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势文凭”就业难 处在夹缝的专科生和高职生
作者:admin 来源: 日期:2004-12-15 浏览

    从4月开始,2004届毕业生将进入找工作的最后冲刺阶段,专科、高职、自考、民办等几类“弱势文凭”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他们的头上压着几座可怕的大山:本科生、研究生、硕士生、博士生。这几座大山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压得他们锐气全消、压得他们信心全无,剩下的只是自卑、彷徨和无助…… 

  身处夹缝的专科生和高职生 

  部属高校停招专科生改革 

  2003年4月,南京大学宣布不再招收专科生,而是将专科的招生名额转到本科的招生计划之内,并力争在未来几年内使学校本科生与研究生人数之比达到1:0.8。不仅如此,很多二类地属本科院校的专科生招生比例也在逐年大幅下降。 

  这不是个别现象。在此之前,早有北京工商大学、中央财经大学、武汉大学、中南政法财经大学等部属高校都从2000年开始,对外宣布“研究生规模适度扩大,专科生停止招生。” 

  毫无疑问,此项改革的积极意义在于,实力超群的名牌高校放弃专科教育,把主要精力放在研究生教育和科研工作上,逐步向“研究型大学”转变;高层次精英教育的重担应当着重由名牌高校来完成,而较低层次人才的培养任务,则应当更多地交给一般院校和民办院校。但这种改革,使专科生的地位变得尴尬。 

  “现在,专科生给社会上很多用人单位的一种感觉就是处于即将消失的境地。”一位高校就业中心的人士分析说:“大家都在猜测,肯定是因为知识积累方面不如本科,而且实践技能方面又不如职业高专,所以才会被停招……” 

  这样的认识,使专科生面临的就业形势更为严峻——需要职业技术人才的单位可以从中级职业技术学院中获得,高层次的人才可以从本科研究生中间挑选,而专科生似乎只能腹背受敌、四面楚歌…… 

  就业市场冷落专科文凭 

  教育部高教司提供的数据显示:2001年有50%的专科生没有找到婆家;2002年全国共有全国普通高校未就业的专科生就有34.8万人,2003年,全国高校的大专毕业生的就业率跌破最低点,仅有30%“暂时成功就业”。 

  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教授丁晓浩对这种形势分析认为,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急剧扩大,是否接受过高等教育已不再像以往那样起决定性作用。用人单位更加看重毕业生接受的是什么层次和类型的高等教育。学历和学位的信号作用在人才、劳动力市场上的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突出。对此,专科生首先就处于了被动地位,有学生一言蔽之:“就业市场遵循的法则永远是争夺重点、名牌大学、热门专业的本科、研究生人才,出身寒微的专科生只能遭受使他们倍感寒心的冷遇。” 

  有数据表明,中国目前的各类大学生数量已经超过了2300万,而大专生(各类层次)的比例占到了77%以上,取得大专学历几乎成为了中国青年特别是农村青年改变命运的惟一重要途径。然而,无论是曾经还是现在,对于它的持有者来说,专科文凭历来就是被逼上梁山的好汉们脸上的刻字。 

  袁洪刚,上海同济大学2000级计算机系专科毕业,他四年之间更换了13次工作,他说:“当初在学校里上课我们和本科生一起上公开课和专业课,甚至连考卷都是相同的。课一直上到大三的4月,然后用两个半月做了毕业设计。从时间上看,和四年的本科上课时间只差了5月一个月。”袁宏刚在找工作中遇到最多的情形是:“用人单位之前和我谈得很好,对我的编程作品都很满意,但是等要进行签约时发现我是专科生之后就丢给我这么一句话‘专科生啊,那我们不要的’。” 

  “这一点你能怎么解释?说我能力达不到他们所需的吗?那么会跟我进行到要签约的程度?最终放弃我是因为我是专科生而已!”袁显得非常后悔的样子摇摇头:“专科身份就是我脸上的刻字。” 

