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优惠政策”何以留不住央企人才
作者:admin 来源: 日期:2004-12-15 浏览


  据《北京晨报》报道,国资委对53家中央骨干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流动情况的调查统计显示,1998年以来,有71766人因各种原因离开企业,占同期接收高等院校毕业生的31%,占现有经营管理人才的10.8%。流失人才的年龄大都在40岁以下,包括一些已崭露头角的骨干人才。 

  为什么大量大学生一开始愿意进央企,而不是一开始就进国际大公司和其他所有制企业?一方面,当然有竞争激烈的因素。另一方面,也说明央企在“起始竞争”上还是有优势的。比如在许多大城市或者特大城市,户口指标成为人人争夺的稀缺资源,大量的民营企业乃至一些跨国公司,要想得到户口指标可谓难于上青天,而国企特别是中央所属企业在这方面往往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于是,大量大学毕业生冲着国有企业、中央所属企业而来,并不是冲着相应的职位而来,而是冲着户口而来!这些人几乎从一开始就身在曹营心在汉,等熬过三两年,户口问题解决了,就想方设法跳槽。 

  这样一来,一项对待国企的“特殊优惠政策”,反而有可能成为国企身上的枷锁!这样的“特殊优惠政策”,除了使国企受伤,也使人才本身受伤。如果其中的一些大学毕业生,到国企的目的仅仅是为了熬户口熬资历,岂非白白浪费了几年青春? 

  一项不平等的国民待遇,在给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制造不平等待遇的同时,竟然也给享受优惠的对象带来了如此的麻烦和伤害,也许是人们没有想到过的。它的危害还在于,在国企招聘门庭若市的假象下,完全有可能给国企经营管理者造成“我不怕没人才”的错觉,从而延误国企内部薪酬体系变革的步伐。 

  要彻底改变这种状况,惟有两条路可走:一是彻底废除不平等的国民待遇,还所有性质的企业,不论大小,以平等的国民待遇;二是加强央企等国企的内部改革,建立起有市场竞争力的人才评价和人才薪酬体系。李毅中透露,国资委将设立“人才奖励基金”,对为中央企业改革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各类优秀人才,给予与其贡献相当的荣誉奖励。这是好事,但比起大型国际企业沉甸甸的真金白银来说,荣誉称号也不免显得轻飘飘地缺少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