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预测:新世纪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王阳/编译
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
我非常高兴有机会参加今日举行的二十一世纪劳动力大会,并感谢劳工部和赵部长的盛情相邀。
在过去的十年左右时间里,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技术创新和生产效率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在高速创新的时代,与之俱来的是绝大多数美国人得到了提高他们生活水平的巨大机会。我们是否能够充分把握这些机会则主要取决于我们是否作为一个国家的整体将新技术和我们的社会进行更好地整合。
在我今日的发言中,我想谈及新技术和美国劳动力技术相互作用和影响所带来的各种挑战以及教育体制在过去和将来是如何应对这种挑战的。
毫无疑问,创新的发展是永无止境的。例如,在过去一百年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去除物价变化因素之后的年均增长率平均为百分之三左右。这些增长之中只有一小部分是由于诸如石油、煤炭、木材以及化学原料等原材料产量的增加,这种增长也增加了在生产过程之中所雇佣劳动力的数量;其余的增长则代表了人类对附件值的新认识从而对原材料和劳动力投入进行重新配置来更好地满足人类的需要,简而言之这就是国内生产总值的理念所在。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半导体、微处理器、激光和光纤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这些技术认识的提高,整个国家的产出不断地提高,这种发展潮流是不可抗拒的。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这些重要的创新使我们获得了巨大的解析能力并开始明显改变我们经商和创造经济价值的方式,而这一切在十年前是无法想象的。的确,正是信息技术在整个经济领域的广泛运用使这一时期显得尤为特别。
与信息技术广泛使用相关的高附加值生产方式则需要各种更为复杂的生产技术。最为明显的需求就是,需要一批高技术工人来推动前沿尖端技术的发展,从而让更新的技术为更多的劳动力所掌握和使用。一旦技术被普及和大众化,整个创造价值的劳动力水平就会得到显著的提高。在这方面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美国经济在劳动力教育水平在近二十五年没有任何改变的条件下却表现得如此之好。九十年代中期,随着劳动力市场趋紧,有关工人短缺的报道的确让人感到担心。连篇累牍的报道称,雇主需要在许许多多的申请人中才能找到合适的人选,同时,美国工人由于缺乏对高技术的掌握,阻碍了更多的美国人分享高技术革命所带来的经济利益。与这些陈年报道相符的是一项针对小企业的全国性调查,显示劳动力素质是否已成为最重要问题的比例,从1993年的5%上升到1998年的20%。
但是,事实表明,美国企业吸收低教育水平劳动力的能力却比那些报道所暗示的大得多。受到高中或高中以下教育的成年人失业比率从1998年的4.75%下降到去年年终的4%左右。此外,虽然小企业业主对劳动力素质担忧的比率,在过去的几年里不断上升,但这种担忧并没有因为失业率不断下降而激增。
对于这一现象的解释或许是人们经常注意到的技术创新所产生的多重效应。例如,随着工程师和编程人员不断开发更为复杂的硬件和软件,普通工人在近年来则越来越对电脑所产生的巨大生产效率驾轻就熟。回首数十年前或者是信息技术革命之初,我们知道,只有那些懂得COBOL或者FORTRAN语言的人,方可进入信息领域。那些没有掌握非常复杂编程技术的工人,则无法操作与电脑相关的技术并有效利用这些技术所带来的高效率。但是今天,越来越人性化的软件则让没有得到良好教育的工人从新技术中创造高附加值,而这是他们年长的兄弟姐妹在过去四、五十年间所无法预知的。
我们还特别注意到,虽然我们不断创新的技术拥有令人难以置信的能力,但是人类所固有的一些技术是这些技术无法替代的。技术水平较低的工人在过去的数十年间,以他们的人工劳力技术创造价值。今天,不断创新的技术则让同样技术水平不高的工人有机会通过提高他们识别和分类的能力,来不断提升他们的生产效率。比如,零售人员不仅可以在常规条件下进行销售,而且可以通过技术,自动生成帐目、进行库存控制以及记录供应商情况等。
虽然软件可以帮助我们将技术水平低下的工人融入整个劳动力之中,但是创新的迅猛和史无前例的发展,同时预示着我们需要不断加强对劳动力整体的认知能力。在整个劳动力之中,需要有更多的人不仅懂得技术常识,而且还需掌握创造、分析和转化技术的能力,从而更为有效地同其他人进行电子互动。此外,学习越来越将成为一项终身活动。用高中和专业教育来让一个毕业生终其一生的时代已经过去。今天获得文凭的人将从事各种工作,并在他们的职业生涯中不断掌握和扩展他们的技术领域和水平。
