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你属于“怀才不遇”么?
作者:admin 来源: 日期:2004-12-15 浏览
怀才者有两种﹕真才与自以为有才。不遇者也有两种﹕不遇机会和不遇伯乐。 

  其实天下伯乐极少,千里马也极少。千里马难遇伯乐,只好负重拉货﹔伯乐找不到千里马只得徒呼奈何。有人说世界上被埋没的天才超过被发现的天才100倍。怀才恰遇伯乐的事,真是少而又少不说也罢。还是说常见之事,才非天生,绝大多数的才能为后天所学,考虑天赋条件,人各怀有才,大才小才而已。 

  在大多数的情况下,才无非是人为谋生存的一个技能,一般的人,只要不自我夸大所怀之才,又能满足自己的生存状态,就不会有怀才不遇的感叹。一个人学成了一种技能,就似完成了一种产品,而社会的运转对各种技能的需求就似市场,产品与市场的关系是供与求的关系,怀才之人与社会需求的关系其实很简单,就是供与求的关系。如果一个人学成的才能恰好为社会的紧缺,何愁不遇伯乐﹖所以美国拿绿卡,大厨优先于科学家毫不奇怪,它此时缺的就是会做中国菜的大厨,科学家也只有干瞪眼的份。 

  只要是走市场经济的路子,无论是什么国家其状况大同小异,在国内有北大毕业生摆摊卖肉,在美国见某省的建筑院院长在工地当个灌浆工。怀才不遇与社会制度的性质和有没有伯乐的关系不大,只和市场的供需平衡休戚相关。市场这个无形之手对天才和常人一律平等。 

  聪明的平常人,面对多变的市场需求,不会去感叹怀才不遇而浪费时间,而是多学几种技能以应社会之需。很多精明的上海人,身揣四五种技能证书求职,哪个需要就掏哪个。国外也如此,不少人读几个学位,还不是应市场变化之需﹖ 

  平常的平常人把自己的才能当作产品待价而沽,得其价而卖固然幸矣,卖不出价时也只得低价出售,谁能妄顾生存原则﹖仍以卖肉的北大学子和院长级灌浆工为例,他们作此“低价售卖”,绝对做过比价,虽非得已,却是于此时此地之下认为对自己的最佳选择。网上“愤青”骂出国精英不在国内发挥聪明才智,宁可在国外当个熟练工是“犯贱”。只能说他们对社会的认识太肤浅,谁也不是傻瓜,如果干低于自己才能的事,但可换取高报酬﹔如果即使甘愿低薪却伯乐难见,只得干低能之事取更低报酬,这两种你会作何种取舍﹖不言自明。 

  对普通人来说,其实没什么资格抱怨怀才不遇的。无论大才,小才若为维持生存而学的,遇不遇的看供方需求,非自己可以掌控,怨有何用﹗若是为爱好而学的,闲暇时娱己而已遇不遇无所谓了。 

  天才当然另当别论。天才之不遇是社会的损失,人类的遗憾。天才只有两条路可行﹕一种是幸而家有薄产,得以“不为五斗米折腰”,日日悠然见南山地写写传世之作,比如乌托邦式的“桃花源记”。一种是潦倒一生,不得好死。如西方的梵高,中国之曹雪芹,先哲哥白尼。他们或不容于当代社会,或太超前不为人理解。有人说越是优秀的人越怪,挺有道理的。就是一般人可别为了混个天才而去装怪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