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人事人才工作的重要意义
作者:admin 来源: 日期:2004-12-15 浏览
湖南是地处内陆,承东启西,以农业为主的人口大省。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长期以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全面贯彻“科教兴湘”战略方针,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发展到今天,农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工业基础较好,交通、能源、电子、通讯等产业得到全面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具有一定优势,各类人才在全国有较大影响。据有关部门统计,近20年来,全省共取得各类科技成果1.85万项,其中405项获国家级科技成果奖励,近3700项获省级科技进步奖。我国能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3%的人口,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湖南的杂交水稻生产技术推广应用。但是,同世界发达国家和国内先进地区比较,我省的综合科技实力还不强,科技进步水平还不高,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资源过渡消耗与粗放经营,科技还没有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多年来,我省工农业生产徘徊不前,经济效益不高,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人均水平在全国排位均呈下降趋势。据国家统计局选择地区经济实力、对外开放程度、政府作用、金融活动、基础设施、管理水平、科学技术与人力资本八大要素评价排序,湖南经济竞争力从1980年的第14位下降到1995年的第17位,总得分位于全国平均水平之下。近几年来,湖南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虽有进展,但集约化水平不高。1998年全省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78.07%,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2.88个百分点,在全国排16位。目前,随着我国“入世”的临近,我省原来基础较好的一些传统产业和工艺、技术又面临新的挑战。虽然加入WTO后的竞争直接体现在经济竞争上,但实质上是人才竞争。当今世界,以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为核心的综合势力竞争,关键是要拥有丰富的人才和一支强大的高水平人才队伍。事实上,一场没有硝烟的人才大战在世界范围内展开,国内人才争夺战也已在各省市自治区和各大中城市展开。
(一)知识经济的到来,对我国人才的结构和素质提出了严峻挑战
当前,发达国家在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技术革命推动下,以知识为基础的新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正在到来,经济贸易全球化,资本无形化,市场运营网络化等极大地改变着社会的生产、分配、消费方式,各国和地区之间的相互依存度不断增加。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人均资源不足,人才匮乏,经济欠发达的国家,尤其是我们这样一个农业大省,要么搭上车,要么更落后。21世纪初,国际经济的知识化集中表现为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的知识化上,他们一方面抢占知识经济的战略制高点,另一方面加快本国传统产业向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转移和扩散,这势必会加重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结构趋同和供给过剩。随着国际竞争加剧,我省民族工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变小,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难度进一步加大,新兴产业、高科技产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人才培养和发展面临更高的门槛。
(二)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和我国加入WTO的临近,对湖南人才开发形成一种严峻态势
加入WTO,对我省经济来说,是一种历史性的转折,必将促进我省经济体制尤其是人才体制在比较短时间内有显著变化,也将大大促进我省人才的国际化进程。目前我省从加入世贸组织看,它有利于实现国际范围内包括人才在内的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引进外资,扩大跨国经营。但对湖南的人才在一定时间内会带来较大冲击。外商到中国投资,对我们最大的威胁,首先就是对人才的争夺。随着跨国投资实体本地化的趋势愈加明显,外商把挖掘利用本地人才作为投资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高薪诱导,广揽人才,使其集合优势更为突出。而我们目前还没有形成有效的与其争夺人才的机制,包括分配机制和使用机制,人才的大量转移短期内不可避免。这些人才,不仅包括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而且还包括训练有素的操作人才。从目前“三资”企业中国雇员的结构看,绝大多数都是文化程度高,外语水平好的专业人才。这种挑战和冲击对经济的影响,比大市场准入的影响大得多。
(三)随着全球经济结构调整,我省将严重缺少适应国际环境变化的各类复合型人才
湖南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一个发展中地区,必须高度重视全球化经济结构调整特别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剧烈冲击,为湖南争得有利地位。目前我省严重缺少熟悉国际惯例、国际标准和国际规则的综合型人才,如我省经济界和企业界,既懂国内专业技术知识,又懂国际惯例、标准和规则;既有开拓意识,又有较强业务工作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很少,缺少一支熟悉国际经济、贸易、金融、保险、法律、管理、工商、外语等知识化国际规则的开放型人才队伍。毫无疑问,这将在我国加入WTO后给我省经济带来非常不利。当前世界贸易组织事实上已成为世界经济贸易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的“经济联合国”,湖南要想深入参与国际竞争与分工,发挥湖南人力资源优势,使人才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和更合理的配置,促进我省经济增长,人才结构调整必须适应国际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
(四)国内经济的迅速发展,给湖南人才开发带来了机遇与挑战
在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我省周边省份经济发展的格局发生了极大变化。南部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东部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北部武汉三镇,西部以重庆和成都为中心的大西南经济联合体,加之最近国家不断加大西部开发力度,这些既为湖南经济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上海是我国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具有较强的技术优势和科技优势,1996年就提出“构筑上海人才高地”,2000年建成全国人才高地,2010年建成世界人才高地。湖南经过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的发展,经济总量上了一个台阶,人才队伍建设也取得较大成效,但与周边省份特别是沿海省份和发达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湖南迫切需要尽快培育一个特大型中心城市,形成一个人才聚集的中心,一个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体系。
(五)人事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对我省人事人才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最近中央提出要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在本世纪头十年要建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完善宏观管理系统,建立各具特色的管理制度,健全管理法规体系,实现人才的整体开发和合理配置,在完成企业人事制度改革的同时,完成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建立一套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用人制度和机制,培养一大批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新型人才。“九五”期间我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只处于试点阶段,企业人事管理还没有完全摆脱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与现代企业人事制度相差甚远,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人才结构调整面临新的要求,人事人才任务十分繁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