  转型教育路障重重 

  有人说,现代社会是学习型的社会,如果不满意自己的大专文凭,可以考本读研继续学习。而实际上,让专科生感到无可奈何的是,高校的教育制度根本就无法解决专科生继续求学的问题,反映最为强烈的就是学校对专升本名额的限制。 

  一位毕业于华东师大的河南籍学生告诉记者:“可以这样说,100个大专生中就有100个都想续本,可不管自己多么努力,学校总用名额有限来压制你。”据记者了解,以往一般高校的续本名额都控制在专科生总人数的15%左右。因此,专科毕业生的大多出路是等毕业之后,再考成人教育。“可是又有谁真正认可我们的成教文凭呢?只不过是圆自己的一个梦罢了。” 

  而研究生的报考条件对专科生来说显得更为苛刻。据记者了解,大部分高校都要求大专毕业满两年,修满本科课程八门并且合格,不能跨专业报考,至少有一到两篇论文发表在著名科技刊物上,复试时加考相关本科四至八门课程……。 

  “这种对专科生能力的歧视违反了公平竞争原则,我认为只要通过国家研究生考试的考生就应该有资格被录取,不应该限制专科生的报考资格。但事实上,翻翻每个重点大学的研究生招生花名册,没有几个是专科生考取的。”5年前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的专科生秦谆根如是说。 

  深造之路行不通,有人提出了专科生转向高职教育之路。从中国高校近几年的发展实际来看,专科生(指所有专科文凭的学制教育)的教育将主要由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成教和网络教育来完成,其中最重要的部分由高职教育来承担,这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但较低的高职毕业生就业率却使处于高速转轨状态中的学生和家长们还没有感到“春天”的温暖。 

  高职生仍然遭遇就业瓶颈 

  据权威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2004年全国将有普通高校毕业生280万人,其中150万为高职毕业生。在我国举办高职教育的五类院校共计1400多所,在校生预计到2004年已经超过1000万人,占在校大学生总数的50%以上。 

  根据有关人士的调查,高职学生的就业率都在85%以上,但业内人士却质疑:“能达到如此高就业率的学校简直是凤毛麟角,更多的高职中其专科生的首次就业率只有50%左右,且薪金和本科生相比差距很大。”在许多地区的招聘会上,一些用人单位声称“高职高专毕业生免谈”,就像以往针对专科生声明“只招收本科以上学历”的歧视性规定一样。 

  在这样的环境下,80%的高职学生认为在毕业后专升本将是第一选择,其次是考取职业资格证9%;选择出国和自己创业的都不到4%;只有少数人选择了工作。67%的高职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表示有过失落感。73%的学生担心毕业后找不到理想的工作而无法安心学习。“研究生还行,本科生持平,高职生靠边站。”转型后的高等职业教育相对于过去的专科教育而言,似乎并无优势可言。 

  “高级蓝领”重现就业曙光 

  正当高等职业教育无法突围之时,企业对“高级蓝领”的迫切需求令处在就业包围圈的高职生们看到了一线曙光。在精英人才荟萃的深圳、上海,出现了高级技工月薪超过硕士研究生、企业30万元年薪却聘请不到高级技工的“怪现象”。 

  招聘“高级蓝领”的企业认为,高职教育一直坚持面向基层,面向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在专业设置上,紧密结合了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教学内容、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按适应职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来确定,突出了学生的能力培养,十分强调实践训练和动手能力的培养,这使得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比普通高校专科层次的毕业生更具有实用性、技能性、“向下”性的特点。 

  有业内人士就此认为:“高职毕业生眼下虽然只有55%的就业率,一方面说明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另一方面也说明了高职教育是一项很有前途的‘朝阳事业’。职业技能型人才走俏的现象说明人才市场正在回归理性。” 

  北京海淀走读大学就业中心的孟老师对高等职业教育充满信心:“在社会逐步改变对高职生歧视认识的情况下,拥有高级技术的高职毕业生只要对未来充满信心,树立起正确面向基层、适应市场的就业观念,有的放矢地找工作,避免盲目性,在职场上同样大有作为。” 



姚海鹰 21世纪人才