生还会有吸引力吗?
  王通讯:造成公务员录用考试竞争激烈的最主要原因,是参与公共事务的公众需求与公共职位的稀缺性之间存在着矛盾。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公众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需求会不断提高,但所能提供的公共职位的数量却不能任意扩大,需求与供给之间存在着较大矛盾,是公务员报考与录取比例偏高的根源所在。
  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深化发展的关键时期。政府作为改革的倡导者、组织者和实施者,在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工作可以为人才实现个人抱负、提升人生价值提供宽广的舞台。公务员作为政府工作的参与者,直接为国家服务、为社会服务。其职业可谓崇高而神圣,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因而成为很多人才特别是青年学子理想的职业选择和人生追求。一项对89个城市大学生的就业调查显示,公务员职位只为大学生提供了1%的就业岗位,却吸引了30%大学生的目光。
  记者:现在的就业门路很多,但大学生找工作似乎仍很困难。请问大学生选择报考公务员与目前的就业形势有什么内在联系?
  王通讯:尽管我国经济仍保持较高增长速度,但经济发展所创造的就业岗位和现实就业需求间的矛盾仍很突出。今后一个时期,特别是随着下岗向失业并轨的推进和经济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交织在一起,按照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7%左右测算,年度供大于求的富余人员在1400万左右。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局面不会有明显改变。
(背景:从高校毕业生就业方面来看,自2003年起,高校扩招后的毕业生陆续进入就业市场,毕业生人才市场的竞争更趋激烈。2004年有280万高校毕业生,比2003年增加了68万人,增幅达32%;2005年这一数字则上升到338万人。)
  2005年中央、国家机关集中招考,一次性提供8400余个岗位,计划录用职位数比上一年度增加400多个。这对于正在寻求就业岗位的学子们来说,无疑是一次非常有诱惑力的机会,“报考热”自在预料和情理之中。  
  不仅应看到报考人员的绝对数量和比例的增加,更应看到热闹现象背后正在成长的新机制:公平
  记者:有这么多人可以报考公务员,是否表明现在的报考条件更宽松了?
  王通讯:应该说是报考条件的设置更加公平了。坚持考录政策、录用计划、资格条件、考试成绩和录用结果“五公开”,使考试录用成为“在玻璃房子里的竞争”。考录的公正性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也成为吸引广大人才积极报考的重要因素。
  (背景:在2005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招考中,中组部和人事部进一步规范了报考资格条件,修订了招考公告和招考简章。如不允许招考部门对性别、身高、相貌、毕业院校作出限制;继续推进放宽户口限制;按照人事部、卫生部制定的新的体检通用标准,放宽了要求;对一些专业性较强的职位不再提出政治面貌要求,为广大考生提供了更加公平的竞争机会。同时,这次招考还首次规定,对城市低保家庭和农村特困家庭的考生减免考试报名费,有1597人享受到这一政策。特别是取消报考对象身份限制的规定,使招考职位平等地面向高校应届毕业生和社会在职人员,使社会在职人员的报考人数显著上升,占30%,这也是形成“报考热”的直接原因之一。)
  记者:比如说?
  王通讯:以这次报考人数较多的人事部为例,招考条件较为宽松,吸引了大批考生报考:一是取消户口限制,报名合格人员中有1577人为京外户口,占报名合格人数的40.7%;二是取消身份限制,有1759名社会在职人员报名合格,占45.4%;三是减少专业方面的限制,12个职位中有9个没有专业限制,如人事教育司综合任免处的一个招考职位因不限专业而引来128个专业的考生报考。其中不乏武术、兽医、制浆造纸等冷门、特殊专业;四是放宽政治面貌方面的条件,大多数职位没有提出中共党员条件,非中共党员报考达1376人,占35.5%;五是录用一名残疾人,也吸引了不少残疾人报名。
  记者:这些考录条件的变化,对公务员队伍素质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王通讯:在我国这样的人口大国,公务员录用资格条件的任何微小变动,都会使成千上万的人受到影响。每一个限制条件的放宽或取消,都会使原来的可能被限制者获得竞争胜出的希望和机会。
  透过公务员报考踊跃热闹的场面,我们不仅应看到报考人员的绝对数量和比例的增加,更应看到热闹现象背后正在成长的新机制:这就是公平。排除种种现实障碍或歧视,让所有公民都能平等地参与竞争,有助于扩大选人用人视野,优化公务员队伍素质,进而提高政府依法执政水平。2005年的“报考热”,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公务员考录在推进公平竞争的过程中取得历史性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