许多研究显示,如果美国在其教育体制中从四年级到十二年级采取类似美国贸易伙伴国死板的教育方式,便可以帮助美国劳动力获得足够的知识和技能。这种观点或许并不可信。
但是,正像这些研究所表明的,在教育方面,美国还有许多事情要做,并且有足够的理由对未来感到乐观。以往,美国较为宽松的教育体制主要是由市场来主导以满足经济的需要。的确,美国的教育历史最为明显的发展轨迹,主要受到二方面的影响:一是为劳动力提供能够适应经济结构不断发展的生产技能;二是美国人民对知识的渴求。
美国建国之初的教育体制远没有今天这样正规。当然,当时存在一些文法学校和中等教育学院来满足社会不同阶层的需求。但是大部分人没有机会得到正规的教育,因为当时他们需要在农场里干活。比如,在1800年,超过90%的美国人生活在农场里。诚然,我们的祖先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于是无需正式安排,一些自发的家庭学校、私人授课以及教堂资助的星期天学校就是最好的例子。当时,草原上的一间屋子就会是一所学校,这多少让人抒发些许怀旧之情。
当时人们发现,一旦一个孩子学会了如何阅读和写字,那么一个无限的世界就会展现在他们面前。因此,那时的重点主要放在扫除文盲。此外,孩子们阅读各种图书来满足他们对诸如科学或哲学各种学科的兴趣。从这个意义而言,人们的求知欲望在当时是驱动正规教育之外对知识的渴望。
去验证我们祖先的知识水平和渴求更多教育的例子举不胜举。例如,林肯在小时候几乎没有接受什么正规教育,但是当他的母亲一旦教会他如何阅读,他就如饥似渴地阅读各方面的书籍。此外,当我们阅读在南北战争期间,二十多岁战士写来的家信,我们会发现他们是那么地有思想和文化。这些战士想必也没有受过任何正规教育,但很明显他们阅读广泛。当然,他们还生活在一个没有电视机干扰的世界。
二十世纪初,技术的进步开始要求工人掌握较高的认知技能。这些技能包括阅读使用手册、解读设计蓝图以及看懂公式的能力。我们市场化的教育体系当时的反应则是:在二十和三十年代,高中开始扩招,这样更多来自边远地区的年轻人有机会找到更富生产效率的工作,并扩展了技能来满足不断发展的制造业的需求。与此同时,我们的高教系统也开始对经济的进步作出反应。尽管许多州早先通过赠予土地建立了各种学校,并在十九世纪后期,鼓励这些学校在这些州从事农业和采矿业的研究以充分利用先进的生产科学方法。一百年前,一所美国学院的教育内容已从传统的科目发展到了更为综合的水平。
大学对科学的应用,尤其是化学和物理学的需求作出了回应。这些需求包括钢铁、橡胶、化工品、药物、石油以及其它需要更为先进生产技术的产品的生产。社区到大学获得先进的科学知识,以及对诸如老师和工程师等专业人士进行培训。在那一时期,人们认识到作为知识创新的研究将同授课和培训取长补短并能推动知识的传播。正是这种认识决定了美国高等教育的规模和范围。从更广的角度而言,高等教育的基本格局保持至今并被证明是可以胜任经济发展的各种需要。
当然,如果我们希望在将知识转化为经济价值上保持领先,美国的高等教育系统就必需在科学技术创新以及帮助工人满足技术工作不断提高的要求上,继续保持世界领头羊的角色。但是,要让所有的工人都能从新技术中获益,正是这种压力迫使我们必需加强各种类型的培训和教育项目,特别是那些针对技术水平低下工人的项目。
那种认为目前的正规文凭教育和已经建立的各种培训项目,能够满足一个人一生的工作需要的观点越来越受到质疑。很明显,我们需要建立一个更为灵活的教育体系,一个能将工作和培训融为一体,以及同时满足熟练工人在职业发展不同阶段以及学生刚刚开始学习时的各种需求。比如,社区学校将不仅成为那些将最终踏入四年制大学的学生获得工作技能的场所,而且还将为那些在职人员获得继续教育的机会。目前通过国际互联网可以进行远程而非呆在教室和工作间进行教育的能力在不断加强。
经济学家长期以来一直在争论一个人在其一生之中所获得的绝大多数工作知识来自工作本身。数十年前,岗位培训来自一个人的工作经验。今天,商业和劳工联盟越来越强调各种方式的正规教育和培训项目的重要性。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学习必需同实际生活相贴近并满足不断发展的商业需求。这种学习必需尽可能地让更多的工人参与其中。
满足我们的劳动力在未来所需的各种复杂技能将是我们教育所面临的主要挑战。但这是我们不能回避的挑战。我们必需为年轻人提供学习的机会和动力。我们必需保证我们各年龄阶段以及各种能力的人获得足够的教育来更好、更全面地参与这不断发展的时代。
上一条:
从“鸡肋”到“美差”,结束“低薪长跑”
下一条:
职场观察:我国几大新型白领呼之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