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职场:专家建议如何寻求实习机会
如果既没有学校安排,又没有社会关系,那我该怎样寻找实习机会呢?针对很多学生的苦恼,专家一一给出了建议。
电话交流只是辅助手段
在这类学生的“寻路”过程中,有人通过网络等平台,向世界500强等著名企业投递简历,经过重重选拔后成为这些公司的MT(管理培训生)。还有人选择了电话联络,找出电话黄页,瞅准心仪的单位,一家一家打过去询问。这种方法虽然简便,但往往收效甚微。致力于公共关系研究的专家段京肃告诫学生:电话只能用作交流的辅助手段,千万不能把它当作惟一手段。
一项心理调查表明,电话交流比面对面的沟通更容易被人拒绝。主要原因在于电话交流的双方未曾谋面,对方在表示拒绝时不容易产生道德上的心理负担;而直面的接触往往会使人有“我拒绝了你,好像亏欠了你”的心理,成功的几率也因此更大一些。另一方面,直接上门拜访更能显示出求职者的诚意。
从自身查找失败原因
南京师范大学大三学生小李一直希望能在上海工作,为此他暑假特地赶到上海,想在企业的市场或销售部门实习。他按照企业的招聘启事一家家投简历,结果没有一家单位肯接纳他实习,甚至连面试机会都没有。失望之极,小李把原因归结为自己不是名牌大学“出身”。
对此,赫敦资深顾问姜女士强调,有些人在总结无法得到实习机会的原因时,忽视了从自身寻找原因。其实更多时候,毅力和智慧在其中的作用非常重要。例如,按照标准模式重新修改自己的简历,多投几遍简历,亲自跑一趟公司等,这些方法往往会让用人单位眼前一亮,收到很好的效果。
没说要人不等于不要人
有一些学生抱怨:“这家公司根本没说要实习生。”的确,现在很多公司不会打出大字招牌四处寻找实习生,但是这并不代表没有机会。HROOT管理世界副总裁唐秋勇告诉笔者,一般来说他们没有招收实习生的需要,但是他们通常不拒绝主动上门要求实习的学生。上海青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人事部的倪先生也印证了这一说法。
“公司说实习生名额满了。”这是另一种说法。关于这种情况,小姚的例子很能说明些问题。小姚曾在本市某媒体实习,后来希望换一家单位感受不同的工作方式和环境,于是他电话联系了一家南方媒体的上海记者站。接电话的先生以“实习生名额已满”为由拒绝了他。但小姚并没有放弃,在摄氏36度多的高温下,他骑车来到记者站所在地,对接待人员说:“我只想跟您聊聊。”聊的结果就是小姚如愿进入了该记者站实习。现在他和同事相处愉快,记者们也都乐意带他。这印证了姜女士的说法:企业不会拒绝优秀的人。如果你确信自己很优秀,为什么不多试一次?很多时候成功离你只有一步之遥。
上一条:
90%白领不会对老板“不”
下一条:
破译外企面试种种怪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