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2003十大攻略让你步步为“赢”
当我们把目光从所注视的红土地、黑土地、黄土地上抬起时,新年的阳光已经拍打上了我们的脸蛋。
在过去的一年里,香港“金领”北上“淘金”,“海归派”回流潮涌,“洋打工”现身职场,金融人才炙手可热等才市现象,无不在人们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迹。在过去的一年里,全国共有20多个省市先后制定了规范人才市场管理的法规,北京、上海、长沙等17个大中城市人才中心建立了网上联盟,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人才中心负责人召开峰会,进一步明确了对人才市场政事不分的体制和市场化运作程度低的机制进行改革等举措,都有力地证明了人才市场建设和发展正在加快,并逐步走向法制化、市场化的轨道。然而,在人才市场满园春色的背景下,我们也无法忘记求职者捧着简历到处求职的忙碌身影和那一双双渴盼就业的急切的眼神。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事业单位全员聘用制的全面实施以及全国高校扩招后的第一批毕业生加入就业大军,今年的就业形势比去年将更加严峻。据统计,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到212万,比去年增加67万。有关专家估计,全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在70%左右,也就是说,今年将有64万左右的大学毕业生离校时端不上“饭碗”。到2004年,这一数字将会达到75万左右。就业压力大是明摆的事实。但无论压力有多大,只要留心,肯动脑筋,总是能够找到办法就业的。本报记者群策群力,运筹了进入2003年职场的10大攻略,现提供给广大求职者和读者朋友。
攻略之一
诚 信
中国有个词语,叫“德才兼备”。这个“德”就是品德、诚信。在求职过程中,“德”比“才”更重要。中国石化集团人教部负责人周书俭说:“对我们需要的人来说,德是第一位的。我搞了30多年的人事工作,对这一点体会很深刻。如果一个应聘者仅仅是学习成绩好,对国家的政策方针却不甚了解,或是自身修养不够,品德较差,缺少诚信,我们都不予考虑。”求职者缺少诚信,用人单位便存在着很大的风险。携公款潜逃、利用假证行骗、窃取商业秘密等事件曾不时见诸报端。不过,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用人单位也逐渐现实起来。在上海乃至全国其他城市,一些用人单位害怕求职者日后造成损失,开始向求职者提出担保人的要求。
不仅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诚信要求在提高,而且有些省市已经制定相关法规打造诚信市场。如《广东省人才市场管理条例(草案)》中就明确规定:制造、兜售、使用假人事档案、假学历、假职称以及其他虚假证明材料的,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除此之外,一些人才中介机构也开始针对假学历、假证书、假职称泛滥的市场采取措施。去年下半年,上海市人才服务中心正式启动应届毕业生“职前诚信报告”计划,并且于年底推出了第一批“诚信报告”。报告的基本内容由学历学位、在校社会职务、在校奖惩记录、社会实践、培训证书等五项的诚信调查构成。另外,诚信报告还涵盖了毕业生接受人才测评、职前培训的相关项目。
在一个越来越追求诚信的社会,求职者应该与时俱进,自觉树立自己的诚信形象,把一个真实的自我展现在用人单位面前。有了诚信,求职就成功了一半。
攻略之二
务 实
由于社会和学校在就业指导方面力度还不够,很多求职者,特别是应届大学毕业生,在择业时缺乏务实精神。他们往往以自己理想的标准去寻找用人单位,最终落下一个高不成低不就的结局。因此,求职者在寻找就业机会时,应该事先对自己的专业、能力以及市场需求进行仔细的分析,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理智地选择单位和职位。在国有企业用人数量大大缩减、政府机关门槛逐步抬高、事业单位开始全员聘用的情况下,进入私营、民营、合资企业就业未尝不是明智的选择。客观地说,那些地方的用人机制和激励机制更加科学。是金子放到哪里都会发光,市场经济环境中更是如此,只要有能力,不管身处何处都会有所作为。
当然,对求职采取务实的态度,就要对自己和社会有深入的了解和正确的认识。对自己的了解和认识,可以从自己的理想、兴趣、所学专业等方面入手,也可以参加人才测评,还可以向专业咨询顾问公司咨询。只有对自己有较为全面的了解,才能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对社会的了解主要是要及时了解各种人事政策和当前的就业状况。有了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并准确地把握了市场需求,就能够在求职过程中量体裁衣,有的放矢。
攻略之三
定 位
一直以来,大学毕业生在应聘中对自己的薪酬期望值偏高,开口就是月薪三千、五千。尽管就业压力在加大,但大部分毕业生就业首选地仍然是竞争非常激烈的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和广东、江浙等经济发达地区,对工资待遇、工作环境、福利条件等都要求过高。日前,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对部分高校6000多名毕业生的择业行为和择业意向问卷调查表明,学生期望月薪在2000~3000元的占41.51%,选择5000元以上的有14.54%,有10.69%的学生选择了3000~4000元。选择经济发达的沿海开放城市的占了66.67%,仅有6.37%和2.59%的学生选择内地省会城市和中小城市。
记者在一些用人单位了解到,作为一个刚刚毕业的本科生,月薪在2000元左右最容易被接受。天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用人单位给了你多少薪水,你必须为它创造数倍甚至数十倍的效益。为了提高应聘命中率,大学毕业生不妨把薪酬期望值放低一些,在当地工资指导线的基础上给自己一个合理的价位。同时,还有必要降低虚荣心,从需求量最大的基层岗位干起。有关专家提醒大学毕业生,不要一味往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挤,西部大开发和一些新兴的中小城市蕴藏着大量的就业机会。由此看来,在就业前给自己一个准确定位是保证顺利就业的重要环节。
攻略之四
自 信
自信是成功的必要因素之一,也是求职者交给用人单位的第一张答卷。这张答卷的分值将直接影响到求职者能否跨入用人单位的大门,可现实中很多求职者却缺乏自信。记者在一些招聘现场了解到,相当一部分的求职者喜欢走极端,要么自负,目空一切,要么自卑,消极悲观。实际上,自负和自卑都是阻碍人前进的两块大石头。这是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只有自信的人才能在竞争中胜出。因为自信的人总是以良好的心态面对机遇、面对挑战,他们总是有能力把一些由不利因素造成的消极影响控制在最低程度,他们始终能够做到言谈举止得体大方,始终能够自如地展示自己的才华。为了增强自信心,平时要有意识地锻炼自己适应不同场合的心理承受能力。
对于那些学历相对较低,或者是民办高校、自学考试的毕业生,同样有资本自信。目前,用人单位用人开始趋向理性化,高学历热在悄然降温,他们更看重求职者的实际能力。简单明了地说,就是要能做事,而且会做事。因为在实际工作中,大部分岗位对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的要求高于对专业和学历的要求。一些暂时处于冷门专业中的毕业生,也要自信。你可以打“擦边球”,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现实中很大一部分人所学的专业与所从事的职业是不对口的。就算从事本专业的工作,“风水”也是轮流转的,说不定几年之后冷门又成了热门。
其实,让自己自信起来并不难。每一个都有自己的长处,只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并加以发扬,就能找到自信的源泉。
攻略之五
主 动
在就业竞争非常激烈的情况下,只有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尽快实现就业,才能从总体上缓解就业压力。所以,求职者要通过报纸、杂志、电视、广播、互联网等渠道广泛地获取就业信息,然后在最短的时间里向用人单位作出反应,以便对方了解你、看中你。这是一个速度时代,谁获得信息快捷,谁就能够在竞争中抢占先机。机遇确实在偶然中带有必然因素,但它并不是不可争取的,只是机遇更青睐于有准备的人。获得就业信息的途径还有很多,例如通过在职的朋友、同学也可获得就业信息,这样或许就业的把握更大。
除了努力获取就业信息之外,还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选择性地参加本地和外地的一些人才交流会。中国越来越走向市场化,“守株待兔”不会有好的结果,只有主动出击,才能找到出路。当然,在互联网高速发达的今天,求职者也可以免除来回奔波的劳苦,足不出户地参加网上人才交流会。尽管网上招聘目前还存在技术和服务上的不足,但网上招聘是一种趋势,新一代的求职者应该大胆地接受它并加以利用。
攻略之六
情 商
简单的说,情商就是指一个人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这是一个开放与合作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在缩小,国与国之间的“距离”也在缩小。因此,彼此间的协作就显得越发重要。用人单位在选拔人才时,开始把协调能力、团队合作精神摆到了重要位置。据湖南大学就业指导办程主任介绍,现在来学校要人的单位,在面试时较以往有了一个明显的变化,他们大多不再采用主考官与求职者一问一答的传统方式,而是把几个求职者组合到一起讨论、分析、解决某一个具体问题,然后根据求职者的具体表现来决定取舍。专业人士认为,这种面试方式不仅要求求职者有良好的专业基础,更要求求职者具有较好组织协调能力和合作精神,换一句话说,在这种面试中,情商比智商重要。
情商直接影响到人际关系。员工之间人际关系的好坏对单位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社会在日新月异地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在加剧,个人之间的竞争也在加剧。因此,情商的高低就直接决定了一个人在职场中的竞争能力。一个情商高的人,他可以自如地排解各种压力,压力得到排解之后就能够更好地工作和生活,可以在工作中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专家认为,情商虽然与人的性情、性格有一定关系,但不是绝对的,它完全可以在生活中得到提高。平时多阅读一些修心养性方面的书籍,增强自己的修养,同时注意与人沟通,有意识地去克服自己性格中的弱点,学会以一种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这样训练之后,情商肯定能够得到提高。
攻略之七
经 验
经验是在实践中逐渐摸索出来的,相关的工作经验可以让人在工作中如虎添翼,尤其是一些特殊的工种,必须具有相关的经验才能上岗。为了缩短磨合期,现在的用人单位大多不愿意招聘新手,一是用人单位希望人员一上岗就能进入角色,马上带来效益。二是求职者一般怀有这山望着那山高的心态,单位不愿意花大量的经费和时间来培训员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用人单位优先考虑有工作经验的求职者不无道理。据了解,进入人才市场招聘的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经验要求更高。记者在几场规模较大的人才交流会上发现,有些单位甚至在部分职位后面赫然写着“无相关工作经验者免谈”。
既然现实是这样,那么对于应届大学毕业生来说,又如何去面对这种现实呢?首先,要勇敢地推销自己,把自己在校期间参加社会实践或实习时所积累起来的经验展示出来。也可以绕开经验不谈,多谈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其他特长以及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因为有些工作对专业和经验的要求并不是很高,而是要求求职者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其次,要正视现实。既然进入人才市场招聘的用人单位一般青睐老手,那么就尽量少去人才市场耗费自己的心力。某高校就业指导中心何老师说,按照以往的经验,毕业生根据学校和就业指导中心提供的信息求职成功率最高,教育系统或学校内部组织的招聘会效果也很好。他建议,在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渠道比较多的情况下,一定要慎重选择参加人才交流会,切莫盲目地天南海北到处“赶场”。
攻略之八
技 能
中国加入WTO之后,工业品的出口贸易迅速发展。因此,一些制造型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也迅猛增加。自去年上半年开始,关于技能型人才短缺的报道就频繁地出现在各种媒体上,有些省市在这方面的缺口竟高达数十万人。物以稀为贵。很多用人单位给技能型人才的待遇也显著提高,浙江一家大型企业曾抛出30万年薪招聘高级技能人才的“绣球”,很多企业都发出这样的感叹:“硕士易招,技师难求。”对于那些拥有一技之长的“灰领”人才来说,这是一个利好消息。如果你有某方面的技能,不管学历高低,也不管年龄老少,只要自己觉得具备某方面的特殊技能,就可以大胆地走进市场求职。由于市场需求量巨大,这类人才必将在职场中占有绝对的优势。
识时务者为俊杰。对于部分就业难度大,但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好,又年轻,且有相关兴趣的求职者,再回头念两年技校也未尝不可。尽管自去年开始,国家已经加大了对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但据专家估计,在未来5~10年间,技能型人才仍然将走俏市场。即使技能人才趋近饱和,只要练就了精湛的技能,就业也不会有很大问题。因为走出国门就业也不是很遥远的事情。
攻略之九
潜 力
随着知识折旧期的日渐缩短,加上传统高等教育的诸多弊端尚未根除,专业知识不再成为限制个人发展的瓶颈。据一些高校就业指导办的老师介绍,现在的用人单位也逐渐务实起来了,他们在招聘人才的时候,不仅要看求职者的专业素质,而且注重求职者的发展潜力。国内最大的官方新闻网站——新华网人力资源部总监袁建表示,对新华网而言,他们注重的是应聘者基本的业务能力、学习态度、工作责任心和敬业精神。相对来说,他们更注重应聘者的创造性和发展潜力。无独有偶,宝洁公司近年来一直奉行“一张白纸好作画”的用人准则,他们对求职者的工作经验和所学专业几乎不作要求,所看重的主要是求职者的发展潜力。
随着人才流动渠道的逐步畅通,一个人在某个单位,特别是在某个岗位干一辈子已经是不太可能的事情。这就意味着,每一个人都有可能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不断地转换角色。所以,个人的发展潜力成了决胜职场的关键因素。潜力虽然带有几分神秘色彩,但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思维、观念、知识、阅历等因素综合起来的产物。只要努力,任何人都可以增强自己的发展潜力。这样就能在职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攻略之十
复合型
在某次营销人才专场招聘会上,记者看到这样一则招聘广告:“本公司招聘营销经理一名,应聘者须精通vb、vc,有良好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懂营销,会管理,适应长期出差。”行内人一看就明白,这家公司所需要的是典型的复合型人才。据了解,自中国加入WTO之后,复合型人才出现了严重的青黄不接现象,尤其是那种既精通世贸规则,又懂法律知识,且英语能说能写的复合型人才,更是成了用人单位争夺的“明珠”。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新型产业和边缘学科将不断产生。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量也将随之增大。由于目前中国的高等教育远远跟不上市场步伐,在未来较长时期内,复合型人才还会呈现严重供不应求的局势。如果求职者平时勤于学习,善于扩展知识面,同时不忘强化自己的各项能力,那就一定能成为市场急需的复合型人才。
上一条:
90%白领不会对老板“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